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水北调东线洪泽湖蓝藻暴发的可能性

2014-10-23刘远书曹鹏飞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1期
关键词:绿藻洪泽湖水华

刘远书 曹鹏飞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 北京 100038)

引 言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成败的关键在水质。作为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的洪泽湖,其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态以及是否会爆发类似太湖的蓝藻事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蓝藻水华问题的提出

富营养化水体在水温、气温、光照、流速等适合的外界条件下,就可能形成并暴发蓝藻水华。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给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安全敲响了警钟。洪泽湖作为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近年来富营养化情况加剧,局部水域曾发生小范围蓝藻水华现象。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于 2013年底建成通水,届时洪泽湖的水质和藻类种群将发生改变。因此,在通水之前开展系统性、抢救性的藻类调查、监测,掌握洪泽湖的水质情况和蓝藻构成及演变规律,分析研究蓝藻暴发的可能性,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地治理和预防工作。

2 蓝藻水华的暴发机理及危害

2.1 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

蓝藻是藻类的一种,又称蓝绿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其分布十分广泛。一般浮游于水面上,或者附着在水底的石块、木桩以及其他植物体上。

“水华”通常是指在淡水池塘、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受到污染后,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致使水体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在一定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水体中某些藻类发生暴发性的繁殖,引起明显的水色变化,并在水面形成或薄或厚的蓝绿色(即“蓝藻水华”)或者其他颜色的藻类漂浮物现象。

2.2 蓝藻水华的危害

蓝藻水华会使水中溶解氧来源减少,杀死多个水生物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加之藻类死亡后腐烂分解,导致水质发黑发臭,鱼虾等水生物种死亡,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被破坏,最终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蓝藻暴发还能产生大量藻毒素,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体生命健康。蓝藻水华进入水厂后往往难以消除。藻毒素会被释放到水中,人类皮肤接触、饮用、食用水生动物等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中毒。此外,蓝藻水华还有破坏水体景观环境、影响旅游功能等危害。

3 洪泽湖水质现状及藻类构成监测

3.1 洪泽湖概况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它地处苏北平原中部的西侧,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来水。入湖河流主要有淮河干流、怀洪新河、新汴河、徐洪河等 17条河流,其中淮干入湖水量占总量的 70%以上。

洪泽湖属浅水型湖泊,湖底呈浅碟形,正常蓄水位 13.0 m,相应水面积为 1780 km2,库容约 40亿 m3。多年平均水位为 12.37 m,水深一般在 4 m以内。湖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927mm,年水面蒸发量1046mm;年入湖径流量约328亿m3,年出湖径流量约300亿m3。

3.2 洪泽湖水质总体处于轻~中度富营养状态

在洪泽湖共布设 11个采样监测站点,分别是:韩桥、西顺河、蒋坝、淮安北、淮安西、溧河洼、临淮、宿迁南、宿迁北、高湖、成子湖,详见图1。2011年3月~2012年10月每月采样一次,共采样 20次。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经实验分析,洪泽湖主要水质指标情况如下:

(1)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Ⅲ~Ⅳ类。主要超标物质为总磷、总氮等。11个监测点中,西顺河、韩桥、临淮、蒋坝等站点水质较差,为Ⅳ类,其余站点均为Ⅲ类。

(2)水温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最高水温出现在8月,为30.4℃,最低气温出现在3月,为 7.4℃,平均水温为 22.0℃。5月~9月平均水温为24.1~30.4℃,适宜藻类的生长。

(3)水体透明度常年低于0.5 m,平均值为0.3 m。洪泽湖平均水深约1.5m,为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水体透明度常年变化不大,主要与频繁的水体混合和悬浮物的上浮有关。

(4)pH值变化范围为8.10~8.29,波动不大,为碱性水质,最大值出现在3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

(5)高锰酸盐指数波动范围为 4.04~4.94 mg/L,各月份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6)溶解氧含量较高,月均值为8.52 mg/L。夏秋季节水体溶解氧浓度明显低于春季,主要与水温密切相关。

(7)总磷浓度变化较大,最大值出现在 6月,可能与温度升高、底质消化快、释放磷的速度加快有关。夏秋季节洪泽湖水体中总磷浓度明显高于春季。

(8)总氮月均浓度为1.38 mg/L,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80 mg/L,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的限值。

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选取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五个指标进行评价,洪泽湖各监测站点营养状态指数值在40.2~60.4之间,处于轻到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图1 洪泽湖监测站点位置示意图

3.3 绿藻和蓝藻是构成洪泽湖水体藻类的主要种群

通过对洪泽湖11个监测点连续20个月的调查和监测,基本可得出其藻类种群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1)洪泽湖水体浮游藻类种群总体构成共8门86属165种(包括变种),主要包括绿藻、硅藻、蓝藻、裸藻、隐藻等。上述藻类中,绿藻比例占绝对优势(49.7%),其次为硅藻(20.6%)和蓝藻(14.5%),其它种类较少。

