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到赣南

2014-10-27李炳银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赣南赣州脐橙

李炳银

触春

我时常感到,大自然是很恩惠于我们华夏民族的。她赐予我们中华民族这样一块宽广辽阔的土地和海洋,让我们栖息、耕耘和繁衍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地方。这个广袤的空间,既不像北欧、俄罗斯等地那样的寒冷,也不像非洲那样的酷热。在这样的地方,人们可以尽享春夏秋冬迥异气候所带来的各样景观和感受,更多地领略大自然奇妙的美丽和魅力,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和发现。

可是,在2012与2013年相交的这个时段,地球似乎出了毛病,过去比较有序的气候节奏被打乱了。伴随着全球气候不稳定局面的出现,中国的气候也出现了很大的异常。先是2012年冬天的极度寒冷,据气象部门记录说,北京出现零下十五六度的寒冷天气,是近六十年来少有的。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人们穿着厚厚的防寒衣服,在北风呼啸的室外行走是非常的艰难和不适。过了癸巳春节,按说已经开始接近春天了,然而,春天的温煦气息却毫无踪影,天气依然寒冷异常。到了二三月时,更是雾霾、沙尘天气连连,非常让人烦恼和无奈。就在今天(2013年4月18日),立春好久了,可中国的北方却飞雪满天。东北黑龙江的松辽平原,雪下得人们无法耕种,山西、河北竟也出现了暴雪天气。据中央气象台新闻报道,在今年全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排名中,北京市排名第十七位,属于严重污染城市。据说,极端天气还不会结束,造成污染的情形可能还会继续!在这入春却少见春的气息的时候,人们对于春的渴望和期待该是多么的迫切与强烈!

然而,在2013年的4月9日,当我乘坐民航飞机,向南飞行不到三个小时,落地江西赣州之后,一下子就投身到了春的怀抱,切身感受到春的气息。这里,气温宜人,大地满目葱郁,花枝招展。尤其是金黄的油菜花一片一片地铺展在大地各处,将平展和起伏的田野装点的分外惹眼和美丽。春的脚步有早晚,赣州与北国不一般。这里生机勃发景象,令人轻松温和,与北方雾气弥漫、灰黄凋落的大地相比,简直就如同另一个世界。

我们此次来赣州,不是来躲避北方的凋敝,也不是来信马由缰地远足踏春,而是来深入地调查和观察感受这里的各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国发[2012]21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情况。国务院21号文件,直接从题目来看,就突出地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对苏区人民生活、经济振兴、发展前景的特殊关注。说来,似乎有一种暗示,在我到达赣州的第一个早上,在住地的房间,竟然听到了清亮的公鸡打鸣声。这里是赣州城的中心,何来这公鸡的鸣叫?但是,这确切的事实,让我这个久居都市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愉快和激动。这是又一个黎明的到来,也是一天新的开始。在这个舒爽宜人的节气里,春天在这里再次复苏。面对赣州,面对天朗气清的春天,我心中有了很多的关于春的联想!春在我的联想中迁延和丰富,渐露很多的表现与象征,有许多可资感受和体会的味道。

春忆

赣南这个地方,赣州这个名字,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并不陌生。这一切,都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扎根并为之艰难奋斗和牺牲的地方。“打土豪分田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的开始,等等,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都曾经在这里发生,很多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人生行动经历也从这里开始。

在我抵达赣州的时候,这里上下各地,到处都正在升腾弥漫着一种如同新春一样的勃发脉动情形。很多人谈论并都在细密周详筹划着如何很好地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活动。这块红土地,又在经历着一次温暖春风的吹拂,正在直接深切地接受春温的抚慰。但是,我来到这块红土地时,思绪却总是不断地被历史所牵扯,每每就会沿着历史的引线走向了过去。我也总能够感到,在这块土地的历史中依然在升腾着一种力量。这块红土地久远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一切,你怎么可以忽略?如何能够忘记?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虽然说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但是,具体到一个民族国家,一群人,一个人来说,你却一定会选择一个你落脚的地方。在中华古老的大地上,当我们的先民在黄河、长江两河沿岸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时候,人们也会感到这里的拥挤,也会因为战乱灾荒,因朝廷威逼而生出向更广更远处开拓的欲望。正是这种人们敢于涉险开拓的愿望,给很多地方带来了新的开始和机遇,也许赣州就在其中。相对于中原和长江流域下游,赣南的山地是深广的。以赣州为中心,东面是浩荡的武夷山,西面是莽苍的罗霄山脉,向北可望鄱阳湖并勾连长江,向南可溯江越南岭抵达闽粤,这里既是一大片开阔的地域,也是一个链接南北的大通道。有这样的地理地形特点位置,因此,赣州就毫不奇怪地成了古今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地方。

