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贸易非对称依赖分析*
2014-10-25邹雨霏
张 弛, 邹雨霏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贸易非对称依赖分析*
张 弛, 邹雨霏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在中俄贸易中,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都将对方视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贸易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对于贸易关系而言,更重要的是考量双方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及其对称性质。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对我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进行考量,发现其相互依赖程度很高,但却是非对称的,中国东北地区具有更大的脆弱性依赖。为此,建议中国东北地区加快调整贸易结构,转变贸易方式,建设对俄贸易支持保障体系,推动与俄远东地区贸易关系的深化发展。
国际贸易; 中俄贸易; 贸易规模; 贸易结构; 贸易结合度指数; 非对称依赖
在中俄贸易中,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二者都将对方视为重要的贸易合作对象[1]。近年来,无论是东北地区的对俄贸易,还是远东地区的对华贸易,都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2001—2012年,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贸易额从21.29亿美元增加到245.87亿美元,俄远东地区对华贸易额则从20.03亿美元增加到81.92亿美元。2012年,东北地区的对俄贸易已占中俄贸易的27.89%;远东地区的对华贸易则占中俄贸易的9.29%。上述迹象表明,二者之间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密。
然而,一国(地区)对另一国(地区)贸易的重要性不仅取决于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更取决于双方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这种相互依赖的对称关系[2]。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合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寻求两地区合作的可行模式,推进2009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实施,实现我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战略互动的目标,显然更具启示意义。
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贸易相互依赖程度的衡量
在衡量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时,较为常用的指标是贸易结合度指数。它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布朗(A.J.Brown)在1947年提出的,后经小岛清、彼得·德拉斯戴尔、山泽逸平等学者完善。该指数是指一国(地区)对某一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占该国(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该比值反映了两国(地区)贸易相互依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TCDAB=XAB/XA/MB/MW
(1)
式中:TCDAB为A、B两国(地区)的贸易结合度,XAB为A国(地区)对B国(地区)的出口额,XA为A国(地区)出口额,MB为B国(地区)进口额,MW为世界进口总额。贸易结合度以1为平均值,数值越大,则两国(地区)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数值越小,则两国的贸易联系越松散[3]。
由于统计所限,本文难以获得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直接的贸易数据,因此,文中采用的数据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与全俄的贸易情况,或俄远东地区与中国整体的贸易状况。本研究采用这种双视角分别考察,近似地描述两地区的贸易合作状况。
首先,计算东北地区出口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以及俄罗斯出口对东北地区的依赖程度,结果如表1所示。
然后计算俄远东地区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以及中国出口对远东地区的依赖程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2007—2012年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贸易结合度指数
表2 2007—2012年俄远东地区与中国贸易结合度指数
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二者历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高于1,个别年份甚至达到两位数。但比较东北各省对俄贸易合作状况不难发现,其发展很不平衡。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最高,历年都在两位数以上,而且无论是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还是俄罗斯对黑龙江省,这一指数水平都很高,说明双方相互依赖的程度很高。但从趋势上看,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在下降,由2007年的32.59下降到2012年的13.30。吉林省对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也比较高,考察期内各年贸易结合度指数均高于6,充分说明俄罗斯市场对吉林的重要程度。反过来,俄罗斯对吉林省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并不高,各年均在0.5以下。辽宁省对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比较平稳,为1.05~1.38,与黑、吉两省的趋势变化形成了明显差异。俄罗斯对辽宁省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也多在1左右。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贸易结合度的差异表明,地缘优势在东北地区对俄贸易中作用显著,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与俄罗斯不接壤的省份,辽宁与俄罗斯的贸易显然在双方的对外合作中均未占有重要地位。
表2印证了同样的结果:近年来,中国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持续大于1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2年中国对远东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已达到4.09,远东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也达到了1.97,说明二者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二、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贸易的非对称依赖与成因
进一步比较两地区的贸易结合度可以发现,二者的相互依赖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从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可以看出,2007—2010年,东北地区整体对俄出口的贸易结合度远远高于俄罗斯对东北地区出口的贸易结合度。各省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黑龙江、吉林、辽宁对俄罗斯市场的依赖程度均高于俄罗斯对三省市场的依赖程度。2011—2012年,俄罗斯对东北地区以及黑龙江的贸易结合度指数突然出现明显上升,超过了东北地区和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这主要是由于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正式履行,使得俄罗斯的对华石油出口大幅增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黑龙江省管输俄罗斯原油进口总值111.7亿美元,占同期该省对俄进出口总值的58.8%,占俄进口总值的76.3%。2012年黑龙江省自俄进口原油127.7亿美元,增长12.6%,占同期黑龙江省自俄进口总值的79.1%[4]。由此可见,这两年俄罗斯对东北地区贸易结合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如果去除这一影响,俄罗斯与东北地区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应该变化不大。而且,以远东为主体进行测算的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文的猜测:表2数据显示,2007—2012年,中国对远东出口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始终明显高于远东对中国出口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也就是说,中国对远东市场的依赖要高于远东地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由此可以粗略地认为,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是一种非对称依赖的贸易关系。
