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经验与趋势
2014-10-26袁建伟
袁建伟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当代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经验与趋势
袁建伟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当代绍兴民营经济主要指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当代绍兴人发挥越商开拓进取、义利兼顾的精神,白手起家,立足绍兴,勇闯国内外市场,从下至上发展起来极具活力的、植根本土的民营企业经济。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型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历程也是新越商创业精神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经济,从家庭作坊到上市公司,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资本化、开放性、跨区域与国际化的四种特征。不断涌现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与知名企业家为绍兴人经济的进一步整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绍兴人经济;成长路径;发展趋势
当代绍兴人经济主要指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当代绍兴人发挥越商开拓进取、义利兼顾的精神,白手起家,立足绍兴,勇闯国内外市场,从下至上发展起来的极具活力的、植根绍兴的民营企业经济。从家庭作坊到上市公司,从块状经济到现代产业集群,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绍兴人经济以其独特的民营经济活力,构建了初步具备国际化市场网络运营能力的、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当代越商民营经济。当代绍兴成为中国最具民营经济活力和特色的区域之一。以当代绍兴民营企业家为核心的越商群体,也成为行走天下的浙商大军中的重要有生力量。越商是中国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商帮之一。2000年以后,绍兴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资源,拓展国内国外双重市场网络,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与IPO,实现从民营企业到上市公司的发展之路。
一、当代绍兴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越商以“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白手起家发展民营经济。越商具有十分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与市场适应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不断地完成自身资源、资本与企业能力的积聚。可以说行走四方的越商群体,不仅将越商的产业链条与资本触角扩展到全国的地域范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将绍兴的城市影响力与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植根于绍兴区域民营经济土壤而发展起来的当代越商精神是绍兴人经济不断开拓进取的原动力。当代越商“新四千精神”就是: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
民营经济经过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已成为绍兴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绍兴民营企业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而且其发展触角已涉及各个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绍兴人经济从商业、餐饮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向工业、商贸、交通、城建、社会服务等多种领域全面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已延伸到中介、保险、信息、咨询、旅游、教育、医疗等崭新的领域。大型民营企业还通过股票上市、投资基金等途径来实施资本运作。2006年开始,在绍兴市政府的推动之下,绍兴民营经济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从新能源、新材料到节能环保等领域,绍兴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十分活跃。绍兴的传统产业诸如绍兴县纺织、大唐袜业、新昌制药、嵊州厨具等也不断通过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化产业基地。
绍兴人民营经济在规模总量上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快、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多、企业集团化发展态势好、民间资本活力强的特点。从经济发展机制上看,越商民营企业投融资活动更加积极,更加善于利用证券与资本市场,加速企业成长壮大。绍兴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更加注重规范性与专业性,同时在谋求资本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公司治理。在当代绍兴经济中,民营经济贡献了90%以上的产值与利润,民营企业是绍兴经济增长的动力。绍兴民营企业以创新研发为先导,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产业整合与企业转型升级,积极进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新兴产业领域。在先进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新型医药产品、太阳能设备制造等领域,绍兴民营企业都占有一席之地。
当代绍兴民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加强。2008年底绍兴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61只和137件,浙江名牌216只。全市还有十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与深圳和佛山并列全国第一,10个品牌分别为:古越龙山(黄酒)、阳光(荧光灯)、巴贝(领带)、洁丽雅(毛巾)、明牌(珠宝首饰)、千足(珍珠首饰)、喜临门(床垫)、海亮(铜管)、三力士(三角胶带)、宏磊(漆包线)。
二、当代绍兴民营经济的集群化成长与资本积聚
当代绍兴民营企业的成长呈现出现代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绍兴形成了以纺织印染、黄酒生产、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医药产品、厨电产品、铜加工以及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区域化民营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全年全市38个块状经济有企业5.64万家,职工76.87万人,总资产2502.4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11个,同比增加2个。其中:绍兴县的纺织业块状经济1092亿元和纺丝业块状经济105亿元,诸暨市的五金制造业块状经济455亿元、袜业块状经济331亿元、织造业块状经济261亿元、铝塑管材块状经济213亿元和珍珠业块状经济166亿元,上虞市化工块状经济140亿元,新昌县轴承业块状经济130亿元,嵊州市领带块状经济143亿元、机电块状经济109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嵊州逐步形成了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企业。全市现有领带服装生产企业17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电器厨具生产企业5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机械电机企业1000多家,年销售收入90亿元。嵊州先后被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之都”“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和“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
大唐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创业、茁壮成长、迅速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集袜业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轻纺原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袜业机械及配件市场、联托运市场、袜子销售市场等五大市场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构成了纺丝、回弹、织袜、绣花和染整等前后道配套的专业分工协作、产业集聚度高的产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浙江省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十大国际性产业集聚区之一,举世闻名的“国际袜都”。
1980年,山下湖有近400户农户大胆从外地引进技术,开始小规模人工养蚌育珠。80年代初普及到山下湖全镇95%以上的农户,年产珍珠达20多吨。1983年后,珍珠繁育、养殖、加工一条龙逐渐形成。1996年后,珍珠养殖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之路。到2008年,诸暨山下湖镇淡水珍珠养殖面积突破40万亩,年产量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全国总产量的80%。
店口五金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店口铜加工产业开始兴盛发展。90年代初,随着中国南方五金城的建成,店口实现了由镇到城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4018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100多家,超亿元企业21家,上市企业2家,海亮和盾安分别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制造业500强。
绍兴市是建筑大市,多年来,建筑业产值、利税和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等指标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十一五计划以来,我市建筑企业飞速发展,高资质企业不断增加。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增长较快,其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至 2010年年底,绍兴全市从事建筑业的民营企业有780家,其中包括17家特级企业,113家一级企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243.16亿元(含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施工产值)。据绍兴市基本单位名录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注册地在绍兴的1683家建筑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27.1万人。
