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坛急先锋

2014-10-27纪红建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武术

从湘中大山深处走出的青年武术教育家游罡华,不仅对习武痴迷,更对武术推广拥有一颗执着的心,从而迸发出满腔的热忱、高度的自觉和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武术,尤其是为推进武术进校园而四处奔走。我们的国家和时代需要这样的“急先锋”。武术要得到推广,就必须走进学校,不然就没有普及之日,更不可能在中华大地枝繁叶茂,从这个意义来说武术走进学校比武术走向世界进军奥运会更为重要!

——徐才(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

引 言

武术在校园,文武双修出状元

作为一位生活在应试教育的樊篱下身心疲惫而又焦虑不堪的父亲,我原本以为探究武术在校园的生存状态,将会是持续的不安与痛苦。但从我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步起,我的身心与灵魂,便从不安到安定,甚至是惊喜。

在现代与传统交融的香港大学,在丰厚绵长的燕园和清华园,我倾听着曾经接受过仁山武术教育与熏陶、从湖湘大地走出的才子才女们讲述。充满智慧和学识,洋溢着青春活力的他们,无不让我心生羡慕,更让我看到了在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中闪光发亮的群星。

毕业于长沙一中、现就读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何一帆,是2011年的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武术,是她的最爱之一。

“自从练习武术后,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学习武术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恰恰相反,还促进了我的学习,同时对我淡定性格的养成也起到重要作用。”何一帆说。

“为什么呢?”我问。

“练习武术能够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让自己压力全无啊!”何一帆微笑着说。

晚何一帆一年步入香港大学,同样毕业于长沙一中的袁帅,是2012年的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问及当时为何选择武术,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是高二开始学习武术的,当时有同学跟我说,练武术可不是闹着玩的,可辛苦啦,特别是压腿、拉筋,你受得了吗?我当时想,既然其他人能坚持,那我也一定能。虽然当时学习紧张,但学习之余能够练练拳脚功夫,那不是最好的调节方式吗?还可以锻炼身体和减肥,多好的事啊。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武术队。”

两年后,袁帅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有效地减了肥,武术考试时,她考的是刀法,一气呵成,获得满堂喝彩。正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心态,促进她成为2012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更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毕业于长郡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许令玮,戴着眼镜,瘦高清俊。然而正是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步入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见证了诺贝尔奖颁奖的盛典,并为莫言当过翻译。

他告诉我,刚与武术结缘时,饱受争议,好在家人特支持。父母说,孩子,你就去吧,青少年发展时,不仅要打好思想和学习基础,更要打好身体基础。他舅妈以前练过剑术,也告诉他说,练武终归不是坏事,而是件终生有益的好事。但她也向他敲警钟说,想练好武术,不脱几层皮、掉几斤肉是不行的。

两年过去后,是另一番天地,他把所有学到的动作连贯起来,原来是那么的专业和令人羡慕。特别是刀术和剑术,更是虎虎生威。这时,他才体会到武术,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能征服自己与观众。难怪有那么多人对武术表现行得如醉如痴!这便是中华武术的魅力与价值。

步入北大的许令玮,依然对武术一往情深。

“我刚进北大时,我跟别人说,我练过武术,人家不信,看着我瘦瘦的,认为不可能打出像样的刀剑枪拳来。我一展身手,他们就鼓起掌来。现在我们练太极拳,作为运动会开场的节目,有一百多个人参加表演。这时,我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韧性好,有基础,学得快,练得也更加专业。”许令玮微笑着说,“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武术上,而且渗透到了我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秀气可人的李鸿献毕业于长沙市一中,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她坦诚地说:“武术对学习还是有些影响的,客观上占用了学习的时间,但在内在上还是促进了学习。坦白地说,虽然我对武术理解还不深,但至少我感觉到了,它确实帮助了我,这是客观的,也是实话。比如练武之后,身体好了,身体素质提高了。另外,练武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做事要讲究效率,同样多的事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我认为,这也是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同学的普遍做法。”

现在,正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习的她,依然没有忘记武术,只要有空,她就会练习武术,表演武术。她说,武术不会改变她的人生方向,但武术却是她的人生伴侣。

毕业于冷水江市一中,现在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学习的王笑晴则告诉我:“武术之于我,绝对不仅仅是几个套路、几个动作而已,也不是短短两年的练习而已。它更多的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沉淀。也许一开始,我接触武术大多出于外力作用,但走到今天,它带给我的,却是从外向内的塑造和改变。不仅帮助我强身健体,更让我在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中,收获了坚强的意志和淡定的心态。另外,更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领悟——也许有许多文化形式,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已经不再适用于今日的社会,却仍然包含着前人的思考和智慧,因而也拥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

进入清华后,王笑晴仍然选择与武术为伍。她说,武术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分子,这也是给她自己平常调整生活的机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此,她还加入了清华武术队,前不久她还参加了北京高校的一个武术比赛,获自选长拳第六名,南拳第二名。

……

武术进校园,是多年来众多武术教育工作者一直呼吁的,而游罡华作为青年武术教育家,早在十多年前就突破重重困难与阻力,倡导和践行着武术进校园。十多年过去了,当更多的人共同推进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时,游罡华“武术在校园,文武双修出状元”的硕果,无疑为当下中国武术大规模进校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或范本。

大山深处,有个梦想冉冉升起

他那执着追求的“武术梦”,是何时何地冉冉升起的呢?

故乡,是故乡!

游罡华的故乡在哪里?

湖南新化!

地处梅山腹地的新化县,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那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不仅孕育了许多历史名流,而且培育了世代操习、闻名遐迩的梅山武术。在新化人看来,不会武术,枉为男子汉;不会梅山功,愧为新化人。梅山武功,是新化人引以为自豪的“传家宝”,是他们贡献给武术大花园的绚丽奇葩。

“爸爸,我要跟海哥哥打拳。”197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刚刚跟着姐姐一起放牛回来的5岁的游仁山,突然向父亲游和仟提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职业请求。5岁,城里的孩子正在玩积木,山里的孩子却早已赶着黄牛水牛、黑山羊白山羊满山跑了!此时的游仁山,便是后来的游罡华。

“伢子,你能行吗?”父亲还没开口,母亲龚菊兰先说话了。

游仁山抬起脸,天真而又认真地说:“妈妈,我能行。”

母亲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说:“伢子,你还太小,等大一点再练,好不?”

“不好!我就是要跟海哥哥去打拳。”游仁山沉着脸,坚定地说。

“如果你想打拳就去吧,我跟你海哥哥讲一声。”游和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烧瓦师傅。他明白,是大山赋予了儿子这一爱好,谁也无法剥夺。即使今年不让他打拳练武,明年后年他还是要练的。

“唉!伢子,那你就跟你海哥去学吧。”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她并不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练武,只是心疼他们而已。家里条件不好,四个孩子,没好吃的,也没有好穿的,刚刚能走路了,就要帮家里放牛、砍柴,干农活,更不要说接受教育了。

父母的心思,小孩子当然不会理解,他们只会天真地认为,父母同意了,是爱我,不同意就是不爱。父亲和母亲都同意了,天真的小男孩笑了,心底里的天鹅湖又开幕了。

还不等父亲跟海哥哥交代,游仁山就连蹦带跳地跑向只有一墙之隔的海哥哥家里去了。

海哥哥,叫游海,是游仁山伯伯的儿子,习武十多年了。

“海哥哥,我要跟你一起打黑虎拳,好吗?”游仁山扯着游海的衣角,央求着说。

堂弟这么一说,游海多少有些吃惊,他心里寻思,仁山这么小就主动要求学武,有志气,有想法。于是他对游仁山说:“真的想学?”

“真的想学!”

“那你爸妈晓得不?”

“晓得,晓得,他们同意了。”

游海点了点头,又问:“仁山,打拳可不是玩,要吃苦的。”

幼小的游仁山一本正经地点着头说:“海哥哥,我不怕苦。”是啊,这大山里的孩子哪会怕吃苦呢,大山赋予了他们勤劳、坚韧的特质。

“好吧,那你从明天开始,就跟着我一起练吧!”游海摸着天真懂事的堂弟说。

“不,海哥哥,我今天就想跟你一起练。”

游海笑了笑,然后竖起大拇指说:

“好样的!”

堂哥赞美的雨露,让游仁山自信的花朵绚丽绽放,更点燃了他心底的火苗。虽然他对武术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好奇,但适当的鼓励便是力量的注入。

当天晚上,夜微凉,风平平,月儿高挂,繁星点缀夜空,闪闪发光。游仁山跟着伙伴们,带着各种器械,随同海哥哥来到了家对面的练武场。所谓练武场,其实就是他们家对面山上的一块草坪,因为村里的人在农闲,或是放牛、砍柴在这里休憩时练武,这个草坪也就成了练武场。这里是习武之人喜爱之地,场地宽广,视野开阔。特别是皓月当空的晚上,在这地方练武,别有一番风味。大孩子在“嘿、哈”练武之时,小孩子也在一边拿着树枝比划,快乐地追赶着。不管是夏夜还是冬夜,他们的热情始终洋溢在这块草坪上。武术滋润和丰富着这片土地上的童年。

随后的日子里,游仁山就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堂哥。慢慢地,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武术,在放牛时,在做完爸爸妈妈交代的事情后,在早晨,在晚上,都有他跃动的身影,他简直就是山间的小猴子,轻巧灵活。

在游仁山的记忆中,那时练武,主要在寒假练。为何?因为暑假农活多,而寒假时相对清闲些。但暑假也不是完全不练,白天没时间就晚上练,在堂屋里,点着煤油灯练。那时最期盼的就是晴朗的月空,就可以不点煤油灯,把月亮当作一盏大灯笼,把大地当作巨型舞台,尽情地挥洒汗水,尽情地向广阔的夜空呼喊发泄。

最过瘾的,还是在下雪的晚上练武。雪是湘中山村难得一见的盛景,带给村人丰收的期望。雪厚了,夜黑了,村人都早早地关了门,安享这难得的欢愉与闲适,听任雪在户外轻歌曼舞。积雪如一袭宽大、柔软的白袍子,把村子整个拢在怀里。被雪拢着的村子,是那样平和、静谧。此时,穿过雪的帷幕,可以看到练武坪上偶尔晃过的人影,以及“嘿”、“哈”的喊声。

从六、七岁到九、十岁,从童年到少年、青年,从眼功到腿功、腰功、肩功桩功,从单个动作到成套功法,从拳术到器械,从单练到对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拳掌勾指,等等,游仁山都一个个地扎扎实实的练,毫不含糊。

一次月光下练马步,堂哥看他练了有些时日了,就让他头顶盆水,屁股下点了一柱香。他大腿与地面平行,双手立掌前伸,身体正直。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三十分钟,三十一分钟,汗水不断从他头上冒出,有些喘粗气了,身体有些发抖。马步其实对大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太累太苦太枯燥,这更是对意志的考验。他头顶上的水有些晃动了。

坚持,坚持,再坚持!堂哥知道,习武之人,必须磨炼意志,他没有叫停。小仁山累得哭了,甚至嚎淘大哭。但不论如何哭,小仁山的脚始终没有离开,他头顶上的水也没有倒下来。他虽然有些摇摇欲坠,但他依然站在原地。

现在那个地方尚且还欠发达,更何况是20世纪70年代呢,贫穷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家里不仅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除了粗茶淡饭,根本就没有营养可言,小仁山他们兄弟几个自然也就长得营养不良。看着瘦小的儿子坚强地边哭边站马步,母亲龚菊兰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幼小的儿子懂事了,心疼的是营养不良的孩子毕竟还小,有啥必要如此受苦受累呢,他能受得了吗。

“算了吧,练得也差不多了。”龚菊兰对游海说。

“婶婶,我心里有数。要练得一身好功夫,不吃点苦哪能行呢!”游海没有心动,也没有心软。

游仁山坚持了近四十分钟,在坚持期间,不管他怎么哭,怎么叫,身体有多么的吃不消,但他始终在坚持。

“老弟有毅力,是块练武的料!”游海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句话。

还有一天吃早饭,母亲发现游仁山不在家。床上没有,堂哥家没有,后山、前山都没有,这鬼崽子能去哪儿呢,不会出什么事吧!就在母亲等得焦急万分之时,他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地,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样,从外面跑了回来。母亲再仔细一看,这鬼崽子腿上还绑着沙袋呢。他傻傻地笑着,说是自己一大早就绑着沙袋练腿功去了,一连跑了十余里的山路。虽然是气头上,但做母亲的又能说什么呢,脸色立即阴转晴了。

……

大山里的孩子哟,懂事早,读书晚,游仁山八岁才从一个看牛娃变成一个小学生。不,应该说是小学生兼看牛娃,以前是他跟着哥哥姐姐看牛,现在他可以带着弟弟看牛了。也不是他们不想读书,而是没钱读书,四个孩子,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还谈何顺顺当当接受教育呢。

终于可以上学了,按理说,游仁山要高兴得手舞足蹈才是,但他却一直闷闷不乐。原因是,上学去了,他就不能跟海哥哥一起练武了。白天要读书,课余时间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哪有时间练武啊。好不容易有个暑假吧,正值农忙时节,哪能抽出时间哟。于是,他就只有盼望着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寒假的到来,那是他武术的天堂。冷算什么,心中沸腾的热血,可以融化一切。

寒冷的寒假终于快要到来了,而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堂兄海哥哥却不再传授武艺了,他要一心一意当他的赤脚医生去了。游仁山气冲冲地去找堂兄,问他当师傅当得好好的,怎么就不想当了。堂兄苦笑着说,他毕竟要养家糊口,当师傅不是他的主业,再说,学无止境,你们可以学更多派系的武术。游仁山急得跺脚哭泣。

那是个啥样的年代哟,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武术热”,这股热潮,既促进武术活动广泛普及和竞技武术发展提高,又促进群众武术活动和武术竞技比赛的开展。即便是大山深处,也不会缺乏武术的执着传播者。就在游仁山失望之极时,一个姓张的师傅来到了村里。正值中年的张师傅表演的武术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他便成了游仁山的第二个师傅。

四个寒假,四年期盼,四年磨砺,游仁山对武术更加痴迷了。

“爸爸,我不想读书了。”这是他第二次向父亲提出自己的职业要求。

父亲瞪了他一眼,问道:“年纪这么小不读书,干什么去呢?”