赣州是中原的先民南迁而被后世称为客家人当年南下和北返的第一站,是客家人到达和出发的地方。所以,赣州很自然地被看成是客家人的故园之一。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赣州、闽西(龙岩)、粤东(梅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人最大的特点,也许就在于不消极安卧守旧,富有开拓和闯荡精神。当初,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从中原出发,一路南下,向荒蛮的山地行进,经历的风雨艰难无法想象。到了赣州这个山高荒僻的地方,终于停下了脚步。客家人有着敢于追求和创造的自觉,有着坚毅的性格和勤劳吃苦的精神,也有着相互帮扶团结互助的传统,等等。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说:“赣之为邦,其山耸而厉,其水湍以清。耸而厉,故其民果而侠气;湍而清,故其民激而喜争。”而南宋的最后一位赣州知府文天祥则说:“山川之绸缪,人物之亢健——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礼义动”。在南宋、明清之际的江山争夺中,这里的搏杀曾非常惨烈。似乎这里的人们因为忠诚,因为生产生活等多种原因,更多的存在“坚拔隐忍而又悍勇好斗的习性”。

也许,现在看来,中国革命选择和落户在赣州这个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或许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机缘,而是同这里的地位特点和民风民情等内容有深刻联系的。这里山众而地脊,民贫而悍勇,恰好符合了当时革命的需要。当苦难的人们生活在到处都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为大家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前程景象,并引领人们向这个方向奔去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这里的老表,岂能不对此产生向往,并积极的响应和投入热情呢!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就是前进的明灯,实际的参与和斗争行为,就是为实现理想的最好的选择和实践。这样在精神前景和利益均分上都使人动心的号召与实行,在土地稀缺贫瘠的赣南,真可谓甘露天降、枯木逢春,正契合了人们物质的需要和性格的特点。“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星火燎原,岂能不熊熊燃烧!

在1929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这段时间内,在瑞金、兴国等赣南十多个县域范围的中央苏区,当年在外面军阀争夺,灾乱不断,民生艰危的时候,这里却是似乎较少动荡,漫延着勃发的革命行动,浓郁的革命激情出现了高潮。这里社会虽然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纷争和冲突,但总体却是在一种有崇高理想追求,在接近和谐、安稳与社会生活设施秩序基本健全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着,这种近乎春天的生活感受,真使人感到一种惊奇和联想。我以为,对于当年中央苏区的人们来说,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初精神和情感生活的春天。在那个物质生活自然不会富裕的岁月里,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一定是高涨愉快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当年,人们感到了当家做主的自豪快乐,有了相对公平自由的生活环境,有了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可能,等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当年能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拥护和支持,能够那么无私勇敢地为其付出,都是同人们的基本生活利益相关,同他们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这种理解感受分不开的。在那个春风涌动的岁月,赣南是“赣水那边红一角”、“谁持彩练当空舞”、“风景这边独好”。即使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来到瑞金叶坪、沙洲坝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驻地,或者在赣南师范学院美丽校园的“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访问参观时,依然还能够感受到当时那个似乎春意蕴温的情景。当如今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感受赣南当年在白色恐怖包围中的那种接近和煦的春色景象,我充满感怀和思虑。

春寒

曾经存在于赣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被认为是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这自然是二者存在非常密切历史和现实联系的原因。可是,人们如何也不应该忘记,在这二者历史联系的过程中,却曾经有过很多的坎坷、曲折、苦难和牺牲。

