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10-26王小红
王小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在探究、合作中学习,在任务的导向中去掌握技术、提高技能的教学方式。
1 排球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框架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1]。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用到排球教学中就是将排球教学总目标分解成多个分目标,每一个分目标确立一个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排球教学内容确立教学任务,将排球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排球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怎样的技能、需要怎样的团结协作;在同学互相协助、配合的氛围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技能的掌握,培养排球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自觉。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表现出平等、协作、互助的关系,具体框架见表1。
表1 排球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框架
2 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分析
(1)任务驱动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定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近些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落实的教学理念之一。“学生主体”一直是困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教育教学来说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特征。大部分的体育课是在开放式场馆或户外进行,加之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较大的对抗、冲突和高强度性,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在排球教学中激烈地对抗或不正确的扣球、或在场地中跳跃都有可能造成损伤,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既要追求教学质量,也要兼顾学生安全。如何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不至于“放羊”,以保证教学质量,这是排球教学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相对强势的主体地位,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自己确定,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在相对单一的社会背景下有着其合理性,但伴随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传统的方式就应该有所改变,近些年来多方强调要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就是很好的说明。而任务驱动教学基于学生兴趣制定相应的任务,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排球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制定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重要的是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组织、引导、促进、协助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决定着学生在排球教学中的积极性,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整个课堂缺乏人性化色彩,单调、乏味,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1954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套用到排球教学中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并不是有了教学的内容才有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是学生有了目标和任务才有了具体的内容。排球教学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兴趣制定任务,学生有着较强的目标制定参与度,体现了学生的存在感,在这一融入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设置任务,学生在围绕任务完成的合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无法解决的技术技能因素中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的讲解,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课程充满人性化,教师和学生处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3)任务驱动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征是建立相对线性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大纲进行课程的内容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延续“球性练习—传球技术—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等传统教学模式。单节课程基本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自主练习”的思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而这些任务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协商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围绕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向教师请教、与同学探讨,涉及到同学的配合、协作和与教师的协同,涉及到彼此的协商与外援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一灌输的线性模式。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授主体,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获取多维的学习感受和心得,进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使得教学更加多元化,效率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通过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锻炼学生顽强意志。
3 任务驱动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排球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见图1所示。
图1 排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示意图
3.1 教学任务的确定
在排球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要确立任务,根据任务创设贴近性的教学情境。任务的确定要根据整体任务和阶段任务进行确定,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教学内容是什么,根据任务和内容创设任务情境。比如说要学习颠球技术,可以设置单人对墙练习,也可以设置双人练习,而这些都可以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对抗,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用获胜的欲望调动积极性。再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设置任务,在任务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可行性和难易度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任务的确定要具有针对性、能力适应性和个体差异性。“针对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任务,任务不能够脱离排球教学的总体要求,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兴趣使得排球的教学流于形式,同时针对性还要结合学生的整体特征和对排球的认知、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力适应性”是指在任务的设定中要适合学生的发展状况,要根据学生对于排球的技术掌握程度设定相应层次的任务。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具有能力适应性,其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既不能将任务简单化,也不能将任务定的太难。太容易了会失去锻炼的效果,太难又会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个体差异性”是指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进行分组,确定小组水平,尤其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设置个体性任务。
3.2 教学任务的准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倡在探究、合作中学习,实现有效的探究。既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也包括教师有效解答和对问题的有益引导。合作学习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与教师的合作。而有效的探究与合作需要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排球教学中任务的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是任务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境的设置,器材的准备等等。在围绕任务进行课程时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学生会问及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有充分的预测和估计,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太积极的因素做预测,比如学生对创设的情境不满意,或者本节课确立的任务过难超越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畴等,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确保任务导向的合理性,保证教学效果。
3.3 教学任务的实施
根据确立的任务,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根据任务进行分析,并进行内部的分工,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如在颠球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沟通,寻找最好的对颠方式;在比赛中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最好的站位等等,教师在旁边随时提供讲解和解惑。可向学生发问,通过自己的感受怎样才能把球颠好(手型、力度、颠球部位等)?当学生发球频频失误时教师适时进行发球技术的讲解和要点的点拨;当学生因不懂规则而发生站位或发球出界现象时,教师应及时进行规则的讲解等;当学生颠球出现规则不规范时,教师可以进行交流式示范等。
3.4 教学任务的评价
通过任务的设置及实施,教师要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讲解,对必要的动作进行示范,同时通过学生的自评和老师的他评鼓励学生,提升学生信心。同时督促学生完成特定任务的心得、任务学习的感受等等,为更好地设置任务、创设情境做积累。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对待任务的反应做出分析。如人物设置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任务情景的设置是否理想;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合作气氛是否有效的调动,还有那些可以完善与改进之处,为随后的任务教育设置做更好的积累,以促进任务教学的更好实施。
4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动力源于学生自发、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冲动,而不是教师的指令性解决的压力。学生的动力可以是认知性的动机、也可以是获胜性的动力,绝不可把任务理解为教师赋予的用以驱使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明确“任务”不是目的,指令性的压力就像“应试教育”一样,带给学生的是对教师设置任务(学习考核标准)的恐惧和压力,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任务只是学生学习排球技能、养成排球兴趣、培养体育意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手段,最终目标的达成才是排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诉求。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0(7):77.
[3]李晓全,廉世伟,陈丽.成功学理念训练法在排球发球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9(1):60.
[4]周庆华.任务驱动教学的有益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60.
[5]顾韶雄.运用分组定位法提高高校排球选项课学生的比赛能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7.
[6]姚建军.排球运动文化元素探究——以文化结构理论为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