“练武。”

“书读的少,练出了也只是个武夫。”

……

游仁山就像中了魔一样,非得辍学练武不可。父亲也没有多说,便由着他去。在父亲看来,毕竟这是儿子喜欢做的事,也是自己的选择,再说,练武终归还不是件坏事。

于是,他就开始了两年的专业练武期。但这次练武,与他上小学之前练武有着截然不同。他毕竟已经是11岁的孩子了,对是是非非能有个基本的判断了。这两年里,他学的武术知识更加宽广了,刀术、剑术、棍术、枪术,甚至还有石锁功、石担功等难度极大的功夫,都有所涉及。除了专心练武,并且有了相当大的长进外,他还有了自己的主见与思维。

“读书练不好武,练武也读不好书。”游仁山总是在心里念叨着这样一句话。确实,在读书的时候,因为他特别想练武,却少有机会练,这样书也没读好,武术也没练精。现在,他专门出来练武了,却又想念校园了,想到学校读书了。

“要是有一个既能让自己好好读书,又能让自己安心练武的学校,那该多好啊!”站在自家后面的山坡上,游仁山仰望着天空,思索着,想念着。

他后来的武术梦想与追求,此时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了。

“我不能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我要回到校园去,我要学习。”两年后的一天,他猛然间意识到,必须回到校园去。

看到儿子回头了,做父亲的当然也高兴,经过苦口婆心的求情,校长终于同意让游仁山继续读书。再次走进校园的他,不仅勤奋习武,更勤奋读书,成绩大有长进。第二年,他顺利考进冬福中学,并且成绩一直不错。虽然每次上学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虽然没有钱买菜吃,只能从家里带些坛子菜吃上个把星期,但他感觉很满足,毕竟,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那求知若渴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山里娃,这点苦又算得了啥呢。其实,他根本就没认为这是苦,他认为这是快乐,这是幸福。在山路上行走不仅能练习腿功,歇气的时候,他还可以温习一下自己心爱的武术动作。然而,他的这次良好局面,并没有继续保持下去。

“妈妈,我不想读书了。”1987年正月的一天,已经上初中的游仁山低头着,小声地对母亲说。因为他知道,家里没钱供所有的孩子上学,而他那上高中的哥哥成绩拔尖,很有希望考上大学。如果他考上了,不仅可以当上国家干部,还会成为他们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那将会是多么的荣耀啊。

母亲吃惊地望着儿子,说:“伢子,你为么子不想读书了呢?”

“读书没么子意思,就是不想读了。”他说。

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哪有不知道儿子心思的。她把他拉到身边,心痛地问道:“伢子,是不是怕家里没钱供你们读书呀。”

他违心地摇着头。

“那是为么子呢?”

“不为么子,就是不读了,就是不想读了!”说着说着,便来了眼泪。

母亲没有再问什么,她知道懂事的儿子为何如此选择。她紧紧抱着儿子,大哭起来。

“妈妈,您别哭,不读书也没么子了不起的,只要自己吃得苦,总会填饱肚子、找到堂客的。”游仁山噙着眼泪安慰着母亲,“哥哥成绩那么好,他如果能够考上大学,你们的心血不会白费,我们家的日子也会好起来。”

儿子的话,让母亲哭得更加厉害了。

“山伢子,你自己提出不读书,要供哥哥读书,做父母的,包括你哥哥,都晓得你的一片苦心,这也只怪父母没的能力。”父亲心中无比内疚,“要不这样,你喜好练武,我帮你找个师傅,你再去学学。”

只要提到武术,游仁山便会把所有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他高兴了,连连说:“好,好,我一定好好练武。”

父亲知道,学问才是改变命运的法宝,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去弄到这个法宝呢?游仁山人生的读书生涯就这样结束了。

随后,游仁山跟着一个据说从少林寺出来的姓周的师傅习武。年少懂事的他,开始了更加刻苦的练习,因为周师傅教的是少林功夫,这让游仁山的武术基础变得更加优良。

又是两年的武术磨砺后,游仁山已经长成了一个身体硬朗的小伙子。那时,在山村,17岁的年龄,已经是承担家庭责任,甚至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再练武,肯定不太现实,那又有什么事可做呢。

他别无选择,只能子承父业了——当个烧瓦师傅,无论他是不是愿意,这似乎都是命运决定的。

17岁的游仁山只得背上背包,跟着父亲来到邻近的益阳市安化县木子乡,当起了烧瓦徒弟。

别看做瓦是与泥巴打交道,这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技术活。但做瓦,并不是他一辈子的追求目标,他不安于一辈子当个烧瓦匠。游仁山心中牵挂的,放不下的,还是武术。武术的情愫,时刻在他心中澎湃与激荡。白天的时间没办法打主意,就只能在早晚两端做文章。他早晨四五点就起床,一直练到吃早饭;晚上,做瓦做到九十点,就在十点以后再练武,有时一直练到深夜一两点。

练什么呢?基本功。拳术、器械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传统功法,他都一一反复练习。他觉得,现在要做的除了巩固之前学习的东西之外,还必须练几门硬功夫。练武,不能只是花拳绣腿,必须扎实有效。

除了练习单腿站马步、练气等,把原来学的梅山拳、黑虎拳等进行精益求精的演练,他甚至还挑战了“风光无比”的一指禅。

那段日子,游仁山的生活十分孤独与枯燥,除了做瓦,伴他度过寂寞的就是武术。他的苦练,让房东以及邻居佩服不已,有一次,他们见到游仁山练到口吐鲜血,要急着给他找医生治疗。游仁山一摆手,说,不用找医生了,练武哪有不流血的。

“在安化做瓦的这一年虽然寂寞与辛苦,但这一年是我功夫提升最快的一年。”游罡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感慨万千。

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工厂就像春天的竹笋一样嗖嗖地直往上蹿,湖南等内地的大部分青年男女都争着往那边跑。在他们看来,那里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岗位,有的是人民币,有的是未来和希望。新化大山深处的青年们不可能无动于衷啊。

“仁山,我在广东那边当保安,一个月能拿八百块钱,还吃老板的,住老板的。”一天,一个小时候一起练武的朋友对游仁山说。

游仁山几乎有点惊讶地说:“啊,一个月八百啊!怎么会有那么高呢?”

“仁山,你们整天呆在大山里,这里不仅交通不便,消息也闭塞,更谈不上发展,你到广州那边去看看,到处是高楼大厦,处处都有工厂。”朋友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游仁山很快就在心里打起了算盘,自己辛辛苦苦在家干了一年,才挣了不到两千块钱,而人家在广州那边,一年居然能挣将近一万块钱,是自己的好几倍。何不到广州那边去当保安呢?

“你能介绍我到广州去当保安吗?”游仁山问道。

“当然可以,但是在那里当保安,最好是有拳师证,那样工资才会高些。”朋友说。

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省的民间武术活动风生水起。

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刚刚成年的游仁山,从老家的山路上走了出来。

为了拿到拳师证,他找到白溪镇凤栖山武术馆去练武术。在那里练武的,全是想拿到拳师证后,到广东沿海一带去当保安的。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武馆的老师一看游仁山打拳,便知他基础扎实,身手不凡,便问:“你练了几年了?”

“停停练练15年了!”

“如果不嫌弃,你给我当教练助理吧!”

“好啊!你这样看得起我,当然好啦!”

于是,游仁山既当学生,也当教练。

武馆离家十几公里,走山路,要走一个多小时。因为他当了助理教练,所以他所交的学费免了不少,只交四百块钱一年。但他还必须从家里背米、带菜过去吃。

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凤栖山武术馆却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一天,他们师兄弟几个漫步在武馆后山的小径上。

“仁山,你还是决定到广东去当保安吗?”师兄问他。

他犹豫了一下,说:“原来我是这么想的。但在凤栖山武馆这些日子里,我天天学,天天看;天天教,天天想。想来想去,我的想法改变了。我们祖祖辈辈喜爱武术,一年四季学习武术,时时刻刻追求武术,就是为了离乡背井到广东去当保安,替人家老板看门、一个月得那千把元钱吗?”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师兄为难了。

“人家可以当老板、请保安,我们也可以当老板!我们当老板还可以不要请保安!”

“当老板?你别空口打哇哇!”

“我从5岁就开始打拳练武术,一直到现在。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练武,就读不了书;要读书,就练不了武。时间搞不赢,一双手捉不了两条鱼。如何做到既能练武又能读书?这是现在的细娃子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游仁山说。

“你讲得太对了,我有同样的感受。”师兄说,“又有什么办法呢?”

“要不,我们一起去办武术班吧!”游仁山说。

“武术班!我们?”师兄有点质疑地看着他。

“嗯,我们一起去办武术班,办班教武术。我观察了栖凤山武馆很久,感觉办班教武术并不难。关键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铁甲可吞吴。武术班办好了,不仅能养活自己,说不定还能建起新房子,讨个漂亮堂客。现在我们这个样子,手里冒一分钱,哪个屋里的妹子会嫁给我们咯!”游仁山越说越来劲。

“好啊!”师兄说。

“这个想法好,也算我一个。”师弟也响应道。

“那就说好了啊,我们一起去办武术班。”游仁山说,“哪个要后退的,就是白溪河里的虾公!”

“对,后退的就是虾公!”

“可是,那我们该到哪里去办呢?”师弟疑惑地问道。

游仁山想了想后说:“听老师说,益阳的武术不行,在全省没有什么名气,我们可以到那里去办。”

“那到益阳哪里合适呢?”师兄说。

“安化虽然不远,但相对来说,这个地方的武术还可以。要不,去桃江吧。我听以前一起做瓦的师傅跟我讲,桃江一带可能是益阳武术的薄弱地方。那里没有武馆,那里的人又特别喜欢武术,特别是天井山和鸬鹚渡一带的人最喜欢武术了,去了什么都不用愁,只用当师傅教徒弟就行了。”游仁山说。

“到了那里又该怎么办呢?”师弟问道。

“我看先表演吧,把我们的真功夫亮出来,让当地人认可。然后,再贴海报招生。”游仁山说。

“这个方法好,只要我们表演好了,就一定会得到认可,也一定能收到徒弟。”师兄说。

“场地问题如何解决?”师弟说。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钱。我们可以住在学生家里。等收到学费了,我们就可以租当地一些旧房子做武馆。”游仁山说。

……

三师兄弟越聊越来劲,恨不得立即就跑到桃江去办武馆。

一个简简单单,甚至有些天真的梦想,谁又会想到,日后的游仁山也会在武术教育领域搞得风生水起呢?

坚持,是一种品格

1993年农历九月初七,这是游仁山记忆深刻的一天。

上午,他在地里种麦子。

“山伢子,你一定要到桃江那边去当师傅吗?”母亲问他。

他一边拿着锄头松地,一边点着头说:“妈妈,我想出去闯一闯,我想挣钱,以后自己建房子,自己有能力讨堂客。”

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做母亲的当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离自己太远,于是她说:“这里到桃江有一二百里路,那么远,娘不放心呢。”

“妈妈,你就不要担心了,我都二十一岁了,学武出身的,更何况还有一个师兄和一个师弟互相照应呢。”游仁山说。

“说是那么说啊,你去了那里,人生地不熟,人家会欺生的。”母亲仍然担心不已。

“我不去偷,也不去抢,而是当武术师傅,我堂堂正正的做事,怕什么呢?”游仁山说。

“山伢子,你如果硬要去,一定要跟当地人搞好关系,好汉不吃眼前亏啊!”母亲说。

游仁山点着头。

“就那几块钱不够吧?”母亲又问。

“够了,够了,只要有来回的车费钱就够了,我是去当师傅带徒弟的,不是去花钱的。”游仁山说。“这样吧,等会回去,妈妈再给你找几块钱,出门在外,没钱哪能行呢。”母亲说,“一定要今天就走吗?”

“是的,我师兄和师弟已经与我已经约好了,他们也准备了东西,准备今天晚上赶到白溪镇上,明天一早坐车到桃江的天井山。”游仁山说,“只是,妈妈,您明天过生日,我就不能在家陪您过生日了,莫怪儿子不孝了!”

