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绍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2014-10-25金晶
金 晶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312000)
关于进一步推进绍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金 晶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312000)
结合绍兴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中医和西医”兼治的方法,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乡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病相”,提出放缓步调,注重质量,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等发展思路和模式,并就如何有效把握城镇化的节奏,综合协调人、自然、社会的同步城镇化提出了建议.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农民市民化;城乡差距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斯蒂格利茨①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说过,“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
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7.12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诸多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镇化而土地过度城镇化;二是城市发展人口和资源压力增大;三是城市“空心化”;四是过度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所以,一些城市和乡村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城市病”和“乡村病”.倪鹏飞(2013)指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目标、以外向型工业化为中心动力、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规模扩张为发展方式、以物质资本大量投入为驱动要素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1].所以,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
本文以绍兴城镇化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中西医”兼治的方式,在“治疗”传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病”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渐进地、可持续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1 绍兴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4年绍兴市城市化水平为51.6%,2011年为59.3%.根据2012年浙江省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60.1%,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数据来自:绍兴统计信息网http://www.sxstats.gov.cn/)2012年,浙江省的城市化率达到62.3%,比绍兴市高出2个百分点.绍兴的城市化率虽然未到达省平均水平,但是绍兴城镇化水平在逐年提高.2013年,绍兴中心城区进一步扩大,撤两县设两区,嘉绍大桥通车,高铁开通,向绍兴大城市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绍兴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农村,显然城镇化进入了中后期.
1.1绍兴经济发展水平
2012年绍兴人均GDP的增速达到全省第4位.绍兴的人均GDP一直高速地增长(见表1、图1),一方面反映了绍兴的工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绍兴推进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的事实.
表1 绍兴历年全市生产总值
注:2012年人均GDP是按常住人口统计,其他年份是按户籍人口统计
数据来源:《绍兴统计年鉴2012》《绍兴统计公报2012》
同时,2012年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人均GDP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比2011年的数值有所下降.这个变化说明常住人口中的非户籍就业人员的人均GDP赶不上户籍就业人员.也就是说,在拉动非户籍就业人员的GDP创造方面仍有一定空间,城镇化将是这个有效的动力.
1.2产业结构变动
从图2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绍兴三个产业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比值在不断地萎缩,2011年仅占到1.5%,而第二、第三产业平分秋色,近3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越了第二产业并且差距逐步拉大.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逐步加大,以服务餐饮、旅游娱乐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接下来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
1.3人口状况
到2011年底,绍兴市非农业人口有152.07万,但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40%,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压力还比较大.
从图3中,可以看到农业人口的比重仍占到60%以上,而绍兴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也就是说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六成.这样的差距反映出一个矛盾,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但是没有完全的非农化.由于户籍制度、房价、社保等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只是占了常住人口的名额,却没有市民的待遇.农民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很关键的一方面,市民化跟不上城镇化的脚步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桎梏.
1.4居民生活水平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建设的总目标,也是城镇化发展的目标.近5年来绍兴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图4),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不断加快,这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动的成果.
但是从图5中不难发现,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较为乏力.绍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差距的增长率维持正值.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镇化的质量,会造成城乡不协调的局面,这正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迫切需要改变的重要问题.而缩小城乡差距的最重要一方面就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否则收入差距必将成为农民城市化的生活成本门槛,为新型城镇化拖后腿.
要持续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才能挖掘潜在的需求市场,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需要依靠城镇化,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1.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GDP和城镇化的强劲动力.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的开发,绍兴的城镇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资仍将为绍兴的经济注入动力.
从图6来看,绍兴市固定资产投资在21世纪初有一个比较大的起伏,自2006年以来,一直维持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增长率.近几年来,绍兴的城镇化发展不再重点依靠房地产,把农村土地城镇化,而是要均衡发展建设其他配套设施,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1.6环境污染水平
在绍兴工业化驱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目前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前期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在不断地工业化过程中,往往走上了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绍兴也不例外,工业区的空气质量差,水乡的水像染缸里的水.2013年11-12月的“雾霾”天气,绍兴成为重污染地之一,PM2.5指数几度爆表,市民们对于新鲜空气和蔚蓝天空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过.近3年来,绍兴开始逐步地治理水污染,治理工业废气废水排放.
综上所述,城市化率(城镇化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城镇化的速度和范围.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长和城市的蔓延式扩张,而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全面的城市化[2].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中,绍兴的城镇化质量在全国286个城市中排名69位,在浙江排名第8位.绍兴城镇化在不断地加快发展,但是城镇化的效率和质量却比较低,与城镇化的水平不符.
2 “中西医结合疗法”让城镇化“祛病强身”
2.1城镇化之“病”
在城镇化的发展中,有些地区也采用一些见效快的方式,例如“造城运动”“造厂运动”等[3].绍兴在这几年的城镇化发展中,扩大城市土地面积,“撤村建居”完成了31个城中村的改造和资产重组,通过旅游开发等方式释放了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入服务行业,但同时矛盾面也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绍兴的纺织印染是本地的一大传统产业,素有“染缸”之称.而且作为轻工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备十分明显的优势.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却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空气和水质污染.寻找绍兴可以游泳的河和2013年入冬以来的雾霾天气都是对绍兴市民生存环境的挑战.
2.1.2 城市人口增多与交通压力
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经济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对城市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绍兴市区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每到节假日人口流动对火车站、汽车站的管理造成压力.
