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2014-10-23戴朝博黄婷
戴朝博+++黄婷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对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150例脑梗死(病例组)患者与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行血Hcy测定。对所有入选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部血管检测,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并分析其稳定性。 结果 脑梗死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Hcy高于稳定斑块组血Hcy,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重度脑梗死患者Hcy明显高于轻、中度脑梗死患者。 结论 血清Hcy水平增高与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及治疗。
[关键词] 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6-0038-0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1]。脑梗死对老年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有着很大影响。早期防治或及时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各级血管壁病变可导致相关区域脑血管官腔狭窄、闭塞及血栓形成,从而产生局部缺血缺氧改变,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产生脑梗死相关症状与体征。过去大量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近年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是脑梗死的一个新独立危险因素[2]。Bos IJ等[3]研究发现在年轻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高Hcy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可较早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目前针对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研究尚少,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本研究拟探讨老年患者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50例,其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60~89岁,平均(68±5.8)岁。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行颅脑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脑梗死;②排除心源性栓塞、肿瘤、外周静脉血栓、血液疾病、严重肝及肾功能不全、近期服用影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药物者;③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4],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积分统计分型,其中评分<15分为轻度缺损,共72例,评分16~30分为中度缺损,共40例,评分>30分者为重度缺损,共38例。对照组120例为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检查者,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61~84岁,平均(66±5.3)岁。对1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临床观察指标
所有入选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②详细记录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冠心病史;③头CT或MRI结果,颈动脉彩超,Hcy。所有病例的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两组的危险因素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3 检测方法
1.3.1 Hcy测定 ①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对照组早上空腹采静脉血3 mL送我院检验科,以3000 r/min、16.5cm的离心半径离心10min,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Hcy。②Hcy>15μmol/L为升高。
1.3.2 颈部彩超测量 ①检查方法及项目:检查时受检者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约45°。充分暴露颈部,依次检查右侧和左侧颈动脉,观察动脉内膜是否完整、有无增厚,斑块部位、大小和回声特点。在颈总动脉分叉前1 cm处的血管后壁,测定舒张末期IMT。②测量标准:斑块定义为[5]:局部IMT值≥1.2 mm或比邻近部位厚0.5 mm或是邻近部位IMT值的1.5倍;彩超显示血管腔某处血流充盈缺损,缺损面积≥10 mm2。并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扁平斑、溃疡斑。①软斑:凸起的斑块厚度大于2 mm,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或呈现均匀的弱回声;②硬斑:斑块高低不平,强回声,其后伴声影并有声衰减;③扁平斑:内膜回声不光滑,回声增强、厚,局部隆起或偏心性增厚,厚度<2 mm,中等强度回声;④溃疡斑:斑块表面溃疡形成,斑块较大、基底较宽,表面凹凸,超声为“火山口”状。软斑和溃疡斑为不稳定性斑块,硬斑和扁平斑为稳定性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Hcy水平比较
脑梗死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5.97,P<0.01)。脑梗死组重度脑梗死患者占25.3%,中度脑梗死患者占26.7%,轻度脑梗死患者占48.0%。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平行关系,即病情越重Hcy水平越高。应用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脑梗死重型、中型、轻型各组间Hcy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17.29,P<0.05)。
2.2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血Hcy水平比较
不稳定型斑块血Hcy水平与稳定型斑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斑块组血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15 mm2组血Hcy水平高于斑块面积<15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常导致宫腔狭窄,并可因复合病变而加重狭窄甚至形成闭塞,脑细胞出现软化、变性及坏死,出现脑梗死临床表现,所以动脉壁的完整性是避免血栓形成的关键。endprint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含硫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文献报道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Eikelboom等[6]研究显示,空腹血Hcy水平每升高5 μmmol/L,脑梗死风险增加2.7倍。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成正相关。高Hcy致脑梗死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较重的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面几种因素相关[7-9]: ①高Hcy减少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抑制内皮一氧化氮(NO)的生成,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引起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同时促进血小板的释放,易形成血栓,引起脑梗死;②高Hcy增加凝血因子V、X、Ⅻ,抑制血栓调节素和t-PA活性,导致体内凝血和纤溶失衡,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发生;③高Hcy引起脂类代谢紊乱,促进进入血管内膜的脂蛋白发生修饰,主要是氧化修饰,例如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保护作用。
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Hcy高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高;Hcy与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呈正相关,随着血Hcy浓度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也跟随增大;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血Hcy水平较稳定斑块组血Hcy水平高。可能原因如下[10-12]: ①增高的Hcy可氧化产生H2O2和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内皮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后者是斑块重要成分,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皮下移,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③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Hcy通过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控制Hcy水平可作为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新环节。血中叶酸、维生素B12及B6是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它们的缺乏可导致Hcy蓄积。研究表明[13,14],对高Hcy患者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及B6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稳定斑块、减少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但其确切疗效最终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来验证。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B6主要针对于蛋氨酸负荷或餐后高Hcy水平有效,而对于空腹的血Hcy基本没有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入院时血清Hcy作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预判指标,同时也是脑梗死患者判断其病情的一项有效指标,可将Hcy作为脑梗死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开展血Hcy水平的检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及早纠正患者高危生活方式并采取治疗手段对于推迟或缓解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价值。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但亦有少数研究认为是疾病发生的伴随症状或继发因素,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同时还应强调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多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 神经病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1-173.