“过生日有什么稀奇的,年年有,只要你们过得好,事业做得好,就是对娘最大的孝顺。”妈妈说着说着,又擦眼泪了。

母亲的这番话,让游仁山更加充满信心。他放下手中的锄头,放眼望去,似乎满眼都成了绿色。很快,小麦地又齐齐刷刷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大地毯。

虽然他练就了不凡身手,但毕竟涉世不深,或许他还没想到,未来美好的路途中,还有很多挫折与困难在等着他。

回到家,母亲从起了皱的布荷包里掏出所有的钱。她点了点,总共11块钱。

“山伢子,这些都给你。”母亲把钱递了过去。

“不了,妈妈,家里本来就没钱,你都给我了,你们吃什么啊!”游仁山说,“我手里有八块钱够了,到时硬是没钱了,我就走路,不搭车。”

“那怎么能行呢。家里没钱没关系,自己能种谷、种菜,可你出了远门,没有钱就不行啊!你就拿上吧。”母亲说,“伢崽,出远门创事业,不是件容易的事,路不会那么顺利,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如果你在那边搞得不顺利,就随时回来,不要硬撑。”

他点着头,并从母亲手中接过这11块钱,加上他本来的8块钱,总共19块钱。就这样,他靠着这19块钱,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武术推广事业和武术梦想之旅。

傍晚,他背上行李以及刀、剑、棍、枪等武术器械,与他的师兄弟会合,爬上一辆开向白溪镇上的拖拉机,与父母道别,与家乡道别,走上了寻梦之旅。

晚上,他们来到了白溪镇,三个人挤在一间最便宜的旅店房间,凑合着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就扛上武术器械,背上各自行李,跳上了开往桃江的长途车。

山路弯弯,弯弯山路。

这里有矮矮的农舍,这里有袅袅的炊烟,更有那盘旋在山腰的弯弯山路,千回百转,伸向山沟,绕过山梁,一直伸向远方,伸向了看不见的地方。那弯弯的山路,就像舞者的飘带,线条圆润,极为流畅。三个小伙子就那样静静地坐在车里,默默地望着窗外的景色,感受着大山的呼吸。大山就是一个舞者,那弯弯的山路就是大山放飞的梦想。

家,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是啊,这条山路便是他武术人生之路的新起点,这里可以到达寄托着他希望和梦想的终点!20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游仁山感慨道:“其实前方依然是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转过一个弯道,又一个弯道,路坑坑洼洼的,极不平坦。当时,我坐在车厢里,思绪也像这颠簸的车子一样,难以平静。这条山路啊,见证了山里人的心酸,也承载着年轻人未来的希望。”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近三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桃江县的天井山乡。这里地处桃江县西南部,为桃花江的发源地,这是个贫穷的地方。虽然这里与他们的家乡没有多大的不同,但这里是他乡,人生地不熟。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下车后,简单地吃了个午饭,就开始行动起来。

怎么行动呢?要给人家当武术师傅,首先得让人家知道你有这个本事啊!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广告宣传。

怎么宣传呢?除了把带的刀、剑、棍、枪等武术器械立起来,穿上武术服装,把场面撑起来,另外就是写海报。他们跑到附近的百货商场买来毛笔、墨水,以及红纸等物品。师兄弟三个毛笔字都写得不怎么样,他们只得求助附近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位退休老教师毛笔字写得好,他们找了过去,老教师不愿意。他不知道这三个年轻小伙子从那里来的,到这里来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几乎央求着说,来这里表演武术,招收学生,传授武艺。老教师对他们的新化山里话,似懂非懂,还是不愿意为他们写。游仁山急了,干脆把手中的东西一放,在老教师面前表演起前空翻、后空翻,以及硬气功来。看着眼前的小伙子真有几下子,老教师没有再说什么,拿起笔为他们写起了海报。

正如做瓦师傅跟游仁山讲的一样,这一带人特别喜爱武术。很快,他们身边就围满了来看武术表演的,男女老少皆有,特别是孩子们,更是争着往人群的前边挤。

空翻、扫腿、缩身、提劲、拐步、屈膝、击拳、舞剑……三名“武术高手”不断闪展变幻,周围掌声雷动,喝彩声不断,吸引了很多村民驻足观看。

小伙子们大汗淋漓,观众赞叹不断。

“这三个小伙还是有些硬家伙的。”

“这才叫真功夫呢。”

“妈妈,我要去学武术。”

……

然而,当家长们问如何报名,在哪里练习,如何个练法时,三个没有办武馆经验的小伙子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虽然你们功夫不错,但要学,也得有个像样的地方吧,总不能就在马路边上学吧!”

“这是野路货,不正规,把孩子送到他们那里学,真不放心!”

……

刚才还挤满了的人群,一会儿就走得一干二净了。希望的影子似乎就这样变成了肥皂泡了。刚才还信心满满的他们变得沮丧了。

游仁山一想,人家的怀疑也正常,自己啥都没有,凭什么要人家把孩子送到你这里学武呢。但他的师兄弟却不这么想了。

“天井山这里的人根本就不喜爱武术,只要喜欢,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场地,只要有真功夫就行了嘛!”师兄说。

“我们出来办武术培训班,主要是为了挣钱生存的,必须找到一个生源更充足的地方。我在大栗港镇有亲戚,我到那边去办武术培训班算了。”师弟说。

“既然这样,我们就散伙吧,我在鸬鹚渡有熟人,我就到那边去发展吧。”师兄也不示弱。

“好吧,既然各自追求不同,我们就散了吧!”游仁山无奈地说。

有了矛盾,意味着就会分道扬镳。第二天,他们三个人就各自背着自己的器械,分三路,各自行走。师兄去了鸬鹚渡镇,师弟去了大栗港镇,而游仁山则准备再另寻地方。他师兄弟家庭条件较好,来的时候都带了几百块钱,也就直接去了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但游仁山不行,他带的19块钱,也就只够个路费,现在武馆没办成,他决定先回家筹钱,再回桃江办武馆。让他铁下心办武术班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次表演,看到了当地百姓对武术的热情,看到了希望,只是我们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才会最后受到人家的冷落。同时,他心中还有一个梦想,他想把自己的武术班像滚雪球一样慢慢滚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办成一个文武学校,他要让在他这儿习武的孩子,既能学武,又不耽误学习。

钱不多了,就搭从桃江到新化的拖拉机回家吧。虽然路途较远,虽然一路颠簸,但至少它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至今,游仁山还想不起当时他是如何在拖拉机上,行走在山路上,度过那七八个小时的。他说,当时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借钱再回桃江,东山再起。

看到儿子又扛着武术器械回到家了,母亲一点都没觉得奇怪。

“我知道你要不了几天就会回来的,19块钱怎么创业咯。”母亲说。

“我不是不创业了,我还是要去办武术培训班,那里的人对武术很有热情,办武术班应该很有发展。我现在回来,是再准备一下,准备充分点。”游仁山坚定地说。

“要怎么准备呀?”父亲插话说。

“一是要再准备点器械,二是还要借点钱过去才行。”游仁山说。

“可家里哪有钱哟。”父亲说。

“不要你们操心,我到白溪镇街上的舅舅那里去借点钱。”游仁山说。

“就你一个人去吗?”母亲还是担心。

“妈妈,你就不要担心了,我会保护好自己的。”游仁山说。

住在街上的舅舅,经济条件较好,加之对武术的喜爱,他对游仁山的这个选择较为支持,借给了他二百块钱。

揣着二百块钱,背着行李,扛着武术器械,游仁山再次向桃江进发。就是这二百元,再次让他的梦想焕发青春。

在天井山搞砸了,就换一个地方吧。还是做瓦师傅提供的信息可靠,说他对桃江马迹塘镇王家村乡花门楼村熟,他在那里做过四五年瓦,武术在那里很受欢迎。他还说,那个村的支书姓王,三十五六岁,特别爱好武术,在那里办武术培训班有群众基础。

希望似乎在向游仁山招手,他恨不得一下子就赶到马迹塘。

而此时此刻,父母而在新化的大山里无比牵挂,怕儿子一个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到欺负,怕他没地方睡没地方吃饭。是呵,人世间的血缘之爱,代代相传,儿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即使儿女已经长大成人,但在父母的眼里依然是需要惦记、牵挂的孩子。牵挂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两个心心相印的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年刚弱冠的游仁山来到被称为“美人窝”的桃花江,来到以英雄传说而自豪的马迹塘,他是受了美人的吸引还是英雄的激励抑或兼而有之呢?

这些,只能由他的行动来做注脚了!

对于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来说,哪怕是一个浅浅的微笑,几个鼓掌或是喝彩,便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前进动力。天井山乡演出时,当地人给予的微笑、掌声、喝彩,一直在游仁山内心深处发酵。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灵的启航吧!

这次他吸取了教训,没有一到马迹塘镇王家村乡花门楼村就急于表演。但白手起家,加之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办武术学校,谈何容易!他不仅有武术人的刚劲,更有湖南人的韧劲、犟劲,他总是迎难而上。

他先找王书记。作为一个村的支书,当然不难找到。

王书记中等个头,身体结实,一看就是练武之人。他把眼前这个背着行李,扛着武术器械的外地来的小伙子,从头顶打量到脚上,边看还边点着头。

“新化来的?”王书记问。

“是的。新化白溪那边的。”游仁山说。

“学武好多年了?”

“五岁开始学武,前前后后也有16年了。”

“都学了些什么套路?”

“梅山拳、少林武术都学过。”

“你想要我做什么?”

“我想开个武术班,给孩子传授武艺。”

“那你表演表演看看。”

游仁山二话没说,放下行李与器械,运了运气后,就开始表演起来。为了让效果更加明显,他特意挑了翻空,以及难度最大的一指禅与排打功进行表演。

待他表演完这三套动作后,王书记连忙摆手说:“小伙子,你不要表演了,功夫学得扎实,没得说。只要你踏踏实实在这里传授武艺,我就帮你。”

游仁山心中大悦,说:“王书记,我出来不仅是办武术班,还想以后开办文武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文武双全。”

“好,你这个想法好,我支持。”王书记带头鼓起了掌。

有了王书记的支持,游仁山开办武术班的事自然就顺利多了。但毕竟人家对他还不熟,也不会那么轻易让他在这里站稳脚跟。

海报贴出去了,来看游仁山武术表演的人越来越多。

梅山拳、空翻、扫腿、击拳、舞剑,排打功,游仁山一口气表演了十多套硬功夫。

“好,好,好!”

“看来这家伙有几下子。”

……

掌声与喝彩,就是对他表演最好的肯定。但有了表演还远远不够,有人就说啦,是不是花拳绣腿啊,能不能真枪实弹的硬打呢。

自然要过招,与当地的高手过招。王书记爱武术,更爱武术人才,他给游仁山找了个帮手,也姓王,叫王林,比游仁山稍大点,也练过武术,特别喜爱武术。但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功夫到底有多深,他在心里盘算着,要试试他的深浅。

“游师傅,我拜你为师吧!”王林双手一拱,笑着说。

“不敢当,不敢当。”游仁山说。

“游师傅,你看我这功夫,能不能当你徒弟。”王林说。

“学习,学习!”游仁山知道他在有意试他的身手。

王林表演的套路、空翻、气功,都有模有样,游仁山知道,要征服他,不拿点硬功夫出来是不行的。

“你觉得怎么样?”王林问。

“漂亮!”游仁山说。

“游师傅能不能表演一下,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王林说。

“可以啊!”游仁山说。

“套路表演已经看过了,我们过招吧!”王林很直接,“单手俯卧撑,能做多少个?”

游仁山立即俯下身子,一口气做了七十个。做完后,他又展示了更绝的,一只手指做俯卧撑,一连做了好几个。

“好!”

“好!”

“好!”

掌声一片,王林开始对眼前的这个年轻师傅另眼相看了。

“站个桩,我看稳不稳?”王林说。

“好,来吧!”游仁山稳稳地站上了马步。

王林突然从后面一个扫堂腿横过来,游仁山只是微微动了下,而王林则打了个踉跄。

“再来一个吧!”游仁山彻底探出了王林的功底,他站了个金鸡独立,岿然不动。

“你别动,我再来一次。”王林从地上捡起一块红砖,他要试游仁山的排打功,拿着砖朝游仁山腰间拍了过去。

砖应声断成两截,游仁山依然稳如泰山。

游仁山的功夫让王林心服口服。他激动地说:“游师傅,你不是走江湖的骗子,有真功夫!我王林拜你为师!”

“你太谦虚了,你的功夫了不得。当师傅不敢当,我们可以共同切磋,互相学习嘛!”游仁山说。

“你初来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就住在我家吧!”王林问。

“不方便吧。”游仁山说。

“你是我师傅了,我照顾你是应该的。”王林说。

“好。以后我们就一起练武吧。”游仁山高兴地说。

食宿有了着落,现在的问题就是招生了。

“游师傅,你的功夫我们都见到了,确实要得,但你能教好我们的崽伢子吗?”有几位妇女问着同一个问题。

“各位大嫂大娘,练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长期训练才会有效果。”游仁山说。

“那要好久才有效果呢?”家长问。

“我制定一个标准,三个月见成效,好不好,保证你们孩子三个月后有功夫。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或者你们认为不满意,我不收取任何培训费用。现在收的培训费,由村里代管,三个月后,如果你们认为孩子学到功夫了,村里再把钱给我,如果你们认为没有学到功夫,我分文不取。行不行?”游仁山说。

游仁山的这一诚意,让家长都有点吃惊:

“那当然可以啦!”

“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

“这个娃儿有诚意,他先不拿钱,我们就不怕他跑了。”

“游师傅,到我家吃晚饭吧!”

“游师傅,就住在我家吧!”

……

游仁山的真心与诚意打动了当地百姓,他们看到游仁山没钱,没地方住,没有饭吃,就争相请他到自己家里吃饭和住,真有点像桃花源里人见到了武陵郡渔人:各延至其家,皆设酒食……。

“谢谢各位乡亲啦!谢谢各位乡亲啦!”游仁山抱拳拱手躬身致谢,抢师傅教的武林礼节使用得不折不扣。

“这伢子年纪轻轻蛮懂规矩呐!”一片赞扬声。

武术培训班开始来的学员并不多,只有三四个人,但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就会慢慢好起来的。不说挣钱,至少他可以解决吃住了。培训班的条件简陋,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更没有宿舍,天气好时,就在外面习武,下雨天就到学生家里练。后来虽然王支书与王林并没有在武术这条道路上走多远,但他们却在游仁山最为艰难的时候帮了他一把,助推了他的武术梦。

就这样,纯朴而散发着泥土味的“仁山武术”起源了!

