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4-10-22付秋林钱新杰胡桂香
付秋林++钱新杰++胡桂香
摘 要:本文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机电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领域、岗位定位调查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提出理论“必需、够用”与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势利导,以期达到该课程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理实一体化 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52-01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近机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综合课,具有理论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等,要求学生在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前提下,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学习的质量,也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等,传统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就该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本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借助对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使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教中学,学中做”,把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全程构建在课堂中,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内容繁多、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很容易感到兴趣不高、乏味枯燥,再加上实训课程与理论相脱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
任课教师首先要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成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并依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遵循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的原则,把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顺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并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机械制造相关的职业内容与工作环境有一个较明确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和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实施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把握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选择、理论“必需、够用”取舍、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结合、评价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
2.1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选择
选择好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基础,目前市面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都是按照知识点的衔接关系进行编排,不能很好的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校的设备、实训基地、师资结构等情况来开发教材或实训任务指导书。编写时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与情境化,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强调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同时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做到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
2.2 理论“必需、够用”取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内容繁多、抽象、面广。如果还是传统教学的那种面面俱到灌输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容易感到疲倦,兴趣不高。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取舍,在取舍的时候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注重实际应用为重点??,兼顾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对理论知识进行优化与重组,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
“必需”不但包括实践中必需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也包括对教材优化重组后的理论讲清讲透,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够用”主要是指减少课程中繁琐的理论推导、分析与计算,并删除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保留突出应用型内容。
2.3 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结合
项目选取时要以教材主要的知识点为依据,以典型的制造加工项目来覆盖主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又是通过若干个教学任务来实现。另外,选取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完成项目过程中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鉴于这些情况,对项目做了以下选择:以减速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为载体,如轴套、减速器传动轴、齿轮轴、箱体等的加工制造为项目,按照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机床、选择并安装刀具、选择材料、安装工件、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考核这几个方面来完成每个项目任务。在实训的时候,教师要亲临现场,利用任务驱动法,将企业中机械加工常用的量具、工件、夹具的工艺原理,金属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等内容演示说明,并让每一位学生直接面对对应的设备,这样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兴趣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作能力。
2.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体现直观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评价体系也应淡化理论知识而突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还要辅助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考察出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实践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3 结语
不可否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更高,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掌握更好,对相关的技能掌握的更牢,培养贯彻了能力与素质,实践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同时,高职教育还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任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生产一线培养更多的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中明,罗勇武.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J].职教论坛,2010(3):53-56.
[2] 方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2011(7):144-145.
[3] 贾国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7):108.
[4] 张新建.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