2.1.3 非农劳动力与市民的差距
由于城市资源的紧张,房价的高涨,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提高,所以,成为非农劳动力并不意味着成为真正的市民,无法同等享受城市居民在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多方面待遇.
2.1.4 离土进城与土地资源荒废
农民进城工作,有的举家搬进城,老房子和承包地无人打理,有的留老人和小孩在农村,土地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见图4、图5)
城镇化对经济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拉动农村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但是收入差距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逐年提高,但是物价和城市消费水平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提高,对大部分农村居民来说,虽然投入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建设,但是收入始终跟不上城市消费水平.
综上所述,这些原本应由城镇化发展同步改善的问题,反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矛盾显现,无论是已经表现出来的还是潜在的“病相”,都与城镇化目标相背,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是相对健康、有序、可持续的.
2.2树立“以人为本”的长期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必须在观念和意识上认同这样的发展理念.正如树立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才能有效实践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完成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必须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5].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目标是使农民成为市民,在城镇中宜居、宜业、宜养.即有能够让他们充分就业的行业领域,有足够适合他们货币购买力的住房,有容纳子弟充分接受教育的学校,有能够满足他们的服务和医疗等基础设施,还要有一个适应他们收入水平的城市生活成本门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提出,未来城镇化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上需要为农民市民化投入的人均成本是10万元,进入中等城市家庭配套成本是50万元,大城市是大于100万元.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规划中要有更加合理的投入结构和方向,不仅仅将目光聚焦在GDP总量、土地收入等传统城镇化的指标上.
2.3 “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从目前绍兴城镇化面临的矛盾考虑,应当在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节奏上适当放慢脚步,采用“中医疗法”,杜绝发展过程中出现捉襟见肘的问题,使得土地和工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配套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所以要从理念上开始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中融入低碳、绿色、集约高效的城镇化要求,实践上能够城乡统筹,协调社会各方矛盾.对于地方政府层面和决策规划部门,要跳出单一执政周期中短期经济指标和政绩指标的束缚,把握节奏,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适时调整“药方和剂量”.
完全“中医疗法”是否可行,有些学者会质疑,二三十年的城镇化发展,一开始就“治大国如烹小鲜”般,也许就没有现在这些“城市病”.可是开始发展的时期,往往会希望见效快,投入有回报,这时候一剂“西药”会比较容易被决策者接受,比起“中药”的时间长、药效慢、难以坚持,“西药”更容易成为社会流行共识.
本文认为,“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方式是符合目前绍兴乃至浙江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的.比喻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绍兴要放慢步调,有更长期的规划,不急于把城镇化填平,要注重城镇化的质量.二是不完全放弃“西医疗法”,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局部治疗.
3 绍兴市城镇化发展建议
针对上述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与理念,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3.1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发挥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引起经济结构的改变,这是在下一步发展中必须首先认清的经济背景.在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攀升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8].例如旅游产业,绍兴2013年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业已提出“大绍兴、大旅游”“城乡旅游一体化”“市县联动”[9]等目标.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通过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农作体验园区等的发展,既可以低门槛,促进农村居民进入第三产业,增加收入,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与其他产业融合度极高的产业,绍兴要利用好旅游这个纽带,在具备一定自然资源的乡村,用旅游引导农村健康城镇化[10].这对于有效保护当地的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注入多元文化等十分有利.
3.2优化工业布局,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把高能耗、重污染的工厂转移到郊区,甚至转移到偏僻点的乡村,这样的方式虽然促进了乡村劳动力脱离农耕,但是污染了原本优美的城郊和乡村环境.要避免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转移工厂到农村的同时,要提高污染治理的水平,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线,不能躲进村里“掩耳盗铃”.
3.3促进农民“市民化”
3.3.1 稳定房价
需要进一步稳定和调节城市房价,在城乡结合部建设经济实惠的住房,降低城市生活的门槛,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3.3.2 政府加大教育医疗的财政支持
尤其是非户籍人员的医疗保障,在绍大学生的医疗资助等.同时要解决幼儿园入学难、中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3.3.3 居民化社区建设
绍兴有41个“城中村”撤村建居后将面临由村到社区的转换,妥善处理集体资产,避免群众纠纷,建立现代社区制度.
3.3.4 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转让制度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的目标,对空心村的荒废土地做好还原和有效利用.
3.3.5 关注就业引导和培训
尤其是那些进入城市后仍然居无定所,业无着落的流动人员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有保障和鼓励两个层面的政策来促进他们的市民化.
3.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缩小城乡的社保差距.[4]绍兴在城镇居民社保和农村居民社保上存在差距,这个差距也拉大了城乡差距,所以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时期,适时地调整和缩小社保差距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予以推动.
注释:
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员.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87-94.
[2]姜爱林.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3):28-31.
[3]陈华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N].绍兴日报.2013-05-05(3).
[4]张军.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道路[J].今日浙江,2010(16):13-15.
[5]韩康.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风险[N].学习时报,2013-05-20.
[6]绍兴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7]绍兴统计公报2008-2012[EB/OL].绍兴统计信息网http://www.sxstats.gov.cn/.
[8]2013年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3-04-25)http://www.sx.gov.cn/art/2013/4/25/art_11824_386463.html.
[9]宣传中.加快小城镇改革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6):70-74.
[10]陈时兴,卢宁,俞云峰.切实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当前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与对策[J].浙江经济,2012(18):15-18.
2014-05-23
金 晶(1985-),女,浙江绍兴人,讲师,主要从事城镇化发展研究.
F299.21
A
1008-293X(2014)08-0062-07
(责任编辑王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