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成绩排名是对知识教学本质的异化

2014-10-22顾云虎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成绩排名异化本质

顾云虎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与前一篇同选自《人民教育》2014-6)

几年前,在被称为“高考工厂”的某中学,两位学生因成绩排名下滑,不堪压力,相继自杀。这一悲剧让笔者无比沉痛,也由此引发了从知识教学的角度对成绩排名的反思。依据考试成绩高低给学生排名次,虽饱受争议但盛行不止。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恶化学生生存环境,加剧学生精神压力,忽视可持续发展。但信奉者坚信,教育需要目标激励,分数排名评价透明、竞争公平,有利于激发学生上进心。

从是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角度谈成绩排名的是非,这个思路大体正确。但仅着眼于此显然不够。认识排名现象,还应该考虑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考察学生的知识学习属性和任务,看看学生在这一机制中获取某种东西的同时可能失去其他东西的代价,如此立论决策才可能更周全。

从知识教学丰富性立场出发,笔者认为,成绩排名这一规约无数师生行为秩序的实践方式,内置着教学论上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危机,它本质上是反知识、反教育的,从教育教学规律来说,殊不可取!

过分强调成绩排名,是对知识和教学过程本质的误解,从而导致教育核心价值的扭曲、异化。成绩排名机制假定,由于学校教育的时空特殊性,学生事实上不可能无所不包、无限多样地学习知识,学校教育最紧要的事情是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化地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即依照学科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的课程,去掌握那些被选定的知识。因此,教学必然对被选定以外的知识存在及其学习方式不屑一顾,从而拒绝、排斥了课程或教材以外丰富多样的知识及意义世界,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最大化获取知识的价值追求,也否定了通过掌握知识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成绩排名得以有效实施,前提条件是划一目标、划一内容、划一进程,以标准答案为赋分依据,把权威认可的知识当作标准知识、绝对知识、样板知识,然后据此划一度量,比对师生教学的性质、水平和位置,赋予个体学习不同等级的价值、声誉和权利,剥离知识的过程情境特性。如此,知识学习毫无个性可言,思考是自寻烦劳,探究会增加风险,最好的策略就是按照教科书和教师教导的方式去处置一切,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丰富性完全被架空。

学校教育以传递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己任,使无限丰富多样的知识在代际之间贯通,帮助“新来者”适应并创造这个世界,它本质上反映人类热爱知识的旨趣和超越自我的胸怀,要求开放、追求进步。但成绩排名的机制恰恰是走向反面,它引导、启发学生问答,但心思花在“标准知识”、“样板知识”的记忆理解上,教学过程变成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聪明智慧全放在不断地猜题押题上,以考试代教学;它激励、鞭策学生上进,但以名次功利为动力和诱饵,以排名代替教育。这里,教师所有的优秀品质要求——博爱的胸怀,渊博的学识,灵巧的沟通能力,等等,都显得多余甚至是一种累赘!

成绩本是教学过程中信息反馈的一项技术,其功能在于诊断和调整。任何教学制度,评价和诊断都有一定必要性。但一旦成绩排名盛行,分数异化为教育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压倒性监视和控制权威,教育便日益走向长善救失、滋养人德行和智慧的理想的反面!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的做法应该废止,至少应受到严格限制!任由其泛滥,将使学校的知识学习走上反知识、反教育的道路,丢失德行,丧失创造!教育工作者唯有这个自觉才能救赎!

猜你喜欢

成绩排名异化本质
知其师则知其学:多维成绩评定方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本科生成绩排名计算方法的研究
中超联赛职业足球俱乐部赛季初的资金投入和比赛表现与赛季末成绩排名的相关性研究
回归本质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童年的本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学生成绩排名还是继续公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