诸暨市环保装备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01年11月,诸暨环保装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正式在牌头镇建立,2002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2006年,由菲达集团牵头,浙江大学、省环保产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建立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地累计有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已基本形成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咨询服务相配套的产业体系。
十一五以来绍兴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盾安集团、精功集团、卧龙集团、万丰奥特集团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高新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新昌制药厂与新和成作为绍兴民营制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企业产能扩大与产品研发走在国内制药行业前列。在节能环保领域,作为上市公司的菲达集团也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2008年绍兴全市十大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绍兴年鉴》2009年度,第74页。)
2008年绍兴全市利润总额前20位企业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绍兴年鉴》2009年度,第75页。)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第三产业发展异军突起,重点商贸项目推介会红火开展,各种节会活动规模逐年扩大,服务业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绍兴地区396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交易额1767.06亿元,其中有42个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中国轻纺城在2010年的交易额达438.64亿元。
三、绍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绍兴地区民营企业上市的上市过程开端于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改制。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改制过程当中,绍兴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一些企业实现了借壳上市、借船出海。1997年,绍兴轻纺城成为全国现代企业改制的试点企业。同年绍兴著名的制药企业震元堂与黄酒名企古越龙山成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2000年以来,绍兴民营企业特别是杨汛桥地区的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资本市场。浙江玻璃、宝业集团等实现在香港主板上市。2004年底,绍兴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异军突起,卧龙科技、菲达环保、浙江龙盛成功成为上市企业。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块的开设为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环境、京新药业和三花股份开辟了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路。
2009年全市年成交额超10亿元市场
(资料来源:《绍兴年鉴》2010年度,第125页)
2008年绍兴地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目与市值在浙江省各个地级市中居首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位。中国资本市场上绍兴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并购重组活动频繁。2010年绍兴上市公司数目发展到41家,包含11家境外上市公司。2011年底,绍兴共有上市公司49家,全年上市公司融资额90.86亿元,其中新增的7家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额为51.43亿元。2012年资本市场上绍兴板块上市公司达52家,绍兴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的资本强市。2012年绍兴板块上市公司在绍兴规模以上企业中贡献了20%的净利润和38%的地方税收,成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005—2012年绍兴上市企业数目变化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上市企业数目(家)2426303436414952年增长率(%)9 08 315 313 35 913 919 56 1
(资料来源:根据2005-2012年《绍兴年鉴》与上市公司披露数据整理)
四、当代绍兴人经济发展经验与特征
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型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的产物。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新越商创业精神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经济,从家庭作坊到上市公司,当代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资本化、开放性、跨区域与国际化的四种特征。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历程当中,不断涌现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与知名企业家为绍兴人经济的进一步整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绍兴人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绍兴人民营经济具有鲜明的草根经济特征,体现了穷则思变、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以越商特有的“四千”精神开端,当代越商民营企业发展了以创新求变、适应发展为主旨的自我转型升级模式。
第二,绍兴人民营经济的发展以传统的纺织印染、建筑业、机械制造为基础,具有区域化的工业经济特征。从小规模的块状经济到现代化的产业集群,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公司化企业、大型跨区域企业集团到上市公司的现代化演进历程。
第三,植根于绍兴区域的民营企业经济具有资本化、开放性、跨区域与国际化的四种特征。绍兴民营企业是较早接触国内外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借壳上市、IPO上市实现民营资本证券化发展的企业集团。植根于绍兴的民营企业如盾安集团、精功集团等大型企业早已将生产基地与营销网络拓展到全国范围与国际市场。以龙盛集团、三花控股、卧龙集团、万丰奥特等为代表的绍兴民营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国际资本运作进行国际化布局。
第四,从资本市场的绍兴板块到国际知名的企业化集团,绍兴民营企业创立和发展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当代绍兴民营企业凭借一批响亮的著名品牌使得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极具竞争力,也为传统工业与传统产业的整合、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绍兴建筑与绍兴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好的品牌竞争力与行业口碑。
[1]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 ,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绍兴年鉴1999-2012[M].方志出版社,
[2]刘孟达,杨宏翔等.转折·跨越·提升——绍兴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与启示[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李生校.越商的企业家精神透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5).
[4]袁建伟.越商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2).
Contemporary Shaoxing Priv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Experience and Trend
Yuan Jian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ontemporary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mainly refers to the dynamic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after the 1979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which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Shaoxing region and expands to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s from bottom to top.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is a product of the grass-root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is also the making of the contemporary new Shaoxing entrepreneurship. From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to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from the family workshops to listed companies,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characterizes itself by capitalization, openness, inter-reg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haoxing economy, brand-name companies, brand-name products and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re on the continuou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ch help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Shaoxing private economy; growth path; developmental trend
2014-10-13
本文系201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信任关系与专业理性——浙江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化转型的人类学研究”(14NDJC078YB )的阶段性成果。
袁建伟(1977-),男,辽宁葫芦岛人,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香港大学博士。
F403
A
1008-293X(2014)06-0029-05
(责任编辑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