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箐水库库区地震研究

2014-10-22王尚彦陈本金欧品智

科技资讯 2014年20期
关键词:灰岩蓄水库区

王尚彦++陈本金++欧品智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位于贵州省北盘江下游的董箐水库库区的地震情况和地质背景,分析研究了影响库区地震形成的因素。库区断裂构造、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因此,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体容量急剧变化(库区水面升或者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

关键词:地震 水库地震 董箐水库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19-02

董箐水库位于北盘江流域下游。北盘江属珠江水系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北盘江流域分属云南、贵州两省。该流域贵州境内的梯级水电站包括中下游的善泥坡、光照、马马崖、董菁等6个水电站。董箐水库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北盘江下游,贞丰与镇宁的交界河段上,右岸属贞丰县,距贞丰县城约38 km,左岸属镇宁县,距镇宁县城约101 km。董箐水库距贵阳城区221 km,距安顺市131 km。董箐水电站为北盘江干流(茅口以下)规划的梯级水电站的第三级,也是最后一级,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在望谟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进入红水河,为龙滩水电站库区。董箐水库坝址位于北盘江干流中下游段坝坪桥上游约800 m处,河谷为基本对称的宽“V”形谷。

董箐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航运次之,兼顾其它”。正常蓄水位490 m,死水位485m,总库容9.58亿 m2,调节库容1.061亿m2,属日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720 MW(4×18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25.88亿kW·h。董箐水电站于2009年08月20日下闸蓄水。

1 地震情况

董箐水库蓄水前监测到的地震较少、震级较低。2007年4月—2009年8月,共在库区监测到地震65次,最大震级为ML2.6,震中位于贞丰县。

但蓄水后库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明显提高。2009年8月20日开始蓄水至2012年12月底期间共发生地震2962次(表1)。在蓄水后的第一年度发生地震频度急剧增多,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地震发生频度减少。三峡水库等水库地震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1~3]。库区≥ML2.5级以上的地震也比蓄水前增加,共发生了81次。其中≥ML4.0的地震共有4次,分别是2010年1月17日发生于贞丰县(ML4.0)、2010年10月4日发生于贞丰县(ML4.7)、2011年10月3日发生于镇宁县(ML4.0)及2011年11月6日发生于镇宁县(ML4.6)的地震。这些4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蓄水后的两年内①。≥ML2.5级的地震,一般是有感地震,在库区及附近能感觉到震动。地震主要集中在贞丰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三县交界的三岔河附近(图1)。

1875年6月8日在罗甸发生过M6.5级的地震[4]。2010年1月17日发生的ML4.0(Ms3.4)级地震,震中位于贵州省贞丰县,由于岩石崩塌造成了6人死亡9人受伤[5]。

2 地质背景

2.1 断层

贵州北西向的垭都(水城)-紫云隐伏断裂带经过库区。垭都-紫云隐伏断裂带,是在一个宽10~80 km,长大于300公里的古生代裂陷槽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垭都-紫云隐伏断裂带被认为是控制贵州地震分布的主要断裂带[5]。

库区有多组断层通过,一组为近北东向右旋平移断层,一组为北西向的逆断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层(图2)。

2.2 地层

库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图2)。西部为碳酸盐台地相,由下三叠统的安顺组和中三叠统的关岭组组成。东部为碎屑岩盆地相,由中三叠统的新苑组、边阳组组成。中间为过渡相(台地边缘相),由下三叠统的紫云组和中三叠统的坡段组和垄头组组成[7]。

安顺组的岩石组成主要为薄-厚层细粒、鲕粒、角砾状白云岩。关岭组主要由薄-厚层白云岩、灰岩和粘土岩组成。新苑组的岩石组合主要为泥质和钙质页岩、钙质砂岩、粉砂岩、泥晶灰岩、泥灰岩。边阳组主要由岩屑砂岩、钙质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粘土岩组成。紫云组组成岩石为薄-块状砾屑灰岩,薄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和页岩。坡段组主要岩石组合为藻屑、生物屑灰岩和砾屑灰岩。垄头组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藻屑灰岩和核形石灰岩组成[8]。

2.3 地貌

库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北盘江在震中区呈近北西向切过。河谷组成岩石为坚硬的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岩层裂隙发育、多组交切。谷坡陡峭,坡度大多80°以上。

