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乌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10-23韩海东褚丽娟刘明香黄秀声黄毅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乌龙茶福建茶叶

韩海东,褚丽娟,刘明香,黄秀声,黄毅斌*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350013;2.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北京100055)

茶疗是中医治疗体系中很特殊的一支,是中医和茶文化的结合产物。唐代的大医药学家陈藏器《本草拾遗》对于茶的防治疾病功能做了很深刻的总结:“茶为万病之药”。近代的科学研究又增加了许多茶的医疗效能如:减肥、降脂、降血脂、降血压、抗癌、降血糖、抗辐射等,而乌龙茶对健美减肥、降血脂、降血压、防治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冠心病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有良好疗效。茶之所以有如此“多又佳”的医疗效能是因为茶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程启坤《茶化浅析》对化学物质总结为12大类成分,其中较为重要的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脂多糖、茶色素、芳香物质、酶等[1]。福建乌龙茶的产业主要是靠销售生态茶和有机茶等高档茶叶(铁观音和大红袍)为主,对茶叶的副产物和副茶利用率十分的低效。而茶叶的副产物和副茶总量与茶叶总产量相近(不含修剪茶枝),也就是说福建每年约有16万吨的乌龙茶副产物及副茶,而这些副产物及副茶还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物质却没得到重视和有效利用,邻国日本则十分注重通过精深加工对茶叶副产品(茶末、茶梗、茶杆、修剪茶枝和喝过的茶渣等)的开发,通过精深加工,提取茶叶中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达到发挥茶的防治疾病的茶疗医效,不仅获得极佳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了茶产业的结构。本文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的调研分析和借鉴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对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 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福建乌龙茶在中国茶产业的重要位置

茶叶不但是福建省主要山地经济作物之一和传统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也是福建省地方财政和茶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茶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福建省不仅是全国五个产茶大省之一(云南、四川、湖北、福建、浙江),而且是茶区生产茶叶种类最多的省份,主要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福建的茶叶种植面积虽然仅居全国第五,但是茶叶生产的总量却是全国第一的,产量为30.15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155.29万吨的19.4%;而福建的乌龙茶产量为16.36万吨,约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54.3%、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3.9%,在中国乌龙茶产业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因此,福建的铁观音主要生产地区安溪被授予“乌龙茶之乡”的美誉。福建的乌龙茶除了享誉全国的驰名商标“安溪铁观音”外,还有历史悠久,制作考究的茶中极品:武夷“大红袍”,大红袍也是乌龙茶之王,其御用茶王母树大红袍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请成功而蛮声海外,成为全球公认的珍稀良种[2]。南“乌龙”之“安溪铁观音”与北“乌龙”之“武夷大红袍”的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奠定了福建乌龙茶在全国乌龙茶产业的领导地位。

1.2 福建乌龙茶的发展现状

1.2.1 福建省乌龙茶企业不仅注重茶品牌的建设投入,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部级龙头企业26家、地市级龙头企业96家、拥有11个全国驰名商标、3个全国名牌农产品、25个地理标志产品、27个省著名商标,而且还注重跨地区茶企间的品牌战略合作,成立“茶业联盟”,以达到跨地区间渠道、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对于茶企的良性竞争,茶产业健康发展和品牌打造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对消费者宣传企业的精神和理念,越来越多的茶企如“八马”、“凤山”、“华祥苑”等都开始邀请明星进行品牌代言。对于茶这类难于用语言准确描述消费品,明星代言不失为一种传递价值理念和特性鲜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广告效应[2]。

表1 2011年全国主要茶区面积及六类茶叶产量(面积:万hm2,产量:t)Tab.1 The major tea area in China and the production of six kinds of tea in 2011