1934年10月17日,中国工农红军离开赣南于都、瑞金等地开始长征,春意在赣南似乎就立即开始了退却,寒冷的威逼和袭击很快降临到苏区人民的头上。由于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存在期间,赣南的很多老表们,革命积极投入,坚持追求理想,精神和行动上对革命热情支持,他们被国民党白匪军视为“共匪”的“帮凶”和“基础”。在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离开之后,这里一下子陷入到白色恐怖和血腥灾难之中。突然间黑云密布,此前灿烂的天空陷入昏暗;冷冰冰,寒风狂暴袭人肌骨;血淋淋,无数生灵惨遭涂炭;死寂寂,游魂有声血腥遍地;空荡荡,春温不再大地凋敝。此前曾经参与“扩红”和直接地投身革命的很多人们及其家属,惨遭杀戮,不少人家被杀几人甚至灭门。在参与苏区建设发展和后来长征的历次革命斗争中,赣州的人民付出了非常巨大的物质、精神和血的牺牲代价。据有关资料显示,赣南在苏维埃时期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占全国烈士的1/16。而兴国一个县,在苏区时,总人口23万,为苏维埃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23213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大约有12000人。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瑞金在苏区时,总人口24万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也有17200人。而在长征撤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干部群众,瑞金18000人,兴国2142人,被捕6934人,逃亡3410人;于都被杀3000余人,其中禾丰一个乡被杀500多人,沙心乡全家被杀绝的37户;寻乌被杀4520人,被杀绝900余户;宁都被杀4820人,其中干部1442人,群众3378人;上犹被杀干部1466人,群众658人……看看这些冷酷的数字,不能不使人想象出当年那严酷的生活情形。这样的情形相对于苏维埃政府时期那样和煦春天般的环境,何至是“春寒”二字可以表现出来的。那是恐怖的黑夜,是冰彻的严冬,是人间的地狱……

春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终于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大事件,是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的辉煌胜利成果。对于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曾经依靠底层各族人民的团结努力和牺牲而建立起的人民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赣南原苏区人民恐怖和黑暗的日子。共和国自然不会忘记当年曾经为之奋斗牺牲的苏区人民。除了全体国人都可以享受的解放的权利和快乐之外,政府对于像赣南苏区等这样当年的革命老区分别出台了不少特殊的优厚政策。军烈属得到抚恤关怀,苏区的社会重建得到重视等。春温又重新在赣南的大地上弥漫,这片曾经被很多为革命牺牲的先烈鲜血渗透的红土地,再次焕发出生机。但是,或许是因为年轻的共和国积贫深重,或者是历史的欠账太多,等等。总之,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后,赣南苏区依然处于经济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艰难,人民群众的日子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很多当年为革命付出了生命和各种牺牲的人家,生活的艰难和贫困特别的突出。就在前两年,有一个村庄,全村20多户人家,十几位烈士后代,因为贫穷,不少男子讨不上老婆,被人称作“光棍村”。各种因为地理交通和土地稀缺等原因而导致贫困的现象很多。这样,赣南苏区的人们,虽然伴随着欢快的歌声走进了春天里,但是风雨无常,世事多舛,即使自上个世纪后期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很多沿海地区等都迅速大步跨越发展,展现出灿烂和繁盛局面的时候,赣南对于春温的感觉仍然微细。赣南苏区也许因为受地理环境制约,受战争历史创伤拖累过重,受自身造血能力较弱原因影响,尽管中央政府曾陆续不断地给予特殊的政策和不同形式的关怀照顾,省、市县各级干部群众也都积极的努力,可还是明显的贫困,落后于沿海地区,甚至还落后于很多内陆地区。而且,伴随着时间的迁移,这种发达与落后的距离还在明显迅速地拉大。经济发展滞后现状急需改变。民生问题特别突出,甚至还引发了不少的社会矛盾纠纷及不稳定事件,需要切实面对。在很多地方已经是春情荡漾的时候,赣南苏区人民望春羡春的情绪非常强烈!

