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技创新创业道路上努力创造出新业绩 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

2014-10-23本刊编辑部

今日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浙江省外科

本刊编辑部

4月29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等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讲话。

省领导王辉忠、葛慧君、胡和平、赵一德、程渭山、毛光烈、陈加元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201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会前,省领导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及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姚海根、董石麟、蔡秀军获得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浙江大学“皮卫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278项成果分获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

李强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奋战在科技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问候和感谢。他说,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占领发展制高点、取得主动权的关键。我省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李强指出,我省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在五个方面继续努力。一要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引导创新机构开展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活动,实现从重论文、重职称向重市场、重效益转变;加快科技资源整合,进一步打破区域和行业封锁,增强全省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二要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三要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研发平台为引领、产业化平台为主体的完备体系。四要在破解制约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把推进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应用性技术开发上,以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加强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五要在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形成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在科技创新创业道路上努力创造出新业绩。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在发言中总结了此次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情况的五大特点——总体水平较高、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民生项目增多、中青年人才成为骨干力量。

获奖者代表,省直属有关单位、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各市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链 接: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获奖人简介

一粒种子 一生承诺

——姚海根研究员

姚海根,1944年生,浙江嘉善人。1965年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目前为浙江省常规水稻育种攻关组首席专家。1974年以来的40年间,亲手育成晚粳“秀水”及“苏秀”、晚糯“祥湖”、早籼“嘉早”、杂交晚粳“秀优”系列水稻品种(组合)共86个,经各级审定115次,其中国家12个次、浙江73个次、上海20个次、江苏3个次、湖北2个次、湖南4个次、海南1个次。

姚海根研究员在育种实践中勇于探索,坚持创新。在我国南方稻区先后率先育成并大面积推广了持有Pi-k、Pi-ta、Pi-ta2等抗稻瘟病基因的系列抗病品种;持有Bph1抗褐稻虱基因的抗虫品种;持有sd1矮秆基因和源库优化型晚粳品种;适应多种种植制度的特早熟晚粳品种;有毒重金属镉、铅、砷籽粒低积累品种;应用花培技术育成的晚粳花培品种;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多种抗性的高产稳产晚粳品种。其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他育成的水稻品种,促成了浙江、上海等地晚粳稻主栽品种的多次主动、有序更换。育成的水稻品种1982~2012年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推广2.45亿亩,新增稻谷54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94亿元。

姚海根研究员以第一完成者先后获得各级奖励30余项,其中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个人连续两次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先后获全国劳模、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连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构筑中国空间结构之美

——董石麟院士

董石麟,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60年由前苏联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留学回国,50余年来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钢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工作,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

董石麟院士在大跨空间结构工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系统建立了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提出了多层大跨建筑组合网架楼层结构的成套设计与施工技术,创建了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组合网格结构的一系列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空间结构工程领域,大量成果被相关国家规范规程所吸纳。董石麟院士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多结合国内外重大工程,进行结构设计、分析计算、咨询审查、试验研究的国内外空间结构工程项目超过400项,建筑覆盖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代表性重大工程有: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首都体育馆、杭州大剧院、杭州新火车东站、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体育场、伊斯兰堡体育馆、马里国家议会大厦等,在国内外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建设中作出了卓著贡献。19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其中“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同主持了我国多项规范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创办并主编了我国唯一的《空间结构》杂志,已培养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00余名,其中半数以上已任教授或成为单位科技骨干。董石麟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通过长期的产学研协作,开发研制新技术、新产品、新结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创新科研成果扶植和支持我省从第一家空间结构企业开始到多家空间结构、钢结构企业,形成全省的规模生产,成为钢结构大省。

董石麟院士是我国空间结构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空间结构的兴起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开拓推动我省钢结构产业的发展,为繁荣我省建筑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创新谋发展 大医济苍生

——蔡秀军教授

蔡秀军,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腔镜技术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委员、国际肝胆胰外科协会委员、亚洲内镜腔镜外科协会委员。

蔡秀军教授是国际肝胆胰外科和微创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长期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致力于肝胆胰脾外科和微创外科的疾病诊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器械研制,拓展了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推动了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我国腹腔镜技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近年来,蔡秀军教授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大专项、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并编写了中国首部腹腔镜肝切除操作指南;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医学视听教材5部;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20本;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主编专业参考性报刊1份。他还经常被邀在国内外微创外科、肝脏外科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手术演示,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由于蔡秀军教授业绩突出,1999年当选为浙江省优秀医生,2005年当选为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07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荣获“吴杨奖”。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浙江省外科
《初心》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