3 形成地震的影响因素

董箐水库在没有蓄水前,地震的频度和强度相对于蓄水后小的多,说明水库蓄水对库区地震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调查研究库区及其附近地震地质背景,可以分析出,库区地震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库区位于多组断裂经过区。控制贵州地震分布的近北西向的垭都(水城)-紫云断裂带经过库区;近南北向的三叠纪时期的台地和盆地的过渡带经过库区,这个过渡带很可能存在古断裂;有三组(燕山期形成)的断层通过库区,一组为近北东向的右旋平移断层,一组为北西向的逆断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层。断层切割岩层造成岩石破碎,当水体淹没这些断裂带时,水体沿断裂面渗透,改变断裂两侧岩层的力学平衡状态,发生位移,可能形成地震。

(2)库区地层结构特殊。库区岩层以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这类岩石相对较硬,性脆易破裂形成多裂隙,易溶蚀形成多空隙,是含水层。但也有一些结构相对比较致密的隔水岩层(薄层泥晶灰岩、含泥质灰岩和白云岩、页岩、泥岩等)的夹层。

一方面,这种岩层结构为气爆型地震的形成提供了岩石结构条件。隔水岩层在上覆水体压力下,圈闭含水层的流体(气体和液体),当流体压力增大或上覆水库水体压力减小,流体从相对薄弱的地方喷溢,形成地震。另一方面,相对较软的含泥质的岩层(页岩、泥岩、含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等)在库水的浸泡下,变软,坚硬的岩体会沿着这类软弱的岩层滑塌,可能形成地震。

(3)断裂构造、库区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从图3可以看出:比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位升高(或下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许多水库诱发的较大的地震往往也是发生在库水位较大变化时或之后短期内[2~3]。这说明库水是重要的诱发地震的因素。值得说明的是,不是所有高水位(或低水位)时或之后都有较大的地震发生(图3)。

4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认识:(1)董箐水库蓄水后,库区及其附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有所增加,说明水库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库区岩断裂构造、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3)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体容量急剧变化(库区水面升或者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轶,万伟,张辉,等.水库诱发地震规律研究——以三峡地区为例[J].国际地震动态,2012(4):13-18.

[2] 钟羽云,周昕,张帆.水库水位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13,33(2):35-40.

[3] 马文涛,蔺永,苑京立,等.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例比较与分析[J].地震地质,2013,35(4):914-929.

[4] 罗远模,张晓东,徐祥,等.1875年6月8日贵州罗甸地震再考证[J].贵州地质,2009,26(4):299-305.

[5] 王尚彦,梁操,文微亚,等.贵州贞丰-关岭-镇宁交界3.4级地震诱发岩崩分析[J].贵州地质,2010,27(3):223-225.

[6] 王尚彦,张慧,彭成龙,等.贵州西部古-中生代地层及裂陷槽盆的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25-142.

[7]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277-321.

[8] 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院.贵州地层典[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331-395.

注释

①余翔,杨燕.贵州省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概述[M].贵州省地震志(地震出版社出版中).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位于贵州省北盘江下游的董箐水库库区的地震情况和地质背景,分析研究了影响库区地震形成的因素。库区断裂构造、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因此,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体容量急剧变化(库区水面升或者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

关键词:地震 水库地震 董箐水库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19-02

董箐水库位于北盘江流域下游。北盘江属珠江水系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北盘江流域分属云南、贵州两省。该流域贵州境内的梯级水电站包括中下游的善泥坡、光照、马马崖、董菁等6个水电站。董箐水库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北盘江下游,贞丰与镇宁的交界河段上,右岸属贞丰县,距贞丰县城约38 km,左岸属镇宁县,距镇宁县城约101 km。董箐水库距贵阳城区221 km,距安顺市131 km。董箐水电站为北盘江干流(茅口以下)规划的梯级水电站的第三级,也是最后一级,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在望谟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进入红水河,为龙滩水电站库区。董箐水库坝址位于北盘江干流中下游段坝坪桥上游约800 m处,河谷为基本对称的宽“V”形谷。

董箐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航运次之,兼顾其它”。正常蓄水位490 m,死水位485m,总库容9.58亿 m2,调节库容1.061亿m2,属日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720 MW(4×18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25.88亿kW·h。董箐水电站于2009年08月20日下闸蓄水。

