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4-10-24李虎成
李虎成
摘 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课外实验;巩固知识;设计小制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就是人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和有效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验,钻研问题,开阔视野,而趣味物理实验则是开启兴趣大门的钥匙。
一、设计趣味物理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教学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学生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简单便利的趣味性物理演示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物理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部分趣味实验引入情境。
1.手帕不湿
一次,我在上新课之前,准备了一盆水,一个杯子和一块干手帕。上课的时候我就对同学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请你们仔细观察。”于是,我模仿电视上的魔术师,给学生出示了杯子和手帕,并让同学摸一下,确认手帕是干的,杯子也是正常的。接下来,我把手帕放进杯子里,然后把杯子口向下放入水中,水平按住杯子转了几圈。把杯子拿出来,手帕取出,让学生摸,手帕还是干的。这就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兴趣,为什么手帕还是干的?于是因势利导,引出了“大气压强”,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致!
2.布条为什么烧不着
我在课前准备一块沾湿水的棉布条,在中间部分滴上一些酒精。上课时,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酒精灯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此现象:“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这些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物理的
殿堂。
二、设计趣味物理课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一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的历史,是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在新课的讲解时,做几个课外小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过目不忘。例如,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以做一下下面的实验:
1.管口喷水
给烧杯中装水,直立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先问学生:用吹风机给玻璃管上方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有种种猜测。提醒学生仔细看,开始吹气,结果有大量水雾从管中喷出,学生非常惊奇。因此,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听课,自然收效显著。
2.筷子提米
老师先拿出一个盛满米的广口瓶放在实验台上,并拿出一根筷子,问:“我用一支筷子能把米瓶提起来吗?”如果有同学说能,就追问,“我怎么样才能办到呢?”让学生来做。如果大家都说不能,我就自己操作,将筷子插在米瓶里,慢慢提起。然后带着问题:“为什么一根筷子能提起来一瓶米?”引入新课,使得学生能亲身体验实验,学习兴趣高昂,注意力集中,记忆准确。
这样的现象学生觉得很惊奇,而且记忆深刻,在这样的氛围下讲解知识,可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三、设计趣味性物理实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在复习巩固知识时,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一般不能保持得很久,普遍学生是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从而产生困惑,感到莫大的压抑,导致听课无心,思想涣散,作业草草了事,抄袭作业大有人在。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下去,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而,做个实验的效果往往比考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例如,在学习下述物理知识后再做相应的实验:
1.纸条未点燃
在学完热传递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紧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目瞪口呆。再告诉学生,一些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学生对热传递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2.隔物灭火
桌上放一只玻璃杯,杯子后面0.2 m处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用力对着玻璃杯吹气,烛焰被吹灭了。如果要你通过一只大漏斗吹气,却不能把蜡烛吹灭。
学生通过观察上面的实验现象后,很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因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先要求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物理现象,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进行总结。这样的实验不但巩固了物理知识而且将知识加以延伸。
四、设计趣味小制作,增长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安排了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如做潜望镜、用易拉罐做小孔实验、温度计等等,都有意加强了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不要轻易放过。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特别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实验,让空矿泉水瓶、废纸、小蜡烛、废手机电池等都能废物利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很贴近生活,从而更加喜欢物理,好学物理。如,学生通过制作“潜望镜”,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成像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让学生分析、讨论、归纳,然后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发展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逻辑思维还不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形象的材料和实验探究活动机会,加强实验教学,而趣味性的实验是最有效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操作实验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手段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