三个月后,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练得有板有眼,基本功扎实,武术套路灵活多变,脸上笑开了花。他们在心里自言自语道,原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学会功夫。

这些孩子的家长得意了,那些还没送该子的家长眼热了,培训费恭恭敬敬地送到游仁山手中了,人缘也好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了。

这年12月的一天。

“游师傅,我们供销社有几间废弃的库房,你不妨把武术培训班搬到那里去。”一个学生的父亲是王家村乡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他向游仁山建议道。

“那好啊,你能帮我,那是求之不得的事啊!”游仁山兴奋不已。

这意味着,他向他的文武学校迈进了一步。有固定场地了,他又找了几张破旧的桌子当办公桌,像那么回事了。当时正值寒假,学生放假了,有时间练武了,游仁山的武术培训班,很快就由一个班的人数变成了一个排的人数。他的课程也渐渐规范了,一周练四天,一天练两次,上下午各一个半小时。于是,供销社破旧的库房里每天传出“嘿哈、嘿哈”的习武声,好不热闹。

但,游仁山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他对武术梦想的追求,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办一所文武学校的追求。

“要办文武学校,必须跟学校打交道,必须学会经营学校和管理学校。当时我必须考虑到我的学生能读书,还要读好书,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更不想让人感觉到,练武之人就是成绩不好。”游罡华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他把这个想法提出后,好心的人、热心的人,又开始帮他找地方。他们找到了王家山村马迹塘镇农校,虽然这里不算大,但这里毕竟是学校,条件较好,还有闲置的房子,更为重要的是,离游仁山心目中的文武学校越走越近了。不久后,游仁山的武术培训班搬到了马迹塘镇农校。

生源还不错,又招收了一个排的人数。虽然随着名声的扩大,来找茬的社会混混不断,但游仁山都一一摆平了。他知道,行走“江湖”,总免不了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有接触与冲突,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从武馆的全局出发,从未来的发展出发。他知道,成就一项事业,不能凭着心血来潮而做,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既要有洞察全局的眼力,还要要有理性的思维和宽阔的心胸。

1995年的下半年又从镇农校搬迁到马迹塘镇仙洲路桃江县九中隔壁,学生人数达到上百人。这里是他武术寻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其一,他的学生可以寄到马迹塘小学和中学去读书了,虽然还不能文武兼修,但至少可以较好地兼顾学习和习武了。

其二,这年底,游仁山带着他的徒弟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武术散打锦标赛,不仅让他有机会把湖南的武术向外推广,这也是他走向外面世界的开始。

回想起参加这次锦标赛,游罡华还记忆犹新:

那时我办的武术培训班在益阳一带已经小有名气了,也得到了社会上的相当认可,当时我的学生不光是桃江的,还有新化的,就连益阳市的都有。大概因为在武术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所以1995年底在长沙举行的那次全国性的武术散打锦标赛,长沙方面的组织者关注到了我们,叫我们参加这个锦标赛的武术表演。

他们是通过九中一个体育老师联系到我的。自己的成绩能得到长沙方面专家的认可,我当然高兴。随后,我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带领学生进行认真的练习,主要是表演武术套路。

那段时间,我们抓紧练习,精益求精。我知道,这对于我们武术培训班来说,不仅是个学习提高的好机会,更是千载难逢的展示自我、展示武术魅力的好机会。

当时租了一辆中巴车,带上表演的器材,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沙市芙蓉路边上的贺龙体育馆。当时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就是集中精力表演好。

虽然我们是乡里伢子进城来,但没有怯场,表演得相当成功。十几分钟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十多次鼓掌。不论是国家体委的领导与专家,还是湖南方面的领导与专家,抑或是外省的运动员、教练员与领导,无不称赞,说湖南的武术搞得好,水平高。

这次表演,我们不仅获了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武术推广出去了,也搭建了与外面世界交流的一个平台。表演回到桃江后,我们搞了游行,多次受邀到桃江县城表演,县检察院的一位朋友还邀请我到桃江县幼儿园开办武术培训中心,拓展武校。

1995年12月,游仁山怀着美丽的梦想来到桃江县幼儿园开办武术培训中心。

乡里伢子进了城!

进了县城,视野更开阔了,舞台更宽广了,想法也更多了!

游仁山觉得,如果要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除了师资力量外,培训中心的硬件设施也相当重要。更何况,他心里还在琢磨着另一件大事——成立武术馆。于是,他花血本修建了武术场馆,购置了一批器材设施。

在招生和教学思路上,也有所调整,包括后来,他的思路一直是与时俱进的。那时,其他武术学校都带成年人,他就带小孩子。后来人家带小孩子了,他就带大孩子;那时,其他武术学校只带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练武,他则带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倡导文武兼修,品学兼优。后来人家只带优秀学生练武,他则倡导在校园普及武术。

思路决定出路,也决定着以后的成就。

正是游仁山的这一改观,迎面而来的1996年,呈现给他的是盎然生机,是景象喜人。这一年招生情况特别理想,尤其是进入暑假后,报名的学生更是火爆。游仁山脸上笑开了花。看小孩子们报名练武,他就无比兴奋,兴奋的不是他招了多少学生,会有多少培训费,兴奋的是,他能把他所学的武术和他所理解的武术思想,灌输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一起传承中华武术。

看着这片喜人景象,他抓紧为申请成立武术馆做着各项准备。

然而,这一景象却像初春时节的天气,变化无常,昨天还阳光明媚,今天却寒风刺骨。游仁山脸上的笑容还没挂多久,现实就让这个意志力坚强的年轻男子欲哭无泪。

1996年7月初,桃江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整个桃江县城被水淹了三天,街上商场楼房被水淹到二楼。洪水漫山遍野而来,横扫一切,各类毒物趁机渗进了洪水,随着洪水到处传染,人们被水泡过的皮肤全部红肿,大量的农田在洪水里浸泡了一天又一天,颗粒无收;数以万计的桃江人顿时受到没顶之灾,失去了家园……

生机勃勃的桃江县城,一时变得萧条起来。

游仁山和他的武术培训中心,也未能幸免,洪水没有豁免他!

“我坐长途大巴车到长沙去的那天,正好涨大水。怕有什么意外,我还跟家里的教练说了:现在水大,要随时注意洪水。”游仁山说,“但没想到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成了桃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游仁山去参加全省武术馆授牌的一个会。前些日子,经过省体委群体处的检查验收,他赶上了末班车,基本同意他成立武术馆了,现在他去省体委只是按程序办手续。手续办理得很顺利,省体委的有关人员已经对这个山沟沟里的民间武术工作者的底细有了充分了解:5岁学武,20岁离开家乡到桃江教武,几经磨难,矢志不移,如今又白手起家,要到桃仁县城办武术馆,当然应当支持。办完证,省体委的同志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小伙子,好好干!前程远大呢!

他双手捧着金灿灿的“湖南省中国少林(仁山)武术馆”的牌子,笑昧眯的。然而,当他扛着武术馆的这块牌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到桃江时,才发现,特大洪水正在横扫三湘,他回家的路被淹了。

“啊!桃江城里的武术培训中心和马迹塘的武术班怕也淹了?”游仁山不敢往下想了!

桃江县幼儿园地段是桃江县城里地势较低的地方,游仁山的武术培训中心肯定凶多吉少。情况果然如此。桃江那头的电话告诉他,桃江县城所有地势低的地方全被淹没了,幼儿园全被水淹了,所有的器材都被水浸泡了,绝大部分学生都被家长匆匆领回家了,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现在爬到三楼和四楼看着洪水发呆。

让游仁山欣慰的是,留守马迹塘武术班那边的胞弟游亮东传来好消息,由于地势较高,那里安然无恙。

游仁山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想回回不去。呆在长沙,站不是,坐也不是,心里无法平静。这样的日子,他整整熬了十天。十天后,桃江县城的水还没有退,但回桃江的路有的已经露于水面之上了,有地方的主要交通要道已经抢修通了。

当他抱着那块金灿灿的“湖南省中国少林(仁山)武术馆”的牌子回到桃江时,县城满目疮夷一片狼藉,让他心痛不已:天灾来了,哪还能好好发展武术事业呢?

训练场地、设备,甚至房屋,都成了这次洪灾的牺牲品,本来生存艰难、毫无积蓄的他,也只能靠接济填饱肚子。学生、学生家长的无私接济,至今还让游仁山感动不已。他说,学生和学生家长知道武术培训中心艰难,他们不顾危险,划着船,给他们送来了大米、青菜,以及包子、食品等,如果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没有这么多喜爱武术、热心支持武术的桃江人的帮忙,可能,他也支撑不下来。

什么都没有了!但游仁山没有绝望,他心中武术的火苗,也不会就此熄灭。站在洪魔面前,他喃喃自语道:洪水淹了我的训练场地,损坏了我的器材,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信念在,一切都可以重来,更何况,我们还要代表益阳市参加省八运会;既然我已经领回了武术馆的牌子,我就要让那块金灿灿的牌子永远发光,我不仅要办武术馆,将来还要办武术学校,还要办文武学校。

是呵,人生可能平淡,可能阴暗,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唯独不能使心中缺少一盏灯。只有心中有盏灯,才能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光明。信念就是人生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工作与生活的支撑力量,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不久后,游仁山带领弟子陈思思、刘亮武、李想和刘炜代表益阳市,参加湖南省第八届运动会体操比赛,团体进入了全省前六,并取得单项的三块铜牌。

“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正规的省级比赛,还是全省瞩目的省运会,作为从桃江乡下来的一支队伍,能取得如此成绩,我感到意外,也感到欣慰。如果在单杠比赛时,不是刘亮武从上面摔下来,我们的成绩还会更好些。比赛回来后,我们受到了益阳市体委和桃江县体委领导的表扬,还拿到了奖金。他们说,就这么一支政府没花一分钱的民间队伍,居然获得了如此好的成绩,确实值得表扬与推广。最主要的是,通过参加这次省运会,我们找到了自信,赢得了认可,更看到了希望。”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游罡华如此说。

由于洪灾的影响,桃江县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等武馆清理了垃圾淤泥、修理补充好用具器材恢复正常秩序时,只剩下一个人参加训练了。一个学校没有了生源,等于是断了源头之水。这对于游仁山的武术追求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这致命的一击,游仁山能否成功躲过化险为夷?

游仁山没有万念俱灰,他,越斗越勇。

“我怎么不行啦,我带的学生不是在省八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吗?”

“武馆学生没有了又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有信念与决心!”

那段时间,游仁山不断地自我调整,不断地鼓励自己。

1996年中秋节前,他听人说县进修学校还有闲置的房子,可以租用来办武馆。游仁山立即跑到进修学校,找到校领导好说歹说,最终领导被他的诚心感动了,点头了。中秋节后,“湖南省中国少林(仁山)武术馆”牌子挂到了进修学校内。进修学校租给了他两间房子,一间用来做办公室,一间用来当医务室,还有一片较为空阔的操场。虽然几乎还没有什么设备,甚至可以说,还没有什么钱来购置设备,比如没有练武的地毯,武术器械也不齐全,但此时的游仁山十分满意,十高兴奋。看着“湖南省中国少林(仁山)武术馆”那金灿灿的牌子挂了起来,他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因为,这块牌子是省里发的,他这个武术馆正儿八经是上了省里红头文件的,不是草台班子哦!

洪灾的阴影渐渐走出了桃江人的心里,人们开始了正常的生活,热爱武术的孩子们又兴高采烈地回到了他们梦想的舞台。首先三五个,接着三二十个,最后达到了七八十个。爱好武术的孩子们及孩子家长,并没有在乎武馆的条件。没有地毯,就在泥巴地上练;没有武术器械,就拿树棍竹杆充当;没有运动鞋,就光着脚丫练。

游仁山也没有因为武馆条件简陋,就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管是武术基本功练习,还是套路练习,一招一式,都从严要求。在他看来,学生习武,条件好固然是好事,但并不见得,条件简陋就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自己当年不就是在新化大山里的树林里练出来的吗?

随后的一年多里,武馆渐渐走入正常,虽然没有参加大赛,但一切都很顺利。

然而,上天不会让游仁山的寻梦之路那么顺利,总会有一些磨难,总会有一些挫折,总会有一些障碍在等着他去跨越。

1998年是中国的灾难年!

水啊,水啊,又是水!桃花江啊,美人窝啊,又窝了一窝子水!

这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地处重灾区的桃江,受到重创。洪魔来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打破了,经济也开始萧条了。对于桃江而言,虽然这次洪灾没有1996年那么严重,但对于一个小小的武馆来说,打击并不轻。本来就简陋无比的武馆,在洪水的“侵略”下,又一次变得一穷二白。

只要信念在,一切都在!

这年,他派了两名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再次取得佳绩,为桃江赢得荣誉。

老是发洪水,老是被洪水淹,经过考察与协调,游仁山决定把武术馆搬到地势高、淹不到的桃江县经委职业高中校园。1998年下半年,武术馆正式搬家。这次搬迁,是游仁山由武术馆向文武学校迈进的一个飞跃!

这次,游仁山和弟弟游亮东商量,决定将“湖南省中国少林(仁山)武术馆”更名为“桃花江仁山少年武术学校”,还决定在桃江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位老师,设立小学部、初中部,既开设教武术课,也同正规学校一样开设文化知识课,真正实现文武双修。

在所有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桃花江仁山少年武术学校”招收了100多名学生,学生武术成绩自然不必说,文化教学质量也不比其他公办学校逊色。

武术成绩不错,文化成绩也不错,展翅齐飞啊!青少年们在武德的训育下,站有站式,坐有坐式,一切言行有规有矩。进步了,家长认可了,大家都高兴了!

通过一年的努力,“桃花江仁山少年武术学校”在桃江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桃江县经委职业高中的先生们看到“商机”:一个新化来的乡里人都能搞出名堂来,我们公办学校和专业教师还不如他吗?我们自己搞!

于是,又请“桃花江仁山少年武术学校”搬家。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正规军”,还真不如游仁山这个“土八路”。

“亮东,现在武校的生源很好,我们还是要买块地,自己建学校,有个固定的地方,就不会被人家赶鸭子似的赶着到处跑了。你看呢?”一天,游仁山与弟弟游亮东商量。

“二哥,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觉得时机不成熟。既然我们要一直把武术学校办下去,就必须从长远着想。”游亮东的想法与二哥完全吻合。

“我们把学校建好一点,宿舍、教室、练功房,都要建好,不仅要能办小学、初中,还要能办高中。”游仁山心里,似乎早就有了蓝图。

“二哥,我赞同你的意见,支持你。”游亮东说,“到哪里去找这么一块地呢?”

