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建构

2014-10-22毕宏音

理论与现代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要素概念

摘 要:移动互联时代崛起中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建构,是适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要的应然选择。其中,既要从现代舆情视角出发,对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与内涵进行阐释,亦应厘清管理主体、管理服务对象、工作规章和操作方法等要素;同时,还需对组织合作机制、汇集分析机制、沟通互动机制及管控引导机制等四大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虚拟社会管理机制; 概念; 要素; 子机制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5-0100-07

综观当今现实,移动互联时代崛起导致了相关舆情表达博兴。亟待虚拟社会管理工作迅速跟进,建立和完善与之匹配的,各种要素相互配合、互补和制约的,相对确定和稳定的工作方式。特别需要强调,界定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与内涵,找到并明确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中的各种要素,发现并遵循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的客观运行规律,既有助于从舆情基础理论建构目标出发,科学分析、系统把握和完善改进机制的活动类型,也有助于我们根据实践应用需要,更好地促进机制的良性运转和功能发挥。

一、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与内涵

(一)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

虚拟社会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其良性运行和协调畅通,需要通过大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有序、密切配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联动结构和产生持久效力的管理机制。在一般情形下,管理机制就是在人类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服务、监督、管控与引导等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层次和各种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对明确稳定的工作形式。但是,针对“身体不在场”的超时空的电子网络空间所形成的管理机制,则有着特殊的层次和关系,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连续化工作方式也应适合这一特殊场域的需要。

从现代舆情研究视角出发,尝试给出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它是指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以一定的心理认同(舆情认同)为基础,以一定的网络社会规范为依据,以一定的网络技术为支撑,由政府、社会组织和网民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对网络社会系统的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连续化过程,具体表现为通过相关工作环节、链条与流程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方式。

再进一步考量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是根据虚拟社会管理在党和政府管理工作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依据移动互联化诉求表达发生、发展、结束或积淀等变动规律,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利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移动运营商工作平台、媒体微博、微信,以及参与管理的民间移动互联用户等,采取科学适用的统计方法,通过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保障,对移动互联社会系统进行协调、服务、监督、控制和引导的连续化工作方式。

(二)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内涵

第一,建立并完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执政水平,促进党和政府决策工作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社会分化仍在加剧,社会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社会思想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网络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的更高要求。

第二,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建构是建立在运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对网络社会舆情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运行规律的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同时,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又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网络社会,更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心态的变动规律,克服管理决策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建立与健全虚拟社会管理机制,能进一步克服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和孤立性,自觉地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性系统;也能进一步克服对事物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直观性,深入内部把握事物的各个层次与各种联系。[1]正是基于对开放的虚拟社会管理大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和联系性的认识,在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群策群力,建立起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移动运营商和媒体为辅助,以普通移动互联用户为补充,多层级协同配合的虚拟社会管理组织结构。

第四,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中囊括了各种人和物,其有序运行和相互配合需要遵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因此,相关制度、法律、规章的逐步建立和真正执行就成为必需,此外,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等进行思想文化软约束,也是虚拟社会管理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

第五,作为社会治理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运行离不开与社会治理大系统的联动与协调,更是在了解和掌握虚拟社会空间中特殊管理对象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服务、监督、控制和引导等步骤,经由一系列按照一定秩序和规范进行的,相对明确和稳定的管理活动和工作方式,来达到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长期、稳定、高效运转的目标。

二、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中的四大要素

(一)管理主体

当前,面对6.18亿网民中5亿为手机上网用户的客观发展态势,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皆自媒体”的特殊挑战,已不可能仅由党和政府充当虚拟社会管理主体,而是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虚拟社会管理新格局。具体来看,党和政府作为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承担着虚拟社会管理主导者的角色。同时,还要让移动互联运营商、以移动媒体为主的各类新闻媒体等社会经济组织,承担虚拟社会管理辅助者的角色,发挥在虚拟社会管理中的有效管控和舆论监督功能。此外,也要促进民间微博使用者承担“自律型”和“参与型”管理者的特殊角色,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诉求表达主体所承担的,虚拟社会管理补充者和自我监督者的积极作用。

