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点燃学生语言思维的火花
2014-10-24李文洪
李文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将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爱上语言表达呢?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提高综合素质,彰显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应该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的导师;他应该是能循循善诱,妙语连珠,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教育学生的教师;他应该是能尊重学生,用细心、耐心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的朋友;他应该是有着极强敬业精神和感染力的演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博得学生的喜欢和信赖。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怎能不会在课堂上有精彩表现呢?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展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如,讲何其芳的《秋天》时,先设置听说教学情境———播放少儿歌曲《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要求他们认真听,然后让他们口述自己从音乐当中听到了什么。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体验当导游和作词家,你们愿意吗?”学生肯定会特别感兴趣,然后让学生朗读《秋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欣赏秋天的美丽,并能把诗歌中的美丽像导游一样讲述给同学们听。最后还让学生改编歌词,把《春天在哪里》改为《秋天在哪里》,并比一比,看谁改得最好,唱得最好。这样,让学生在欢声笑语当中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三、积极表扬和肯定,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班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有独创的见解,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能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特别是对肯下功夫、大胆设想、敢于质疑的学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在我的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比较创新的见解。比如一个学生在赏析课文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能就会出现另一个学生反对他的意见。然后大家就开始在课堂上辩论。这种辩论教师无需评判,因为反方提出反对意见之后,正方往往会和他一直辩驳下去。后来,对句子的理解就在不言而喻中结束了。因为在展开辩论的过程当中,他们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偏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到了知识。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会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让学生始终充满激情地走进语文课堂。
教师如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然是神采飞扬,那语言思维的火花将绽放得越来越美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