“听一个学生家长讲,肖家村在建新的小学,他们的旧教学楼要卖掉。”游仁山说。

“那个地方不错啊!要不少钱吧!”游亮东说。

“该借的借,该贷的贷嘛!”游仁山胸有成竹。只要认准的事,他就会执着地走下去。

他随后就去找了肖家村的村干部、肖家村小学的负责人,与他们硬磨软泡,终于达成了买卖协议。但是,肖家村新小学尚未建起,还需要在老学校里面过度上学,而游仁山和他的学生则已经搬出县经委职业高中,不得已,他们只得先租到一家汽修厂。厂房很大,他把厂房改成教室。

“没办法啊,不租汽修厂不行啊,要不,我的学生就练不了武,上不了文化课。如果停下,一切都会散架子!”游仁山说。

要建成一所从小学到高中文武双修的学校,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这对于一个游仁山这样的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家庭来说,绝不是小事,更不是个小数目。

没有钱怎么办?钱啊钱,命相连!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空见磨推鬼!

除了能收十几万的学费,剩下就只能是借了。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姑父、舅舅,邻居,儿时的伙伴,师兄弟,学生家长,武术界的朋友,无一不用温情托起着他的梦想。特别是他的岳父与岳母,为了支持女婿的武术事业,不仅把自己家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四处找亲戚说好话,借了8万块钱给他。

于是,游仁山和他的“桃花江仁山少林武术学校”像是凝聚着众人心血与关注的“聚宝盆”。武术学校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债主”们的神经,引来观望与询问。

然而,正当他信心百倍时,问题又出现了:一是学校修建工程进度不能按时完工;二是游仁山办的武校是民办学校,在招生方面受到有关制度的制约与打压,他招生总数不到200人。

看到游仁山的形势不妙,当时支持他、借款给他的朋友们开始担心起来,于是催他还款的人络绎不绝。这也不能怪他们,当时游仁山借钱时就已经跟他们说好了,只借年把时间就会还,并向他们保证过,超出一年就付息。如果武术学校的情况不妙,自己借给游仁山的钱不就打了水漂吗?“债主”们的心情当然随着武校的波动而起伏,他们都是游仁山的“穷哥们”,凭着一股子义气与信任把自己的区区几个辛苦钱养家的钱借给他,他们都不是有钱花不完的大老板,大老板肯借钱给游仁山这个连小老板都不是的人吗?

于是,只要有学生来报名,就会有债主等在那里要钱,不给钱就堵门。这对学校,特别是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不好啊,游仁山只得去借高利贷还款。可是,招生越来越不理想,讨债的人越来越多。天啊,这是逼得人跳楼啊!但不!游仁山有山的意志山的胸怀,只有楼建在山中,山容纳了楼,谁见过山跳楼了?困难也就是一座山,就像一条河,只要坚定不移地面对它,毫不迟移地往前走,再高的山也能跨过去,再宽的河也能淌过去!

“临流水犹聆古乐,遇崇山若仰大贤”,这才是英雄本色!游仁山心一横,挥刀割爱,把一手修建起来的学校降价卖给了桃江县通达电脑学校。

“转行吧,做点小生意,过点清闲自在的日子多好,你这样折腾,值得吗?”

“办武术学校不好搞,挣不了钱,你这又是何苦呢?”

“你看你,办武术学校都六七年了,不仅没有挣到钱,到头来,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

亲戚朋友,苦口婆心,劝他改行。

他的岳母更是语沉心长:“仁山,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学校卖了,卖了些钱,你再亏也就三四十万,还是有办法想。我们一起帮你把钱还了,过些安稳日子吧!别办么子武校了,那是个火坑啊,你千万不要往里面跳了。”

刚刚建好的学校就这样卖了,游仁山很无奈,也很伤心,但他心里并没有放弃办武校的念头。

弟弟游亮东知晓二哥的心情。

一天,他主动找二哥去散步,聊聊天:

“二哥,你也不要想不开。”游亮东安慰游仁山说。

“没有,没有想不开。现在是遇到了困难,要想做成点事哪有不遇到困难与挫折呢。办武馆办了六七年了,我就喜欢这个事,不搞这个事,我又搞什么去呢,我又能搞什么呢?我想,只要坚持,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游仁山说。

“是的,二哥,我也这么想。追求武术,可能现在看不到经济效益,但它的社会效益是时刻存在的。我也觉得,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挺住。”游亮东说。

游仁山深惜地望着远处的山峦,说:“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只差一步,多坚持一步,迎来的就是一片曙光;而选择放弃,得到的将是永久的遗憾。”

新建的学校卖了,但游仁山他们心里的梦想还没有泯灭,武术学校还在继续办。哥哥姐姐们虽然力主弟弟就此收手,转行干其他的事,但既然弟弟执意还要搞武术,他们最终的选择,也就是:支持。

“为了支持弟弟办武校,那时我把家里的三头肥猪连带一头耕牛都卖了,给他筹钱。‘帮人帮到底,送人送过江。为了帮他节省开支,我和他姐夫干脆丢开家里的事,过桃江那边去帮他搞食堂,自己带菜带米,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叫他开过。”游仁山姐姐笑着告诉我。

“我们一直支持仁山搞武术,那时我们确实也帮不上什么忙,除了在心理上给他安慰,不让他孤单外,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时,我把家里一千多斤稻谷全都卖了,送给仁山办武校。”游仁山哥哥如是说。

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游仁山没有气馁,仍旧朝着梦想的方向艰难行进。

“二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用人家的地盘,就是屋檐底下的麻雀,不是个事。”游亮东说。

“你脑子灵泛,有办法吗?”游仁山说。

“前几天,一个学生家长说,东区是桃江县城发展的方向,我们不妨到东区发展。他还说,你们在肖家村不好搞,那地方复杂,你们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地盘。这个学生家长就是住在东区的。他说,如果我们有意向,他会帮我们联系买块地皮。”游亮东说。

“那好啊,你再跟他谈谈,看能不能买到。”游仁山说。

很快就有消息了,那个朋友很热情地联系了东区的金盆村双石组,在那里谈好了一块十几亩的地,价格适中,地理位置也还不错。

干!

干什么事都是钱字当头啊!游仁山第一件事还是筹钱。

听说女婿又要买地建武术学校,游仁山岳母哭着找上了门。

“你这个鬼崽子呀,办武术学校都欠了一屁股的债,还在建什么武术学校咯。你是脑壳进了水,硬往火坑里跳!你不要再往里面跳了啦,你要再跳下去,爬也爬不出来了呀!”岳母几乎是哭着求他。

游仁山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他能说什么呢,前两年,岳父岳母为了支持他建武术学校,不仅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向所有的亲戚朋友拍着胸腔打保票讲好话,为他借钱。现在游仁山根本就没有偿还的能力,他们也只有低着老脸把苦往肚子里吞,谁叫他是自己的女婿呢。为了多挣钱,快还债,原本在村里开诊所当医生的岳父把诊所开到了镇上。

游仁山知道,岳母是为了他好,是为了他们家能安稳地过日子,过好日子。岳母的责怪,他也不能说什么,只有傻傻地站在那里,任由岳母的责怪。

岳母责怪完了,走了。他的梦想没有完,没有走——武术学校还得建。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些钱,找熟人托关系贷了四十多万元的款,总共筹集了二百多万,游仁山又开始搭建自己的梦想舞台,教学楼、田径场、住宿楼、练功厅、食堂、办公用房等,一应俱全。还打算更名,叫“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为何?因为他的不少学生都参加了影视剧的拍摄,成了青少年热门。学校要办成益阳名副其实的影视剧武打演员培训基地。

原打算2001年9月开学,没想到再次遇到障碍。承包基建的老板因为吸毒,造成了资金短缺,导致学校基建工程没有按时完工。筹来的钱都用完了,学校没有完全建好,有四五百学员都扛着行李来学校报了名,一看到学校还没建好,一窝蜂走了大多半,最终只招收了一百多人。这与游仁山的期望相差甚远,办学的收益,顶多也就只能还贷款的利息。

“我欠了二百多万,根本就还不了本,只能还利息。当时,我真的很迷茫。”游仁山说。

“原来是创业上、生活上有压力,现在精神上有压力了,因为我们身上承载着社会责任与担当,我们无法逃避。”游亮东也说。

那是游仁山武术寻梦路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精神压力巨大,不要说钱,就是饭,也是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焦急的岳母一见到他就骂,骂他自讨苦吃,以前是脑壳进了水,非得往火坑里跳。如今是全身发烧,烧糊了,往深水潭里蹦!看着岳母泪光闪闪,游仁山也抹着眼泪。

“伢子呀,要不回去算了,种点地,踏踏实实过日子吧!”老父亲也如此劝他。

刘林春,游仁山的妻子,回忆起那段日子,她感叹不已:

我爸爸妈妈都是农村里的“赤脚医生”,后来我上的卫校,弟弟也是读的医学院,一家全部从医。堪称“医疗世家”了。

大概是1996年过完中秋节后,我接到在桃江县进修学校当英语老师的姨妈的电话,说是有个小伙子在他们进修学校租了两间房子办武术馆,要请一名校医,问我来不来。当时我正在长沙的一家医院工作,觉得长沙离家远,工资也不高,所以我就回去了。之所以选择去,是与武术有些缘,因为我爸爸也学过武术,所以从内心来说,对武术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

第一次见到游仁山时,只觉得他单单瘦瘦的,也没多想,更没想着会成为夫妻。他忙他的事,我做我的事,互不相干。我只知道,那时候武馆的学生多,比较火。还听说,这个武馆老是受到排挤,也就老是搬地方。

后来,因为工作上的事,游仁山经常来医务室。我也渐渐地发现,这个小伙子有点事业心,对事业追求很执着。于是,我们走近了。当时,爸妈不太同意,主要是觉得游仁山的家是新化的,远了点,家里也不宽裕,还是农村的。但我看准的是这个人,于是,我不顾家人反对,于1997年农历2月21日扯了证,同年年底给他生了个儿子。

虽然游仁山他搞武术搞得轰轰烈烈,但基本上没挣一分钱,但我也支持他。因为我发现,他是真的热爱武术,真的把武术当作一件事在做,不是在玩。虽然我不懂得太多,但我知道,弘扬中华武术总归不是坏事。

最苦的时候,是在金盆村双石组买了地建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上门要债的天天不断,家里连吃饭都没有钱了,如果不是兄弟姐妹和亲戚们救济,早就饿死了。都一穷二白了,他还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还要守着文武学校这个摊子。

一天,游仁山哭着对我说,林春,经过再三思考,我觉得我们还是离婚算了。你跟着我搞武术学校,我挣不到钱,就连饭都没得吃,跟着我受苦,离了算了吧!当时,我很难受,我也哭啊,辛辛苦苦奋斗了几年,是这样个下场,我也不忍心,可现实就是那样残酷无情。我就对他说,没关系咯,算了咯,干事业哪有不遇到挫折的啊,哪能那么一帆风顺呢。他说,我现在没有能力还钱啊,一天吃一顿饭都困难,怎么能养得活你和孩子呢,跟着我受苦啊。我们离了,如果你遇到了经济条件比我好的男人,也对你好的,你就嫁了。如果到时候,我搞武术翻了身,如果你还没出嫁,我再把你接回来吧。

听了游仁山这话,当时我更是号啕大哭。是那颗真诚的心,让我温暖,让我感动。我不走,我舍不得走啊,他就在我面前哭,求我走,求我回娘家过几天安稳舒服日子。毕竟我爸爸好妈都是乡村医生,每天都有收益,日子总还能过得下吧。

我只得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每天带孩子,帮妈妈做家务,一呆就是半年。这半年,我过得很不是滋味,我知道游仁山在承担着很多的苦楚与烦恼。我也真的没办法,一切的苦楚与烦恼,只有靠他自己的造化来化解。

在父母家憋了半年,我决定带着孩子回家看看游仁山。怎么回家的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当时我的心绪已经乱成一团,不知道想些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只知道,当我在文武学校见到游仁山时,豆大的泪水就从他脸上流了下来。他抱着我,抱着孩子,不停地抽泣。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说到这,刘林春轻轻拭去眼角的泪花。然后,她接着说起了丈夫:

游仁山这人对武术追求着迷、执着,舍得吃亏,对人忠诚。吃亏是福吧。后来,他跳出了传统的办学方式,找到一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路子,开始沿着自己的梦想往下走,我觉得都是他的好品质打下的基础。

只要有梦想,只要是弘扬中华武术思想与文化,总会得到他人帮助与支持的。那年他要到长沙去发展武术,在长沙的校园里推广武术,我不太同意。为什么?长沙是大城市,我们没钱,又是乡下人,城里人说我们是“乡里宝”,人家接不接受我们呢。后来,是他的诚意与执着,感动了很多领导与学生。

前两年到北京推广武术,又是找教育部,又是找国家体育总局,我也不太同意。北京那么大,十几亿人的首都,能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吗?游仁山却说,我搞武术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宣扬与弘扬中华武术思想与文化。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在前进,他一直在追求,他一直在探索。钱没挣到什么,但他却总是那么执着而充满自信的追求着。这点,很让我感动。

游仁山的这段历程告诉我们,什么叫绝处逢生?只要你不放弃就没有人可以打倒你!打倒你的是你自己。

1999年,游仁山在武校相当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做着公益事业,行使着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年,他捐赠了23万元钱,资助10名品学兼优的高一学生,并且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

2001年7月20日至25日,他发起组织承办的“湖南省‘仁山杯青少年武术比赛暨首届青年散打王擂台赛”在益阳举行。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囊括6金5银7铜,进入全省武校四强之列。同年,他的学生王天明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员参加中韩武术邀请赛,荣获拳术亚军,中央电视台对他进行了报道,还被北京大学聘用为留学生武术教练。

2002年9月,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在益阳市举行。这是新世纪湖南省首次高规格的运动会,也是全面检阅和展示湖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一次运动会。这样的盛会,当然少不了仁山弟子的身影,并取得了5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游仁山本人被益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参加第九届全省运动会优秀教练员”称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山文武影视学校的优异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虽然武校打的是“仁山”牌,其实,对内对外他早已名叫游罡华了。他说,罡华有点刚性,像个搞武术的样子。此时,他改名游罡华。

“荣誉是有了,但经济效益不大,发展路子仍不宽不快。特别是由于办学欠下了几百万的借款,每天都有人围着我讨债。有人跟我说,你取得了成绩和那么多荣誉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又没有米米(指金钱)。这对我打击很大,也给了我启发,办任何事业,既要追求社会效益,也要寻求也要寻求经济效益。1993年到2003年,我的武术之路,基本上没有挣到钱,但如果没有那10年的摸索与积累,就不会有后来这十多年的发展与成果。我觉得,虽然那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很庆幸,我没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坚持了下来。梦想是需要坚持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不懈,我相信梦想终会实现。”游罡华说。

其实,“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的发展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并非游罡华经营不当,而与当时大的环境背景息息相关。曾一度红火的传统武术学校培养的学员,文化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需求,办学路子越走越窄,有的步入了“死胡同”。

未来的路如何走?给游罡华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让花儿,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

“亮东,走传统的文武学校这条路,看来是有难度了。你想想看吧,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有上百所武术馆武术学校武术院,到现在还有几所?大多数已销声匿迹。”游罡华说。

游亮东点了点头,说:“不是经营问题,而是时代发生了变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模式了,不能老站在一棵树下看风水啊!”