1.2.2 随着“苏丹红、瘦肉精、三氯氰胺、地沟油”等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事件的接踵曝光,食品安全已然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茶叶也不例外。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有:微生物的黄曲霉毒素和霉菌;重金属的铅、铜、砷、汞;农残的灭多威、硫丹、氰戊菊酯和多菌灵等。因此乌龙茶产业要打响品牌,走向世界的最关键问题就是茶叶的质量,而要保证茶叶的质量能过食品检测的安全关,生态茶园的建设是茶叶种植与管理的技术保障,这点也被越来越多的福建乌龙茶茶企所重视。2013年10月在福建安溪举办的“有机茶”高峰论坛,可以从中看到茶企对于茶园生态建设、有机茶生产和生产标准化及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的重视。福建的乌龙茶茶企业通过生态茶园的建设,在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的同时,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将茶园开发建设成茶叶公园、茶叶大观园、铁观音发源地、印象大红袍等生态旅游基地,把生态、山水、茶文化和科教有机结合,从而使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达到乌龙茶产业的升级[2]。

1.2.3 乌龙茶销售是“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局面。出口主要市场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其中主要国家(地区)是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2011年据海关统计,全年中国对外出口的乌龙茶总量为17 900吨,出口茶叶平均单价为4.14$/kg,折合人民币就在20~30¥/kg,在国内的乌龙茶销售市场属于低档茶[3]。

2 福建乌龙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技术需求

“中国七万茶企比不过一个立顿”,这是中国茶企面临的尴尬。但这也和中国地大物博,茶叶品种多样性有关。茶叶,毕竟是茶树吸收日月和水土之精华的产物,而中国的不同区域的地理气条件、土壤水气多样性应证了一句古老名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饮一方茶”,所以才有白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及其他加工茶类,而不是象立顿,一种碎红茶统天下。福建的茶叶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品牌农产品数量偏少;农业品牌发展相对工业品牌严重滞后,缺少国际知名品牌;现有的厂房茶叶初制厂房8 000家左右,但大多建设标准不高、加工设备落后;加工环境不符合食品生产的卫生标准,亟待改进;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茶叶生产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家族式生产经营方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阻碍了技术改造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造成茶产业链偏短,加工精深度不够,和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优质化、多样化存在突出矛盾。

茶叶副产品及副茶现状如下,每公顷茶园可产干茶树花450~750 kg[4],茶籽约1吨,生产1吨红茶和绿茶产生的副产物(茶灰、筋毛、梗朴)分别为30~50 kg、20~50 kg,茶树修剪的茶枝叶约1 t/hm2[5],茶梗约占茶叶毛重的20%[6]。副茶也是茶叶加工过程的产物,主要是指内含物比例欠佳,香气和口感不如人意,这类茶约占成品茶总产量的10%左右[7]。福建省乌龙茶2011年的茶叶种植面积为8.67万hm2,乌龙茶总产量为16.3万吨,因此估算其茶叶的副产物及副茶(表2)。

表2 2011年福建省乌龙茶茶叶副产物及副茶总产量(面积:万hm2,产量:万t)Tab.2 The total output of Fujian oolong tea by-products and substandard in 2011

从表2可以看出,茶叶的副产物和副茶总量与茶叶总产量相近(不含修剪茶枝),说明茶叶副产物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物质,如茶籽。现在的茶树繁殖一般用扦插,茶籽基本被遗弃,茶籽中含油量为33.47%、淀粉19.89%、茶皂素12.38%、蛋白质10.93、可溶性糖2.43%、半纤维4.10%、木质素10.76%、灰分2.39%;茶籽饼粕中含N 2%、P 0.5%、K 2%;茶的副产物中含N 4.16%、P2O50.43%、K2O 1.44%,有 机 碳28.11%、C/N为6.19,茶灰中含有茶多酚约12%;废茶和速溶茶等生产后的茶渣含有动物可消化营养物质高达52%,粗蛋白17.9%、脂类0.3%、粗纤维20%~30%[4];茶梗作为木质素替代化学树脂分离儿茶素,可以解决原有工艺中的化学残留问题,同时节约成本。茶叶儿茶素(tea catechins)是一组多羟基酚类,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清除自由基和降血脂等显著功能;利用木质素的多种功能基如甲氧基、羟基、羧基和苯环结构,为木质素和儿茶素的选择吸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8]。