虽然这里大地常绿,虽然这里鲜花不断,大自然的春温从不缺少。但是,满目的高山和深厚的红土地,在其他多处都弥漫着幸福和欢乐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还是实在地感到了生活上些许冷清和寂寥,春姑娘的脚步似乎依然姗姗来迟,踪影远渺!

春潮

当晨曦明亮的时候,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夜的寒气就会渐渐地退却,迅速地将太阳的温暖传来;当远处的金鼓已经鸣响的时候,欢乐的节奏也会渐渐地蔓延到原本平静的地方。赣南红土地曾经嘹亮的歌声、悲壮的枪炮声、恐怖的杀戮、寂静的存在等等情形,在时间的迁移和历史的消退中陆续在改变,在远去,可历史的回声并没有平息。

2010年10月,一个来自北方蒙古族后代的汉子来到这个地方任职。此前,作为一个共和国诞生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干部,他自然不会不知道赣州这块红土地上曾经发生和经历过的事情,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久已对这里存有敬仰和向往。可是,在经历了北京的中央机关和哈尔滨地方工作多年时间以后,当他来到赣州这块似乎不很陌生的土地时,他却感到十分震惊。在初来此地赴任的日子,蒙古汉子没有轻易地发言和许诺,而是立即开始了深入广泛的社会调查,力图亲自真实地感受这里的历史和现实。似乎,他并没有料到,在这块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独特贡献和巨大牺牲的土地和人民,如今却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福利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和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一些内地地区,都存在很大的距离,落后的局面非常明显。当他站在老红军和烈士后代如今依然居住的破旧土坯房子前,发现他们仍然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看到很多的山区孩子上学带冷饭、吃咸菜、睡地板,有的甚至要在租用的民房就学,自带课桌上学的时候;在看到很多山区偏远人家没有电,还在点松枝照明的时候;在因当年的斗争和战争原因留下很多孤寡伤残人员,如今生活非常艰难的时候……这位新来此地为官的北方汉子,多次落泪伤痛,唏嘘不已。

尽管如此,但他仍然没有粗放地提出自己的主政思路和方法。他以为,任何有针对性的努力方向和切实措施,都应当来自于对对象的深入实际调查和真实了解,他需要对赣州的现实存在面貌有一个更加全面透彻的把握。于是,一个大兴调研之风的局面被提起营造出来。市委要求各级干部要分别下到基层,深入访问观察和记录,实事求是地获得资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赣州的家底搞清楚,以备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决策。因为改变了思想态度和感情立场,因为改变了主观性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一个覆盖赣州现实社会各种真实内容的情况显现了出来。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这个现实就是,相比于国内很多地区,赣州目前正处于“后发展、欠发达”的阶段。