“如果再这样办下去,生源又不多,经济效益也不大,不能有大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办学方式,找到一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路子。”游罡华说。其实,这一思维的萌芽,得益于湖南深厚的武术文化造就了游罡华的武术情怀,10年艰难的办学经历,让游罡华变得理性、成熟与坚强。

“是的,二哥,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紧跟中国时代的发展步伐,要想突破武术教育的瓶颈,必须摆脱传统的守摊办武校方式,要走出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武术教育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游亮东说。

“走出去,新的发展模式……走出去,新的发展模式……”游罡华反反复复吟着这几个字。

“办事业,要求发展;要发展,首先必须弄清它的方向与目标。武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当然是青少年啊,总不能是中老年人吧!”

“那我们到青少年中去找出路吧!青少年在哪里,青少年在哪里啊?”

“校园!”

“校园!”

兄弟俩几乎同时说到。

“办武术学较,改为办学校武术!”

“怎么到学校里去呢?再不能走租房子的老路了!”

“最近听一个学生家长说,如果学生练武在省里取得名次,还可享受国家加分政策呢。”游亮东有点惊喜地说。

“是的,我也听说了,原来这项优惠加分政策早在1979年就有了。”游罡华说,“让学生享受优惠政策,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习武的习惯。作为学生,要面对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肩负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因此,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对年青一代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有此政策才能更好地推动武术在校园的推广与发展。”

一直研究武术教育的游亮东也发表着自己的高见:“二哥,我觉得传统武术在学校中的作用与意义非凡。其一,可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收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正是学校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

“说得好。我们走向校园、扩大武术,这是一条坦途。”游罡华说。

“守摊办校的传统武术学校日益萎缩,根源在于将武术教育变成了武术练习,并与传统的文化教育分割开了,只把武术当成‘功夫,而没有将武术当作‘文化,从而产生出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游东亮说。

“在困境中思考转型发展,要实现武术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确定的是传承功夫还是传承文化,是‘教武还是‘教人?你培养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介武夫,还是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武术教育是与学校的传统教育争生源争时间争场地还是促进教育任务的更好完成?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武术教学模式,变守摊办武校为送武术进学校,把教功夫转变为传文化,吸引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习武,培养文武双全的学员,从而示范带动武术在中小学校园的推广。”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武术发展的需要!”

……

绝处总是催生着兄弟俩的智与勇!

北京传来的政策,使兄弟俩的目光更锐利、更深远,鞭策着他们成为国家这一政策坚定的忠诚践行者。

2004年3月14日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透露:

前不久,他收到一封来自美国堪萨斯州托尼科市30多名中学生写给他的信,在信中美国中学生向他提了54个问题,其中有:“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

由此可见,中国武术在美国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如此的特别与重要。我想,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民族的复兴之责在我们身上,民族的延续之使命也在我们身上;而一个民族的传承,更多的是它在文化上的精神传承……而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身体的文化,作为中国人精神的载体所在,我们应当好好的传承,好好的发扬。当我们再次接触到“武术”这张名片时,我们不能忽略了武术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也不能淡忘了“武术”在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中所扮演的角色,更不能对这张“名片”一无所知……而我们要做的是,你不一定要掌握这张“名片”,而你一定要懂这张“名片”;因为,它将会使你身体更健康,修养更高尚;同时,使你在国际道路上更具中国味!

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历史的呼唤,这更是现实的呼唤!

同年4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这不仅指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指明了武术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在游罡华看来,武术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武术传承发展的需要。

他,正蓄势待发。他要播种灿烂鲜花,让它们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首先把希望的种子撒播在桃江六中。

机会来得有点偶然。

这是2002年岁末的事了。

有一天,游罡华接到一个电话,手机打来的:

“您好!请问是游校长吧?”

“您好!我是游罡华啊!”

“我是六中的张孝凯啊!”

“哦,张校长,您好啊!”六中校长张孝凯,游罡华曾经与他有过数次交往。

“你们文武学校代表益阳市参加省九运会,取得了5金4银2铜的突出成绩,为我们桃江长了脸啊!现在你的事业是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啊。”

“哪里,哪里。请多批评,请多批评!”

“游校长,今天给你打电话,除了祝贺你们取得好成绩,还有一件事请你帮忙啊!”张校长话锋一转,切入正题。

“张校长有何事,请吩咐就是。”

“我们学校想在明年春节后搞一次校运会,为了把这个校运会搞得更有生气,我们想请你们文武学校的学生来表演武术,让我们学生也见识见识。”张校长说。

“好啊!没问题。”游罡华他们正想到学校去推广武术,现有中学校长主动来请,哪有不乐意的道理?何况,这样的事对游罡华他们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几个月前,游亮东编导了一个节目参加桃江县建县50年县庆会演,拿了两项一等奖。也因此,桃江县许多大型活动的表演,少不了他们的这一招牌节目,并且总是作为压轴节目“隆重推出”。

“感谢支持啊!具体情况,我们见面再谈吧。”张校长说。

“好,见面谈,见面谈。”游仁山说。

几天后,游罡华与弟弟游亮东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了位于大栗港镇的桃江县六中。

行走在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烈、书声琅琅的校园内,游罡华灵感一下就被激发了。

“学校真是推广武术的最佳场所,我们何不从六中开始呢?”近段时间,游罡华和弟弟游亮东天天在琢磨在校园里推广武术的事,甚至连方案细节都想好了。

“你们的武术节目搞得真是好啊!”张校长见面就夸奖。

“谢谢校长鼓励!我们不光武术节目搞得好,武术培训也搞得不错呢!我们仁山文武学校现在正准备走进校园推广武术,帮助学生学习武术,不知到你们六中来搞试点行不行?”游亮东立即说。

“怎么个推广法?”张校长显然对武术感兴趣。

“我们在学校推广武术,不是告诉学生打架,而是增强他们的体质,让他们得到全面的提高。如果学生把武术练好了,如果他们参加省里比赛取得了好名次,还可以享受高考的加分优惠政策,一举两得啊。”游罡华说。

“具体如何操作呢?”听说练武术可以在高考中加分,张校长来了劲!谁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多几个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呢?

“首先由我们文武学校申请成立一个武术俱乐部,我们以俱乐部的形式与你们学校合作,由我们派教练员过来。我们只利用每周两节体育课和周六、周日,一周上四节武术课,绝对不会影响他们的文化学习。至于培训费问题,我们准备采取由学校托管的办法。就是说,学生先把培训费交给学校,由学校代管;两年后,如果学生与学生家长认为有效果,学校再把培训费交给我们;如果认为没效果,学校就把钱退还给学生。”游罡华如此说,无疑是一种自信的承诺。

“这个方法好,你们可以到我这里试一下。我没什么意见,主要是看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了。”张校长说。

随后,游罡华以“益阳市文武影视学校”的名义申请成立了游罡华任董事长的“益阳群英武道俱乐部”,通过俱乐部与桃江县六中合作。

万事总是开头难的!

“我家伢子到你们武术俱乐部练武,能得到什么呢?”孩子家长对这一新事物颇不理解。

“学生到我们俱乐部练武,只要达到训练比赛要求,就可以争取到政策加分;其次,可以锻炼身体,身体锻炼好了,干什么不都有基础了吗?”游罡华解释说。

家长与旁人依旧议论纷纷:

“孩子学了武术,在外头打了架,谁负这个责任?”

“练武加分当然是好事。但练武耽误了时间,影响了伢子的学习成绩,1+1-1,不还是等于1,那练武不是白搞了吗?”

“练武哪有不影响学习的呢,不影响学习那真是赵本山演小品——胡扯!”

“你说练武可以锻炼身体,这个道理谁不知道。可是,在高考中好身体比好分数管用吗?”

扭曲的思维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游罡华一时百口难辩。

但他还得继续解释:“你们说的这些现象,我也一时解释不了。如果你们家的子弟按我们的方法来做,可以保证练习武术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你说得好听,到时候,我们培训费也交了,可孩子的武术也没加到分,成绩也下降了,我们找谁去?”有家长质问道。

“你孩子到我们俱乐部来练习武术,我会跟你们家长签订一个合同。在合同上写明,到我们俱乐部练习武术首先保证不影响文化成绩,还要促进他的文化成绩。到时候,假如他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我们就收培训费,如果没有享受,我们分文不收。但钱还是要先交,你们不认得我,也可以不相信我;但你们应该是相信学校的。我们不收,这个钱先由学校代管。”游罡华诚心诚意地说。

见他这么一说,部分家长才松口说:“那就试试看吧!”

虽然当天报名的多,而最终只有4名学生确认参加“试点”。

毕竟开张了!这4名学生的“确认”,“确认”着他们“武术进校园”这一梦想开始付诸行动。

有了桃江六中的试点,游罡华兄弟俩又将目光瞄准了益阳六中。

坐落在益阳市资阳城区青龙洲畔的益阳市第六中学,环境优雅,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即使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游罡华在这里推行武术时,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啊。

“练武学生影响了文化学习、有打架斗殴现象,怎么办?”益阳六中的老师和家长都如此担心。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子弟学习成绩好,将来能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他们还希望自己的子弟在学校里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老老实实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教科书,不给家里找麻烦。其他的事,越少越好。至于孩子考了大学以后的事,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

“俱乐部会跟你们签订个合同,并且在合同上写明,到俱乐部习武保证不影响文化成绩,还要促进他的文化成绩。如果到时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就收培训费,如果没有享受,我们分文不收。培训费我们先不收,这个钱先由学校代管。”游罡华照着桃江六中的“版本”,再次地多次地说过来讲过去。

“钱由学校代管是好,是不错,但影响了孩子的文化成绩怎么办?谁来负责?这是补不回来的。”家长说。

“不会影响文化成绩的。”游罡华说。

“你说不影响,拿什么作保证?”家长问。

“如果你怕影响了孩子文化成绩,就拿我们文武学校的房产证作抵押吧!如果孩子文化成绩受了影响,你可以到法院起诉,将我们文武学校的房产变卖进行赔偿。”游罡华斩钉截铁地说。

家长与老师一商量,感觉游罡华说得很实在,事实也如此,他们交的培训费,都寄存在学校,两年内武术俱乐部根本问都不来问,更何谈支付了!

“当时我既在学校推行武术教育,桃江的文武学校还在办,同时还办了暑假培训班,三条路同时走。那时,我们的武术教育模式在益阳在湖南,渐渐得到认可,主要问题还是如何走出经济上的困境。因为我们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有了效果再收费,按照市场上的话,也就是说:‘摘果付款。而先期一个较长时间的培训期,我们都是‘垫资铺路而我们只是穷哥俩,经济周转自然成了大问题。”游罡华告诉我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游罡华和游亮东的苦苦追求,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们在桃江县六中最初动员了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10多名中学生参加武术训练,结果,这些学生在后来的高考中都上了一本、二本;在武术成绩测试中,只有一名学生未通过。他们第二期在益阳市六中动员了21人参加武术培训,结果他们在高考中因为有武术比赛成绩而有19人加了分,其中有17人的成绩达到600分以上,这些学子,不就是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吗?

一时间,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名声大振,这也为他们日后的校园武术推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尝到甜头的游罡华先后在桃江县第一中学、益阳市一中、益阳市箴言中学(原市一中)、沅江市一中、南县一中、娄底市一中、娄底市三中、岳阳市湘阴县一中、邵阳市新邵一中广泛开展武术培训,他所培养的学生先后有5人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学生李圆甚至以邵阳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清华大学。

渐渐地,游罡华推行的武术教育模式赢得了认可,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也开始名声赫赫,“仁山武术”开始向品牌迈进!令人欣慰的是,经济上光打雷不下雨的现状得以改观。

但,游罡华和他的弟弟游亮东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们还有更大的奋斗目标!

