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75例疗效观察
2014-10-27郑晓丹
郑晓丹
摘要:目的 观察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口服,疗程为4周。监测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射血分数(LVEF)、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6 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强心饮能明显改善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强心饮;心肾阳虚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24-0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心衰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组方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临床应用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南通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并中医辨证属于心肾阳虚证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61.87±5.06)岁;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16例。治疗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62.65±5.15)岁;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13例。2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 cmH2O)。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min)。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符合1项主要标准及2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6 min步行试验参照Bittner使用的方法[3]进行:试验在长30 m平直走廊里进行,两端及中间各放一把椅子,用做标记和患者休息用。让患者在30 m走廊里来回行走,避免外界干扰,并嘱患者尽最大可能行走,在6 min内走完其能完成的最远距离。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衰指导原则》[4],心衰病心肾阳虚主症: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形寒肢冷;次症:尿少浮肿,腹胀便溏,面色青灰;舌脉:舌质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西医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型属心肾阳虚证,心功能Ⅲ-Ⅳ级,年龄50~75岁之间,NT-pro BNP>1000 pg/mL,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未坚持服药及因药物副作用终止实验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药治疗(如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并根据基础病及合并症等选用适当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主要附子、猪苓、茯苓、白术、白芍、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川芎、脐带等组成)口服,所有中药为免煎剂,购于南通市中医院中药房,疗程为4周。
1.5 观察指标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变化;(2)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3)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4)6 min步行试验。
1.6 疗效判定标准[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7 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x[TX-*4]±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疗效对比 见表1。
2.2 2组心功能各参数比较 2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并无心力衰竭之名,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本病当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本病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病证,其中虚证以心气亏虚、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水湿内停、心脉瘀滞为主,临床大多虚实夹杂。本病病位在心,但牵及肝、肾、肺、脾等脏腑,尤其与肾密切相关,早在内经《灵枢·经脉》中就有记载:“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主水液,而肾的上述功能的发挥正常,又依赖于肾中精气充足;而心衰病人大多为中老年人,先天之精耗损大半,加之病情缠绵,久病必及肾,肾气亏虚,肾阳不足,气失摄纳,水失所主,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则出现喘息、气急、水肿等心衰表现。
强心饮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验方。实验证明,该方能有效抑制大鼠心肌病心肌细胞凋亡[5]。方中制附子补火助阳,温通心脉;白术甘苦而温,温运脾土以制水;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温补肾气;白芍酸敛补阴,脐带补肾填精;猪苓、茯苓淡渗利水;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达到温脾肾、利水湿、行心血之功。本临床实验证明,该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提升患者LVEF值及6 min步行试验,同时降低NT-proBNP,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心衰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临床荟萃[J],2006,21(13):932-934.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7.
[3]Bittner V,Weiner DH,Yusuf S,et a1.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cular dysfunction.JAMA[J],1993,270(14):1702-1707.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5]严骅,高俊杰.强心饮对心肌病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71-72.
摘要:目的 观察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口服,疗程为4周。监测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射血分数(LVEF)、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6 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强心饮能明显改善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强心饮;心肾阳虚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24-0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心衰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组方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临床应用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南通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并中医辨证属于心肾阳虚证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61.87±5.06)岁;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16例。治疗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62.65±5.15)岁;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13例。2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 cmH2O)。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min)。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符合1项主要标准及2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6 min步行试验参照Bittner使用的方法[3]进行:试验在长30 m平直走廊里进行,两端及中间各放一把椅子,用做标记和患者休息用。让患者在30 m走廊里来回行走,避免外界干扰,并嘱患者尽最大可能行走,在6 min内走完其能完成的最远距离。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衰指导原则》[4],心衰病心肾阳虚主症: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形寒肢冷;次症:尿少浮肿,腹胀便溏,面色青灰;舌脉:舌质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西医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型属心肾阳虚证,心功能Ⅲ-Ⅳ级,年龄50~75岁之间,NT-pro BNP>1000 pg/mL,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未坚持服药及因药物副作用终止实验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药治疗(如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并根据基础病及合并症等选用适当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主要附子、猪苓、茯苓、白术、白芍、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川芎、脐带等组成)口服,所有中药为免煎剂,购于南通市中医院中药房,疗程为4周。
1.5 观察指标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变化;(2)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3)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4)6 min步行试验。
1.6 疗效判定标准[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7 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x[TX-*4]±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疗效对比 见表1。
2.2 2组心功能各参数比较 2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并无心力衰竭之名,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本病当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本病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病证,其中虚证以心气亏虚、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水湿内停、心脉瘀滞为主,临床大多虚实夹杂。本病病位在心,但牵及肝、肾、肺、脾等脏腑,尤其与肾密切相关,早在内经《灵枢·经脉》中就有记载:“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主水液,而肾的上述功能的发挥正常,又依赖于肾中精气充足;而心衰病人大多为中老年人,先天之精耗损大半,加之病情缠绵,久病必及肾,肾气亏虚,肾阳不足,气失摄纳,水失所主,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则出现喘息、气急、水肿等心衰表现。
强心饮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验方。实验证明,该方能有效抑制大鼠心肌病心肌细胞凋亡[5]。方中制附子补火助阳,温通心脉;白术甘苦而温,温运脾土以制水;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温补肾气;白芍酸敛补阴,脐带补肾填精;猪苓、茯苓淡渗利水;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达到温脾肾、利水湿、行心血之功。本临床实验证明,该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提升患者LVEF值及6 min步行试验,同时降低NT-proBNP,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心衰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临床荟萃[J],2006,21(13):932-934.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7.