1 地震情况

董箐水库蓄水前监测到的地震较少、震级较低。2007年4月—2009年8月,共在库区监测到地震65次,最大震级为ML2.6,震中位于贞丰县。

但蓄水后库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明显提高。2009年8月20日开始蓄水至2012年12月底期间共发生地震2962次(表1)。在蓄水后的第一年度发生地震频度急剧增多,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地震发生频度减少。三峡水库等水库地震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1~3]。库区≥ML2.5级以上的地震也比蓄水前增加,共发生了81次。其中≥ML4.0的地震共有4次,分别是2010年1月17日发生于贞丰县(ML4.0)、2010年10月4日发生于贞丰县(ML4.7)、2011年10月3日发生于镇宁县(ML4.0)及2011年11月6日发生于镇宁县(ML4.6)的地震。这些4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蓄水后的两年内①。≥ML2.5级的地震,一般是有感地震,在库区及附近能感觉到震动。地震主要集中在贞丰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三县交界的三岔河附近(图1)。

1875年6月8日在罗甸发生过M6.5级的地震[4]。2010年1月17日发生的ML4.0(Ms3.4)级地震,震中位于贵州省贞丰县,由于岩石崩塌造成了6人死亡9人受伤[5]。

2 地质背景

2.1 断层

贵州北西向的垭都(水城)-紫云隐伏断裂带经过库区。垭都-紫云隐伏断裂带,是在一个宽10~80 km,长大于300公里的古生代裂陷槽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垭都-紫云隐伏断裂带被认为是控制贵州地震分布的主要断裂带[5]。

库区有多组断层通过,一组为近北东向右旋平移断层,一组为北西向的逆断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层(图2)。

2.2 地层

库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图2)。西部为碳酸盐台地相,由下三叠统的安顺组和中三叠统的关岭组组成。东部为碎屑岩盆地相,由中三叠统的新苑组、边阳组组成。中间为过渡相(台地边缘相),由下三叠统的紫云组和中三叠统的坡段组和垄头组组成[7]。

安顺组的岩石组成主要为薄-厚层细粒、鲕粒、角砾状白云岩。关岭组主要由薄-厚层白云岩、灰岩和粘土岩组成。新苑组的岩石组合主要为泥质和钙质页岩、钙质砂岩、粉砂岩、泥晶灰岩、泥灰岩。边阳组主要由岩屑砂岩、钙质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粘土岩组成。紫云组组成岩石为薄-块状砾屑灰岩,薄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和页岩。坡段组主要岩石组合为藻屑、生物屑灰岩和砾屑灰岩。垄头组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藻屑灰岩和核形石灰岩组成[8]。

2.3 地貌

库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北盘江在震中区呈近北西向切过。河谷组成岩石为坚硬的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岩层裂隙发育、多组交切。谷坡陡峭,坡度大多80°以上。

3 形成地震的影响因素

董箐水库在没有蓄水前,地震的频度和强度相对于蓄水后小的多,说明水库蓄水对库区地震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调查研究库区及其附近地震地质背景,可以分析出,库区地震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库区位于多组断裂经过区。控制贵州地震分布的近北西向的垭都(水城)-紫云断裂带经过库区;近南北向的三叠纪时期的台地和盆地的过渡带经过库区,这个过渡带很可能存在古断裂;有三组(燕山期形成)的断层通过库区,一组为近北东向的右旋平移断层,一组为北西向的逆断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层。断层切割岩层造成岩石破碎,当水体淹没这些断裂带时,水体沿断裂面渗透,改变断裂两侧岩层的力学平衡状态,发生位移,可能形成地震。

(2)库区地层结构特殊。库区岩层以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这类岩石相对较硬,性脆易破裂形成多裂隙,易溶蚀形成多空隙,是含水层。但也有一些结构相对比较致密的隔水岩层(薄层泥晶灰岩、含泥质灰岩和白云岩、页岩、泥岩等)的夹层。

一方面,这种岩层结构为气爆型地震的形成提供了岩石结构条件。隔水岩层在上覆水体压力下,圈闭含水层的流体(气体和液体),当流体压力增大或上覆水库水体压力减小,流体从相对薄弱的地方喷溢,形成地震。另一方面,相对较软的含泥质的岩层(页岩、泥岩、含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等)在库水的浸泡下,变软,坚硬的岩体会沿着这类软弱的岩层滑塌,可能形成地震。

(3)断裂构造、库区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从图3可以看出:比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位升高(或下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许多水库诱发的较大的地震往往也是发生在库水位较大变化时或之后短期内[2~3]。这说明库水是重要的诱发地震的因素。值得说明的是,不是所有高水位(或低水位)时或之后都有较大的地震发生(图3)。

4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认识:(1)董箐水库蓄水后,库区及其附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有所增加,说明水库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库区岩断裂构造、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3)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体容量急剧变化(库区水面升或者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轶,万伟,张辉,等.水库诱发地震规律研究——以三峡地区为例[J].国际地震动态,2012(4):13-18.