在这样广泛的摸家底,摆问题的过程中,也曾经引发了不少的误解和忧虑,甚至还有这样那样不负责任的恶意攻击。于是乎,听到了一些叽叽喳喳的声音,有了一些复杂怪异的表情。有人疑惑、逼问,解放这么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几十年了,赣州也伴随国家的进步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这样更多着眼存在贫穷和问题的调查,不是在否定过去的功绩吧!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积极革命,是勇敢斗争和无私奉献,像这样似乎是向国家伸手的做法难道不违背一贯的优良传统吗!甚至有人开骂似的表达,说这是“要钱不要脸”。赣州的主政者没有被这些出于各种心思和利益角度而表现出的不满言论所动,坚持自己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态度。坚决不当太平官。要以民为本,在其位,谋其政,尽力为当地人民谋福祉。苏区的人民当年为革命付出了那么多,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提高,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让当地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步伐及时加快等,是出于公心、民心,有什么可犹豫和放弃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0年11月,在经过一段全面的调查工作之后,蒙古汉子感到自己对新来主政的这个地方心里有底了,也已经清晰了努力的方向和下手的地方。他给时任省委书记写信,提出要尽快努力振兴发展赣州的意见。这个意见得到了省委积极的回应。于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和行动在赣州迅速有序地开展起来。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应率先解决革命先烈遗属和伤残人员及极端贫困人们的生计问题。专项报告之后,国家很快下拨13.17亿专项救助资金。这些资金如春雨甘霖,立即解决依然健在的老红军和很多红军先烈遗属的生活困难。在调查访问中,蒙古汉子对健在的老红军一家一家亲自走访,说他们“是比父母都珍贵的对象,只有很好地侍候他们,才对得起良心,才算尽到了责任”。从关心老红军的住房、日常生活,到看病出行等,他都事事关心。有的老红军病重,他从上海请来医生为其诊治;有一位老红军逝世了,他亲自到家里吊唁。对于很多生活维艰的贫困群众,他也是非常的体贴关照,使他们得以尽快改变生活状况,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温暖。在赣州,大范围的救灾扶贫工程在各地迅速展开,老表们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但是,专项的救济虽然能够快速见效,但对于整个赣南地区,对于更多的人,对于未来长久的发展,也还只是一个救急的办法。要彻底改变赣州的滞后贫困面貌和形势,必须从更深层和宽阔的范围来思考问题。结合着广大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深入展开,赣州市委进一步认真开展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内容的“三送”活动,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加强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温暖得到实际的感受,服务就在身边。现在,在赣州所有乡村的农户门前,都挂着、贴着一个小牌,上面标明着“三送”联系干部的单位及个人电话号码,以备群众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在如此深入的群众路线和干部观察感受下,很多十分隐秘的社情民意和问题也被发现和掌握,为在全面深入和长远考虑上提出与解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将情况汇集,并请新华社的记者做实地调查,将赣州的实际情况上达中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赣州的情况反映作出批示,强调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切实帮助老区加快致富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在2011年底到2012年初,很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有5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对赣州的报告作出了13次重要批示。此后,国家发改委立即抓紧落实这些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亲自带领42个国家部委和相关单位149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赴赣州做实地调研。在为时10天的深入调研过程中,苏区人民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赣州现实的滞后和贫困局面,老区人民群众现实的困难,人们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及期望之强烈等,都给参加调研的成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很多过去无私奉献牺牲故事发生的地方,在不少人们真实的困难情形面前,很多调研组成员伤心掉泪,不少人尽其随身所有地捐出了自己的钱物。最后,调研组组长杜鹰在总结讲话中说:赣南苏区有“四个特殊”,即贡献特殊,地位特殊,困难特殊,需要特殊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不仅是赣南同志的责任,是江西同志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部委所有来赣南调研和没来调研的同志共同的责任。当前,振兴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时间非常急迫,但是我们实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目标是矢志不渝的,就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人民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是水到渠成。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12]21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在十一个大项和四十五个细项的全面覆盖角度,对赣南的振兴发展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计划安排。很快,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同意建立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等。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不仅突出地反映了中央对赣南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还清楚地表明,已经把一个地区的振兴发展工作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来对待解决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各个部门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从自己的职权范围提出援助方案和措施……

匆匆、咚咚,时间的身影是如此的快速,春的脚步是这样的厚重有力……对于赣州来说,再次掀起经济社会振兴发展的春潮终于到来了。

春花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从4月9日踏上赣州这块红土地时起,我就从众多干部群众动情的谈话里,真切地感到了春风在这里荡漾的节奏和有力的脚步声。观察感受春天的景致,需要到田野和乡下去。在广阔的大地和田野农夫的感受那里,也许才会更加能够领略春天带给人们的感觉。

我怀着钦敬的心情来到了瑞金,在叶坪、沙洲坝原中央苏区政府故址参观感受历史的激情和坚韧的抗争情形,许多过去在书本里获知的景物在我眼前出现的时候,我的思维丰富而悠远。可是,当我来到沙洲坝辖区下的樟树下村时,看到在一片聚集了十多棵古老粗壮樟树的地方,旁边接近完成的一座连体二层楼房,惹眼地进入我的视线。经打问,村里的主任、支书曾小生告诉我,这是村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在建土坯房改造工程的一处工地。选择这里,没有填塘、没有占耕地,没有破坏环境,建成后将有多户农民搬来居住。真不敢相信,我们的农民兄弟,将要住进这非常类似城市郊区连体别墅的房子里。再远望工程浩大,配套齐全的社区养老院和学校,我能想象出这里以后的祥和欢乐情形。瑞金市现任市长许锐告诉我,中央已经定下了实现小康的愿景方向计划,如今责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必须有一种创造和开拓精神。否则,会成为历史罪人。如今的条件环境这样好,自己要敢担担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我们的干部,现在是5+2地工作(即5个工作日加2个休息天),很辛苦,但大家心情愉快,为老百姓服务嘛!