(二)管理服务对象

分析移动互联时代的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其管理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个体化的普通移动互联用户,另一类是机构化的移动互联空间中的社会经济组织。还有两点需进一步阐明,其一,基于本研究视角,作为虚拟社会管理服务对象的普通移动互联用户,将其范围限制在进行诉求表达的那部分普通移动互联用户,即利用移动互联网主要表露自身社会态度的普通使用者。这样具有鲜明政治指向性的界定和阐释,对应的人群有所窄化,但突出了被管理人群的特定性,有利于今后专项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侧重性。其二,无论是普通移动互联用户还是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它们的成分均非常复杂,两者之中都包含了虚拟社会管理的建构力量,像前者中自发形成的自律力量,后者中的移动互联运营商及媒体机构等。因此,普通移动互联用户及移动互联网中社会经济组织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实际上具有管理主体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双重身份。

(三)工作规章

加强以移动互联网络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对协调和规范这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章,来保证该项管理工作各个流程与环节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具体来看,应在建立基本的目标管理制度、工作绩效评估制度、考核评比奖励制度等的基础上,适应新的需要,进一步建立起移动互联网管理工作总规章、移动互联网管理日常工作守则、信息汇集、分析和报送制度、移动互联网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大相关舆情分析会议制度、突发相关舆情应急处置制度、管理工作情况交流反馈制度、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工作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完善和补充。

(四)操作方法

虚拟社会管理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管理工作,离不开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具体来看,无论民意搜集、信息分析还是舆情预警、处置工作评估等,都需要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结合。一般来讲,定量研究方法与实证主义认识论相联,常被称为对数字、数值与统计数据进行汇集和分析的方法;而定性研究方法则基于解释主义认识论,所使用的是依靠理解和解释,强调“意义”等描述性数据的汇集和分析方法。以上两种方法,借鉴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经常应用的问卷调查、参与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例如,属于定性研究的焦点群体方法,属于定量研究的社会态度量表法等。[2]进行相关管理工作时,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及时捕捉网民的情绪变动和舆情走向。包括了网络问卷调查,移动互联网参与观察,通过微博自媒体、微信朋友圈或微群、公众平台发起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三、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中的四大子机制

按照虚拟社会管理大系统中子机制的协作性和相关性,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虚拟社会管理的组织合作机制、汇集分析机制、沟通互动机制以及管控引导机制这四大子机制。

(一)虚拟社会管理的组织合作机制

所谓组织,就是人们遵循一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或严密、或松散的形式,相互结合协作形成的集体或团体。从整体上看,要完成虚拟社会管理的庞杂目标和艰巨任务,首先需要在各个层次、各级部门、不同群体间形成比较明晰的组织合作机制。

从组织合作机制的结构上看,应该形成一种以“坚持系统治理”观念为指导的,虚拟社会管理大目标下的多层级管理组织结构。其中,党和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及人员成为该机制中的核心主导力量。需要在制度安排、人员调配、流程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奖励激励及队伍补充建设上承担主导职责和发挥主要功效。移动互联运营商作为网商,可从技术上为网络通畅运行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管理优势,为营造健康的网络诉求表达环境提供基础性服务;移动互联网中的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和过滤者,可以利用职业化和专业化优长进行观点阐释和思想引领,从而起到舆论监督和舆情疏导的正向作用。其积极介入和辅助参与到组织架构中,可以从观念上和思想上为虚拟社会管理保驾护航;普通移动互联用户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亲历者和实施者,通过健康向上、理性自律的网络诉求表达实践,也成为虚拟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力量。

从组织合作样式分析,包括了纵向联动形式、横向合作形式、机构与个人互补形式、官方与民间结合形式等。具体来看,分属不同层级、部门、行业或以民间身份出现的虚拟社会管理主体,其通过组织合作机制结合在一起,有的可能形成上述四种之一的比较固定的组织合作机制,像针对微博、微信突发事件应对形成的公安、宣传、文化、出版、广电、教育、通信等同级职能部门的横向合作形式。再比如,某些政务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围绕虚拟社会管理形成的官方与民间的结合形式等。但实际上,为应对复杂形势,更多的虚拟社会管理组织合作呈现出混合型样式,以便形成管理合力。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由上至下推动,以“××发布”命名,形成了多层次、多部门、多行业、组织与个人兼容联通的各地政务微博群;而综观组织合作机制建设中通过自下而上推动形成的经典案例,就是通过微博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其运作囊括了纵向、横向、机构、个人、官方及民间各种类型的联动形式,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微博组织合作管理体系。

