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D活动现状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2014-10-24夏太寿李子萤

图书情报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量论文强度

夏太寿 李子萤

(1.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镇江 2120131;2.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南京 210042)

1 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研发状况,包括研发规模、研发能力、研发水平等。研发是国家发展的“大脑”,是国家壮大的“心脏”,是国家腾飞的“引擎”。

R & 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开发”,又称“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国的R&D水平体现着一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一个企业的R&D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1]

2 文献综述

为了解R&D国际比较研究的现状,笔者于2013年10月11日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主题=(R&D OR研发 OR研究开发)AND国际比较”作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得到320篇相关文献。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与国外R&D的比较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我国R&D快速发展提供了参考。但是,已有研究的比较指标大多都比较狭窄,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如张斌、杨亚[2](2013)从R&D投入的规模与强度、R&D经费结构、R&D人员状况和R&D产出等4个方面与世界主要创新强国进行了比较与阐述;周建鹏[3](2006)从R&D的经费和人员投入、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产出数目、每单位投入的平均产出进行衡量;王瑜睁[4](2007)从R&D投入强度、R&D投资过程结构、R&D投资收支结构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陈宇山[5](2002)从经费支持情况、R&D经费支持占GDP比重、按执行部门所占R&D经费的比例、按研究性质所占R&D经费的比重、按资金来源占R&D经费的比重、R&D人员投入情况等对广东省R&D资源投入与国外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R&D研究的比较指标进行了补充完善,从R&D活动类型和R&D投入产出两个大类,R&D研究类型所占比例、R&D经费投入、R&D投入强度(R&D/GDP)、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从事不同执行部门的R&D活动人员比例、ESI论文数量、ESI论文引用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进行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等8个方面对国内外的R&D进行比较分析,更全面真实的反映我国R&D与国外的差距,进而提出能够推动我国R&D发展的合理化措施建议。

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当前最新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和经济日报2013-02-22(009)。

4 R&D活动类型比较分析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本文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分别列举了各国2009年每种类型所占整体R&D经费的比重。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中,由于众多国家的数据均为2009年数据,而中国数据则是2011年,因此,为了统一比较口径,中国的指标数据选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年)中,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9年各国R&D研究类型所占比例(%)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在试验发展方面居于所统计国家之首,达到了82.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却位居末位,基础研究所占比例仅有4.7%,而美国占19%,约为我国的5倍,捷克达到30.6%,近似为我国的7倍。在应用研究方面,英国、法国都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仅占12.6%。由此看出,我国的R&D活动主要以试验发展为主,科学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条件与能力不够充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往往不会立即显现于实际应用价值,市场前景较难预测,且最终实现市场成功的几率很低,效应的潜在性较难把握。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以企业为主体的R&D活动往往更专注于追求高额利润,却忽视了具有潜在竞争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试验发展的根本,如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扎实,那么试验发展也会没有立足之本,失去支撑,结果不可想象。因此,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引起足够重视。

5 R&D投入产出比较

5.1 R & D投入

R&D投入是开展R&D活动的必备前提,只有在经费充足、人员具备才能够进行R&D活动。本文选取R&D经费投入、R&D投入强度及R&D人员三个指标对R&D投入水平进行国内外对比与分析。

5.1.1 R&D经费投入 R&D经费投入包括R&D经费内部投入和R&D经费外部投入。其中R&D经费内部投入是指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的实际资金投入,主要包括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投入,R&D活动管理费、服务费、与R&D相关的基本建设投入及外部协作单位加工费等间接投入,但不包括生产性活动费用、归还贷款费用。R&D经费外部投入是指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R&D活动而拨给对方的经费。各国的R&D经费投入如图2所示。

图2 2010年各国R&D经费投入

从图2看出,在R&D经费投入方面,美国R&D经费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达到了折合人民币245776.5亿人民币,是我国R&D经费投入的3倍以上,日本以折合人民币9921.7亿人民币位居其次,我国则居第三,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R&D总经费第三大国,为7062.6亿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按可比价计,年增长率为14.2%。“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是2006年的2.4倍,年平均增长23.8%,快于“十五”期间18.5%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我国R&D经费总量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且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R&D总经费出现了负增长或增长放缓的迹象。虽然我国经费投入逐步增长,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R&D经费投入还很低,因此,我国应继续保持年增长率的良好态势。

