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
2014-10-25彭科军冉小兵
彭科军,冉小兵,冉 蓉,罗 强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9000)
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修复为主,而创面感染是影响最终修复效果,甚至导致修复失败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对于感染的控制是修复术后的重要方面[1]。近年来,临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改善此类患者的效果方面日益受到肯定。但是对于其在降低感染中的效果相对少见。因此,本文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换药组)38例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38例。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5.4±6.2)岁;创面面积15.0~80.5cm2,平均(38.7±6.9)cm2,其中上肢21例,下肢17例;致伤原因:车祸20例,重物挤压15例,其他3例。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5±6.0)岁,创面面积15.5~82.0cm2,平均(38.9±6.8)cm2,其中上肢21例,下肢17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重物挤压伤15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面面积、致伤部位及原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方式进行干预,在修复后每隔24小时左右换药1次,并以无菌和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观察组则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干预,首先对创面进行消毒,并将其进行脱脂处理,以合适的VSD材料敷贴及固定,然后以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进行持续吸引,持续1~2周后将敷料去除,再进行其他处理。两组患者其他用药及治疗方式相同,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干预前后血清IL-6、PCT的阳性率水平。
1.3 评价标准 ①轻度感染:仅局部存在轻微红肿热的情况;中度感染:局部红肿热痛的情况较为明显,且出现一定的全身症状;局部红肿热痛极为明显,且伴有明显的全身性症状体征[2]。②血清IL-6、PCT的阳性率与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其中血清IL-6以≥6.0pg/ml为阳性,血清PCT则以≥0.5μg/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处理,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4.0,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上肢与下肢修复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感染发生率比较[n(×10-2)]Table 1 Incidence of infection
2.2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血清IL-6、PCT阳性率与水平比较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IL-6、PCT阳性率与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观察组治疗干预后3、7d时的阳性率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血清IL-6、PCT阳性率与水平比较Table 2 The serum IL-6and positive rate of PCT
3 讨论
软组织缺损修复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早期修复后期的监测指标仍较多,其中影响治疗成活效果的因素中创面感染是重要原因。目前对修复治疗后创面感染的防控研究并不少见。但差异十分突出[3,4]。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在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较佳的一类干预模式,其主要为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渗液、脓性分泌物及坏死脱落组织有效引流[5,6],为组织的愈合提供了较佳环境,故临床对其疗效予以高度肯定[7,8]。但对其在组织缺损修复患者创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进行常规换药处理干预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上下肢创伤后缺损修复患者创面感染中的效果十分突出,说明其对感染的防控效果较佳,而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IL-6、PCT的阳性率与水平的比较则显示,干预后患者的血清指标阳性率及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换药者,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其在降低患者感染性情况中的作用。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这种优势与其负压引流的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其较快且较好地清除效果避免了由此导致的病原菌增殖,扫除了病原菌增殖的基础,因此感染的控制效果也更好[9~12]。另外,本技术还可有效降低创伤后存在的组织间隙,增加各层面的接触程度,从而为其尽早愈合提供了较佳的条件,故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其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4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较佳,从而为创面的尽早愈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康映泉,邱 宏,何少华,等.负压封闭引流在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5):425-427.
[2]柏士平,潘拥军,宗艳霞.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71-73.
[3]刘婷婷,王伊宁,王冠男,等.异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3,12(4):296-298.
[4]王 众,吴亚乐,李 骥,等.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3,(7):683-684,686.
[5]González Alaña I,Torrero López JV,Martín PlayáP,et al.Combined 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nd Integra®to treat complex defects in lower extremities after burns[J].Ann Burns Fire Disasters,2013,26(2):90-93.
[6]杨 勇,张少武,董 云,等.全程VSD结合抗生素灌洗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5):460.
[7]杜 巍.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急诊治疗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101-102.
[8]Gultekin FA,Bakkal BH,Tayfun S,et al.Chronic pelvic abscedation after completion proctectomy in a rectal stump insufficiency;treatment with gracilis muscle flap following vacuum assisted closure therapy[J].Ann Coloproctol,2013,29(4):172-176.
[9]刘 方,宇文培之.胫骨皮瓣供区植皮术后联合VSD负压封闭吸弓与纱包加压包扎的临床对比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3):162-163.
[10]银东智,袁又能.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防治上的临床应用[J].腹部外科,2013,26(3):187-189.
[11]蒋 亮,朱红菊,贺万强,等.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创面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8):1599-1600.
[12]王 瑞,杨壮群,白转丽,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175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