[3]Bittner V,Weiner DH,Yusuf S,et a1.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cular dysfunction.JAMA[J],1993,270(14):1702-1707.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5]严骅,高俊杰.强心饮对心肌病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71-72.
摘要:目的 观察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口服,疗程为4周。监测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射血分数(LVEF)、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6 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强心饮能明显改善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强心饮;心肾阳虚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24-0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心衰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组方强心饮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临床应用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南通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并中医辨证属于心肾阳虚证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61.87±5.06)岁;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16例。治疗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62.65±5.15)岁;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13例。2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 cmH2O)。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min)。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符合1项主要标准及2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6 min步行试验参照Bittner使用的方法[3]进行:试验在长30 m平直走廊里进行,两端及中间各放一把椅子,用做标记和患者休息用。让患者在30 m走廊里来回行走,避免外界干扰,并嘱患者尽最大可能行走,在6 min内走完其能完成的最远距离。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衰指导原则》[4],心衰病心肾阳虚主症: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形寒肢冷;次症:尿少浮肿,腹胀便溏,面色青灰;舌脉:舌质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西医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型属心肾阳虚证,心功能Ⅲ-Ⅳ级,年龄50~75岁之间,NT-pro BNP>1000 pg/mL,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未坚持服药及因药物副作用终止实验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药治疗(如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并根据基础病及合并症等选用适当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主要附子、猪苓、茯苓、白术、白芍、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川芎、脐带等组成)口服,所有中药为免煎剂,购于南通市中医院中药房,疗程为4周。
1.5 观察指标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变化;(2)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3)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4)6 min步行试验。
1.6 疗效判定标准[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7 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x[TX-*4]±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疗效对比 见表1。
2.2 2组心功能各参数比较 2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并无心力衰竭之名,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本病当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本病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病证,其中虚证以心气亏虚、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水湿内停、心脉瘀滞为主,临床大多虚实夹杂。本病病位在心,但牵及肝、肾、肺、脾等脏腑,尤其与肾密切相关,早在内经《灵枢·经脉》中就有记载:“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主水液,而肾的上述功能的发挥正常,又依赖于肾中精气充足;而心衰病人大多为中老年人,先天之精耗损大半,加之病情缠绵,久病必及肾,肾气亏虚,肾阳不足,气失摄纳,水失所主,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则出现喘息、气急、水肿等心衰表现。
强心饮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验方。实验证明,该方能有效抑制大鼠心肌病心肌细胞凋亡[5]。方中制附子补火助阳,温通心脉;白术甘苦而温,温运脾土以制水;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温补肾气;白芍酸敛补阴,脐带补肾填精;猪苓、茯苓淡渗利水;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达到温脾肾、利水湿、行心血之功。本临床实验证明,该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提升患者LVEF值及6 min步行试验,同时降低NT-proBNP,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心衰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临床荟萃[J],2006,21(13):932-934.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7.
[3]Bittner V,Weiner DH,Yusuf S,et a1.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cular dysfunction.JAMA[J],1993,270(14):1702-1707.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5]严骅,高俊杰.强心饮对心肌病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