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合作学习误区 让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2014-10-21蔡燕燕
蔡燕燕
摘 要: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诸多优点,因而合作学习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候却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新理念的教学误区,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对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语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较为普遍的误区现象,针对问题找出对策,希望以此来促进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课堂;英语教学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诚然,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活动中发现,要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行之有效,绝非易事。其实,以笔者的拙见,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根本原因并非合作学习者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英语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误区,希望以此来抛砖引玉。
误区一:分组过于草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教学中,采用前后桌同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普遍,省时又方便。然而当合作开始后,有的小组由于都是优等生,讨论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还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烈气氛;而有的小组基本都是学困生,同学们只能“大眼瞪小眼”,静静地等待老师叫停,或者有的学困生小组干脆在合作时间里津津有味地交流跟学习毫不相关的内容,滥竽充数;有的小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过于悬殊,合作讨论俨然成了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学困生则完全成了旁听生,东张西望,无所事事。
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显然是低效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忽略了“小组优化组合”这一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势必会使得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丧失自信,在交流中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人云亦云。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真正意义。
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不能过于草率,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能力、性格以及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进行分组。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有可能优秀学生扮演核心人物,学困生可能会胆小怯懦,教师首先要鼓励他们,建立起“我能行”的积极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更要教育优秀生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感到小组学习的成绩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才能让每一位学习成员在交流中都有所得。
误区二:分工不够明确—— 有人忙碌有人闲
某教师执教牛津5B Unit3 Hobbies一课时,人手一张表格,请学生在组内合作开展小调查“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合作开始了,组内成员开始争论角色了,有的还互相推诿。好不容易终于分工协商完成了。接下来,问的只管忙着一个个地问“Do you have any hobbies?”,答的只管自己回答完就开始无所事事了,负责记录的同学也始终只管边听边打钩,似乎学生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课堂气氛也不错。然而当轮到每个小组汇报调查结果时,又是一片静悄悄了,没几个学生愿意举手发言。
显然,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还缺乏认识,片面地、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学习。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明确每一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分给相适应的角色,也可以让组内成员轮流问答,轮流当“小记者”、“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录人”等。只有分工到位,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互动起来,才能在活动中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误区三:时机不甚恰当—— 面面相觑 不知所措
有位教师在出示了I am reading a magazine. Mike is swimming now. They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一组句子后,请学生归纳总结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结构,呈现问题后,教师马上宣布小组合作开始。可学生的大脑还没来得及做任何思考,有的一脸茫然,有的面面相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显然,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引导,缺少给出学生的思考时间,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和修正自我的错误。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的任何讨论交流、探究思考,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尤其是当涉及一些语法规律或现象时,教师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合作探究,只有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合作交流,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真正使得合作有意义。
误区四:评价过于单一— 千人一面 作用甚微
在很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当小组合作结束后,往往由组内的优等生起立总结陈词,然后一开口大多数学生都会说:I think…较少有小组在汇报交流时说We think…而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后也往往会用Good!/ Excellent! Well done!/ Lets clap for him/her!等语言加以评价。
如此一来,合作时是集体智慧,评价时却是个人才能,评价与合作脱节了。我想,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得组内其他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减弱,从而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当然,合作学习并非只能表扬集体而不能表扬个人。对于那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也完全不必吝惜真诚的赞许。只有兼顾到集体与个人的全面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激发起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合作热情,才能有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
要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收获。只要我们能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一定能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迎来真正有效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