关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考
2014-10-27张玉梅
张玉梅
摘 要:如今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从社会舆论、高校专业设置方面,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公平竞争和招聘效率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方面因素,并从国家、高校及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路。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难题;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一直倍受瞩目,原因在于他们的独特性,“自然人”发育可谓成熟,而“社会人”的塑造转型尚未完成,同时还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给予的特殊关注,使得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是一大热点议题[1]。而相比较走入校园的“入口”开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出口”过程似乎更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 2013年以来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比2012年多了近20万[2],而2014年这一数字则达到峰值。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得用人单位的选才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大部分用人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适应能力占到了66%,人际交往能力为57%,表达能力为55%,专业能力为48%,外语能力为47%。从这些调查数据来看,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最基本的直接因素就是其能力本身。由此可以看出,除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外,影响其就业的还有很多非专业能力,如社会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等,尤其是学习能力,是很多企业所要考察的方面。因此要提高就业能力,就需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方面因素
2.1 社会舆论、信息及高校专业设置方面的影响
就业舆论误导。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所谓理想的工作。对大学生来说,其周围的父母、老师、邻居、同学等几乎一致认为,在大城市、收入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干,找不到好工作就不干;而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的有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相应配套的优惠政策也不健全。但实际上在大城市、收入高的工作岗位毕竟有限,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这样的“好工作”,不具备现实可能性。这就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与国家政策不合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
2.2 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的影响
对学历类别、学历层次和学校级别存在偏见。有些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不切合实际,盲目跟风,往往是专科生可以做的事却一定要由本科生来做,本科生可做的事一定要由研究生来做,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人为提高用人标准,不仅造成了人才浪费,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事实上普通大学甚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本科生、自考生的思想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文明礼仪、待人接物方式等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优于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片面武断的用人观,既容易影响大学生就业,又容易影响用人单位选到真正能促进本单位发展的人才。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受人际关于的影响,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也很难做到公开、公平,这既不利于公平竞争,也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路
3.1 国家抓发展、优机制、创条件,是构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
国家要加快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这是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按我国目前发展情况,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70萬至80万个就业岗位,可见经济增长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努力提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扩大就业。
3.2 高校改体制、精指导,是构筑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
一是改体制。在办学理念上确定“以人为本”,将培养学生的根本方向确定为社会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努力适应当前社会形势;要密切关注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准确预测人才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办学方式,紧跟市场需求快速反应,防止出现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二是精指导。高校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教育,并做到长期坚持。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身上,切实推进“一把手”工程,形成就业指导职业化,高校还应创造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成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形成高水平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3.3 大学生转观念、守信用,是抓住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
一是转观念。大学生应切实转变就业观念,迎接新形势新挑战。新形势下,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固然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但大学生不能及时和完全就业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要牢固树立职业理想服从社会需要的观念,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淡化“白领”思想,做好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非国有中小企业就业的思想准备。二是守信用。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坚持诚信择业和创业。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更多机会;要首先成为诚实守信的人,以踏实的作风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郑重迈好就业第一步,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06).
[2]裴利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