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文章
2014-10-24马占海
马占海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即生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那么,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离不开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感情,即“我笔写我心。”我认为这就是作文,那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练就学生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采取生动、具体、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去用心体味,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要从小处入手。七年级刚开学我曾让学生写《美丽的校园》,我就带领学生到校园看那些平时被他们忽略了的景物,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将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所以在写作文时,学生也就有内容可写了,文章也具体生动了。
二、挖掘地方特色,激发写作兴趣
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可抓住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自拟题目。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学写作文。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目是以介绍某地景物、事物或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为内容的,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学生学了这类文章之后,可让学生以此为范文,回味自己所熟悉的景物,写出反映自己身边景物的文章。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参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学习了写作。例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后,我让学生用这一课的写作方法写家乡的名胜,由于学生都很熟悉,因而写作兴趣十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让学生经常从身边选材料,供学生练笔,不但给学生进行了乡土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写作兴趣。
三、引导“求异”,开拓作文思路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面对着鲜活的材料却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将生活记流水账般道来,思路单一、呆板,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求异”,开拓学生的思路。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下册有一篇叫《云南的歌会》的文章,我讲完这篇文章以后,我就给学生一个开放性作文思考题:“你想一下,如果写你家乡的盛大节日,你会怎样写呢?”听了这个问题,学生互相对视,不敢发表意见。这时,我赶紧鼓励道:“只要你有想法,尽快说出来,这样你会成为班中的小作家。”这样,就有人发言了:“应抓住盛大的场面去写。”接着,其他学生在别人想法中受到了启发,有的说:“应该抓住参加盛会的人物服饰、神态、语言、动作来写。”有的说:“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效果更好。”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求异”,既转变了学生的思维角度,又开启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作起文章来,再也不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