离开瑞金,来到兴国。这个地方该是多么熟悉,在早年那个“闹红”的日子里,这里的青年唱起山歌,感染和触动很多人参加红军,很多送子当红军、劝夫上前线、老年妇女支援红军的故事记忆在心。在“将军馆”,看见那么多从兴国走出的红军烈士和后来的军队、国家栋梁人才,我深深地感动和惊讶!这块土地的人们为中国的革命贡献了这么多,能不让人钦敬吗!正好,晚上有给全国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举办的山歌演唱会,我也赶上了。在那些用已经让我这个西北人熟悉的赣南山歌旋律,叙述出红军妻子池煜华守望丈夫李才莲(曾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70年而无果的故事,动人至深;听看红军女战士“马前托孤”的讲述,直让人有心弦崩裂,情动肺腑的激动。

兴国的长冈乡,是毛泽东当年作农村调查的一个重要地方。在纪念馆,通过参观,我真切地理解和领会了很多历史的内容。毛泽东当年在苏区,也曾经被忽略和遭受委屈,但他信仰坚定,注重实际。他先是1930年5月在寻乌做社会调查之后,写出后来题名为《反对本本主义》的报告,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许多很务实的思想观点。到了1930年10月,毛泽东又来到长冈这里,再次深入到农户家里作调查,掌握真实的农村生活情况。在这前后,他还在木口村、东塘、大桥、李家坊和西逸亭等地开展社会调查。这些调查活动,对于农村的土地问题,苏维埃政权在乡村的建设发展问题,农村政策等问题的面对和解决都极有参考价值。这些基于掌握中国社会基础情况的调查,对于形成毛泽东关于依靠人民群众,反对教条主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事求是的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毛泽东思想”的深刻丰富内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这些调查活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早策源地”是很有理由的。中国革命从农村走进了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如今,一个崭新的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建设活动正在兴起,兴国县委书记何舜平对我说:“面临如此重大的振兴发展机遇,我们要扑下身子努力工作,把奔小康的火烧得旺旺的。”

塘石村是一个背山临河的美丽地方,这个村过去出过很多优秀的人物。现在,这里依然是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先进典型。在村里,我们看见张贴在醒目地方的,干部收集来的群众意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表格,看到公开民主处理乡村事务的公告栏等。村民谢衍优,要扩大烟叶种植,土地轮转遇到困难,村里的干部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最后妥当地解决了,他很感动和愉快。村民吕方票说:“以前想盖房,盖不起,也不知道通过什么程序去盖房。现在干部为我们集中选好点,挖好土方,办好手续还补贴资金,我们不再为盖房发愁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村民谢邦信,也为自己全家搬进新居和妻子从外地归来,在县城有称心工作,一月有3000元的工资,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一个个大喜事感到非常幸福和高兴。春花烂漫,芬芳四溢,在红土地的各处发散,给很多老表的生活带来快慰!

在龙南县的临塘乡,我走进不久前搬入有200多平方米面积的新房,刚刚给儿子办完婚事的村民谢起房家。打量着装饰考究,家用电器和用具一应俱全的新房,我感叹着这优于自己京城住房的人家有如此舒适的住宅。我开始以为听错了,以为“谢起房”是“新起房”,经核实,方知谢起房就是他的名字。谢起房50多岁,感觉比较忠厚少言,但他那明显满足和幸福的微笑表情,让我感觉到了他对于这次土坯房改造工程的满足和感谢。他说:此前,自己一家6口人,住在仅有50多平方米的低矮破旧土坯房里。生活很不方便,连给儿子结婚也没有地方。现在,这房子,不仅位置好,这么宽敞明亮,此前连做梦都是想不来的。在见到龙南县委书记谢宝河时,我说起刚才的感受,谢书记说,国务院给赣州如此的重视和关怀,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力将工作做好,让党和政府对于乡亲的关怀落到实处。老百姓感到幸福快乐了,我们政权的基础就稳固,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会顺利实现。我听后,深以为然矣!

