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划粥苦读
2014-10-2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把天下人的疾苦放在前面,把个人享乐放在后面的名言,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传颂,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这句话就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出身贫苦,两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带他改嫁到朱家。范仲淹自小酷爱读书。后来,他听说母亲改嫁的事情,又加上朱家原有的孩子歧视他,就愤然离开朱家,到长山醴泉寺的僧院里学习生活。他每天熬一锅粥,待稀粥冷凝后划个十字痕,分成四块,早晚两餐各食两块,也没有什么好菜,只是切几块腌咸菜下饭,这就是后来流传的“范仲淹断齑(jī)划粥”的故事。
范仲淹在十三岁的时候,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千里迢迢来到南都(河南商丘一带)投师访贤,并且进了当时著名的南都学舍,并且仍然像在醴泉寺那样食粥苦读。他的一个同学是官宦子弟,生活比较富裕,见范仲淹生活这样贫苦,就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听后很是感动,就让儿子给范仲淹带了一些肉饭去。范仲淹非常感谢这个同学,但把肉饭放在身边,又继续读书。
几天后,那个同学去看望范仲淹,见送去的肉饭还原封不动地放在范仲淹的身旁,就对范仲淹说:“君子不吃别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怕玷污了你的品德?”范仲淹回答说:“不是,我是吃粥吃惯了,怕今天吃了你送来的好饭,以后就吃不下粥了。”同学听了深受感动。这样勤学了五年,范仲淹学到了大量的知识,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后来在《岳阳楼记》里写下的名言,看来他在少年时期就定下了为国为民的志向。
知识链接
断齑画粥:出自宋·释文莹《湘山野录》。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比喻不怕生活艰苦,仍然坚持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