[2] 钟羽云,周昕,张帆.水库水位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13,33(2):35-40.

[3] 马文涛,蔺永,苑京立,等.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例比较与分析[J].地震地质,2013,35(4):914-929.

[4] 罗远模,张晓东,徐祥,等.1875年6月8日贵州罗甸地震再考证[J].贵州地质,2009,26(4):299-305.

[5] 王尚彦,梁操,文微亚,等.贵州贞丰-关岭-镇宁交界3.4级地震诱发岩崩分析[J].贵州地质,2010,27(3):223-225.

[6] 王尚彦,张慧,彭成龙,等.贵州西部古-中生代地层及裂陷槽盆的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25-142.

[7]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277-321.

[8] 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院.贵州地层典[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331-395.

注释

①余翔,杨燕.贵州省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概述[M].贵州省地震志(地震出版社出版中).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位于贵州省北盘江下游的董箐水库库区的地震情况和地质背景,分析研究了影响库区地震形成的因素。库区断裂构造、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因此,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体容量急剧变化(库区水面升或者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

关键词:地震 水库地震 董箐水库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19-02

董箐水库位于北盘江流域下游。北盘江属珠江水系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北盘江流域分属云南、贵州两省。该流域贵州境内的梯级水电站包括中下游的善泥坡、光照、马马崖、董菁等6个水电站。董箐水库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北盘江下游,贞丰与镇宁的交界河段上,右岸属贞丰县,距贞丰县城约38 km,左岸属镇宁县,距镇宁县城约101 km。董箐水库距贵阳城区221 km,距安顺市131 km。董箐水电站为北盘江干流(茅口以下)规划的梯级水电站的第三级,也是最后一级,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在望谟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进入红水河,为龙滩水电站库区。董箐水库坝址位于北盘江干流中下游段坝坪桥上游约800 m处,河谷为基本对称的宽“V”形谷。

董箐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航运次之,兼顾其它”。正常蓄水位490 m,死水位485m,总库容9.58亿 m2,调节库容1.061亿m2,属日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720 MW(4×18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25.88亿kW·h。董箐水电站于2009年08月20日下闸蓄水。

1 地震情况

董箐水库蓄水前监测到的地震较少、震级较低。2007年4月—2009年8月,共在库区监测到地震65次,最大震级为ML2.6,震中位于贞丰县。

但蓄水后库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明显提高。2009年8月20日开始蓄水至2012年12月底期间共发生地震2962次(表1)。在蓄水后的第一年度发生地震频度急剧增多,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地震发生频度减少。三峡水库等水库地震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1~3]。库区≥ML2.5级以上的地震也比蓄水前增加,共发生了81次。其中≥ML4.0的地震共有4次,分别是2010年1月17日发生于贞丰县(ML4.0)、2010年10月4日发生于贞丰县(ML4.7)、2011年10月3日发生于镇宁县(ML4.0)及2011年11月6日发生于镇宁县(ML4.6)的地震。这些4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蓄水后的两年内①。≥ML2.5级的地震,一般是有感地震,在库区及附近能感觉到震动。地震主要集中在贞丰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三县交界的三岔河附近(图1)。

1875年6月8日在罗甸发生过M6.5级的地震[4]。2010年1月17日发生的ML4.0(Ms3.4)级地震,震中位于贵州省贞丰县,由于岩石崩塌造成了6人死亡9人受伤[5]。

2 地质背景

2.1 断层

贵州北西向的垭都(水城)-紫云隐伏断裂带经过库区。垭都-紫云隐伏断裂带,是在一个宽10~80 km,长大于300公里的古生代裂陷槽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垭都-紫云隐伏断裂带被认为是控制贵州地震分布的主要断裂带[5]。

库区有多组断层通过,一组为近北东向右旋平移断层,一组为北西向的逆断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层(图2)。

2.2 地层

库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图2)。西部为碳酸盐台地相,由下三叠统的安顺组和中三叠统的关岭组组成。东部为碎屑岩盆地相,由中三叠统的新苑组、边阳组组成。中间为过渡相(台地边缘相),由下三叠统的紫云组和中三叠统的坡段组和垄头组组成[7]。

