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市报经济新闻摄影的几点思考
2014-10-27赵萱
赵萱
由于工作需要,本人负责新闻快报的新闻整理、制作工作,每天穿梭于各大都市报之间,寻找适合本栏目的消息,于是有了以下体会:“图像视觉”是都市报的竞争利器,随着都市报关于经济类报道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经济新闻摄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它不像突发性新闻那样易于抓取典型的瞬间,除事件性的经济新闻以外,经济新闻中的金融政策、股价波动、货币流动等内容,往往因缺乏现场和事件而陡增了抽象性,使其影像的摄取成为摄影记者的一大软肋。因此经济新闻摄影一直是新闻摄影领域内的一个难点。
一、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摄影现状
1.经济报道摄影所占比例不高,报社“自产”图片数量不多
笔者统计了《辽沈晚报》、《营口晚报》2009年4月、5月、6月经济新闻版的所有经济新闻摄影图片,图片数量非常之少,还有一些图片都是转载国内外通讯社或来自各类图片社。
2.摄影内容较为局限,未大量展现百姓经济生活
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摄影只局限在很少的几个领域,数量最多的是人物肖像、产品特写、会议或活动现场图片。人物肖像主要是一些经济学者、企业家等在活动及会议现场讲话的图片,产品特写是手机、电器、汽车发布新产品时展示产品的图片,会议图片主要是经济论坛、签署会、洽谈会现场图片。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摄影总体上显示出“重会场、轻生活”的态势。此外,人物肖像摄影中,几乎全是企业家、学者或其他重要经济人物,而经济生活中的“众生相”没有得到体现,很难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
3.创新突破不足,仍显千篇一律
产品特写、会议、活动等经济摄影仍然没能突破传统的摄影思维。例如,会议摄影仍是以握手、签字、揭牌、合影为主,经济生活仍是以人们在银行办理业务、在商场购买商品等为主。这些图片不仅内容千篇一律,且拍摄手法极为雷同,许多图片处理得较为粗糙,例如拍摄手机、电脑等产品,几乎全是工作人员手持产品,利用微距模式拍摄。而产品的特性价值均没在图片中得到体现。这对于以生动性和可读性见长的都市报来说相当不利。
4.非事件性经济新闻摄影数量少,不重视以“图”配“文”
非事件性经济新闻摄影的特点在于没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规定,大多数为文字报道的配发图片,许多经济新闻报道,如银行加息、机票降价、股市波动等,题材都比较抽象,无法用具体的事件表达,非事件性图片则可以为之所用。但笔者统计,都市报对非事件性经济新闻图片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辽沈晚报》《营口晚报》的平均使用率不足10%。
非事件性经济新闻图片可弥补经济新闻摄影数量不足,如果合理地运用视觉元素,恰当表达图片与被摄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但就两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类可以“表意”的图片也存在数量少、内容单一的问题,几乎只有公司楼宇图片、人物资料图片、收藏品图片及食品(包括粮食、蔬菜等)图片。
二、对都市报经济新闻摄影的思考
1.投身市场,关注经济生活,用镜头去捕捉经济生活中的“众生相”
百姓的经济活动及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形象可以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对于百姓而言,最直接的经济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日常的经济支出和积累。都市报要服务百姓生活,自然得从反映百姓生活开始,因此摄影记者更应主动投身于市场,去捕捉普通人的经济生活。例如《新京报》4月24日登载的“H&M北京首家旗舰店前门大街开业,市民在试衣间前排起长队”一图,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时尚化程度和百姓的消费倾向。
目前都市报经济新闻版组大量的肖像图片中,鲜有“小人物”的身影。然而人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经济活动、经济动态、经济建设成果都是人活动的结果,都会在人的生活、人的喜怒哀乐中反映出来。这绝不仅是几张会场的人物肖像图就可以表现的。普通人的形象以及他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表情、动作更易反映当下的经济状况,也容易使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亲切感。作为一个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摄影记者,他的镜头更应该起到一种“翻译”的作用,将复杂的经济动态及走势翻译成一个个鲜活的表情、动作和精神面貌。例如,获得1992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奖大奖的《深圳8·10股潮》,通过抓拍一个懊丧、绝望的青年男子的形象,较好地反映出股市风潮带给人们的影响。
2.要善于在“抽象”概念中寻找“具象”
都市报本来就讲究“速读”效应,如果缺乏形象性就很难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经济的抽象性是导致经济新闻摄影难出片子的直接因素,如何以具象来解释抽象概念着实能看出记者的功底。例如,“经济危机”这个概念应如何表现?细化来看,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可以通过人们的生活和市场的反映来表现,比如说商场冷清、楼市交易惨淡……中国股市发展不成熟又该怎样表现?钱江晚报摄影记者拍摄一张孩子天真的脸来诠释“中国股市还是个孩子”这样一个认知。
用抽象表达具象对摄影记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多琢磨、多发现,找到新闻与形象的结合点。
3.抓冲突,抓趣闻,提高经济新闻图片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冲突很多,例如经济纠纷、经济案件,冲突提升了事件的戏剧性,也可以使图片增强情节感和故事感,而这类图片在都市报上极为罕见,其实在该领域摄影记者的发挥余地还很大。此外,作为百姓茶余饭后热衷于阅读的报纸,都市报还可以多学习国外经济新闻的一些拍摄思维和手法,利用一些趣味性高的图片来降低经济新闻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展现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趣闻,提升百姓对经济新闻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