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深度”抓新闻
2014-10-27吴鸿财
吴鸿财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往往成了扬长避短的常规力量和重磅武器。
《贴近观察——末端落实“卡”在哪里》(以下简称《贴近观察》),是《前进报》管理工作深度报道栏目,2013年被评为辽宁新闻一等奖和辽宁新闻名牌栏目。栏目开办两年多来,通过作者“贴近观察”的方式,聚焦“管理工作如何在末端落实”这个中心,分类扫描部队基层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破解各级在“抓正规、严纪律、查隐患、保安全”过程中的瓶颈所在,发挥了“他山之石”的宣传效应。
围绕“中心”向“深度”开掘。《贴近观察》自开栏以来,在大事件、大题材报道中特别强调深度制作,打造报道精品。去年2月1日,该栏目刊发的《“敌特”进门了,哨兵还在敬礼》,就是一篇紧跟部队中心工作的一篇深度报道。作者抓住和平时期部分官兵战备观念、敌情观察淡薄这个重大话题,围绕“思想漏洞比安全漏洞更可怕”角度展开深入报道。稿件刊发后,迅速被全军政工网等部队主要网站转发,反响十分强烈。
盯住“热点”向“深度”聚焦
热点是新闻报道的焦点,也是深度报道的亮点。紧盯热点话题做文章,精耕细作找深度,必须立意要高、视角要新、内容要深,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重点,站在读者的角度解读难点,运用多种手法向纵深开拓。“违规悬挂军车号牌行车”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以及部队各级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而且存在诸多安全管理隐患。去年7月17日,《贴近观察》栏目刊发的《车牌子后的“名堂”咋就那么多》,触碰的就是违规悬挂军车号牌这个热点话题。该篇报道通过“现场目击”、“当事人语”、“军检点评”的形式,深入剖析“假军车为啥挂了假军牌”“假军车为啥挂了真军牌”“真军车为啥挂了假军牌”等现象,呼吁各级强化军车号牌形象和军车声誉的意识,督促管理部门加强对军车的规范管理,为军地部门更好地纠治违规悬挂军车号牌问题,发挥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瞄准“前沿”向“深度”探微
前沿引领潮流,向来备受媒体关注。要想写好这类稿件,就要在日常报道中广伸新闻触角,力求全面系统地审视、思考报道对象,寻求事物本身与外部环境千丝万缕的联系,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并通过所反映的事物去透视事件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报道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今年7月11日《贴近观察》栏目刊发的《“微信空间”缘何变成了“危情地带”》,就是关注微信时代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一篇深度报道。微信,作为当今流行最广的移动互联应用程序,自推出后就备受广大官兵青睐,在享受生活交际便利的同时,一些官兵很少考虑其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对于部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如何及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十分严峻。该报道跳出事件本身,变微观思维为宏观审视,梳理微信使用给部队管理带来的不安全现象,深刻剖析存在危害及原因,虽然讲的都是部队基层普通官兵的事情,但其警示意义极其重大,稿件刊发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跟踪关注。
通过“冷门”向“深度”拓展
冷门新闻题材往往很少受到关注,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常能令其鲜亮抢眼。《贴近观察》去年刊发的《“船艇安全”为何常令水兵“如临大敌”》,讲的是某船艇部队的安全管理中的尴尬事。与“人、车、枪、弹、密”等有关的安全话题经常见诸报端,“船艇安全”却是“冷门”话题。近些年来,船艇在外执行任务的时间越来越长,面对陌生海域和复杂航道,每天都有很多船艇奔波往来于海防前线,时常面临诸多不安全因素的考验。该篇报道紧紧抓住这一问题,变静态思维为动态观察,作者登上船艇随船采访,围绕“频频犁浪出海,屡屡惊心动魄”“每每遭遇险情,次次伴随危机”“事事科学规避,时时防范在前”等与船艇安全有关的要害环节,摆现象,讲矛盾,挖根源,通过数据解读数字背后隐藏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增强了报道厚度,使党报媒体的新闻导向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前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