基欧汉和奈指出,相互依赖关系的不对称程度取决于一个行为主体对另一方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高低,尤其取决于脆弱性的高低。脆弱性依赖主要是指在一个行为体作出变化后,另一行为体作出调整以应对这种变化需要支付多大的成本,它测量的是行为体终止一种关系需要付出的代价[5]12-19。换言之,衡量贸易不对称关系脆弱性的指标主要是一方对另一方进出口商品的市场替代性。替代性较强,即脆弱性依赖较低的一方在贸易谈判中往往拥有更多的定价权,并在双边经济合作关系中具有更多的主导权。
盘点近年来东北地区对俄贸易的结构,出口仍以鞋类、纺织品、服装等生活日用品为主。以对俄贸易规模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占比27.7%,居首位;鞋类占比16.3%,纺织品占比13.2%,总体占比超过50%(见表3)。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机电产品出口份额不断提升,但其占比仍未达到1/4。也就是说,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对俄出口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上。整体而言,这些商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市场替代性较强,收入需求弹性具有递减的特征。在俄罗斯市场上,这类商品面临着来自韩国、土耳其以及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
表3 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主要进出口商品情况
再看东北地区自俄进口,主要是以原油、铁矿砂、木材为代表的能源、原材料商品,这些商品特别是原油在必需性和难以替代方面比较突出。事实上,对于这些商品东北亚地区存在着激烈的需求竞争,中、日、韩在远东地区的进口结构具有明显的同构性[6-7]。日韩两国对国外能源与矿产资源均严重依赖,从东北亚区域能源需求结构来看,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进行能源资源消费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8]208。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能源消费总需求量占东北亚地区石油消费总需求的98%以上,三国的石油消费量分别在世界列第2、第3和第7位。日本的石油自产量仅占其全国石油消费量的0.2%,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达到99%以上,是位居亚洲第一位的石油进口大国。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占其总电力1/3的核电几乎全停,这一巨大的电力缺口长期依靠常规能源来弥补。日本国内目前有关“零核电”的民意非常坚决,使其常规能源短缺问题更显严重。鉴于来自中东的原油供应备受中东政局和海上运油航路安全问题的困扰,对日本而言,努力获得更多长期稳定的俄罗斯能源供应就无比重要。韩国的石油基本上完全依赖进口,是世界第4大石油进口国,在石油进口量方面超过中国,位居亚洲第2。从2010年来看,“矿物燃料、石油及其熘出物”是日、韩两国自俄罗斯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进口额分别为104.7亿和76.5亿美元,占其同类进口商品的比重分别为81.6%和73.3%[9]。这些情况说明,东北地区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不仅是难以替代的,而且是难以获得的。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俄罗斯远东地区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出口以及从东北地区进口的主要商品在其他市场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替代性,这意味着它对东北地区贸易依赖的脆弱性较低,通过政策和市场来调整对东北地区贸易依赖关系的成本并不高昂。相反,东北地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依赖。
三、发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贸易合作的对策
非对称依赖关系的存在显然会对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也不利于实现我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互动的目标。对此,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对策。
1. 东北地区应加快对俄贸易结构的优化
贸易结构是由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基于东北地区相对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劳动密集型的日用消费品仍会是该地区对远东出口的主要产品[10]。对于这类传统产品,重要的是提高其附加价值。实际上,同一产品内部的不同种类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根据价格高低可将同一产品划分为3类,即高端产品、中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同一产品出口中高端产品比重增加意味着出口结构优化[11]。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俄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其消费能力显著提高[12],远东地区也不例外。因此,东北地区对俄出口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一方面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在俄境内的宣传力度,将更多的自主品牌产品打入远东市场,重塑我国商品在俄远东市场的形象,提高俄远东地区对我国商品的认可度,这将有利于降低这类产品被替代的程度。与此同时,应培育新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而制造业是俄罗斯东部地区工业体系最薄弱、市场空白点最多的行业,俄远东大开发势必对资本类产品形成巨大需求,因此,密切跟踪俄远东市场动态,积极促进运输设备、农业机械、家用电器、电信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加强东北地区优势行业产品在对俄出口中的比重,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东北地区对俄贸易的主要方向。
2. 东北地区应加快对俄贸易方式的转变
从东北地区对俄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占绝对优势,加工贸易的比重在多数年份不足1%,尚未形成规模。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2012年,该省对俄边境小额贸易额为78.1亿美元,占比为36.6%;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额122.8亿美元,占比为57.6%。吉林省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辽宁省则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是一种将贸易和产业紧密联系起来的方式,是一个动态产业传递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也有助于减少非对称依赖对贸易关系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东北地区应通过积极开展对俄投资活动,尝试设立境内工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及境外合作区等,建立起与远东地区的产业联系,使贸易活动与生产活动相结合,摆脱自身在贸易中仅充当众多商品“中转站”的局面,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投资引导,复合推进”的新模式。比如,在资源领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购买俄方的资源产品,而要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抓住俄方在勘探、冶炼设备等领域资金缺乏的时机,以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到俄方油气田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深入到从勘探、采掘、冶炼到定价销售、市场规划等的全过程中去,并与俄方围绕相关产业开展技术研发,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实现双方产业链的对接,强化共同利益的增进[8]245-246。