因此,茶叶的副产物的精深加工和科学的综合利用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茶资源和创造更有益人类身体健康的茶疗产品,从而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福建加工业、科研方面起步较晚,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研究手段落后,原创技术和尖端技术少;重视不够,80%的农业科研经费和科研力量用于产中,对产后领域的重视不够,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科技支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加工技术落后,尤其是精加工技术落后,造成农产品精加工比率少,程度低,加工企业没有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值。

3 对策建议

波特理论:价值链是按照价值增值活动一次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的流程,它包括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营销等一些列环节。在价值链的诸多环节中,不是每个环节都是创造等量价值,只有某些特定价值环节才能创造更高的附加值。高附加值的环节才是这个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抓住战略环节就控制该价值链的治理权。在茶产业价值链中研发和营销分处价值链的两端,其利润达20%~25%,处于中间的是种植、加工,为5%~10%[9]。从该理论我们对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以下启示:

3.1 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安全品质

2008年遥感调查资料显示: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1.2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茶园水土流失面积高达6.35万km2。这与茶农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盲目大面积开发山地,出现毁林、高海拔陡坡开垦茶园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茶园跑水、跑土、跑肥,导致土地退化、加剧区域旱涝灾害,恶化生态环境,再加上茶园的物种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缺乏,害虫天敌的寄主单一造成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茶树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导致茶叶经济效益降低。在退耕还林的国策背景下,茶树作为一种经济林,既可以通过茶叶产出经济效益,还可以作为生态林,提高山地土壤的覆盖率,起到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利用茶渣、修剪茶枝等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动物饲料、有机肥等,使废弃物通过再生产、加工,循环回到茶园,达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果。在做好茶园生态建设,提高茶叶质量和品质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内需市场,生产加工生态茶、有机茶等名优茶叶,注重品牌宣传和驰名品牌的创建与维护。中国的人均消费茶饮料只有5 kg,2007年日本人均消费41 kg、中国香港为32 kg、中国台湾为26 kg,这说明乌龙茶产业的国内消费潜力十分巨大[3],只要通过各种宣传和销售手段,促进国内市场良性竞争,拉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使其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将乌龙茶产业形成“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新格局,树立乌龙茶在茶产业中高档名优茶的新形象,进而提高乌龙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新格局。

3.2 发展茶叶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推动乌龙茶产业升级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深度利用技术的开发,把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放在农业首位[10]。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大战略,农产品的加工率达80%~90%,占发达国家农业总投资的70%左右[11]。利用茶叶副产品和低档茶(副茶)进行深加工生产茶饮料、茶食品、中药茶(保健茶)和精深加工提取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如茶多酚、抗氧化剂、茶氨基酸、三十烷醇等。由于中国的加工技术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决定了国内农产品加工产业整体的落后。中国的加工技术设备水平只有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左右只达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2-14]。而2002年中国茶叶中有效成分提取产量仅400吨,到2010年增长到5 000吨,虽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和邻国日本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日本十分注重通过精深加工对茶叶副产品(茶末、茶梗、茶杆、修剪茶枝和喝过的茶渣等)的开发,通过精深加工,日本的茶产业产值每年增值200亿美元以上,日本仅茶多酚一项每年的产值就达100亿美元。深加工主要途径:(1)提取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如儿茶素),用于杀菌、消炎、抗癌、降脂和消脂等;(2)提取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兴奋、利尿、止痛、退热等功能,是医药、化工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3)提取抗氧化剂和三十烷醇;(4)提取天然色素、果胶和维生素,天然色素可以用于食品(糖果、糕点)、化妆品(口红、染发剂等);(5)提取茶皂素,茶皂素具有溶血、消炎、杀菌、抗渗透等生物活性,既是一种优良性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也是药物、保健饮料和食品的添加剂;(6)用于畜禽饲料;(7)制作茶食品如茶面包、茶糖果、茶果冻、茶酒等[4-5]。因此,通过对茶叶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如提取茶多酚的膜分离技术和酶工程技术、制备单体儿茶素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萃取咖啡因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等等,不仅可以使茶叶加工得到显著升值,而且可以将无法打开市场的大宗茶转变为深加工的原料进而解决其销售新出路,从而达到推动乌龙茶产业升级的目的。

