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单元化教学的优势

2014-10-24庞世学

新课程·中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互动性美术课新课标

庞世学

初中美术课教改已经很多年了,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广大的美术教师始终都有这样的一种困惑:在有限的美术学科的课时中,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带着这样的困惑,在从事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单元化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提高美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所谓“单元化教学法”,就是指以某一主题或是将教材、活动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整体开发、设计的教学形式。它主张教师能够以某一种系统化的视角,综合思考特定主题中各内容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的相关专题与学习活动形式,使每节课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既培养学生学习已知领域的知识能力,也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知识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优势。

所以,这种系统的教学思路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提升空间,而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越来越体会到它所显示出的独特优势。

一、单元化教学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在传统的单课时教学中,许多地区都是一周一节美术课,而每节课中又都含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授课、课堂小结以及课堂作业等。这样一节课看似非常完美,学生似乎也颇有成就感——完成了自己的作业(学习成果),但实际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面对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程序式的教学环节往往感到身心疲惫、浅尝辄止,教师同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也深感雁过留声、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在新课标所要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中,充其量只能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而其中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则很难实现,这样一来,新课标所强调的“育人”价值就是纸上谈兵。

而单元化教学则恰恰是以大教学观为背景,根据当地的特点和教学条件创造性地拟定出具有一定研究性的专题,设计出单元的计划,然后运用多个课时,按照每一课时教案展开教学。每一课时既相对独立,又是这个单元中必不可少的“分子”,各“分子”相互联系,相互承接,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单元。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多种材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的思考,完成丰富多彩的作品,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目标,真正使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单元化教学更强调教育观念的转变

尽管教改这么多年,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但在传统的单课时教学中,教师始终被困囿其中,施展不开“拳脚”。教学前,教师严格按照教材、教参的要求备课,缺少新意与突破,从一开始就显得较为被动。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所谓“完整”的教学内容,就按部就班地沿着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对学生采取“填鸭式”“圈养式”的教学,“喂”什么就“吃”什么,给什么就要什么,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虽然教学中师生间偶有互动,但也只能在老师划定、圈好的范围内进行,这期间,如果学生的思想稍微偏离“轨道”,老师为了达到“倾囊相授”的目的,也会抓紧一切时间硬生生地将学生拉回到既定“程序”中,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这样的教学虽然实现了“教书”的目的,但所育之人却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服从适应他人意志的人,显然,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而单元化教学则一改单课时教学的“小我”思想,从教学之初就强调了一种“大我”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探索一下我们言行背后的教学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一堂课的所谓“完整”,还是几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发展与成长?显然,我们渴望的是后者。这也是单元化教学在实施之初就强调的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教学过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单元化教学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唤醒的时候,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预期效果——无需扬鞭自奋蹄,这正是教师渴望而且渴求的。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被“统”得过死,“压”得过死,原本充满魅力的美术课,缺少了许多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对美术课是既爱又恨,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渐渐地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长此以往,美术课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单元化教学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学生主动地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从新课标出发,追求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三位一体”目标,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获取,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被需要,在探索性学习中升华心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思考与感悟,会掌握很多能力,会形成一定的品格与态度,甚至会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这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单课时教学显然是很难实现的。

当然,这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教师的规范与引导,让学生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单元化教学更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传统的单课时教学中,由于课时容量有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所谓的互动,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简单的知识点的一问一答,缺少灵动、没有共鸣。

单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对话”与学生形成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或以反问、或以辩论、或以讨论等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当然,这种互动性还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机智。体育运动为什么能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原因就在于其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谁都不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因为其中存在很多的突发因素和偶然因素,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而教学过程有时同样也充满了这种不可预知性,尽管教师课前会做充分的准备,但当面对一个个充满好奇、活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异常鲜明的个体时,许多教师显得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或轻描淡写、或听而不闻,更有甚者嗤之以鼻,这样就错失了一次极好的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失去了与学生真正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也丧失了一次极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机会。而聪明的教师往往特别期待、渴望,甚至主动营造这样的互动氛围,面对学生一次次的“突发奇想”,善于因势利导,充分抓住教学机智,主动与学生互动,常常这个时候“峰回路转”后,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而这样一种结果会促进双方身心愉悦,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方面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意外的收获,这样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所以,这种智者间的对话显然有别于甚至高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机械的一问一答。

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就会产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喜欢上学习,就会去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

[3]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4]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性美术课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玩转表演
趣味美术课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