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32例临床观察
2014-10-27杨保申
杨保申
【摘 要】 目的:探讨了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较大肾盂结石患者64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肾盂结石;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5-01
目前,输尿管镜碎石术是较大肾盂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患者尿道管腔清除结石,因而也被称为治疗肾盂结石最为有效的无创手术之一。但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结石部位、结石大小及数目等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较大肾盂结石患者6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均确诊为较大肾盂结石,即患者结石大小均超过2.5cm。将64例患者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2例;患者年龄为17~45岁,平均年龄为(35±5.8)岁;患者肾盂结石为2.5~3.0cm,平均大小为(2.7±1.5)cm。研究组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3例;患者年龄为15~44岁,平均年龄为(35±6.5)岁;患者肾盂结石大小为2.6~2.9cm,平均大小为(2.7±2.0)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肾盂结石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截取其石位,并准确置入输尿管镜;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认真观察患者输尿管黏膜状况,找到患者结石部位后,逐一击碎结石并清除干净;手术结束后,合理放置双J管,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平片有残留碎片>7mm的提示,即立即对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进行辅助治疗。手术半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对其进行常规B超检查,如果患者体内无任何结石残留或者残留的结石直径均不超过5mm,即表示手术成功,结石处理完全,反之则需要继续对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取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操作过程同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肾盂结石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结石会导致患者尿路堵塞,进而引发尿道疼痛、肾积水以及肿瘤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加强对肾盂结石尤其是较大肾盂结石治疗方式的探究和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前临床上对肾盂结石的治疗,大都选择的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原因是该方法能够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患者尿道管腔清除结石,不仅手术操作简单、快捷,而且手术对患者尿道管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相关并发症较少,还不会留疤。因此可以说,输尿管镜碎石术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治疗肾盂结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容易受患者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息肉等因素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较大肾盂结石以及结石质地较硬的患者,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泌外腔内技术和微创技术等的不断改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已在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2]。本组研究中,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盂结石患者,虽然手术平均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完全清除体内结石,减少患者尿道损伤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较大肾盂结石患者来说,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02-503.
[2]肖拥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临床研究[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5):280-29.
(收稿日期:2014.08.07)
【摘 要】 目的:探讨了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较大肾盂结石患者64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肾盂结石;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5-01
目前,输尿管镜碎石术是较大肾盂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患者尿道管腔清除结石,因而也被称为治疗肾盂结石最为有效的无创手术之一。但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结石部位、结石大小及数目等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较大肾盂结石患者6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均确诊为较大肾盂结石,即患者结石大小均超过2.5cm。将64例患者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2例;患者年龄为17~45岁,平均年龄为(35±5.8)岁;患者肾盂结石为2.5~3.0cm,平均大小为(2.7±1.5)cm。研究组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3例;患者年龄为15~44岁,平均年龄为(35±6.5)岁;患者肾盂结石大小为2.6~2.9cm,平均大小为(2.7±2.0)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肾盂结石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截取其石位,并准确置入输尿管镜;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认真观察患者输尿管黏膜状况,找到患者结石部位后,逐一击碎结石并清除干净;手术结束后,合理放置双J管,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平片有残留碎片>7mm的提示,即立即对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进行辅助治疗。手术半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对其进行常规B超检查,如果患者体内无任何结石残留或者残留的结石直径均不超过5mm,即表示手术成功,结石处理完全,反之则需要继续对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取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操作过程同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肾盂结石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结石会导致患者尿路堵塞,进而引发尿道疼痛、肾积水以及肿瘤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加强对肾盂结石尤其是较大肾盂结石治疗方式的探究和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前临床上对肾盂结石的治疗,大都选择的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原因是该方法能够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患者尿道管腔清除结石,不仅手术操作简单、快捷,而且手术对患者尿道管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相关并发症较少,还不会留疤。因此可以说,输尿管镜碎石术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治疗肾盂结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容易受患者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息肉等因素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较大肾盂结石以及结石质地较硬的患者,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泌外腔内技术和微创技术等的不断改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已在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2]。本组研究中,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盂结石患者,虽然手术平均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完全清除体内结石,减少患者尿道损伤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较大肾盂结石患者来说,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02-503.
[2]肖拥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临床研究[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5):280-29.
(收稿日期:2014.08.07)
【摘 要】 目的:探讨了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较大肾盂结石患者64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肾盂结石;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5-01
目前,输尿管镜碎石术是较大肾盂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患者尿道管腔清除结石,因而也被称为治疗肾盂结石最为有效的无创手术之一。但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结石部位、结石大小及数目等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较大肾盂结石患者6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均确诊为较大肾盂结石,即患者结石大小均超过2.5cm。将64例患者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2例;患者年龄为17~45岁,平均年龄为(35±5.8)岁;患者肾盂结石为2.5~3.0cm,平均大小为(2.7±1.5)cm。研究组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3例;患者年龄为15~44岁,平均年龄为(35±6.5)岁;患者肾盂结石大小为2.6~2.9cm,平均大小为(2.7±2.0)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肾盂结石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截取其石位,并准确置入输尿管镜;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认真观察患者输尿管黏膜状况,找到患者结石部位后,逐一击碎结石并清除干净;手术结束后,合理放置双J管,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平片有残留碎片>7mm的提示,即立即对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进行辅助治疗。手术半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对其进行常规B超检查,如果患者体内无任何结石残留或者残留的结石直径均不超过5mm,即表示手术成功,结石处理完全,反之则需要继续对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取输尿管碎石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操作过程同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肾盂结石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结石会导致患者尿路堵塞,进而引发尿道疼痛、肾积水以及肿瘤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加强对肾盂结石尤其是较大肾盂结石治疗方式的探究和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前临床上对肾盂结石的治疗,大都选择的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原因是该方法能够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患者尿道管腔清除结石,不仅手术操作简单、快捷,而且手术对患者尿道管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相关并发症较少,还不会留疤。因此可以说,输尿管镜碎石术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治疗肾盂结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容易受患者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息肉等因素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较大肾盂结石以及结石质地较硬的患者,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泌外腔内技术和微创技术等的不断改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已在较大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2]。本组研究中,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盂结石患者,虽然手术平均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较大肾盂结石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完全清除体内结石,减少患者尿道损伤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较大肾盂结石患者来说,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02-503.
[2]肖拥军.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较大肾盂结石临床研究[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5):280-29.
(收稿日期: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