(二)虚拟社会管理的汇集分析机制

虚拟社会管理,关键在于对移动互联空间中的舆情和舆论进行有效管控引导。其前提是通过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了解、分析和研判此类舆情信息变动规律。正因此,建立虚拟社会管理的汇集分析机制,成为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服务于网络社会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

其一,建立相关舆情的汇集分析工作机制。也就是针对虚拟社会空间特别是移动互联空间中舆情信息的汇集分析要求,组织相关机构、人员,制定汇集和分析标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信息汇集、整理、鉴别、加工、归纳和处理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方式。在工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人才队伍要求、汇集分析要求、科学方法运用,以及制度规范保障等几方面。具体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整合多层次、多行业、跨学科、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管理力量,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出众、头脑敏锐、团结协作的汇集分析队伍;从工作要求看,应及时汇集和精准分析带有全局性、大事性、大势性、思想性、热点性、矛盾性、突发性、民族性和全球性的舆情信息;从方法运用上,应本着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在信息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工作目标,分别采取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描述与分析、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方法。从制度建设上看,应针对相关舆情汇集分析工作的日常处理和应急处置要求,制定出包括移动互联舆情日常汇集分析管理制度、专题舆情汇集分析制度、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汇集分析处理制度、相关舆情的汇集分析联动机制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其二,建立专项舆情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以微博和微信舆情为代表的移动互联舆情,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建立并完善相关舆情的汇集分析机制代表了虚拟社会管理的常态化和信息化能力,那么当前建立专项舆情的监测预警机制,则标志着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因此,强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和仿真演练机制建设理应作为重点。在操作层面,需通过确立包括“突发灾害型社会事项”、“突发集体型社会事项”、“政治型社会事项”、“经济型社会事项”、“社会型社会事项”、“思想文化型社会事项”等在内的刺激移动互联舆情的社会事项来源,建立起包含“变动初始的移动互联舆情监测指标”、“变动过程中的移动互联舆情监测指标”、“变动尾声的移动互联舆情监测指标”在内的舆情变动监测指标体系,并通过“舆情信息采集”、“舆情信息抽取”、“舆情信息组织处理”等方式自动、高效获取移动互联舆情数据,再通过“话题追踪”、“趋势研判”、“先兆预警”等步骤,力求通过做好热点问题、突发事件中的专项舆情动态监测预警和仿真演练,努力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中。[3]

其三,建立相关舆情的报送反馈工作机制。通过汇集分析和监测预警采集到的相关舆情信息,还应经一定方式,及时整理送达上一级部门和领导,让其全面掌握该类舆情信息动态,以便服务于决策。同时,也应经由一定渠道,将相关舆情信息的处理情况、决策建议、下一步工作要求等,及时和明确地传回报送机构和人员。应该说,相关舆情的报送和反馈是虚拟社会管理工作中相互连带、彼此衔接的两个重要环节,报送与反馈工作的联动,有助于整个虚拟社会管理中汇集分析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实效性和完整性。

针对专项舆情报送,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需做到,第一,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信息敏感度,明确专项信息报送的特殊要求,做到把好内容关、掌握程序关、严守保密关;第二,根据舆情信息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对口报送与转报、逐级报送与直报、定期报送与随报、专题报送与连报等报送方式;第三,根据需要,采取书面报送、电子报送、口头报送等报送手段。

针对专项舆情反馈,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做到,第一,在沟通反馈过程中掌握及时原则、准确原则、对口原则、连续原则等;第二,不但在同系统内建立相对完善的逐层级沟通反馈工作网络,而且要建立本系统内同层级信息反馈工作网络,同时,也要建立起多元化的不同管理主体的交叉反馈工作网络;第三,在舆情信息循环反馈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根据要求分别采用由上至下反馈、由下至上反馈、同层级反馈, [4]及多元管理主体间反馈等不同的反馈形式。