(2)春季洪泽湖水体中绿藻、隐藻占有较大优势,夏秋季节绿藻和蓝藻是构成洪泽湖水体藻类的主要种群。这些种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依次为春季:绿藻-隐藻-硅藻,夏季:绿藻-蓝藻-硅藻,秋季:绿藻-蓝藻-隐藻。

(3)洪泽湖 11个监测点总藻细胞密度在142×104~3750×104 个/L之间,各监测点藻细胞密度变化趋势一致,夏秋季节高,春季低。

(4)洪泽湖水体绿藻不仅种类丰富,各监测点绿藻细胞密度占总藻细胞密度的比重也相相当高,为洪泽湖水体中的优势种类。

(5)洪泽湖的蓝藻门类共有15属24种,其中平裂藻属(16.7%)是洪泽湖水体蓝藻中的优势种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色球藻属(12.5%)和颤藻属(12.5%),详见图 2,其它种类较少。11个监测站点蓝藻细胞密度月变化情况见图3。

图2 洪泽湖主要蓝藻类型显微图

图3 洪泽湖11个监测站点蓝藻细胞密度月变化图

4 洪泽湖蓝藻水华暴发可能性分析

4.1 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般条件

(1)营养物质。湖泊中氮、磷的含量是水华形成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和必要条件。水体中氮、磷含量相对较高,水体富营养化,都会促进藻类的生长。有研究表明,湖水中的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5至20倍时,是蓝藻大量繁殖的最佳条件。

(2)水体温度。大多数藻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 18~25℃,不同藻类有不同的最适宜温度。一般蓝、绿藻的适宜温度偏高,硅藻偏低。蓝、绿藻为水华常见种类,这也是夏秋季节易发生水华的原因之一。

(3)水流速度。藻类主要分布生长在水流静止或缓慢的湖泊、河口、浅岸水体。降雨和流速增加,不利于藻类生长;但降雨过后,水体营养物会增多,营养化水平提高,后期发生水华的可能性增大。

(4)风力风向。在藻类生长旺盛期,相对稳定的风向和一定的风力,会使漂浮的藻类向一定区域聚集、增厚,促使区域性水体出现水华。但一定的风力也易形成风浪,促进水体的混和流动,抑制藻类生长和水华的形成。

4.2 洪泽湖蓝藻暴发的可能性分析

根据洪泽湖水质和藻类环境监测情况,洪泽湖水体总体属于轻到中度富营养状态,氮含量是磷含量的 10.1倍,暂不具备水华大面积暴发的营养物质条件。另外,洪泽湖属于过水性湖泊,湖泊换水频率较高,交换系数为10.4。夏季时洪泽湖水量最为充沛,换水频率更高。预计到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洪泽湖水流速度、湖水交换系数将进一步提高,不容易出现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情况。

但是,监测中也发现,洪泽湖平均水温为22.0℃,5月~9月期间平均水温为24.1~30.4℃,适宜藻类的生长。在部分入湖河口的局部区域,受入湖河水营养物质影响,这些局部水域在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时,诱发蓝藻可能性加大。

此外,洪泽湖总体水质较差,主要超标物质为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一旦上游集中排污,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将有所增加,此时若遇到不利气象、水文条件时,也可能导致蓝藻水华集中暴发。

5 结论与建议

研究和监测表明,洪泽湖目前暂不具备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并加强跟踪监测和预警工作。

(1)洪泽湖目前暂不具备蓝藻暴发的可能性,但风险犹存

从监测分析的情况看,洪泽湖目前的轻~中度富营养状态和过水性湖泊特性决定了其目前暂不具备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但是,综合考虑洪泽湖气候水温、水质现状、浅水型湖泊特性、局部湖湾条件以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洪泽湖在遭遇不利气象、水文条件时,仍存在蓝藻大面积暴发风险,不可掉以轻心。

(2)综合防治,控制富营养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蓝藻暴发

洪泽湖位处淮河流域下游,周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洪泽湖水环境治理呈现出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预防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是有效控制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需采取污染源头控制、河道截污、湖荡调节、河口净化、湖泊生态修复、出湖疏导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跟踪调查,建立蓝藻水华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本文监测持续时间为2011.3~2012.10,未形成完整的年度资料,对全年的藻类环境状况掌握尚不全面,仍需进一步开展藻类环境调查和跟踪监测工作。

同时,为及时掌握蓝藻演变情况,洪泽湖应建立起人工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自动在线监测、卫星遥感、视频监控及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水华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对水华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

综上所述,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水体污染,只要加强湖泊的污染综合治理和防控,保持一湖清水,蓝藻就失去了暴发的内在条件,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1.王兆群,张宁红,等.洪泽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2(6).

2.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25(3).

3.杨刚,李国,胡瑾.洪泽湖、骆马湖富营养化评价及“水华”发生风险等级评估[J].治淮,2010,12.

4.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5.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

猜你喜欢

绿藻洪泽湖水华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
洪泽湖渔家
无绿藻的微生物学特性和菌种鉴定
全球近10年无绿藻病例报道文献的回顾
以成长为主题解读《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