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2014-10-21廖丹
廖丹
摘 要: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越来越成为当今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本文主要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积极心理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这样一个前提上,来论述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与研究范畴,进而引出积极心理学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有效性的启示,并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思政课; 启示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一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基本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期,受物资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与冲击,自身的价值取向扭曲,心理问题频发,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只单纯注重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对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重视不够,缺乏人文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积极心理学是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及人的美德等积极品质,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一门科学,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两者的主张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研究范畴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目前主要研究范畴有三个方面: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幸福感、满足、希望等;个体层面的积极特质,如自尊、勇气、创造力、乐观等;群体层面的积极环境,如责任感、乐于助人等公民美德及有利于个体形成这些美德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因素。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高校课堂提供了极大的启示,特别是对有效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有效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果只是一味的在思政课上讲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健康积极心理的培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坎坷与困难,学生就会轻易地被打倒,甚至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因而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刻不容缓。
三、积极心理学对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有效性的启示
(一)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把积极的情绪融入教学
人们运用大众传媒,轻易的就能获得跨越社会甚至国家的各种信息。大众传媒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影响受众对世界的认识,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选择压力,从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影响,灰色的消极的价值观念趁虚而入,使得某些学生悲观处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灌输理论为主,把学生仅仅当作受教育者,往往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无吸引力,甚至出现反感排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无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与日常生活出现脱节者样的想法。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左右,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可以让他们各自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组,课下讨论,在小组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的帮助与关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增强自信心,在春风细雨般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人格。
(二)在课堂下,结合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自身及社会的需求就决定了高校课堂教学课堂课下独特结合的必要。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时在课下进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有涉及到理想这一专题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先进人物的理想短视频后,可以在课下布置相关的实践互动活动,如几分钟的人生理想演讲,反应自己对人生理想看法的舞台剧,相声等活动,使同学们能够互相分享自己的人生理想,进一步增强同学师生感情。还可以在课堂下让他们各自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组,课下讨论,在小组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的帮助与关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增强自信心,在春风细雨般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人格。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以提高人的心理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积极心理学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提供了一個广阔的视觉与新的研究取向。总之,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之中,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手段,努力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思政课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一切为了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目标,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相互融合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建会.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2,(1).
[2] 门瑞雪.积极性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 彭付芝.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教学北京教育,2011,(11).
[4] 任俊.积极心理学——心理学新进展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 31~ 37 .
[5] 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0(1).
[6] 姬兴涛.本土化的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整合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