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凉心肌易缺血 晨练别选清晨时

2014-10-24刘姿含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9期
关键词:尿量心脑血管病晨练

刘姿含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秋季,又到了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心脑血管病的易感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

晨练量力而行

性情开朗的刘老师,退休后在社区帮忙,血糖、血脂、心电图平时都挺正常。近日,他早早起来像往常一样锻炼身体,但半个小时后突然感觉胸闷、心前区疼痛,全身出汗,紧急送到医院,经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秋季的清晨是一天里最安静凉爽的时间,许多老年人都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来运动健身,呼吸新鲜空气。但这个时段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心脑血管病人容易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卒中。另外,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安排适当时间午睡,即使是短暂小憩,也会使身体得到舒缓,身体组织缺氧状态得以改善。

不渴也要多补水

60多岁的李老师,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说话不清楚,一条腿还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做过脑CT后,才确诊发生了脑梗塞。随后接诊大夫才了解到,张老师因为怕晚上起夜,晚饭后不敢多喝水。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特别是早晨起床应该饮用一大杯温开水,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上午可以适当多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夜间睡觉前也应适度饮水。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标准以每日1500毫升尿量为准,只要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体内水分足够。

天冷勿忘多加衣

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了秋季心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性。

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患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也会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患者来说,虽说有“春捂秋冻”之说,但还是应避免暴露在冷空气中,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造成的伤害。

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病情最为凶险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且70%的心梗发病与天气有关,特别是既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气温多变时应特别注意保健,晨练时间不宜定在凌晨四、五点钟,时间过早受寒冷刺激,极易诱发意外,最好在上午九、十点钟开展锻炼;运动前要避免情绪激动,不宜饱餐;运动量应适度,不可超负荷,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晨练时一旦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异常情况,应及早就诊,越早越好,因为急性心梗在6小时内救治可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尿量心脑血管病晨练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为什么在雾天不适宜进行晨练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晨练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小露珠晨练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