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成人居民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分布特点的调查
2014-10-24裴文萱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400014
罗 为,裴文萱(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4000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转变,肥胖也逐渐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1-2]。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亿人口的体质量超标,肥胖人口数量约为6 000多万,其中儿童肥胖数量占据8.0%[3]。统计显示,成年人肥胖率增长97%,超体质量上升了39.0%[4]。本文以重庆市成年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分析,调查其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5~11月选择重庆市居民共40 00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22 462人,女17 538人;年龄19~58岁,其中19~28岁6 812人,29~38岁11 868人,39~48岁12 234人,49~58岁9 086人;主城区居民32 000人,非主城区8 000人。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均在统一的体检中心完成体检。
1.2 方法 对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进行体质量、身高和腰围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组研究。低体质量组: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为18.5~23.9kg/m2;超重组:BMI在24.0~27.9kg/m2;肥胖:BMI>28.0kg/m2[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质量和身高情况比较 男性的身高和体质量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身高明显高于非主城区,而体质量明显低于非主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48岁身高明显高于49~5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体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MI与居住地点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 同一年龄段、相同性别的主城区、非主城区人群的BMI相比,非主城区人群的BMI高于主城区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8岁年龄段的相同性别、相同居住地人群的BMI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相同居住地的男性BMI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重庆市成人居民40 000人的体质量和身高情况分组±s)
注:与49~58岁比较,*P<0.05;与39~<48岁比较,#P<0.05;与非主城区比较,△P<0.05;-表示无数据。
项目 组别 n 身高(cm) 体质量(kg)- 40 000 163.99±8.04 62.08±11.40 22 462 169.04±6.03 69.12±10.03女 17 538 159.79±5.40 55.01±7.30居住地 主城区 32 000 165.20±8.04△ 60.14±11.25△非主城区 8 000 163.51±8.04 63.50±12.15年龄(岁) 19~28 6 812 164.89±7.98# 60.31±12.20#29~38 11 868 164.70±8.01# 62.30±12.04*39~48 12 234 164.07±8.01* 62.12±10.29 49~58 9 086 163.78±8.04 63.30±1.28总计性别 男
2.3 腰围与居住地点、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重庆市主城区的腰围为(23.99±3.01)cm,非主城区人群的腰围情况为(24.59±3.10)cm,非主城区人群的腰围高于主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8岁年龄段的相同性别、相同居住地人群的腰围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相同居住地的男性的腰围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BMI与性别、居住地、年龄的关系研究(x±s)
表3 腰围情况与人群居住地点、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研究(cm±s)
表3 腰围情况与人群居住地点、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研究(cm±s)
注:与同一年龄、相同性别的主城区居民比较,*P<0.05;与同一年龄段、相同居住地的女性相比,#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同性别、居住地的相比,△P<0.05。
年龄(岁)主城区部分 非主城区部分男女男女19~28 81.03±10.02# 70.01±6.09 80.04±10.03*# 70.60±8.04*29~38 83.98±8.20# 70.98±7.04 86.01±8.04*# 70.98±6.12*39~48 86.12±8.09# 74.04±7.03 84.03±9.05*# 75.06±7.10*49~58 87.03±9.02#△ 76.98±8.01△ 87.63±7.96*#△ 80.04±9.03*△
2.4 超体质量人群与肥胖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统计研究本次调查结果,发现超体质量与肥胖症的发生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群肥胖的高危因素,见表4。
表4 超体质量群体与肥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n(%)]
3 讨 论
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流行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饮食、工作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6]。本组研究针对重庆市成人居住人群进行体质量和腰围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其超重的人群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9.15%,明显高于文献中报道的国家平均体质量水平(22.8%)[7]。研究中发生肥胖的人数占其中的6.57%,与全国平均水平(7.10%)比较略低[8],但是其发生率仍然处在较高的水平线上。对调查数据进行分层统计证实,男性群体的超重比例和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群体。针对受调查者的腰围情况分析,男性居民以及年龄在40~58岁的人群腰围水平较高,明显超过正常范围。
相关文献研究中显示,我国沿海城市儿童发生肥胖的概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市,且富裕村镇的儿童肥胖率高于城市儿童[9]。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次调查显示,非主城区居住人群的超重比例、腰围情况、肥胖情况都较主城区居住人群高,这可能是因为非主城区的居民没能够实现健康意识与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不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等导致的[10]。据我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数据反映,6岁以下(2%)、7~18岁(2.7%)及18岁以上人群(7.0%)的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组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成年居住人群中,中年群体的肥胖率明显高于青年人群。
总而言之,重庆市成人居民的体质量和腰围分布情况与其居住地点、年龄、性别等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搞好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应强化科学饮食、运动等指导,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人口的健康意识[11]。
[1] 陈鸣放.重庆市4 162例不同身体质量指数代谢综合征及其他相关疾病患病率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06,18(4):339-340.
[2] 杜胜军,杨瑛,刘献成,等.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预测模型的比较:青岛港职工健康研究数据[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4):6811-6814.
[3] 陈隽,庞久高,毛兰,等.肥胖患者体脂分布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关系探讨[J].重庆医学,2003,32(6):734-735.
[4] 刘志连,范文娟,王淑霞,等.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84-2286.
[5] 王薇,赵冬,吴兆苏,等.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26-29.
[6] 依加合木江·依马木,谢自敬,毛新民,等.非中心性肥胖患者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与体质量及腰围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8):5571-5576.
[7] 罗蓉,王小林,高电萨,等.重庆市成人居民BMI和腰围的分布特点调查[J].重庆医学,2011,40(1):67-68.
[8] 赵冬,吴兆苏,王薇,等.北京地区1984~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中国MONICA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35(1):13-16.
[9] 张迎修,周景洋,赵金山,等.山东省7~17岁正常体质量中小学生腹型肥胖流行现状及血压特征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100.
[10]王晓波,王本华,王跃进,等.河北省农村地区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03-405.
[11]刘静,赵冬,秦兰萍,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6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