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之我见
2014-10-24屈勇
屈勇
摘 要:常言道:“言之不足则诗之,诗之不足则歌之……”音乐是对人类情感抒发和高尚情操陶冶的一种有效方式,音乐似一副调味剂,它能使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魅力和色彩。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讲属于素质,若要提高其素质,塑造完美人生,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在现代教学中,音乐教育不容忽视。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创造意识
我们知道,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艺术门类中,对人类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就是音乐艺术,它不仅深刻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还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音乐是一种艺术,也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当你听说俄罗斯的农民从草车上拽出大提琴,从腰间抽出长笛,从背包里拿出手风琴,随时可以组成一个乐队载歌载舞的时候;当你知道日本的工厂厂长与工人大唱《樱花》,而某总经理可以指挥交响乐团的时候;当你听到美国绝大多数公民可以把有几次转调的《星条旗永不落》唱得很标准时,又可曾知道我们的公民有多少能唱准国歌中的三连音?由此可见,加强我们下一代音乐素质培养与教育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纵观现代音乐教育,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一些农村学校至今几乎没有什么音乐课,教育模式也较为陈旧,学生连一些简单的谱子也不会识。在欣赏时完全处于一种麻木状态,根本不知所云,这都是常见的,音乐教育要起到真正的作用,就应该改变现状,勇于开拓创新。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和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转化产生和谐共振效应,只有在教师、学生、音乐作品之间实现了和谐共振,教学才能真正让全体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多信息的容纳程度与量化多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决定教师课堂所输的信息容量。由于每个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另外,人类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一种隐藏真实心理的能力。因此,教师考虑学生的容纳程度与量时,不能仅靠语言、姿态、眼神、表情、手势及整体演唱效果等反馈信息来判定,还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敏锐地洞察隐性信息,最终从整体上把握全班学生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1)通过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自然美是以自然事物为对象所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或者把它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赋予它们各种含义和想象,还可以把它拟化,使人充分体会美的存在,提高对美的认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2)通过社会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社会生活美不但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还包括文化遗产、优良传统和人们日常生活各种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等,带领学生走访名胜古迹,体察历史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现着人的高尚道德风尚,而且反映出人们改超世界和创造美好未来的理想和愿望,是人本质力量的真正体现,是美与善的结合。那些社会生活的美好事物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美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当然也对社会生活中落后和丑恶的现象进行批评,使学生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3)合理安排审美内容,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审美信息的要求与学生本来的能力大致相近、同步,并保持一定的前提量,即审美要求适应各种不同审美水平的学生,还要稍超前于他们实际的审美水平,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能够达到课堂所要求的审美度。
然后变学生之茫然为兴趣,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问题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时,若老师在启发以及表达上更需具有艺术性,用一些较生动、形象的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在学生未能理会之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让其亲身实践,使其枯燥、不易理解的东西变为兴趣,进而学习时既轻松,又快乐。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播放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在一些歌曲中让学生自己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思维为歌曲配奏,并让其他同学参与评价等,使学生进一步完成任务……
音乐教育在当代教育中需要更加努力去探索、创新,祖国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流传,历史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