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2014-10-23张勇李俊东张俊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开发

张勇 李俊东 张俊

【摘 要】古城镇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将古城镇保护与其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共同实现。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古城镇的开发看作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的工程项目来运营,通过构建古城镇开发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田野调查法综合来确定评价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优先级(权重),借助模型对古城镇的开发达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可以有效促进古城镇的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AHP;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

1.引言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基础逐渐厚实,人民精神生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族文化是精神生活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围绕文化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明确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方向:要繁荣文化产品,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向世界推广。古城镇开发所包罗的旅游开发、保护申遗、国际文化交流都是丰富文化产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形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举措。

古城镇是中华名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实物载体与符号代表,它的开发状况将直接影响文化传承和发扬。只有掌握现有古城镇的开发运营状态以及其对自身和周边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目前对现存古城镇保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已实施措施;建立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量的评判,促进古城镇的开发显得十分必要。

2.研究背景

古城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关系组合起来的系统,是一个由人——村镇——环境构成的整体系统[1]。本文中所指的古城镇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保留完整古建筑风貌和文化传统,并具备健全村镇生态体系的空间地域。

文化发展虽然在民族复兴与国家繁荣之路上得到了广泛认识,但作为文化传承实物载体之一的古城镇,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古城镇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方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经营性活动[2]。虽然开发先行一步,但其保护与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却明显滞后。

古城镇的资源由于其不可复制性,既稀缺,又容易破坏。即便现在对古城镇的保护正处在抢救阶段,但仍然有很多城市为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不断上马各种古城镇开发项目。如今对古城镇开发结果的绩效高低,没有一个完善的框架或者说理论体系进行评估,这使对古城镇开发好坏的认识还处在主观异端中,缺乏全局观念。当前古城镇开发绩效的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没有权威且科学的理论来对古镇开发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合理分析古城镇开发绩效的评价方法,为以后古城镇的开发立项、后期考评、数据收集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现状综述

自周庄旅游带动我国的古镇旅游热潮,整个国内古镇旅游业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认识不统一、保护措施和条例不完善及地理位置差异的限制,开发依然进展缓慢。主要开发方式有: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整体租赁开发模式;社区开发模式[3]。此外,不同国家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造成我国古城镇开发的资源条件、客源市场以及国内旅游大环境与国外有较大差异,研究的特殊性更为显著。

(1)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城镇保护在文革时期一度中止,并受到大面积的破坏,不仅保护工作无法进行,甚至还使古镇的破坏加剧。因此我国的古镇镇保护与开发实践起步晚且基础薄弱。

(2)随着旅游业兴起,古城镇开发不断向纵深处迅猛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决绝的矛盾。陈菲,刁承泰等认识到古城不同于文物,是一个承载文化并容纳数万人生活的一个活的城市体系,对它的保护不能是敬而远之,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居民过上现代话生活的同时维护、整修好古城镇[4]。即处理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王莉,陆林等人分析了将古城镇开发作为工程项目开发并进行战略研究的必要性[5],将开发看作工程项目。陈俊等认为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下,我国面临经济转型发展与古城镇保护的冲突,经济发展与古城镇保护关系密切,二者可以双赢,并且应该将古城镇开发看做动态体系,引入公众监督参与[6],将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相整合。曹燕妮则重点研究了古城镇开发的方式、内容以及遇到的种种困难[7]。李晓明着重阐述了古镇作为古老文化载体在对其保护和开发中要注意的问题[8]。为开发存在的问题敲响警钟。刘含,罗谦等在研究中通过对特定古镇的研究认为,在科学管理、特色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弘扬、改造维护后,新老城区的联系都存在不足[9],他明确了今后开发的方向与改进重心。但是以上研究都还没有对古城镇开发的绩效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文研究旨在对已经开发过的古城镇作一个全面评价,既找到定量分析古城镇开发成败的数据和结论,又找到对不同古城镇进行定量评价和对比的方法,通过这个研究来规范古城镇开发并保护古城镇,使得政府、当地居民、游客、以及相关专家学者都能对古城镇开发的整体程度进行把握和对比。

4.古城镇开发绩效及评价方法

4.1 绩效评价方法

本文中绩效定义是指古城镇开发目标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对一项事物在一定的时期内运行的状况进行评价和测量[10]。

本文所指开发并不单纯指商业开发,而是将古城镇开发与保护共同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运营,当古城镇作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业被各方关注并寄希望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时候,就有了古城镇的开发。而古城镇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古城镇保护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开发的方式和开发初始时古城镇自身情况也许不同,但开发的最终目标却是相同的,这才使古城镇的开发程度高低有可比性。古城镇开发绩效必然将上诉两方面的协同发展程度作为评判的标准,共同反映开发绩效的高低。