安顺组的岩石组成主要为薄-厚层细粒、鲕粒、角砾状白云岩。关岭组主要由薄-厚层白云岩、灰岩和粘土岩组成。新苑组的岩石组合主要为泥质和钙质页岩、钙质砂岩、粉砂岩、泥晶灰岩、泥灰岩。边阳组主要由岩屑砂岩、钙质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粘土岩组成。紫云组组成岩石为薄-块状砾屑灰岩,薄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和页岩。坡段组主要岩石组合为藻屑、生物屑灰岩和砾屑灰岩。垄头组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藻屑灰岩和核形石灰岩组成[8]。

2.3 地貌

库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北盘江在震中区呈近北西向切过。河谷组成岩石为坚硬的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岩层裂隙发育、多组交切。谷坡陡峭,坡度大多80°以上。

3 形成地震的影响因素

董箐水库在没有蓄水前,地震的频度和强度相对于蓄水后小的多,说明水库蓄水对库区地震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调查研究库区及其附近地震地质背景,可以分析出,库区地震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库区位于多组断裂经过区。控制贵州地震分布的近北西向的垭都(水城)-紫云断裂带经过库区;近南北向的三叠纪时期的台地和盆地的过渡带经过库区,这个过渡带很可能存在古断裂;有三组(燕山期形成)的断层通过库区,一组为近北东向的右旋平移断层,一组为北西向的逆断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层。断层切割岩层造成岩石破碎,当水体淹没这些断裂带时,水体沿断裂面渗透,改变断裂两侧岩层的力学平衡状态,发生位移,可能形成地震。

(2)库区地层结构特殊。库区岩层以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这类岩石相对较硬,性脆易破裂形成多裂隙,易溶蚀形成多空隙,是含水层。但也有一些结构相对比较致密的隔水岩层(薄层泥晶灰岩、含泥质灰岩和白云岩、页岩、泥岩等)的夹层。

一方面,这种岩层结构为气爆型地震的形成提供了岩石结构条件。隔水岩层在上覆水体压力下,圈闭含水层的流体(气体和液体),当流体压力增大或上覆水库水体压力减小,流体从相对薄弱的地方喷溢,形成地震。另一方面,相对较软的含泥质的岩层(页岩、泥岩、含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等)在库水的浸泡下,变软,坚硬的岩体会沿着这类软弱的岩层滑塌,可能形成地震。

(3)断裂构造、库区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从图3可以看出:比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位升高(或下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许多水库诱发的较大的地震往往也是发生在库水位较大变化时或之后短期内[2~3]。这说明库水是重要的诱发地震的因素。值得说明的是,不是所有高水位(或低水位)时或之后都有较大的地震发生(图3)。

4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认识:(1)董箐水库蓄水后,库区及其附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有所增加,说明水库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库区岩断裂构造、岩石结构等地质背景是形成库区地震的基础条件,水库水体是诱发条件。(3)较大的地震往往是在水体容量急剧变化(库区水面升或者降)时或之后短期内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轶,万伟,张辉,等.水库诱发地震规律研究——以三峡地区为例[J].国际地震动态,2012(4):13-18.

[2] 钟羽云,周昕,张帆.水库水位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13,33(2):35-40.

[3] 马文涛,蔺永,苑京立,等.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例比较与分析[J].地震地质,2013,35(4):914-929.

[4] 罗远模,张晓东,徐祥,等.1875年6月8日贵州罗甸地震再考证[J].贵州地质,2009,26(4):299-305.

[5] 王尚彦,梁操,文微亚,等.贵州贞丰-关岭-镇宁交界3.4级地震诱发岩崩分析[J].贵州地质,2010,27(3):223-225.

[6] 王尚彦,张慧,彭成龙,等.贵州西部古-中生代地层及裂陷槽盆的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25-142.

[7]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277-321.

[8] 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院.贵州地层典[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331-395.

注释

①余翔,杨燕.贵州省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概述[M].贵州省地震志(地震出版社出版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灰岩蓄水库区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柘溪库区人民“靠山吃山”之我见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伊拉克政府军入主基尔库克
KD377:家用多功能灭火器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
庄辉:东经109.88 北纬31.09
空气潜孔锤在灰岩地区水文凿井工程应用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