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2014-10-24郭晖
郭晖
摘 要: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演示归纳,通过直观现象探究归纳物理规律及本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演示探究;培养能力;物理课堂
2013年12月,在执教《电磁感应现象》时,我采用学生演示实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器材有:锂电池、纸介电容器、通电螺旋管、小灯泡等)。
老师:锂电池与电容器外形相仿,功能有何区别?
小组A:用铜导线连通灯泡与电源正负极,灯泡一直发光;与电容器两极板接通,灯泡亮一下就熄灭了。
分析归纳:锂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容器只能在放电瞬间产生瞬间电流,当两极电荷中和后,电荷不再持续定向移动,电路中就没有电流了,因此锂电池可作为电源,电源实质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能持续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作为描述电源的主要参量——电动势,用伏特为单位,看似电压,但本质却是电源中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度量。
老师:锂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能否通过某种装置或者设备使机械能也转化为电能呢?展示手摇发电机。
小组B演示:转动发电机手柄,灯泡一直发亮。
分析归纳:灯泡发亮,说明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手摇发电机是怎么产生电动势的呢?
小组C:从导线角度看,线圈转动时,线圈有一组对边切割磁感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这组对边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阻碍相对运动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小组D:从线圈角度看,线圈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不断改变,闭合电路中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动势。
老师演示:用一根条形磁铁在线圈口往复运动,灯泡也能发光。
分析归纳:变化磁场也能产生电动势。
提问:如果把磁体换成通电线圈,并使线圈电流发生改变,则其他邻近线圈能否也产生电动势呢?
小组E:经演示确实也产生了电动势。
分析归纳:以上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其大小可通过实验测出。如何确定电动势的方向,即正负极呢?
小组F:把一根细长的通电螺线管直立,从上端投入一开口铁环,很快从管中落底。换投一闭合铁环时,明显需过一段时间才能落底。可见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的。
感悟:这堂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启发引导、组内学生演示归纳,通过实验直观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及本质,加深了学生对感应电动势的起因、大小和方向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