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式选择题探究
2014-10-24孙继业
孙继业
目前的高考试卷从能力目标出发确定立意,注重能力考查,考查目的明确。但由于有的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穿越”到其他版本的教材,从而提升了历史选择题的难度。下面简举几例说明,以探究新形势下的备考之策。
一、“穿越”至选修教材
例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虽然考查的知识点为必修1教材的主干知识“分封制的瓦解”,但是却涉及到选修1商鞅变法的内容。西周的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废除了旧制度,强化了君主权力,为秦国富强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根据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C项;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最终导致分封制瓦解,故排除A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先秦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故排除B项;墓葬等级差别明显是分封制下等级的表现之一,但远不是分封制度的全部,所以不能就此判断他们依然严格遵行分封制度,事实上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瓦解,故排除D项,很多同学常常犯此错误,落入命题者设下的偷换概念的陷阱。
点拨 与前几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试卷选择题相比,今年的历史选择题回归了历史学科本位。如果说以前的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语文阅读能力的话,那么今年的选择题更关注历史基础知识与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对学科本体知识的考查。历史更应该考历史,而不是考语文。所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应该整合必修和选修教材的相关内容,以把握阶段特征并窥其全貌,这样才不至于在复习备考中留下知识点的盲区。
二、“穿越”至岳麓版教材
例2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判断与推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演说才能居然成为政治家最核心的素质,究其原因,这正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正于岳麓版教材所叙述的:“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雄辩的演说有赖于丰厚的学养,因此激烈的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与演说术的发展,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故排除B项;雅典历史上曾出现多次改革,并且雅典人也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思想文化,但这都与“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并无必然联系,故排除C、D两项。
点拨 在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下,一个人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通过演说让雅典公民了解自己的主张,争取选票,才能登上城邦政府领导岗位。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及局限,并理解和体会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
三、“穿越”至大纲版教材
例3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判断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罗马科学家托勒密提出的 “地心说”,是中世纪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它符合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得到教会的支持,成为天经地义不容怀疑的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领域的伟大革命,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具有划时代意义。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都是近代自然科学在摆脱神学桎梏取得独立地位之后的继续发展,并不具备使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控制的开创性,均可以排除。此题的难度是0.162,是十二道选择题中最难的一题,这一道选择题的能力考查也颇受好评。
点拨 大纲卷文科综合试卷考查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文科综合试卷却考查大纲版教材内容,是今年试题难度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解答本题时大家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推理出其含义就是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要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通过知识整合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从这种“穿越”式选择题来看,历史复习应该在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两点:一是将大纲版的通史观引入历史复习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复习之中,以构建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大历史观;二是重视对选修教材的学习,尤其是选修教材中能与必修教材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概念产生交集的模块,要加大历史知识整合的力度,从而避免历史知识掌握的碎片化。
1.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2.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材料说明宋朝( )
A.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B.农村中租佃经营关系已经非常普遍
C.地主与佃户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D.减免租税已经成为地主的经常行为
3.下图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人口分布图,据图判断,此历史时期为( )
A.西汉 B.魏晋
C.唐朝 D.宋朝
4.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19世纪50年代,《南京条约》以及法国和美国与中国签署的条约届满,需要重新谈判。以上三个条约国坚持要求允许其外交官常驻中国首都,中国人百般拖延,没有哪个清朝官员愿意在常驻外交使团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清朝官员如此态度最主要是因为上述三国所提要求( )
A.严重侵犯了中国政治主权
B.颠覆了传统夷夏秩序观
C.使列强完全控制中国内政
D.暴露出条约的不平等性
5.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