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人物阿米娜的经典唱段与角色演绎
2014-10-22张楠刘彬娜
张楠++刘彬娜
摘要: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作为意大利19世纪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一生专注于歌剧作品的创作,尤其擅长创作花腔唱法的声乐作品。《梦游女》是贝里尼最具特色也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剧中女主角阿米娜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是贝里尼创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之一,本文将从写作背景、曲式结构、乐段处理等方面逐步展开论述,分析并得出贝里尼在歌剧创作方面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歌剧 阿米娜 咏叹调
温琴佐·萨尔瓦多·卡梅洛·弗朗切斯科·贝利尼(Vincenzo Salvatore Carmelo Francesco Bellini)作为19世纪浪漫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与罗西尼、唐尼采蒂并称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最著名的三位歌剧作曲家。他最有名的歌剧莫过于《诺尔玛》、《梦游女》和《清教徒》这三部作品。贝里尼的歌剧深受罗西尼的影响,延续并发展了罗西尼的写作风格,虽然相比于罗西尼和19世纪后期的威尔第,他可能只是两座高山之间的鞍部,但他对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对世界歌剧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剧《梦游女》创作于1831年,从形式上贝里尼采用了常规的布局,但其中具有很高技巧性的歌曲并不单体现于纯技巧的展示,而是和动人美妙的旋律交相融合,打动人心,因此有不少非常经典的唱段,到如今这部歌剧依旧在世界各大剧院频繁上映。
这部歌剧之所以非常受欢迎,与他的题材很有特点不无关联,那时的人们对于梦游症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现在。在最初的故事大纲和歌剧总谱上,作者对梦游症有着较为详尽的解释,这些足以证明当时社会对于梦游症的重视程度。剧中,阿米娜是一个患有梦游症的孤儿,她即将和埃尔维诺结婚,但就是因为这个病,影响了大家对她的看法,引起了诸多误会。直到大家逐渐了解了她患的梦游症这个病,才得以把误会解除。贝里尼正是借阿米娜这种病态来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冲击。最重要的是当时的贝里尼深受肺结核的困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无助与绝望,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歌剧《梦游女》中最广为人知的唱段是女主角阿米娜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整首咏叹调分为两段,第一段可称为《Ah,non credea mirarti》,后一段可称为《Ah,non giunge uman pensiero》。第一段是阿米娜梦游时对一切失去了信心,大家都不相信她。表达的一种失望之情。而第二段是大家看到了阿米娜梦游后,有重新相信了她,阿米娜心中又充满了喜悦之情。这是比较典型的贝里尼歌剧咏叹调风格,前后两段的对比非常明显。
在第一段歌词中反复出现了“che un giorno solo che un giorno sol duro”,意思是一天天的过去,所有的一切好像不复存在。而“Ah, non credea mirarti”是“啊,我不能相信”,这两句的反复出现表达了女主角阿米娜对得到一切后又失去一切的失望之情,她对爱情、友情、亲情失去了信心,一切的一切都好像蒙上了灰色。第二段是非常欢快的一段,由于阿米娜周围的人重新恢复了对阿米娜的看法,所以阿米娜的爱情之火又重新燃起。她唱出了“Ah,non giunge uman pensiero”,充满了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她的身旁,她的心里非常欢畅,昔日的爱情回到了她的身旁。第二段的演唱重复了两遍,这两遍的重复更是强调了阿米娜对生活又重拾了信心。
从曲式结构来看,整部咏叹调分为两段。第一部分是女主角阿米娜梦游时所演唱的,是如歌的行板,表现了轻柔的力度、缠绵的情怀和如泣如诉的声音。这一段是三段体结构,由A段--过渡段--B段组成。A段从a小调开始,多用附点节奏,先通过上行音阶推动旋律缠绵地向前运动。后用附点节奏和三连音,通过下行音阶,舒展旋律,无奈地收尾乐句。再到过渡段同样运用了三连音和附点增强了流动性,并转向a小调的平行大调C大调。到了最后的B段真正转向C大调,情绪更加激昂,由小调转为大调之后,力度和情感都有明显的变化。这样的转换符合阿米娜的情感发展,预示着她的爱情将要重见光明。
第二部分是阿米娜重新获得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情之后演唱的咏叹调。整个第二部分是分为A和A1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位演唱家对歌曲的把握不同而对第二段做了不同的处理。整个第二部分是降B大调,速度是有节制的快板。贝里尼同样运用了大量的附点和三连音来表达了旋律的流动性和跳跃性。同时,这一段也是花腔技巧得以充分展示的段落,以此表达了阿米娜的喜悦之情。
作为集许多综合艺术为一体的歌剧形式,《啊,满园鲜花凋零》所有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阿米娜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上。咏叹调的开始,贝里尼运用了如歌的行板,婉转、凄凉同时又赋有深情。当阿米娜被众人所误会后所感到的痛苦,整个旋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到后来当阿米娜重获幸福后,整个旋律欢快,使用了快板,表达了她的喜悦之情。总之,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有很大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作曲家贝里尼高超的作曲技术,他的作品使意大利歌剧更加成熟,巩固了意大利歌剧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李卫玲.《啊,满园鲜花凋零》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