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渔市”的两难
2014-10-23钟瑜
□本刊记者 钟瑜
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海产品,老海口人定会想到人民大桥,那里的海鲜品种多样并且价廉物美。然而,人民大桥,这条由长堤路通向海甸岛的交通要道,海口市的景观大桥,为何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渔市?
原本,渔市设在人民大桥底下,由渔民自发形成,已存在十多年的历史,因设在一米多宽的人行道上而得名“一米渔市”。
渔市的正对面就是新安村。每到下午时分,海甸岛新安村、新埠岛新坡村的渔民便会带着捕获的海产品来此摆摊售卖。除此以外,还能经常看到临高、广东等地渔民的身影。下午六点过后,在桥底下贩售的渔民们会转移场地,将摊位搬运至人民大桥上的人行道处继续贩卖。有经验的买家会避开高峰期,选择晚上七八点临近渔市收摊再来扫尾。
在“一米渔市”摊前,记者注意到,一些渔贩是从停靠在海甸溪边的船上下来的,有的甚至还背着嗷嗷待哺的婴孩。记者走到一位鱼贩面前询问情况,她说,他们一家子人都生活在船上,凌晨出海捕鱼,一般在琼州海峡、文昌铺前一带海面作业。归航后,家里的男人在船上继续织网,女人就将捕获到的渔货拉上岸出售,要是没卖完,天黑后也会收摊走人。
“一米渔市”的存在,给购买渔货的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么多年来,出海捕鱼归航至海甸溪桥头摆摊也成了渔贩们赖以生存的方式。但是,“一米渔市”也因占道摆摊,使得电动车辆不得不开到了机动车道上,严重影响了交通。而且渔市带来的脏、臭、乱现象,也大大有损市容。
2012年,美兰区有关部门曾对“一米渔市”进行了取缔,可第二年初,“一米渔市”又恢复了繁荣景象。记者看到,在海甸溪护栏上已竖起了“此地为交通要道,请勿在此占道摆摊,否则依法处置”的牌子,但在牌子的一旁,鱼贩们正继续占道做着买卖。
关于“一米渔市”的两难问题,期盼有关部门早日想出一个两全之策,既保留渔民赖以生存和便利市民的渔市,又避免由此而出现的脏乱、拥堵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