[2] Sacco RL,Roberts JK,Jacobs BS. Homoe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n epidemiological story in evolution[J]. Neuroepidemiology, 1998,17(4):167-173.
[3] Bos IJ,van Goor IL,Koudstaal PJ,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i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n ischaemic stroke or TIA[J]. J Neurol,2005, 252(3):332-337.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0.
[5] Tonstad S,Joakimsen O, Stensland-Bugge E, et al.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in children wit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control subject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6, 16(8): 984-991.
[6] Eikelboom JW,Hankey GJ,Anand S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homocyst(e) ine and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and small-artery disease but not other etiologic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00,31(5): 1069-1075.
[7] 张菊,高韩宁,邵元.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四项血脂指标与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3,19(13):2495-2497.
[8] 李递通, 王日成, 陈玉.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 广西医学,2013,35(8):993-994.
[9] 王秀菊.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IMT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2013,53(11):38-40.
[10] 徐炜新,徐荣,孙杰. 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3-15.
[11] 甄攀攀,蒋东桥,王雯.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2(7):655-657.
[12] 冯亚利,腾军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9):32-33.
[13] 高娟,郭力. B族维生素、叶酸对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37-539.
[14] 庄爱霞,姜建东,刘娟,等. 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3):209-212.
(收稿日期:2014-04-02)endprint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含硫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文献报道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Eikelboom等[6]研究显示,空腹血Hcy水平每升高5 μmmol/L,脑梗死风险增加2.7倍。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成正相关。高Hcy致脑梗死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较重的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面几种因素相关[7-9]: ①高Hcy减少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抑制内皮一氧化氮(NO)的生成,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引起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同时促进血小板的释放,易形成血栓,引起脑梗死;②高Hcy增加凝血因子V、X、Ⅻ,抑制血栓调节素和t-PA活性,导致体内凝血和纤溶失衡,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发生;③高Hcy引起脂类代谢紊乱,促进进入血管内膜的脂蛋白发生修饰,主要是氧化修饰,例如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保护作用。
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Hcy高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高;Hcy与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呈正相关,随着血Hcy浓度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也跟随增大;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血Hcy水平较稳定斑块组血Hcy水平高。可能原因如下[10-12]: ①增高的Hcy可氧化产生H2O2和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内皮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后者是斑块重要成分,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皮下移,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③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Hcy通过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控制Hcy水平可作为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新环节。血中叶酸、维生素B12及B6是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它们的缺乏可导致Hcy蓄积。研究表明[13,14],对高Hcy患者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及B6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稳定斑块、减少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但其确切疗效最终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来验证。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B6主要针对于蛋氨酸负荷或餐后高Hcy水平有效,而对于空腹的血Hcy基本没有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入院时血清Hcy作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预判指标,同时也是脑梗死患者判断其病情的一项有效指标,可将Hcy作为脑梗死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开展血Hcy水平的检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及早纠正患者高危生活方式并采取治疗手段对于推迟或缓解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价值。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但亦有少数研究认为是疾病发生的伴随症状或继发因素,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同时还应强调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多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 神经病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1-173.
[2] Sacco RL,Roberts JK,Jacobs BS. Homoe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n epidemiological story in evolution[J]. Neuroepidemiology, 1998,17(4):167-173.