3.3 发展以茶为主题休闲、旅游产业,实现茶产业的跨越升级

建设生态茶园,茶旅结合,以旅兴茶,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借鉴安溪模式。2009年以来,安溪县鼓励众多品牌茶企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的庄园模式,建起集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铁观音茶叶庄园。华祥苑、中闽魏氏、八马、凤山等茶庄园或已投入运营,或正在抓紧建设中。20多个铁观音茶庄园和茶文化展览馆为茶乡原生态体验旅游再添新亮点。还有由七匹狼集团投资50亿元的海峡茶博园,将建有茶文化主题社区,包括科研茶园、科研中心等在内的安溪茶科研基地等,打造成国内知名的茶文化旅游区、国家级茶文化产业园区。在项目运作上,安溪县还把生态与朝圣、温泉、茶园等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特色旅游开发,丰富旅游业态。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保护区,为了处理茶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正确关系,开展了对违规开垦茶山的综合整治,以保持高压态势,威慑违规开垦茶行为,全市落实违规茶山15.58hm2[15]。武夷山保护区的这一整治行动,为武夷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闽北乌龙茶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将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规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的可追溯系统的建立,达到质量安全、清洁生产的功效;通过对茶文化资源的整合、创造与提升,提高乌龙茶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把乌龙茶产业从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从而实现乌龙茶产业的跨越升级。

3.4 通过宣传引起当地政府对构建完整茶产业链的重视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长和市场”。如果将茶产业比喻成茶树,那么市场就是茶树生长的土壤,而“市长”则是阳光。因此政府在茶产业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政府政策的重视、项目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媒体的宣传,市场的引导,对茶产业的产业链构建和完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安溪铁观音能获得“影响世界中国力量品牌500强”的荣誉称号,与安溪县政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县政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重视和发展离不开。特别是精深加工的这一环节的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扶持,更需要当地市一级乃至省一级政府的资源支持[15]。因此,茶企可以联合科研教学单位及媒体,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和农产品博览会等形式,在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的先进加工设备,高端的研制技术,应用到茶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环节的同时,不失机会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媒体宣传引起政府对乌龙茶产业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使乌龙茶产业问题得到帮助与解决,促进福建的乌龙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乌龙茶产业的跨越升级、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茶文化创意这两翼的健康成长。科技发展是深加工技术的关键,而深加工是乌龙茶产业从农产品范畴走出进入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的重要途径,同时,科技发展也是生态化生产技术的保障,茶叶的清洁生产和质量安全离不开科技发展;中国茶业已经迈入茶文化创意时代[2],通过对乌龙茶文化资源的收集整合与创造提升,可以提高乌龙茶产业的休闲、旅游等附加值,从而延伸产业链,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1]林乾良,陈小忆.中国茶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6-29.

[2]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总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14-47.

[3]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总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11-16.

[4]那海燕.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2(6):48-51.

[5]张利平.茶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综述[J].蚕桑茶叶通讯,1999,1(95):5-6.

[6]冯秋月.探讨茶梗开发应用的途径[J].福建茶叶,2012,12:35-36.

[7]黄秀兰.副茶综合利用综述[J].中国茶叶加工,2004,2:33-34.

[8]叶检慧.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5):313-318.

[9]黎元生.闽台茶叶产业价值链分工、整合与竞争力提升[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5):48-53.

[10]刘家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3,3:7-8.

[11]翁志辉,曾玉荣,许正春,等.国内外农产品发展现状、特点及对我省的启示[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增刊):194-200.

[12]佟 玲,李成华.我国农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5:11-15.

[13]郑 平.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16-19.

[14]蔡同一.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4:25-28.

[15]韩海东,刘明香.建阳市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S1):54-58.

猜你喜欢

乌龙茶福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香喷喷的茶叶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福建医改新在哪?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