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励
2014-10-24谈昌林
谈昌林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保证学生既能较为轻松地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自觉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设计,感觉效果不错:
一、学习内容和课堂情境的设置
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如,在上《独立事件的积事件的概率》之前,可先提一个问题:“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很有兴趣也感到莫名其妙,便带着好奇开始学习新课,老师精练地讲清独立事件及独立事件的积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和公式,从而理解其原因,这样的课会上得相当圆满。
二、学习内容难度恰当,因材施教
学习内容的安排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后进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学习过程中,对特优生的要求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增加含参数的问题。中等生则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目标函数是截距型、斜率型、距离型等一些问题。而后进生只要求重点掌握目标函数为截距型的基本题型,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排除课堂内一切干扰
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的注意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干扰,如在班班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操作,不需要时及时关闭电源。
四、注意讲清每一个细节
教师应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传授新知识。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
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学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之后对sin(180°+60°)的计算,思维灵活的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而思维僵化的学生则只能用和角公式依靠繁琐的计算来完成,这主要是教师讲解不清,导致学生出现厌倦情绪。
五、使枯燥、繁杂的数学知识简捷化
将枯燥、繁杂的数学知识简捷化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最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学生一看整章内容都是公式已经泄气了,谁还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但你告诉学生这些公式只有四句话十六个字就解决了的时候,学生没了心理负担并急切地想知道这“四句十六个字”,还能解决了上面所提的sin(180°+60°)哪种情况下用诱导公式而哪种情况下用和角公式的问题。
六、创设竞争学习机制
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一种活动方式就是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原则上是全班学生依次序,不会的问题学生之间帮扶解决,因为一般的学生发现自己哪个题目有问题,恰好又是自己要讲的,那他就认真请教做得好的同学给自己讲清楚,因为谁也不愿意轮到自己不敢上讲台或者是在讲台上出现问题。通过这种实验,我感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不再害怕数学了。学生互助学习,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相长。
七、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亦即: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促进学习。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会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说我不行,我非要证明给你看我行!”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有效地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肯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其次,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激励措施,才能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