省会长沙,自然是他们进军的目的地。这里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航运中心,更是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这“四大名校”更是引领着湖南的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何不到长沙发展,推广中学生武术呢?如果打入了四大名校,对于在全省中学校园推行武术,将会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游罡华如此想。

但这一想法刚提出,立即就遭到妻子刘林春的反对。

“才过几天清静日子,债还没还完呢,就想着往外面跑。长沙那地方是我们呆的吗,那可是省会,是大城市啊。我们在那里没有亲戚朋友,又没有钱,还是个乡下人,人家四大名校能接受我们吗?”刘林春说。这也难怪,自从他俩结婚以后,游罡华为了追求武术事业,一直就没让这个家过一天安稳日子,总是被人排挤,总是东搬西迁,总是四处借款筹钱。

“城市大不怕,只要我们是真心办好武术,就会有收获。”游罡华解释说。

“现在文武学校在益阳刚刚发展好一点,要不我们就守着益阳,挣点钱,安安稳稳过日子算了,老是折腾,这家哪像个家啊!”刘林春说。

刘林春这么一说,游罡华倒是内疚起来。家人为了支持他追求武术事业,不仅没有跟他过一天好日子,还要跟着他受苦受累受气,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话也说回来,刘林春这么一说,也不见得她不支持游罡华的武术事业,她只是从家的角度来理解。这追求,这事业,哪天才是个尽头啊!

不光妻子反对,就连武术界的朋友也不赞同。

“长沙不像益阳,也不像娄底和岳阳,那里毕竟是省会,藏龙卧虎,你一个乡巴佬,是很难打进去的。”

“长沙复杂得很,人际关系不好处理,你又没亲戚在省里当官,你能打得进吗?”

“你这套武术教学模式在益阳行,只怕到长沙会水土不服呢。”

……

游罡华却不这么认为。他想,不论是贫困地区,还是经济发达地区,也不管那里有多么复杂,人总是需要健康的,总是需要武术的。再说,自己到那里又不是搞歪门邪道,而是脚踏实地地推广武术。发展武术难道有错吗,没有错,也不会有错。

只要是游罡华决心要做的事,纵然前路荆棘遍野,亦将坦然无惧仗剑随行。

随后,他还是叫上弟弟游亮东几上长沙,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四大名校”的相关领导和老师接洽、游说。

正如妻子所说,你乡下人一个,人家哪会搭理你呀。

三大理由,把游罡华兄弟俩挡在了“四大名校”的铁门之外:

其一,加不加分作用不大;

其二,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成绩比身体重要;

其三,学生练武会打架。

碰一鼻子的灰,哪有不沮丧的呢?

“长沙的门不好进吧,人家是王牌学校,你以为是公园,想进就进去的啊?”妻子刘林春说。

游罡华兄弟俩无语,但他们却在心里握紧了拳头。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

2007年八月中秋之时,游亮东坐长途车来到了湘阴县一中带学生训练。四处跑,这是他们当教练员的常态工作。

“游总,今天中秋节,到我家吃饭吧!”时任湘阴县一中常务副校长的陈觉民知道游亮东无地可去,只能在食堂吃饭,便客气地邀请他。

正在教学生武术的游亮东抬头一看,见是陈校长,高兴地打了声招呼,说:“好的。谢谢陈校长啦。”他与陈校长一见如故,兴趣相投,是合作伙伴,私下里也是特别好的朋友。

“一定来呀,你嫂子在家搞菜呢?”

“一定去,一定去。”

陈校长夫人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还有一碟花生米,一瓶白酒,游亮东和陈校长喝着酒,聊得火热。

“你们仁山武术这几年发展得不错啊!”陈校长说。

“这两年的发展得还可以,全省不少学校都接纳了我们这一武术推广模式,但就是长沙没有接纳。我们也到过四大名校,他们都不看好,不跟我们合作。”游亮东说。

“我觉得,他们并不是不重视体育和武术,而是他们对你们的模式不熟悉,不了解,所以才拒之门外的。”陈校长说。

游亮东点了点头,然后说:“陈校长,我和我哥还是想到四大名校推广武术,如果他们都接纳了,我省的校园武术发展,应该是另一番景象。”

“啊!我可以帮你找一个人。”一直推崇这一武术推广模式的陈校长几乎有点惊喜地说。

“谁!”游亮东放下手中的酒杯,使劲地盯着陈校长。

“长沙市一中刚退休的老校长余校长,他是湘阴人,没准找他出面,说说武术的重要性,还能有点作用。我现在就打电话。”陈校长说。

陈校长掏出手机就拨通了对方电话。

“喂,是余校长吗?”

“是啊,是我,余泽平。”

“余校长中秋节快乐啊!我是湘阴一中的小陈啊。”

“陈校长中秋节好啊!”

“余校长,今天给你打电话,除了给中秋节送祝福,还有一件事向您汇报啊!”

“何事,你就直说吧!”

“益阳市有个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办了十多年了,这几年一直以俱乐部的形式与各地中学进行合作,对学生进行武术培训,一是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武术享受到政策加分,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对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实践证明,这一效果不错,许多参加武术培训的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还享受到了政策加分,更是考到了重点大学。在培训方面,这个文武影视学校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培训和管理体系了。这个学校的领导和教练我都熟,人品好,是想干番事业的人。”

“武术是国粹,本就该在中学生中推广,更何况还可以享受政策加分,这个事还真的值得一做。要不这样,你明天带着他们到长沙来一趟,我们见面谈,好不好。”

“好,好,好。”

第二天,游亮东和陈校长从湘阴租了个车直奔长沙,而接到好消息的游罡华则一早从桃江出发往长沙赶,然后与余校长在位于清水塘的长沙一中会合。

余泽平校长把主管教学的高校长约到了一起谈这个事。

“我们文武学校创办于1993年,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文武结合,坚持严谨治校,规范管理;坚持面向县内外招生,面向全国输送人才,先后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得200多枚金银铜牌……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不是学生通过练武加了分,而是让他们锻炼了身体,认识了中华武术,也算是传承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游罡华先是激情满怀地介绍起来。

高校长是留美博士,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主张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听了介绍后,毫不犹豫地说:“好,我觉得你们的操作方法可行,我们一中应该能够这样做。不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或者说要做些什么准备?”

“我们十分感谢高校长。准备工作很简单的, 有办公室和训练场地就行了。”

“还有什么要求吗?”

“没有。我们到学校里来发展武术,是本着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的态度做事,绝不做任何不利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事。这点还请学校放心。”

“这一点我们放心。”余校长说,“武以德为先嘛!你们在向学生传授武术时,应当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武德培养!”

“那是当然的。”

长沙一中校务会取决定:同意仁山武术俱乐部进入一中校园向学生培训武术。

但是,家长的疑虑毫不奇怪地同样出现。

“练武是好事,但孩子最主要的是读书考大学,如果影响了成绩,没考上好大学那可怎么办?”有家长问。

游罡华兄弟俩又是苦口婆心的解释:“练习武术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

正是有这种疑虑,当时在偌大的长沙市一中校园里竟然只有7个人参加武术培训,其中有一个是副校长的女儿,有一个是教导主任的儿子。然而,后来的事实很快就证明了仁山武术培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参加培训的7个学生,除一个没加分外,其他个个加分,还有一个考上了清华大学。

于是,仁山武术培训切开了进入长沙“四大名校”的口子。游罡华大胆进军长沙,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久后,游罡华兄弟俩又走进了长郡中学副校长陈来满的办公室,并带去了在校园开展武术训练的具体方案。

“练习武术会不会影响学习啊!”陈校长一边翻着方案一边问。

“武术训练如果安排得科学恰当,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游亮东说。

陈校长抬头望着游亮东,问道:“怎么讲?”

“其一,学生们平时课业紧张,每天伏案学习,练练武可以劳逸结合,对身体有好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其二,武术培训每周只有几次,利用体育课和一小部分课余时间,不会占用学习时间……”游亮东说。

谈完,陈校长没表态。这很让游罡华兄弟俩心里犯嘀咕,摸不到他的底。

几天后,长郡中学教务处的余主任给他们打来电话,说你们提出的武术训练方案可行。

就这样,游罡华游亮东兄弟俩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将“仁山武术”的种子撒到了长沙“四大名校”!

开始刚进长沙,因为没钱,他们也过着简陋而艰辛的生活,租的是最便宜的房子,节省下的钱,都用来购置武术器械,拓展自己的武术事业。

要在长沙中学校园进行武术培训合作,用益阳仁山武术俱乐部的招牌当然不行了。根据形势需要,游罡华决定申请成立一个省级青少年武术俱乐部。

审批开办省级体育俱乐部的条件就多了,要有固定的场地,要有设施设备,要按程序报,要找到业务主管单位,还要开党组会讨论通过,还要报省民政厅登记等等。这是有明文规定的,按程序走,人家又不是有意为难你。

“虽然有点累,有点麻烦,但正是与他们的反复交流与沟通,使双方更加了解,为以后俱乐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游罡华笑着说。

2008年初,游罡华兄弟俩向省体育局报送了《关于申请成立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的报告》。因为有了事前的反复沟通、交流,省体育局对他们的底细了如指掌。经过认真审查,决定重点扶持这个俱乐部。3月20日,下发了《湖南省体育局关于同意成立“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的审查意见》。

有了省体育局的审查意见,他们立即报请湖南省民政厅登记发放行政许可证书,确定业务范围:在湖南省内大中小学开展武术培训、提供相关服务。

从此时开始,游罡华的武术事业有了很大的转型,即由传统的守摊办武校方式,过渡到了到校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武术教育的现代化。曾经红红火火的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提升档次成了“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的前身。

筑得好巢引凤来!

随后,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四大名校”纷纷抛出了橄榄枝。

许多家里确实困难的学生,只要各方面都优秀,武术又练得好,游罡华他们就会考虑为这些困难的优秀学生减免学费。比如新邵一中考上清华大学的李圆,当时他特别想练习武术,而家里很困难,我们为他减免了学费,鼓励他,支持他……

此时,游罡华才真正理解,为何几年后,学生、家长、老师对于武术培训的初衷,发生了由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惊天逆转。

凡是存在的东西,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中华武术存在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人人都能够终身享受的健身方法、防卫手段、格斗技能,是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足以涵养心理、修养品德、颐养体态的文化形态。在校园里传授武术,实际上是给学子们送去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传播技能,更是传承文化。

然而,武术这份沉甸甸的中华民族独创的优秀体育项目,不知何时从校园里、从体育课内、从课表上“请退”了!如今武术进校园,是为武术“平反”,改“请退”为“请进”,重新让武术在中小学“上岗”、“官复原职”。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困难也好,挫折也罢;攻击也好,毁谤也罢。游罡华心中始终装着憧憬和信心。心,总是那么宽广,总是那么强大,总是那么坚定不移。

他用心血培育一朵朵鲜花,将汗水洒向一株株劲草,不计回报,总是那么默默无闻。几年后,当鲜花、当青草长得美丽而健壮时,人们发现,“他在丛中笑”——这位年轻的耕耘者竟是那么可爱而高大。

我阅读着手捧的这样一份厚重的资料:

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自2003年开始试点进校园,2008年成立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先后受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雅礼中学、桃江一中、新化一中等10多所学校邀请推广校园武术。目前已在益阳、岳阳、长沙、娄底、湘潭等5个市州建立了10多个培训基地,聘请了20多名优秀教练,参与武术练习的学生累计超过6万人。其中,全国武术健身操在桃江县中小学示范推广,有5万多学生参加。几年来,参加俱乐部免费武术普及班的学生人数达到8000多人,提高班的学生有1000多人,数百名学生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武术比赛和国家级比赛获得金牌350多枚。近年来,参加俱乐部武术培训的学生中,110多人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的学生超过1000人……

这份资料哟,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硕果!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文武双全的优秀学子吧——

2006年:

李圆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2007年:

刘晓燕(女)、刘晓桐(女)、曹雨佳(女)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杨雅婷(女)、侯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2008年:

陈哲文、姜镒栋、刘洋、张书昕(女)、颜学之、肖鹏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2009年:

李鑫、肖正航、廖方舟、李何明、周来、姜宇资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唐俊、王静姝(女)、李维、黄晓蕾(女)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2010年:贺文博同学考入香港大学,

陈龙、李雨田、袁思依(女)、金雨(女)、何大方、马为之、李凌云(女)、肖霞(女)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陈威、雷蕾(女)、陈琳婕(女)、余韧哲、梁德民、胡钰曦(女)、王靖文(女)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2011年:

何一帆同学考入香港大学;

宋天瑜、李格雷、欧阳庆(女)、谭方园、左茹嫣(女)、易忠云(女)、周凌伊卿(女)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胡杨(女)、李靖雯(女)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2012年:

胡怡然(女)、袁帅(女)同学考入香港大学;

彭安娜(女)、林仪峰、贺毅龙、何逸洲、黄也桐(女)、霍蓝青(女)、李雨哲、周如舸(女)、熊思涵(女)、段怡芊(女)、罗拉(女)、李子玄(女)、肖迪、曾先哲、喻宁、刘弼城、何舜成、王笑晴(女)、刘末玄(女)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蔡心怡(女)、胡馨文(女)、衡世霖、蒋欣佳(女)、李鸿献(女)、杨舒晗(女)、严妍(女)、陈雪瑶(女)、巢博怀、刘奕(女)、任强、许令玮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2013年:

罗景瑜(女)同学考入香港大学;

文艺(女)、陈嘉哲(女)、陈铭仕、莫鑫、黄伟博、彭日希、张涛、曾智宇(女)、刘媛(女)、范锐聪、张阳、石楚阳、付博亚、刘磊(女)、徐双余(女)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张维雅(女)、黄金(女)、刘畅之(女)、罗佳燕(女)、曹耘菁(女)、周维安、尹远(女)、刘筠(女)、郑深宇、庄雄伟、邹星光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虽然这只是简单的罗列,但却是游罡华他们用心血抒写的充满内涵与激情的精美诗篇!