根据研究分析,对古城镇评价体系而言,指标体系的分层建立和权重确定最适合于采用层次分析法——它利用一定的标度把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较好的体现了系统工程学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思想[11]。

4.2 绩效评价前提假设

(1)时间和范围上的假设。绩效评价是在一定时间对项目开发绩效高低进行评价的过程,绩效是时间的函数,受到时间的影响。开发绩效评价必须以一定时间作为前提。本次对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建立的时间和范围假设是指:只要是古镇进行过开发,开发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对外进行过宣传,距第一次整体开发结束后运行5年以上的古城镇;或者是未进行开发,但其作为旅游景点已经存在10年以上,在人们心中已经作为旅游地存在,都纳入评价范围。

(2)最优化评价的假设。不同的古城镇因为开发理念和开发资金以及规模不同,其所展示的不可能是最完美的古镇模式与姿态,但是我们在制定测评体系的时候是按照最优原则,即:评价指标涵盖了古城镇开发后所有可能表现出古镇状态的各方面。虽然某些古镇根本不具备评价体系所包含某些指标的内容,但为了全面评价并进行古城镇之间的对比,我们仍然按最全面原则设置进行。若设定的指标没有内容,则认为此指标内容古城镇做得不好,本应有的而缺乏就表明了此古城镇自身开发不完善,所以这一层得分很按最低处理。

(3)科学性假设。我们研究数据的获取主要采用文献综述与田野调查法[12]。调查的数据由于时间的差异和源数据本身存在些许谬误,可能导致精确性有所偏差,但不影响我们的整体判断。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在数据获取准确性的假设上是指: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用来进行评价的数据和权重确定数据以自行收集的为准。

(4)指标元素利弊性的假设。同一个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指标中反映不同问题。比如商店的数量,在居民生活便利度指标中,数量越多可能预示着更方便,但是在非商业化程度指标中可能是扣分原因。再比如离大城市越近,其区位条件指标也许越好,但反映在古城镇破败风险度指标中可能也是扣分的原因。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指标体系评价的客观,将所有元素反映出的利弊问题进行综合的评判[13]。

4.3 指标测评体系

4.3.1 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力求能准确地反映不同社会人群对古城开发看法的趋势,因此其指包含指标必须全面,体现出古城镇开发的方方面面。

(2)唯一性原则。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必须有较高的区分度,便于接受调查对象的辨别。每一个指标所反映开发绩效的层面都不应该交叉重叠

(3)代表性原则。反映古城镇开发绩效的特征有很多,无法将所有特征全部用作评价指标。所以,只要选出的指标具备一般代表性,能准确描述一个方面的情况就可。

(4)便于实践原则。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是对开发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然后发现问题,改进服务,促进古城镇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各指标的内容和意义必须通俗易懂,能使相应的被调查者和主管部门所理解。

4.3.2 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我们对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的总体设计,建立如下评价模型如图1:

图1: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模型

4.3.3 评价指标构成

表1 评价指标分类表

代号 评价指标内容

A 古城镇开发绩效

B1 社会效益

B2 经济效益

C1 古城镇保护状况

C2 古城镇社会发展状况

C3 古城镇开发后旅游资源状况

C4 古城镇及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

D1 古城镇物质保护

D2 古城镇原真性

D3 古城镇文化保护

D4 古城镇原住民生活幸福指数

D5 古城镇软环境建设

D6 古城镇硬环境建设

D7 古城镇现在发展状况

D8 可持续发展前景

D9 旅游经济收入和发展状况

D10 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E1 现存古城镇空间体系完整度

E2 现存古建筑体系保护修缮力度

E3 实体文物古迹保护程度

E4 现存古城镇生态多样性与保护力度

E5 现存古城镇的规模与集聚度

E6 原貌保存的完整度

E7 符号原真性的真实度

E8 古城镇风格类型稀缺度

E9 古城镇精神民俗完整度

E10 古城镇社会民俗完整度

E11 古城镇物质民俗完整度

E12 古城镇居民对古镇的依赖度

E13 古城镇原住民生活便利度

E14 古城镇原住民与游客的相容性

E15 古城镇原住民生活环境舒适度

E16 旅游区治安水平

E17 古镇知名度和影响力

E18 人口素质

E19 古城镇非商业化程度

E20 古城镇内水电的保障力度

E21 古城镇内和与之连接城市的交通便利度

E22 古城镇景区环境卫生保持度

E23 古城镇通讯,网络畅通度

E24 古城镇医疗救援设施完善度

E25 古城鎮住宿餐饮的数量和性价比

E26 古城镇防火设施和消防力度

E27 古城镇维护的资金量

E28 古城镇年接待客流量

E29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

E30 游客旅游后的满意度

E31 古城镇服务设施完整度

E32 非消耗性旅游资源占总资源的比率

E33 古城镇景观多样性

E34 古城镇本土居民的比重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开发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