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学低段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必要性初探
2014-10-24李迎春
李迎春
摘 要:文明礼仪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提高,乃至一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0年底,杜桥被列为全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新杜桥人精神,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素质,是杜桥镇党委、政府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另外在对于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学校,特别是低年段学生,他们刚刚入学,由于小学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和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别,急需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综上所述,杜桥小城市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学低段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城市建设;农村中学低段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临海杜桥是临海大东部板块的核心,是东部城市群的核心,是
全国闻名的“眼镜之乡”,“浙东南三桥”之一,一直以来是椒北平原及临海东部区域的经济、商贸、文教中心和货物集散地,拥有眼镜、医疗等主导产业上规模企业134家,浙江眼镜城、中国迪拜眼镜中心等各类市场20多家。全镇陆域面积186平方公里,并且对周边乡镇近600平方公里、60万人口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
2010年底,杜桥被列为全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该镇党委、政府顺利实施《杜桥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二五规划”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和人口有序集中,将杜桥镇培育成为经济特色鲜明、社会和谐有序、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备的现代小城市;打造成为主动承接大中城市转移,辐射带动台州湾北部平原发展,宜居宜业、彰显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心。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的战略部署和镇第十五届党代会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入实施“主攻城市、提升产业、美丽乡村、幸福杜桥”四大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力建设“中国眼镜名城、台州湾北部工贸新城、临海经济社会副中心”,为早日把杜桥建成为台州城市群最具活力的小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杜桥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5日)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杜桥镇党委、政府同时又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强镇。实施“杜桥教育振兴计划”。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开展“培养名师、争创名校”活动,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把杜桥中学打造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新杜桥人精神,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素质。为此对杜桥实验中学低段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管一辈子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说:“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对未成年人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2004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同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6年10月,党中央又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2008年8月中央文明办颁布《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文明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为目的,知识内容既传承中华古代优秀礼仪文化,又融入现代礼仪文化内容,以礼仪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2013年2月22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endprint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在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却显不足与脆弱,这直接影响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学习等条件的限制,致使他们在综合素质发展方面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他们生活条件大都较为艰苦,物质条件相对落后,使他们在综合素养、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无法融入城市和现代社会。而且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低年段学生刚刚入学,由于小学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和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别,急需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而且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发现,实验中学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而且家长大都身处农村,文化底蕴相对不足,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加之近年来外来打工者越来越多,他们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普遍较低,这种氛围也给学生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使外来工子弟学生与本地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差距。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人才,就必须让这一部分农村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文明素养,这样才能融入城市、融入现代社会中。所以,为了农村学生将来的发展,为了杜桥小城市的建设,必须提高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在农村中学尤显重要。
作为一名中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礼仪传统,学习礼仪文化,培养礼仪素质,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个人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由之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多问题半懂不懂,特别是待人、交往方面。培养青少年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通过礼仪教育,转变初中低段学生思想观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承传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为杜桥小城市的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杜桥小城市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学低段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势在必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