但游罡华的“心”远不止这么大,他还有更长远的规划,并为此无私奉献和劳累奔波:

2013年12月16日至19日,游罡华自筹资金发起组织了“全民健身走神州——湖南推动武术进校园”采访活动。为这事,他跑到北京,满怀真诚地请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武术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到基层去走一走、看一看,并拜托他们诚邀中央主要媒体的记者们“也到基层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受欢迎受启发的,一定会有收获的。”果不出所料,这次活动,不仅记者们深感“大受启发、大开眼界、深受教育”,他们慷慨地把篇幅留给学校,留给学生,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大促进了武术进校园。

2014年1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武术基金暨校园公益武术行动启动仪式,在位于大兴区清源北路的国家行政学院简朴而又隆重地举行。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在此之前,游罡华和弟弟游亮东东奔西走,跑上跑下,还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呼吁设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武术基金,以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尚武精神,普及武术知识,强健国人体魄。不论是位于西单的国家教育部,还是位于东城体育馆路的国家体育总局,抑或是位于北河沿的国家民政部,也不管是科长、处长、司长、部长是热情还是冷淡,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普通话讲不好不要紧,第一遍听不懂,再讲第二遍,第二遍没听明白,再讲第三遍,总之,讲到领导们完全听明白为止。开始,讲普通话京官不以为然,心想,这个湖南人到底想干啥,又能干点啥。但渐渐地,他们明白了这个湖南人的意图,不仅被他的真诚打动,甚至对眼前这位个子不高却锲而不舍的湖南人有点“感冒”了。何乐而不为呢,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好,干吗不支持?

有人说游罡华有点“傻”。但他傻得可爱,因为他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正在着力培养的、大智若愚的“傻子”!

思想的刀锋

仁山武术之所以能够从困境和泥沼中走出,走上了培养高素质武术人才的坦途,是因为游罡华身上凝聚着一股勇于创新的特殊素质。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倘若他们秉承的是“习武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陈腐观念,倘若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只停留在强身健体,是教“功”而不是教“术”,既只教动作而不传文化,倘若他们只按照传统的模式守摊办馆而不主动地送武术进校门,服务到学生身边,把练武术融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他们的文武学校恐怕早已萎缩,甚至惨遭淘汰。

虽然游罡华很谦虚也很坦诚地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也并非师出名门,更无门派之见。但是,他是一个执着的武术经验主义者。自从2003年推行武术进校园之时起,就开始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形势,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探索文武结合、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创造普及武术教育的办学新模式。他们不仅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武术培训,不光只有技巧和方法,更加注重武术思想的灌输,改善习武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他的一生。

他把仁山武术教育的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有形教育,无形激发”!

“这种教育模式的概念是发展的,是无限的,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创新;它的体系是开放的,凡是科学的武术教学理论和方法都是它的一部分。它的形态自由,没有门派约束与限制,广纳众长,收发自如;它融合了中西技法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发展规律;教给习武者的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想与生活哲学,是对武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探索。”游罡华说。

当然,这一武术教育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是游罡华前十年磕磕碰碰办文武学校摸索得来的结果。在办武馆、办武校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努力做着三件事,虽然费尽了辛苦和精力,但越到后来感到付出越多收获越少、价值越小。

哪三件事呢?

第一件事:拚“形象”。一个劲地建馆建校,想把硬件设施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气魄。随着标准越来越高,要投资“达标”却越来越困难,这些投资不是一般的民办武馆、武校所能承担了的;

第二件事:拚“待遇”。一直在争取武馆、武校能与公办中小学在学历、招生优惠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但总是不能完全如愿。由此,便感到自卑,民办的武馆、武校要矮人一等;在这里学习、训练的学员也要矮人一等,生源就慢慢地萎缩了。须知,一项政策的出台,要考方方面面的问题可多了,并不是喝鸡蛋汤那样来得容易。

第三件事:拚“出路”。办武校,经济的唯一来源在招生。谁对武馆感兴趣?他们总是把目光瞄准那些平常操行表现比较差、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双差生”,以为他们不爱学习应该是热爱武术,从武术中找出路。其他“双优生”根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把目光投向武术。结果招进来后才慢慢发现,这些“双差生”学员,许多是由家长逼着来“找条出路”的,是被动来学武术的,因而教育和训练的难度更大。

这三件事让游罡华头痛。

他在治理头痛中,意外地发现了武术道路上的另一扇敞开的窗户:校园武术!

《中国青年报》有一个权威调查,显示:90%的青少年赞成把武术列入学校体育的教学中,作为普及锻炼的项目。他们通过一些学校的实际调查,印证了这个结论。

这时的游罡华,真有点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时的“冲动”: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游罡华意识到,当代教育需要科学发展,教育方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基本素质。武术是国粹,既是体育运动项目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武术运动,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成绩和舆论的压力,练习武术的愿望更强烈。而自己又有这方面的特长和力量,为什么不贡献出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愿望呢?

于是,他看到了武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抓住“90%的青少年赞成把武术列入学校体育教学”这个重要机遇,让武术直接走进学校,搭上教育这艘船,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源源不绝的学生资源、优良的场地设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武术教练员资源、训练方法与推广经验的优势,整合双方资源,全力推进武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他庆幸自已比他人更早地找到了创新文武结合的武术发展的新模式。他将这种模式进一步完善,便这种新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武馆武校模式,而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俱乐部”模式。

随后,他又开好了头起好了步,种好了第一块“试验田”,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设计出了操作性很强新的发展模式的“模板”:

派出最优秀的教练员和工作班子,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本着学校、家长、学生三自愿的原则,组织训练、测试和参赛;建立客观公正的测试和质量评价体系。

经过试点,这种“俱乐部”模式的文武结合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试点学校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活泼、比赛成绩更加突出,参加武术俱乐部的学生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有的学生还考上了北大、清华等名校,从而赢得了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赞誉。

2010年,游罡华建成了系统的“仁山武术教育发展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吸纳了中华武术思想精髓,融合了众多武术门派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武术教育的科学理论,又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对特定的人群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案,你适合学什么就设计什么课程,达到教学之间完美结合。这种没有门派之见、学术之争的教学设计,达到了以点带面,以有型为无形的教育目的。

游罡华成功应用了教学理念从“招进来”向“师驻点”的模式转变;培训对象从“双差生”向“优秀生”的转变;训练动机从“要我练”向“我要练”的思想转变;训练效果从看“一堂课”向看“一秒钟”的转变;训练目的从“找出路”向“综合发展”转变。通过现场讲解与示范、课堂与课余表演、练习与感悟体验、方法与效果展示、武德与技艺的结合修炼,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习武者、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实践证明,游罡华创立的“仁山武术教育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武术观及方法论,它以推动武术进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了武德教育和精神情操的洗染,真正把中华武术精神和哲学思想无形融入习武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

理论的阐述固然枯燥,但这样的理念只要从游罡华口中出来,就充满激情和趣味。

“‘仁山武术教育模式 除了传授给学生武术动作与技巧,还有什么?”我问。

“武术动作只是一种技能,我认为主要是武术思想的灌输。这很重要,思想的灌输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的人生哲学。”游罡华说。

“我知道,在仁山武术教育模式中,有如‘一秒钟价值‘有形教育,无形激发等关键词,都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你如何解释?”

“我们通过推广武术,使更多人了解武术文化,把武术思想很好的运用到习武者学习、工作、生活中去,成为习武者的处世哲学。我们以这种指导思想在各学校进行武术推广。很多人会问习武与学习会不会冲突?答案当然是不会。武术强调内外兼修,让学生迅速掌握习武动作、要领与相应习武方法,让其自我领悟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并把这种领悟创新思维模式(能力)带到习武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文武兼修。这称为‘一秒钟价值。拿武术冲拳动作来说,一秒钟您可以做一个无力度无速度的冲拳动作,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有爆发力有速度的冲拳动作;拿做人来说,一秒钟可以决定是要做好人还是坏人;拿开车来说,您可以快一秒钟超速行车可能出车祸,可以慢一秒按规矩安全行车;拿产品推广来说,您可以快一秒钟而拥有最大市场占有率,也可以慢一秒而使市场占有率减小;再拿学习来说,把这一秒钟运用到学习上面,讲的是学习的效率和解决这道题的突破口,认真地听好老师每一秒钟的课和不认真听好每一秒钟的课,它的价值是截然不相同的。‘一秒钟价值创新思维可用于方方面面。我们倡导‘一秒钟价值最大化的益处是有效促进习武者身心健康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从而运用到学习中以提高效率,如果有悖于学生学习、不利身心健康,是不得到学校师生及家长认可的,也不具备社会基础,更没有可实施性。”

“‘有形教育,无形激发讲的是,教育是有形的,但它产生的效果是无形的。这个效果是根据不同人的领悟、努力而‘激发出来的。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启发学生在武术训练中个人潜力的‘激发,更注意培养学生在接受武术技能训练时,能深刻领悟其中包含的深邃的哲学与道德思想,并融入自己的品德之中,伴随自己的一生,随时‘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

“‘有形教育,无形激发是我三十多年练武的经验摸索,是仁山武术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扎实推动武术进校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旨在把中华尚武精神和武术的哲学思想无形地融入到习武者的思想道德之中,不断激发其潜能,充分发挥其在习武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武术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习练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润心益智。从这种意义上讲,习武不仅不会影响文化学习,恰恰相反,只要科学安排,完全能够促进文化学习。在授武方法上,我们摒弃了强迫原则而采用自愿原则;扬弃‘千人一技原则而采用因人而异原则。在授课对象上,过去家长总是将不会读书的青少年送去练武,结果使这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武术也练不好,或者练武之后用不好,使之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之人。我着力改变这种观念,选择名校中的优秀学生练习武术,使‘文状元成为‘武状元,在学生中树立‘标杆。”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面对未来,你们仁山武术将如何发展?”

“推广与传承武术运动,离不开青少年,当然离不开中小学校园这块阵地。武术进校园,是普及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武术的必由之路。”

在游罡华看来,武术进校园应当实现4个目标:

一是通过武术活动开展武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青少年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承载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弘扬和传承,使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三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是通过在校园推广武术,以此作为示范,带动广大中小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扭转青少年体质下滑的危险趋势现状,增强全民族的体质。

游罡华还告诉我,围绕着4个目标,他们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巩固现在已开展武术运动的学校武术阵地,同时在其他中小学开辟阵地,广泛开展武术运动,带动校园武术蓬勃发展。他们始终将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作为武术进校园的一项最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将与高校建立联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武术教练,改变当前武术教练员匮乏的现状,促进青少年武术运动更进一步开展。此外,将改革武术教学方法,倡导武术教学“一秒钟”价值观,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提高武术教学的趣味性和简易性,使广大青少年易于掌握和理解武术。并吸纳社会有关方面专家着手编写青少年武术教材,编排规范武术健身操,促进校园武术的科学健康发展……

这一发展模式,充满着智慧、哲理、自信,还有憧憬!

尾声

少年强则中国强

在采访中我发现,游罡华和他的仁山武术俱乐部,几乎天天为在青少年中推广武术、开展武德教育,而不断奔走呼吁。不图名也不为利,也不管人家怎么说,他们的步履总是那么坚定而执着。尽管做得不是尽善尽美,但他们身上无时无刻地透射出的那种我们这个民族要强大起来必需和急需的探索与担当精神。是其精神的富有,让我刮目相看,让我心升敬意。

这种探索与担当精神是民族的需要,祖国未来的需要!

为什么?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形态,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它扎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之中,是以技击为核心,武为外形,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双修的一种以防身、健身、修身为目的的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几乎纯个人的一种传统修炼行为。中华武术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完整的锻炼系统,独特的健身方法,神奇的攻防效果,更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等诸多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审美观、健身观、教育观、人生观、宇宙观等都在中华武术中有所反映。它已成为我国特有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特色。现在,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民族精神问题日益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无疑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什么?

这是一个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年代。马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就是取材于生活中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当下现实,既有当事人的矛盾心理纠结,又有路人扶与不扶的道德拷问,现实观感强,台词既幽默又富有哲理,尤其是结尾处那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因为直指社会热点,爆笑吐槽中传达正能量而受到观众强烈赞许。虽然社会诚信首先是国家诚信、政府诚信、权力诚信,然后方可言权利诚信、个人诚信以及民间诚信。但重建“诚信”大厦,纯洁社会环境,强化责任意识,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付出行动。这在游罡华看来,加强青少年武德教育,同样可以为此“诚信”大厦添砖加瓦。他认为,提倡的武德,是在对传统武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础上,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文化,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树立友善的习武道德目标,从强身健体、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上以武会友、广交朋友。武德的内容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即正义、公平、忠诚、节操、信义等。它使习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来调节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正是有这种指导思想和武德的约束,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既精通武技又具有高尚武德的武林志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为什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北京成功申办和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全民健康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近20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却更加令人担忧。如北京,相当一批的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未达到1小时,青少年肥胖率目前居全国最高。又如上海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显示,2013年与2005年相比,上海学生力量素质(握力)和女生力量耐力素质均是下降趋势。目前,我国近视眼患病率已由全世界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仍是社会转型剧烈、社会矛盾凸现的时期,青少年的成长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繁重的课业,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网络游戏的诱惑等等,都有可能使本已不容乐观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因此,造就不仅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而且身体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显得迫在眉睫,应该成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游罡华和他的仁山武术俱乐部,正是以其强烈的探索与担当精神,充当着推动武术传承与发展,以及推动民族发展与繁荣的急先锋。

时代和民族缺少这样的急先锋,需要这样的急先锋,更在呼唤这样的急先锋!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扬全托青少年一代,所以,在学校大力推广、普及武术,是民族发展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本文的采写得到了湖南省体育局原副巡视员、湖南省体育总会副主席,著名摄影家、作家、书法家周克臣及青年武术教育家游亮东等人的大力支持;本文所配照片,分别由韩建明、周克臣拍摄和游罡华本人提供。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简介:

纪红建,男,1978年10月生,湖南望城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等。

责任编辑/何武生

猜你喜欢

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功夫电影对武术传播的影响探析
刍议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塑“玉川武术”品牌 育自信阳光少年
武术健身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大武术观的我国武术发展路径分析
我们是如何将学生带进“武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