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4-10-24张阳蓉
张阳蓉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如何体现出来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做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的强弱对应说明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强弱。
审题能力是一种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理解能力,更是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了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能力。审题正确与否与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读题习惯和思考方法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训练、反思、提高的长期过程。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我们的教育只看结果,使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基础年级的教师因为课时较为紧张,更关注课文有没有讲解透彻,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高三的教师则更为关注学科知识点有没有系统一体化,考点有没有讲解透彻以及学生的答题是否规范。所以,尽管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到高三一轮复习结束时,所有的知识点都像过筛子一样过了一遍,自以为学生会做的题目都做错的时候才发现学生错的不是知识积累太少,不是答题不规范,而是犯了根本性的致命性错误,答题方向错了。原因在哪?就是题目没看清、没看懂,简单的词语串联起来所隐含的信息没有挖掘出来,说到底就是审题能力不强,读题意识没有培养起来。所以,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平常教学中的不重视而造成的。
学生方面,出现审题问题的原因则主要是思维定式和不良的审题习惯。
思维定式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自然地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思考与处理。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处理单纯的学习问题,但对于新的相对复杂的问题,则往往表现为处理盲目,思考缺乏广度与深度。做题时,学生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按“老印象”办事。如,我们试卷中有道这样的语言综合运用题:“ 的美,是 之美。要求(1)在第一空处填入一种植物(松、竹、梅、菊除外)的名称,在第二空处填入一个最能体现这种植物特点的形容词或短语;(2)综合使用描写与说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多学生就选择了括号里的一种来写,之所以会产生这类错误,主要是学生“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认为括号里提供的就是供选择的。试卷改下来每个班都有近30%的学生选了“松、竹、梅、菊”中的一种来写。
很多学生作题急于求成,读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只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有次考试,现代文大阅读选了毕淑敏的《斜眼》,其中有道题是“请结合文章的标题,探究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我觉得这道题的关键词是“结合标题”和“探究主题”,因为小说的主题往往会涉及社会意义,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答题的时候没有结合标题,也没有对主题进行探究(即写出小说的多个主题),而是采用概括主题的答题模式对主题进行概括,再单列开来写社会意义是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看到“主题”两字就想当然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不是答题模式不规范,而是审题能力不强!
考试都是从审题开始的,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如果没有读懂题意,答案组织得再有条理性,语言组织得再流畅,模式再规范,都是空中楼阁。因审题出现偏差而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让学生,也让老师感到苦恼。
针对学生和教师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在思想上,教师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应该重视起来。教师不应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了在既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而不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尤其是在审题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讲解思考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题意是什么。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代替学生解读,就会让学生失去这种机会。学生在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中就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从而错失了对审题习惯的培养。到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自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明白,而学生没学会,就觉得是学生能力不行,其实这都是老师急于求成的后果。其次,通过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弄清楚自己因除时间不够、字写得不好、知识点没掌握、答题不规范而丢分的原因之外,明白审题的偏差也会让分丢得非常冤枉,以此提高学生对审题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规范的试题的题干其实隐含着答题的方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解读题意。
总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进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