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文学鉴赏的培养要素
2014-10-22王靖
王靖
摘 要:近些年,国内语文课程的改革仍在不断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但是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势必会对学生鉴赏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学生对读书兴趣不大,不知道读书的意义,也不知道怎么读书,对书籍的选择也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去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本文主要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来进行逐一探讨。
关键词:文学鉴赏 弊端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203-01
文学鉴赏能力,就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表现形式,风格特色以及审美价值进行感知,领略,理解,品位和想象,并作出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①21世纪的现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迫害,人类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的缺失,这都是当今科技水平无法弥补的事情。为了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就要求人们对自身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水平,个人文学素养对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人类发展具有正面积极导向的。
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他在文学的欣赏、文学水平以及思想层面上是丰富、多元的,而且,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正确引导,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处于大学生阶段,部分学生从心理上认为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对读书提不起兴趣,针对这些学生,作为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阅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从读书的选择和方法上激发学生的心理驱动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借用各种手段,全方位、立体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用尽量少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重点讲解如何去分析这首文学作品以及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进而达到学生能掌握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分析这些作品。前面已经说了教师在上课时候尽量少的时间来讲解,那将大部分时间放到哪里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二次感受间接的传达给学生,也就是教师对这篇文学作品的切身感受及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快速的进入作品中,使得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得到碰撞,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终旨。
2 重视文学名著的阅读
并非所有的书都是开卷有益,一个人的鉴赏能力提高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名著,也就是最好的作品,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经过岁月的洗礼的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学生如果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放在大量阅读这些名著上,对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是及其有益的。国外的母语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母语教育,它们都非常重视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这是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民族的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②
3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阅读也是如此,养成阅读的习惯,习惯便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的效果,除了得到各种新的收获外,还可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在长期的、规范的大量阅读当中才能培养出来,需要学生在语言中感知、体会。夏丐尊先生曾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了希望,自然的化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真正的生活在此,真正的文学也在此。”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式,随着朗读量的增加,学生对书中的内容的感知越来越細腻,对文字的理解也越来越敏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笔者认为想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采用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详细对学生加以阐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大家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在听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如果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出生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的时候,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与透彻。阅读也是这样,这就要求学生要对一篇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大致内容等相关史实上有所了解,进而再对这篇作品加以阅读之后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教师在讲授一篇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将精力重点放在这篇作品内容的详细解析上,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自己可以先感受一下,手势、语言、声调以及表情尽量与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境相符,这需要教师反复体会、反复练习。
4 发挥想象力去体会
文学鉴赏既然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学生对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生活和本质的认识活动,这就决定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是感受、思考、接受和创造,学生自然是鉴赏活动中的主体。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③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学鉴赏中也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筐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对作品的感知就是文学鉴赏的开始,即对作品文字的感知。形象的语言便是进一步深入探索文学艺术作品的敲门砖。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尽可能的采用多元化且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比如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描述性的语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就像看电影那样,很容易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在作品的意境当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使得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著.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
[2] 樊美荡.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 钱吕明,曹伯高.文学鉴赏教学应该具备三大视野[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
注释
① 卢素霞.试论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② 姜秀茹.提高初中生文学鉴赏水平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P21.
③ 刘育红.关于文学鉴赏中的几点思考[J].山西税务财政专科学校,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