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4-10-23黄楚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6期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黄楚丽

[摘要] 目的 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密切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aO2、pH改善与PaCO2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6-0133-03

呼吸衰竭是一种较为多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并发症,当前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予以治疗,但该方法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1]。近些年,无创正压通气已经被普遍运用到对不同疾病所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治疗上,成为一种常见的COPD急性加重疾病的治疗手段。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获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有关的诊断标准[2],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同时将不合作者、意识障碍、自主呼吸弱者、容易出现气道梗阻者、气道分泌物较多者、器质性心脏病者等予以排除。全部患者在短期内均存在气短、咳嗽、咳痰、痰量增加亦或呈脓性(黏液脓性)、喘息加剧、咳痰能力降低等

症状。动脉血气指标为氧分压≤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2~77岁,平均(66.2±3.5)岁,病程6.4~28.0年,平均(14.1±3.3)年。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文丘里面罩控制性氧疗等[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美国伟康公司生产,S/T-D30型)治疗,选择ResMed鼻罩,选取自主呼吸/时间控制模式,12次/min后备通气频率。最初将IPAP设定为6~8 cmH2O、EPAP为2~4 cmH2O,待患者渐渐适应之后,将IPAP增加到12~20 cmH2O、EPAP增加到4~6 cmH2O,(2~3)次/d,(2~3)h/次。在鼻罩旁孔予以给氧,对氧流量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脉搏饱和度能够保持在92%。患者在进食、排痰以及沟通时,可以暂时性地将面罩取下。一旦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且呼吸衰竭症状有所改善,可逐渐减少压力的输送,缩短每天呼吸机使用的时间[5];倘若患者可以较好地承受低水平压力支持时,可尝试性地用文丘里面罩替代呼吸机。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p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予以观察,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2h后PaCO2、PaO2、pH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pH指标无显著差异(t1=1.22,t2=1.52,t3=0.9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aO2、pH改善与PaCO2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t2=2.97, t3=2.44,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2.3并发症情况分析

两组均存在对鼻罩或面罩不适的患者,在对其详细说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除存在腹胀症状之外,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理主要是呼吸驱动加强、气道阻力上升,肺动态发生过度性充气,进而产生呼吸肌疲劳、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以及呼吸功耗加大等情况[6-8]。有研究指出:COPD急性加重期分泌物增多、气道水肿以及支气管痉挛等是导致呼吸功加大且气道阻力增加的一个关键性因素[9,10]。正是由于COPD患者的呼吸肌萎缩、呼吸肌力下降,所以与健康人相比,极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尤其是中重度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缺氧将导致呼吸肌能量供应下降,进而使得呼吸肌肌力进一步下降、呼吸肌疲劳加剧,最终引发呼吸衰竭。而此时对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气体进入到通气不足的肺泡内缓解肺泡气体分布与V/Q比例都极为有利[11-13];因为肺泡与气道内压的加强,使得肺泡的渗出得到一定的吸收,不但缓解了气体的弥散,同时还降低了气道阻力,缓解了气道痉挛,减少了呼吸肌做功,进而提升了换气与通气功能,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呼

吸衰竭得到改善。

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优缺点对比:有创机械通气不容易漏气,可确保患者通气,能够改善呼吸衰竭症状,并且对感染加以控制。但是该方法还有一些缺点,即必须切开气管或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有很大的损伤,且痛苦大;另外,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性鼻窦炎等。与之相比,无创机械通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无创伤、无需气管插管、痛苦较小、患者容易接受;有创通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但是无创则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概率;有比较好的同步性,可降低镇静剂的应用;操作简单方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无创机械通气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例如在痰液引流上不够充分,容易引发胀气、误吸,且吸入氧浓度调节不够精确等。endprint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72 h后,其PaCO2、PaO2、pH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PaO2、pH改善与PaCO2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妍. 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77-237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1):8-17.

[3] 钟南山,陆再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150.

[4] 周明.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4):247.

[5] 邓洁. BiPAP无创通气与常规治疗COPD呼吸衰竭50例观察[J]. 暨南大学学报,2010,31(6):600-602.

[6] 刘君君.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746-747.

[7] 邹俊. 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66-1767.

[8] 余益民,沈观乐.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家庭氧疗长期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62-64.

[9] 杜玉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15-517.

[10] 张锦.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22-325.

[11] 范波.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6):639-641.

[12] 马利娟.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44-45.

[13] 宋福莲.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74-75.

(收稿日期:2014-05-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