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情感表达之我见
2014-10-21张艳
张艳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以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因其乐器型制的自身特点,“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其典型特点在于声音高亢洪亮,激越和柔曼的乐曲都能表现。
演奏者不仅要准确表现出作曲家写在纸面上的音符来,而且要能够把筝曲演奏得有情感、有特色、有意境,通过筝曲与观(听)众进行情感和心理世界的交流,使观(听)众在欣
赏的过程中得到纯美的精神享受和意境体验。要实现这一情感表达目标,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具有古筝理论知识,明确古筝流派特色
两千多年来,古筝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化、民俗民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音律、调式、節奏、套体程序和演奏技巧的流派。古筝演奏者应该丰富古筝理论知识,对包括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在内的南派,及包括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蒙古筝派在内的北派有较全面的认识,明确南派筝一般较优雅、柔美、稳重、含蓄,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和表露。左手按揉弦变化较多,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圆润细腻,深具婉约轻曼的南国风情;北派筝一般较泼辣、粗犷、高亢、豪放,突出外部效果的起伏和跳跃感。左手按揉弦一般较急较深,细腻变化少些,弹奏起来出音苍劲有力、刚中有柔、庄重古朴,深具中原韵味。不同的流派都有其典型的代表作品,比如: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将军令》,山东筝派的《汉宫秋月》、《鸿雁捎书》,河南筝派的《叠断桥》、《满江红》、《凤翔歌》,潮州筝派的《平沙落雁》、《寒鸦戏水》、《深闺怨》等,只有明确作品的流派,领悟不同古筝流派的差异和共性,才能获得艺术的灵感和情感表达的突破点,演奏中的情感激发和表达才有本有源,才能从精神层面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
二、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体味作者创作意图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每一首筝曲都是在通过旋律来抒发对社会与生活的无限品味。因此,演奏者要在古筝演奏中激发与表达情感,在接触每一首筝曲作品时,首先要了解掌握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动态,感悟作品所描绘的思想和意境,清楚作品艺术表现的思想情感和其中的主导要素生成过程,充分理解筝曲的内涵,挖掘筝曲作品蕴藏的情感因素,理解到乐曲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变化,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极富地方色采的新筝曲《秦桑曲》,我们就要明确曲作者周延甲是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春思》——“燕草中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为题材,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眉户”声腔及“碗碗腔”子音调创作而成的。从作者创作题材的出处,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品描述的:虽是春风撩人,春思绵绵,但坚心等候夫君的妇人明志自警,对在燕地的丈夫一往情深,心志不移的情操。进而让自己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审视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确定演奏中情感表达的导向,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绪去启动手指的急摇快刮,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三、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
古筝演奏中的情感激发与表达,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更要在阅读作品后展开艺术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将自己融入筝曲作品中,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包括对音乐艺术情感本身的再创造和对艺术中“自然美”的再创造。在不断的组合提炼中进入角色,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赋予音符以生命,做到“不弹无情之曲,不为无情弹”,达到情感交融、声情并茂。如《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炼、意境深邃的筝曲。在演奏这一曲目之前,我们应该从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入手展开想象——江南水乡,夕阳的余辉映洒在湖面上,碧波与晚霞色彩映照,微风轻轻地吹动着湖岸的柳枝、花草,满载丰收的渔舟迎着夕阳和晚霞缓缓而归,湖面上荡桨声、摇橹声、浪花声、渔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而对于《春江花月夜》,脑海里就应该浮现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联想到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从江月美景中托衬出客子离愁的情怀。对作品想象构建起的鲜明情感和形象特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画面,引导演奏者与作者的情感交融,使自己的演奏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表达出对筝曲创造性的理解和个人的真实情感,这也就是所谓“音由心间出,功夫在弦外”
四、发挥演奏技能技巧,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
在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意欲的前提下,手指能不能得心应手地胜任音乐演奏的需要,就成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演奏者必须掌握和发挥每一种演奏技能和技巧,正确的控制音色、力度、速度、节拍和旋律的变化,用饱满的情绪去把握力度和速度,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在娴熟的技能掌握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乐思,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琴音合一,物我合一”的最高演奏境界。如古筝演奏中,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左手按颤技巧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古筝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所以,要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小而匀的美化型颤音;要演奏哀伤痛楚的旋律,左手的颤音应是密而紧的凄婉型颤音,而对于悲愤、恼怒的旋律,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大、频率快,效果带有棱角的猛颤。同时还要注意触弦点问题,触弦的轻、重、缓、急及触弦的深、浅,弹出的音色不同;小关节运动、手指尖触弦、弹响音的
瞬间力度也存在差别,自然显示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演奏技能技巧的准确运用和作品内涵、基调、风格等的艺术处理,随音乐律动去表达刚烈、柔情、悲壮、哀婉等各种情绪,展现出筝曲的意象之美,气质之美,情韵之美,情感表达便可做到情由心生、情气贯通、收放自如、自然酣畅,淋漓尽致。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情感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 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是音乐生命力、感染力的标志,演奏者只有把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实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才能表现出筝曲的内在情感,使自己的演奏展现出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意境和绘图式意境,与听(观)众产生艺术上的共鸣,让听(观)众感受到筝曲的无穷魅力并获得爽心悦目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