(三)虚拟社会管理的沟通互动机制

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不仅要建立合理的组织合作架构,完善信息汇集分析流程,还要深入移动互联平台,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载体,采取信息公开、主动关注、及时评论、互动交流、发起话题、线上与线下活动等形式,通过与普通移动互联用户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管理目标。

从沟通互动机制中的人员构成看,党和政府各级机构和个人组成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群体成为推动机制有效运行的中坚,没有其自上而下的倡导和推动,虚拟社会管理的互动沟通机制将难以真正有效运行,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当然,机制畅行也需移动互联运营商、移动互联新闻媒体及普通网民的辅助和参与。因此,从人员整体结构看,适应网络社会发展变动的更高要求,实现党和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管理主体的全方位参与成为了一个显著特点。

从载体类型看,它主要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载体类型。其中,正因为网络社会的身体不在场的虚拟化交流特点,文字就成为了该空间中信息的最主要载体,而真实社会中通常使用的语言、面对面的行动、表情等载体形式则被音视频、图片、动漫、超链等多媒体载体样式所替代,并且,这些多媒体载体样式因为新鲜、有趣、形象、似真、容量大而被越来越普遍使用。

从工作环节看,主要包含了日常信息发布、信息内容管理、培养粉丝团队、主动关注服务等。首先,重视日常信息发布。该工作具体而微观。大至国家大事,小到温馨提示,每一条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及时主动发布的方针政策、办事指南、规划公告、新闻动态、实时资讯等信息,因其传输快、覆盖广、成本低,互动强,均可成为管理机构与普通民众进行民意沟通的最短桥梁之一。其次,加强对传播内容的管理。从经典句式使用,到流行体再造,从原创性博文的发布,到深度分析的推出,都应纳入信息内容管理中。再次,在培养粉丝团队上下功夫。粉丝的数量和忠诚度能很好地反映出沟通互动机制的运行状况,而粉丝经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权威的发布平台、友善平和的文风、对粉丝关心问题的即时回复反馈等,都可能逐步提升粉丝的忠诚度和活跃度。最后,提升主动关注服务水平。作为机制建构者,不但需要积极使用关注、转发、评论、私信等功能,而且要主动发起线上讨论和线下活动,使这一平台真正成为体察舆情,倾听呼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

(四)虚拟社会管理的管控引导机制

当前,实现虚拟社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还需要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主体,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手段,形成虚拟社会管理的管控引导机制,来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比较顺畅地实现舆情掌控和舆论引导。在整个虚拟社会管理的机制中,管控引导机制作为管理活动的较高级形式存在,其下具体又包括了法律保障机制、道德自律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疏导引导机制。

其一,健全完善管控引导机制中的法律保障机制。移动互联时代博兴,促进了信息传播的迅捷和舆情表达的高涨,但信息过载、谣言扩散、隐私泄露等问题频发,也暴露出相关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因此,在支持技术创新要求和满足新诉求渠道建设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研究当前移动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运行特点和变化规律,特别要针对管理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符合社会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规律的法律法规。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就是为了解决移动互联技术博兴后,虚拟社会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5]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同时,亦可学习国外互联网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的相关治理提供有益借鉴。以网络立法起步最早、数量最多的美国为例,仅在1996年至2001年的互联网飞速发展期,就先后通过了《禁止电子盗窃法》、《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互联网税务自由法》、《美国商标电子盗窃保护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全球及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同一电脑信息传送法》等一大批相关法律法规。且数十年来,美国国会及政府各部门已通过130多项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四大领域。目前,政府干预和互联网管理也应用在twitter(推特)、facebook(脸谱)等新兴社交网络平台上。[6]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加以反思和镜鉴。

其二,强化其中的道德自律机制。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力固然可以对网络社会环境产生外在的约束与控制,但是,内化的个体理性和社会道德,作为精神力量,确也可通过自律、自发与自觉,有效维护网络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这在身体不在场的虚拟社会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7]这无疑为弘扬网络道德,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道德自律机制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具体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化管理者的道德意识,也要强化媒体和移动互联运营商的自律意识,同时,亦要提升使用者的道德水平。对媒体来说,应强化其职业自律意识和新闻把关人作用,充分发挥其作为网络监督者的重要功能,把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7](33)作为重要工作。对移动互联运营商来讲,要通过帮助和引导,使其始终坚持企业运营中的道德化决策,摆正利义关系,增强自律行为和责任意识,同时也要依靠他们,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倡导网络文明新风、抵制和遏制不良网络信息传播的工作。从普通用户来看,一方面要通过道德教育,倡导文明上网,培养其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文明用网竞赛活动,推进网络文明教育大众化、通俗化,推动网络道德建设逐步内化为自愿认同、个人自律和高度自觉。