[3] Bos IJ,van Goor IL,Koudstaal PJ,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i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n ischaemic stroke or TIA[J]. J Neurol,2005, 252(3):332-337.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0.
[5] Tonstad S,Joakimsen O, Stensland-Bugge E, et al.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in children wit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control subject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6, 16(8): 984-991.
[6] Eikelboom JW,Hankey GJ,Anand S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homocyst(e) ine and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and small-artery disease but not other etiologic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00,31(5): 1069-1075.
[7] 张菊,高韩宁,邵元.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四项血脂指标与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3,19(13):2495-2497.
[8] 李递通, 王日成, 陈玉.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 广西医学,2013,35(8):993-994.
[9] 王秀菊.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IMT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2013,53(11):38-40.
[10] 徐炜新,徐荣,孙杰. 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3-15.
[11] 甄攀攀,蒋东桥,王雯.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2(7):655-657.
[12] 冯亚利,腾军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9):32-33.
[13] 高娟,郭力. B族维生素、叶酸对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37-539.
[14] 庄爱霞,姜建东,刘娟,等. 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3):209-212.
(收稿日期:2014-04-02)endprint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含硫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文献报道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Eikelboom等[6]研究显示,空腹血Hcy水平每升高5 μmmol/L,脑梗死风险增加2.7倍。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成正相关。高Hcy致脑梗死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较重的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面几种因素相关[7-9]: ①高Hcy减少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抑制内皮一氧化氮(NO)的生成,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引起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同时促进血小板的释放,易形成血栓,引起脑梗死;②高Hcy增加凝血因子V、X、Ⅻ,抑制血栓调节素和t-PA活性,导致体内凝血和纤溶失衡,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发生;③高Hcy引起脂类代谢紊乱,促进进入血管内膜的脂蛋白发生修饰,主要是氧化修饰,例如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保护作用。
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Hcy高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高;Hcy与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呈正相关,随着血Hcy浓度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也跟随增大;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血Hcy水平较稳定斑块组血Hcy水平高。可能原因如下[10-12]: ①增高的Hcy可氧化产生H2O2和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内皮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后者是斑块重要成分,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皮下移,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③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Hcy通过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控制Hcy水平可作为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新环节。血中叶酸、维生素B12及B6是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它们的缺乏可导致Hcy蓄积。研究表明[13,14],对高Hcy患者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及B6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稳定斑块、减少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但其确切疗效最终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来验证。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B6主要针对于蛋氨酸负荷或餐后高Hcy水平有效,而对于空腹的血Hcy基本没有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入院时血清Hcy作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预判指标,同时也是脑梗死患者判断其病情的一项有效指标,可将Hcy作为脑梗死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开展血Hcy水平的检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及早纠正患者高危生活方式并采取治疗手段对于推迟或缓解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价值。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但亦有少数研究认为是疾病发生的伴随症状或继发因素,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同时还应强调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多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 神经病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1-173.
[2] Sacco RL,Roberts JK,Jacobs BS. Homoe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n epidemiological story in evolution[J]. Neuroepidemiology, 1998,17(4):167-173.
[3] Bos IJ,van Goor IL,Koudstaal PJ,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i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n ischaemic stroke or TIA[J]. J Neurol,2005, 252(3):332-337.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0.
[5] Tonstad S,Joakimsen O, Stensland-Bugge E, et al.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in children wit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control subject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6, 16(8): 984-991.
[6] Eikelboom JW,Hankey GJ,Anand S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homocyst(e) ine and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and small-artery disease but not other etiologic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00,31(5): 1069-1075.
[7] 张菊,高韩宁,邵元.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四项血脂指标与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3,19(13):2495-2497.
[8] 李递通, 王日成, 陈玉.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 广西医学,2013,35(8):993-994.
[9] 王秀菊.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IMT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2013,53(11):38-40.
[10] 徐炜新,徐荣,孙杰. 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3-15.
[11] 甄攀攀,蒋东桥,王雯.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2(7):655-657.
[12] 冯亚利,腾军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9):32-33.
[13] 高娟,郭力. B族维生素、叶酸对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37-539.
[14] 庄爱霞,姜建东,刘娟,等. 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3):209-212.
(收稿日期:2014-0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