赣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何主任,将我带到信丰县走访。何主任曾在信丰县政府担任过几年副县长,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我几年前借来赣州开会的机会,到过信丰一次。那次是专门到陈毅在三年赣南游击战争时的油山镇的秘密联络处参观。就是因为这一次,我方才知道,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赣南脐橙,主要产地就在信丰,及其周边的安远、寻乌等县。所幸何主任在信丰工作时恰好负责的就是农业方面的工作,对于推动脐橙的大面积种植和加工销售做过不少工作。他先带我们来在大塘埠镇长冈万亩脐橙基地参观。汽车从公路一拐弯,就进入了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脐橙林果园。看到刚刚挂果的,绿油油生长的脐橙树,在夕阳的映照下生机勃勃,光影浮动的情景,真是迷人。在这还留有浓郁芳香,空气清新怡人的地方,一种出自内心甜蜜和感觉的爽快令人陶醉。何主任给我讲这个基地开辟种植的历程,如今每年的巨大产销情形,每临脐橙成熟采摘运输时的繁忙热闹及欢乐气象。我从他的言行和情绪中,直感到一种回忆的美好和满足在呈现出来。怀着一种不舍的情形,我们离开脐橙基地,又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很大的脐橙处理机械厂参观。这个叫江西绿萌机械公司的单位,主要生产果蔬采后处理机械设备。这种处理包括了脐橙清洗、打蜡、分级、包装一体化的高科技电子设备,被农业部陈晓桦副部长称之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的重大突破。如今不仅在国内很多地方销售,而且也有不少国际订单供货。另外,据赣南师范学院的田延光书记告诉我,国家还计划将赣南师范学院提升改名为赣南师范大学,并在这里加快建设国家级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的脐橙种植和果业经济,必将在高科技的配合引领下开辟出一个灿烂的未来,成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后来见了信丰县委书记张逸,我还开玩笑地说,你这里的书记、县长,可负有国家品牌的责任啊!他说,脐橙是我们的特色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自豪和力量之源。现在,要抓住大好机会科学发展,将事业做大做强,更多地占有国内国际份额,造福人民。

我生长在陕西关中农村,小时候家里贫穷,记得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哥哥从城里买回来几个桔子,开始还不知如何吃。后来,姐姐剥开桔皮分给我两瓣。放到嘴里,只觉得甜甜酸酸的,还有点此前没有感觉过的清香味道。至今,那样的情景和味道我还能够清晰记忆和感觉得到。后来很长时间,因为不知道有橙子,更不知道有脐橙,所以,就将桔子、橙子、脐橙统统叫成桔子。自从多年前,吃过一次赣南的脐橙之后,才知道这脐橙堪称果中之王,味道甜美,肉厚汁多,有利消化,还不上火,真好。可惜我现在血糖偏高,已经无缘享受了,岂不哀哉!我相信,信丰的脐橙,以与人的肚脐相形得名,这倒是一个有趣味的事。肚脐连着人的命脉,也会连着人的幸福。在赣州,信丰的脐橙,也是这里的经济命脉所系啊!血糖不高的人,多吃脐橙啊!为了自己,也为了赣州!

赣州几天的见闻,密集而纷纭,看的多,说不尽。正所谓“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从赣州回来后,赣州的前世今生,曾经的许许多多,总是不断地在脑海闪现。与人相会,也会无意地谈论到赣州。赣州如今欢快的脚步、迷人的春色,正在开放和新生的花果,使我无法忘记和丢下。春到赣州,春在赣州,春在赣州烂漫!我曾经投身这烂漫春色的怀中,拥抱的感觉,体察很多的景致和温度,很美!

责任编辑/魏建军

猜你喜欢

赣南赣州脐橙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州解放十周年纪念碑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家乡的脐橙林
璀璨的明珠
摘脐橙
秭归脐橙进入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