5.1.2 R&D投入强度(R& D/GDP)R&D投入强度是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R&D投入强度是国际通行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高研发强度时代,发达国家研发强度一般都在2%以上。欧洲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3%。国内外数十个国家2010年R&D投入强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2010年各国R&D投入强度

从图3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R&D投入强度为1.77%,比2005年的1.32%提高了0.44个百分点,在国际排名中有所提高。芬兰的投入强度达到了 3.88%,韩国达到了3.74%,瑞典3.4%,日本3.26%,丹麦3.06%,中国台北2.90%,持平于2009年的美国数量。我国只占芬兰、韩国等国的一半左右,投入强度低于众多欧洲国家,且低于欧盟25国1.95%的平均水平。日本、韩国、瑞典、芬兰近年来都在3%以上,以色列投入比例最高,多年来保持在4%以上,最高年份的2008年一度达到4.86%。由此看来,我国的R&D投入强度不足以支撑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还应该继续增大R&D投入强度。

5.1.3 R&D活动人员

(1)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

R&D人员是衡量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中,由于众多国家的数据均为2010年数据,而中国数据则是2011年,因此,为了统一比较口径,中国的指标数据选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中。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看,北欧国家及日本都保持了较高的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均在100人以上,其中丹麦在2010年达到了183人。而我国仅有45人,在统计的国家中仅高于土耳其。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的各国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2010年各国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

从图4看出,丹麦居于上述所选的国家之首,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达到了183人,瑞典则达到了156人,位居其次,奥地利达到了137人,韩国为135人,日本为133人,德国132人,,而我国只有45人。而从OECD提供的数据来看,北欧国家及日本都保持了较高的每万人从业人员中R&D研究人员数量,均在100人以上,其中芬兰在2003年一度达到了177人。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国际发达国家,我国对于R&D人员的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中有综合研究能力的人员过少,因此,我国在人才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从事不同执行部门的R&D活动人员比例(%)

从事R&D活动的平台主要包括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高等教育部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中由于众多国家的数据均为2010年数据,而中国的统计数据则是2011年,因此,为了统一比较口径,中国的指标数据节选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在本文中,以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分别计算每个执行部门所占整体的百分比(坐标纵轴表示所占百分比),如图5所示。

图5 2010年各国从事不同执行部门的R&D活动人员比例(%)

由图5可以看出,我国企业部门占整体执行部门的比重居于所统计国家前列,除瑞典70.8%和日本的70%之外,我国的比重为68.7%,高于韩国、奥地利、丹麦、德国、英国等国。但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部门却相对较低,在以政府部门为执行部门的R&D人员中,俄罗斯、捷克、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的人员比例分别为 33.4%、20.9%、16.5%、15.3%、13.9%,我国位居所统计国家之中部,高于日本、韩国、英国、丹麦等;而在以高度教育部门为执行部门的R&D人员中,英国的R&D活动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7.9%,土耳其其次,达到40.2%,而我国仅仅占到了16.8%。由柱状图来看,我国的模式跟日本有所相似,虽然政府部门不是最低,但高等教育部门却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应在高等教育部门加强R&D活动。

5.2 R&D产出

5.2.1 ESI论文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是指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它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推出的一项文献评价分析工具,它基于SCI和SSCI而建立。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论文发表是衡量R&D产出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表9-3的说明,本文中ESI论文数量及ESI论文引用率的统计年限跨度为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31日。

(1)ESI论文数量

ESI论文是R&D产出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ESI论文总数量与该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国家人口总数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根据有关数据,对国内外ESI论文总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直观看出,美国的ESI论文总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大约是我国的3倍之多,达到了3049662篇,我国则位居世界第二,达到了836255篇,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则紧随我国之后,由折线图看出数量上相差不大。我国科技产出居于世界前列,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有着紧密的关系,而美国人口数量不及我国的一半,论文数量雄居世界第一,远远胜于我国,充分证明了美国的教育质量优于我国,对R&D活动的学术价值重视度显著高于我国。而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虽然在ESI论文数量上略低于我国,但是在人口数量上却相差甚远。因此,提升国民的整体学术素质,提高ESI论文数量,以此来强化我国的R&D基础研究,把握当前的战略性发展转型升级,对当前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6 各国ESI论文数量(件)