其三,健全其中的快速反应机制。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是移动互联传播的突出特点。正因此,这里常常成为网络舆情聚集地和网络舆论扩散场,导致各类热点频频燃爆。也使得因应突发事件,建立健全针对有关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综合性应急处置,抢占网上舆论高地,成为虚拟社会管理的一项重任。

从组织结构上看,应包含建立具有领导权力和处置职责的指挥中心;拥有一支以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为核心的作风过硬、训练有素、专业性强的执行队伍;建设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培养形成广泛的社会支持、辅助和补充力量等。

从主要工作环节看,包括了制定快速反应预案、配备相关人员、明确职责与分工、强化部门间的协作联动与舆情会商、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保证经费来源、完善相关培训、通过专项立法提供制度保障等。

其四,完善虚拟社会管理的疏导引导机制。虚拟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并非“堵”而是“疏”。核心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力量,通过主动设置议程,加强互动交流,引导网民积极诉求、理性发声,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有序、自律、有为的网络舆论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六点:

要健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抢占网上舆论先机。由于移动互联平台的超传播力,因此要于第一时间(一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落实事件处置主体,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真实、有针对性的信息,第一时间回复网民质疑,以赢得互动交流和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

要提高各级管理者的应对能力。应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加强传播学、新闻学、舆情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将新媒体操作和相关应急处置纳入工作安排,通过专题讲座、实例讲解和相关研讨等形式,促进危机管理素质的提高。

要加快自身意见领袖群的培养步伐。近些年,“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逐步推进,尤其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大量开通,架设了官民沟通新桥梁。不过,网络技术的疾速发展,移动互联平台的高开放性,使得传统传播格局面对强力冲击,也使网络舆论环境日趋交叉混杂,需要管理者更加尊重和把握舆情变动和新闻传播规律,在识别民间意见领袖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自身的意见领袖与之交往、交流、交心。通过用百姓的语言、百姓的方式和百姓的习惯与之长期平等互动,力求在舆论场中自然胜出。

要彰显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主流媒体应利用专业经验、传播优势和集团协作力,以投入新媒体建设为契机,主动增加与移动互联媒体的互动度,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的问题,引领网民理性发声。[3]

要发挥移动互联运营商的行业自律和信息监管作用。通过制定自律行规和主动监督管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自觉抵制见利忘义和失范越轨的网络运营行为,有效遏制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蔓延,为广大网民提供健康向上、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网络文化产品。

要调动网民的“超我”潜能,组建“自律博主”队伍。激发网民“超我”潜能,发挥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功能,也是动员和启发民间力量,健全相关疏导引导机制的好方法。可通过大数据挖掘,及时发现其中的建设力量,汇聚加入“微圈群”,并选拔组建“自律博主”队伍,鼓励他们制定网络社区规范,实行网络内部自我监督,举报不良运营商和微博、微信上的虚假、不安全信息,促进网络和谐有序,传播网上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周路.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论[M] .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4.

[2]毕宏音.试论构建和谐社会对舆情信息工作特性的把握[J] .社科纵横,2006,(7).

[3]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J] .重庆社会科学,2013,(4).

[4]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94-108.

[5]宋伟,毛磊.保护公民信息安全是立法重点[N] .人民日报,2012-12-29 .

[6]余晓葵. 美国:网络立法起步最早、数量最多[N] .光明日报,2012-12-21.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Bi Hongyin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fter the rise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is the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demands of theoretic research and practices. We should not only expound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virtual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from the view of modern public opinion, but also clarify the elements of management subject, service object, working rul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requir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four sub-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the guide mechanism.

Keyword: Virtual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cept; Factors; Sub-mechanism

责任编辑:宋 奇

猜你喜欢

要素概念
基于“七要素”的教学设计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4年11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