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置疑问,激活数学教学
2014-10-21苑瑞英
苑瑞英
摘 要:设置疑问是一门艺术,是教授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依据现代教授学习理论,从同学们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教授学习目标,正确掌握学情,设计合适的设置疑问方式,从而提高教授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设置疑问;作用
一、科学设疑,预防犯错,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稍有疏忽大意,解题时就会造成同学们做错题目。通常的情况下,同学们对刚学习的知识理解上总是从出现谬误深、不全面、不深刻开始的。经过多少反复出错和相互的争论才慢慢熟悉知识。同学们在日常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不注意定理、定义的大前提和必要的前提,经常会让就得思维习惯决定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灵活应用。这样对数学问题中不明显的条件没用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等。不如说,在均值不等式a+b2≥ab的应用中,常常会忘记确定a>0,b>0这个重要的条件。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在同学们容易犯这种错误的地方反复的设置疑问,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预防在先,不要等到学生犯了错之后再去纠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数学教授学习中,通过设置疑问可以引着同学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教授学习中去。尽快投入到老师的课堂组织过程中,为高效的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授学习时间作辅助功效。这也是高级中学阶段同学们身心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老师通过设置疑问也可以让我们顺利地完成教授学习计划目的,做到反馈及时,也是注重情节型教授学习的一种路径。这同时也有助于让同学们及时发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更有利于培育同学们的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例如:关于x的方程(m2-1)x2+2(m+1)x+1=0,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根?
下面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解:∵一元二次的方程有属于实数的解,那么它应该符合条件:
m2-1≠0Δ=4(m+1)2-4(m2-1)≥0
解得:m≠±1m≥-1
∴当m>-1且m≠1时原来的方程有实数的解。
分析:上述这种解题方法的错误原因是学生对题目的了解有偏差。其原因是,本题中只要解答出方程有几个实数根。原来的方程既能够是一元二次的方程,同时也能够是一元一次的方程,所以我们解题时应该分开来分别解答。
正确解法:(1)若m2-1=0即m=±1(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当m=1时,原方程为4x=-1解为x=-14
当m=-1时,原方程为x=-1
(2)若m2-1≠0,即m≠±-1(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原来的式子有属于实数的解的条件:
(m+1)2-4(m2-1)≥0解得m≥-1无解
∴m>-1即m≠1时,原来的式子有属于实数的解。
结合(1)、(2)可以,当m>-1时,原来的式子有属于实数的解。
同学们经过对这道题的思考和解答,从而增强了对解决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能力和素养。
又例如: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数为α、β,求αβ+βα的值。下列解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32-4×1×1=5>0∴α≠β
∵α+β=-3
αβ=1
∴αβ+βα=αβ+βα=α+βαβ=-31=-3
同学们都觉得是正确的,因为在化简过程中“步步有据”,怎么会错呢?实际上,上面的解答忽视了α<0,β<0。
正确解法:
∵α+β=-3<0
α.β=1>0
∴α<0,β<0
∴αβ+βα=αββ2+αβα2=αβ-β+αβ-α=-α+βαβαβ=3
综上所述,同学们得到出人意料的功效,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对问题的思考分析,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二、科学设疑,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为了上好每堂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了解水平。通常在授课结束后对所教授的内容提出一些疑问,让同学们作答。既可以稳固所学到的内容,同时又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方便适时修改教学方法。但设置疑问一定要有创造性和新颖性。比方说,教师在检验同学们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以及很多定义的时候,不要让同学们死记硬背、毫不理解。比方说:老师在上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堂课时,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假设两个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可能是怎样的?
(2)假设两个圆相互离开,那么它们应该可以有几条公共的切线?
(3)假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cm和7cm,圆心距为6cm,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又可能是怎样的?
这样的設置疑问,使同学们感到很有新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教授学习效果。
三、科学设疑,步步为营、推进新授
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集合的运算》一节的讲解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设置课堂设置疑问的问题,从而圆满的完成了教授学习任务。
利用创设问题情景,数学联系生活。新授课《集合的运算》一节。教师设置如下几个问题,从而推进整个教授学习进程。
小娟同学家楼下有一个杂货商店,店主第一次进的货有这么几样:圆珠笔10支、钢笔10支、铅笔10支、笔记本10个、方便面10包、火腿肠10支。根据产品的销售程度,店主第二周又进的货有:铅笔10支、方便面10包、火腿肠10支、汽水20瓶。
今天,小娟同学去该杂货商店买了铅笔、笔记本、方便面和火腿肠4样商品。
第一次进的货物构成集合
A={圆珠笔、钢笔、铅笔、笔记本、方便面、火腿肠}
第二次进的货物构成集合
B={铅笔、方便面、火腿肠、汽水}
请大家试想一下:
(1)哪些商品的销路比较好?它们是否构成一个集合?C请用维恩图表示它与集合A、B的关系;(2)杂货商店两次进货共进了那几样商品?它们是否构成一个集合?U;(3)小娟同学购买的商品是否构成一个集合?D;(4)小娟同学没有购买的商品有那几样?它们是否构成一个集合?E;(5)集合D、集合E与集合U的元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用维恩图表示出集合之间的关系;(6)如果小娟同学购买商品时是在第二次进货之前,那么集合E发生改变了吗?为什么?请用维恩图表示并说明。
综合上述分析,从多方面对同学们设置疑问,使同学们感到有新意,达到意想不到的教授学习成效。课堂上设置疑问是一门艺术,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既可以激励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还可以跟老师进行情感交流,打造具有热情的教授学习氛围。设置疑问还要注意一针见血,难易程度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毋胭脂,种国富.从数学新课标看学生的全面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9).
[2] 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
[3] 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