(2)ESI论文引用率

论文引用率是衡量论文质量的标准。论文引用率等于论文被引用次数与论文总数量的比值。本文提取了数个国家2010年的ESI论文引用率,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看出,在上述所统计的国家中,美国、荷兰、瑞士、苏格兰、丹麦的论文引用率较为突出,英国、瑞典随后,而韩国、印度、巴西、中国却居于所统计国家的后列。结合图6和图7,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ESI论文数量居于世界第2位,但是ESI论文引用率却位于世界第17位,仅为6.21次/篇,而ESI论文数量排名靠前的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则均超过了12次/篇,日本是10.48次/篇。瑞士、丹麦、荷兰这三个国家的ESI论文数量排名虽不靠前,但是ESI论文引用率却位居前列。因此,我国在强调论文数量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论文的质量,提高论文的引用率。

图7 各国ESI论文引用率

5.2.2 国内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对比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衡量一个国家的研发能力,专利拥有量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笔者选取了美国、韩国、日本与中国四个国家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进行对比,如图8所示。

从图8可知,2011年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仅有2.37件,而日本达到了106.3件,韩国达到了96.1件,美国也达到了35.6件,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与美、韩、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国R&D活动产出的重要指标。因此,重视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技术方案是目前中国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

图8 2011年四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对比

6 我国R&D活动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各国R&D活动现状的国际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R&D活动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今后,我国的R&D活动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基础研究和发展应用领域的强度

当前我国在试验发展方面居于前列,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却位居世界后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试验发展的根本,如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扎实,那么试验发展也会没有立足之本,失去支撑,基础研究和发展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牢牢把握好这一历史时期,加强基础研究和发展应用,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前进。

(2)加大R&D投入力度

R&D投入是R&D活动的前提与根本。目前我国的R&D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如2010年我国R&D投入强度仅为1.77%,而日本、瑞典、丹麦、芬兰、韩国等国却远远超越3%,几乎是我国的两倍。我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要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R&D水平,快速振兴国内科技经济发展,必须加大R&D投入力度,提高R&D经费覆盖范围和奖励措施,促进整个社会参加R&D活动的积极性。

(3)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优化不同类型R&D机构的分配比例

在我国,目前每万人劳动力从事R&D活动人员不及50人,而发达国家诸如日、韩、德、英、瑞典、丹麦等国均远远超过100人,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且我国高等教育执行部门R&D活动人员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反映出我国基础科研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引进高层次人才,整合各类人才计划和资金,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提高高校研究人员的工薪待遇,以此有效促进R&D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部门的基础研究人员数量比例,进而促进基础研究和发展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4)提高R&D活动的产出效率

当前我国的R&D投入与产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由上文数据可知,我国R&D产出效率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科研论文总量虽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引用率却位居后列,反映出我国论文质量不高,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科技体制弊端,如高校规定必须在校期间发表高质量论文,使得我国大量科技成果流失于国外刊物,然后我国再昂贵经费买回,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其二,由于国内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与不完善,导致R&D人员对科技成果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科技成果近似率极高。另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我国与日、韩差距极大,笔者认为,专利申请量与领导要求和激励机制有关。在一些R&D机构中对专利的申请体制没有明确的导向,R&D活动中团队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经验申报,管理上完全处于被动。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导向作用和激励制度,相关部门完善科技体制,避免科技成果流失的同时还要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1]王洪波.经济名词[J].农场经济管理,2012(1):60.

[2]张 斌,杨 亚.“十一五”期间研究和发展活动的国际比较[J].学术交流,2013(5):113-116.

[3]周建鹏.中国研究与开发的国际比较[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6-29.

[4]王瑜睁.中国R&D投资效率及其国际比较[D].长沙:湖南大学,2007.

[5]陈宇山.广东省R&D资源投入的国际比较分析[J].广东科技,2002(8):21-24.

猜你喜欢

数量论文强度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统一数量再比较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头发的数量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