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2014-10-22张莹
张莹
摘要:牟定彝族左脚调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流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非常盛行的歌种,随着彝族左脚舞的广泛流行而发展,本文就其产生、继承、发展及其调性特点作简单分析介绍。
关键词:牟定彝族左脚调 产生 继承与发展 调性特点
牟定位于滇中腹地,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区。东接元谋、禄丰县,南连楚雄市,西靠南华、姚安县,北依大姚县龙街乡,全境面积1490多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约十八万四千多人,其中彝族人口约三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属“罗罗颇”支系。
牟定的彝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978年在新甸乡福土龙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羊角纽编钟(这套编钟呈长椭圆型,顶部有羊角纽,共六个,属六声音阶编钟)说明:彝族先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己经掌握了比较完整的音乐。从流传至今的古歌谣“梅葛”(谐音,又称“蜜郭”)和反映彝民狩猎生活的“打猎歌舞”说明: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着自己的歌舞艺术。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牟定是彝族“左脚舞”的故乡,左脚歌舞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在现存的康熙定远(即现今牟定)县志上就有着祥尽而生动的记载。
这段记载较详细地描述了彝族先民古老的童婚俗和喝酒跳左脚舞的情景。现今彝族举行童婚礼的习俗已不存在,但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仍要在院心搭一青棚。设一火塘。至晚,贺喜的亲朋好友和当地男女老幼总要围着火塘喝酒跳左脚舞直到次日太阳升起方歇。
关于牟定左脚舞,康熙定远县志还有另一段记载:“每年三月二十八赴城南东狱庙赶会,卖蓑笠羊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小曲至县署二堂跪拜官长,就阶下环围坠左脚至更余方散”。这段记述中的“每年三月二十八赴城南东狱庙赶会”,就是延续至今的牟定大型传统节日“三月会”。
牟定“三月会”,是彝族人民仍至全县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三月二十九日,介时,牟定县城张灯结彩,商贾云集。比邻各县及四方八路的彝族人身着五彩缤纷的盛装聚集在县城唱彝曲(左脚调),跺左脚,人如朝,歌如海,千人同舞,万人同乐,热闹非凡。真可谓:“跳起彝家的左脚舞,天天欢笑,天天火爆,唱起彝家的左脚调,天也在笑,地也在笑”。
左脚调彝语自称为“咕嗻调”,“咕嗻”即“跳脚”的意思,因此也叫“跳脚调”。我们习惯上称为“左脚调”。远古时期的左脚调只是彝族先民在采摘野果或守猎时发出的一种有节奏的“啰哩,啰哩”的呼喊声。没有实际内容,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有一定歌唱内容,一定格侓和韵侓(即有一定音高的旋侓和快慢节奏的曲调)。这种曲调着重于唱和听,这就是彝族民歌。彝族的民歌除了能表达彝族人民的心灵(思想)外,还讲求音乐美,把有一定实际内容的语言和音乐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广泛传播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使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更加广泛。如早期的狩猎有“猎歌”,耕田犁地有“犁田调”,迎接客人有“青棚调”(迎客调),喝酒有“酒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有“情歌”等。
据有关专家考证,远古时期在牟定居住的也许只有彝族先民——“夷人”(西南土著民族),只是在明王朝“移民屯垦”后,才形成彝汉杂居。彝族人在长期与汉族人民的平凡交往中,不断吸取汉文化的养料丰富左脚调的歌唱内容,形成了用汉语(或彝汉语夹杂)演唱的左脚调。
在左脚调中还有一些幽默、诙谐的调子,它的主要内容是评击社会上不道德的歪风邪气。
左脚调的音乐调式以五声羽、徽、宫调式较多,商调式次之,角调式很少见。调性鲜明,变音7在羽调式中应用较突出。在旋律发展上多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衍展引申手法。
可以说重复或变化重复的衍展引申法是左脚调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这种手法因其灵活多变,简单易行,又能不断深化音乐主题,并且还易于记忆和传唱,因此被民间艺人广泛采用,大量新调的产生都是采用这种手法发展而成的。
左脚调的另外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是起承转合式。采用这种手法发展而成的调子短小精干,对称方正,也非常便于记忆和传唱。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再例举。
从众多的左脚调中我们还可看出,商调式的调子是在羽调式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它兼有羽和商的色彩,它用同曲异调(转调)造成一种色彩上的对比。
左脚调的曲式结构多为对比呼应式结构和起承转式结构。这种结构短小、方整,伸缩性强。一般是在上下句基础上发展而成,有的由四个乐句构成。有的则发展到六个乐句或八个乐句构成,是一种对称方整性结构,非常适合即兴填编词演唱和作无数次的反复为歌舞伴唱(奏),因此大多数左脚调都可以作为舞曲在左脚舞中使用。
左脚调的演唱风格比较特殊,别看它的旋律和音型节奏、都较简单,但演唱起来从头到尾都加进了许多滑音,波音,柔音。有时又采用了假嗓翻高八度演唱,使人听起来有时柔美含蓄、深厚粗矿,有时高亢明亮、欢乐向上。
左脚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龙头小二胡(似京胡),龙头八方弦子(似月琴)。有的曲调则用三胡(似中胡,但有三根弦)演奏。小二胡演奏旋律常使用柔弦和滑音演奏手法,使曲调变得非常流畅和优美,弦子在演奏时注重体现节奏和和声效果,但弹奏旋律时对柔弦、滑音运用也较频繁,这样的伴奏与演唱配合把左脚调体现得出神入化,令人陶醉得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总之,“左脚调”因它既可作为民歌演唱,又是左脚舞中边舞边唱的唯一曲调,它在彝汉交融的“左脚舞”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汉族人的赞尝和参与,并依负汉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这从大量左脚调的产生经采用汉字记录和汉语演唱足以证明,随着左脚舞的广泛流行和普及,左脚调已成为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冯国蕊.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J].民族音乐,2009,(03).
[2]安会文.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的多元开发浅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