3. 东北地区应加快对俄贸易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非对称依赖关系的存在意味着东北地区在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关系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此,东北地区应通过构筑完备有效的支持保障体系积极地加以防范和化解。一方面,应加强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应通过产业或行业协会收集、评估企业经营行为,分析政府具体的政策与做法,架构政府与企业间信息、要求及政策等方面的沟通桥梁;支持和培育以会员制为主体的国际合作中介机构发展,按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模式,提供咨询、信息、统计、协调等服务。要加快建立对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对俄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传媒工作,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让官方、企业、民众等各阶层人士都了解开放与合作的政策意图,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软经济,优化合作环境。软经济的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软经济领域的合作,通过这种沟通和交流跨越阻碍合作深化的情感壁垒,为双方民众的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增强彼此的认同感,提高居民间的信任程度。二是重视经济行为的社会效应,在中俄经济交往中,我国曾忽视这一问题,突出表现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涌入俄罗斯,特别是与我国毗邻的远东地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阴影至今尚未消除。因此,要实现对俄合作的深化,必须对经济活动的社会效应给予高度关注。应通过社会力量增强俄罗斯社会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企业则应放弃追求短期效益,不在低端市场拼价格、争微利,而要在树立公司形象上下工夫,大力提升企业在设计、工艺、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能力和竞争力,将中国企业的诸多良好表现和形象不断地向俄罗斯社会展示,提高中国企业的美誉度。
[1] Кулешов В.Hекоторых аспектах 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J].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10(6):62-69.
[2] 高程.中澳双边贸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分析 [J].当代亚太,2008(2):105-123.
[3] 董锐.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J].东北亚论坛,2010(3):50-57.
[4] 哈尔滨海关.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稳步增长 “轻工换能源”贸易模式亟待改观 [EB/OL].[2013-01-23].http://harbin.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18/tab63058/module173326/info417671.htm.
[5]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张弛.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2):35-41.
[7] 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В У.Азия: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pоссии [J].Мира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11(8):67-75.
[8] 张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9]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俄罗斯贸易统计年鉴(2011)[EB/OL].[2011-12-30].http://www.gks.ru.2011.
[10]陆南泉.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4):56-62.
[11]施炳展.中国出口结构在优化吗?基于产品内分类的视角 [J].财经科学,2010(5):77-84.
[12]高晓慧.消费在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3):31-39.
AnalysisonasymmetricdependenceoftradebetweennortheastChinaandfar-eastareaofRussia
ZHANG Chi, ZOU Yu-fei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In Sino-Russian trade, the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and far-east area of Russia play important roles. They regard each other as important partners of trade cooperation, and the trade scale tends to expand constantly. However, for trade relationship,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for both parties i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and its symmetric character. The trade between the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and far-east area of Russia is evaluated by applying trade integration index, which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is very high, but the relation is asymmetric. The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has more fragile dependence. H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should accelerate the adjustment of trade structure, transform the trade pattern, and construct support and gurantee system of Sino-Russia trade,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de relationship with far-east area of Russia.
international trade; Sino-Russia trade; trade scale; trade structure; trade integration index; asymmetric dependence
2013-10-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GJW019); 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资助项目(2011921049)。
基金项目:张 弛(1971-),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4-03-12 19∶32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40312.1932.004.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4.02.06
F 752.7
A
1674-0823(2014)02-0115-05
(责任编辑:郭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