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艺术中的关系、审美及质地表现

2014-10-21胡锦

建筑遗产 2014年7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

胡锦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创作以及建筑艺术的审美的简要概述,重点探讨了建筑艺术的质地表现。

关键词:建筑艺术;质地感;审美呈现

1、建筑艺术中的关系

1.1功能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功能技术同艺术的统一体,但是在以功能技术为主的建筑和以艺术为主的建筑之间,存在着大量二者比重模糊的建筑。建筑艺术的创作首先必须确定具体对象的艺术成分以及艺术成分包含的内容和所采取的表现形式。

1.2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建筑中的功能、技术等物质部分的创作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而艺术部分又须遵循形象思维的规律。一般说来,任何建筑的创作都须首先保证功能合理,技术先进,便于建造,所以逻辑思维是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但是,建筑的物质因素最终要表现为具体的形象,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更要求这种形象富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所以在运用逻辑思维的同时,也必然会渗入形象思维,在达到一定的创作阶段后,形象思维还可能成为主要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的共性比较强,而形象思维则主要是个性,在建筑创作中,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匠心独运”就可以概括说明这两者的关系。

1.3构思与技巧,继承与创新

美的艺术离不开熟练的技巧,但技巧总是服从总体艺术构思。无论是环境、序列、造型的设计,还是象征涵义的命题,都应当首先进行总体构思。巧妙的构思是技巧的灵魂。现代建筑的主要争议之一就是建筑艺术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时代性立足于创新,传统性立足于继承。没有创新,建筑艺术就不能发展;但创新不等于脱离现实和随心所欲,不能把怪诞离奇的形象强加于社会。没有继承,建筑艺术就不能广泛借鉴,就会变成无源之水;但继承不等于复古和盲目模仿,不能不分对象和不加分析地搬用古典形式。建筑艺术的创作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2、建筑艺术中的审美

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奈维认为:“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总之,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建筑的技术性是不言而喻的。建筑之所以又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具有艺术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的性格美

所谓建筑的性格是指不同类型建筑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现。有性格的建筑,不仅能表现出采用那些与它的基本功能要求相适应的形式,而且还能明显地告诉人们它的作用是什么。

2.2建筑的造型美

建筑造型包括建筑体型、立面、色彩、细部等,它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物质技术等条件而设计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同时,建筑的造型还要考虑到形式美的一些原则,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这些也都是判断建筑造型是否美观的重要标准。

2.3建筑的结构美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又是建筑物的轮廓。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拱、额枋、雀替等,从不同角度映衬出古典建筑的结构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结构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如框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建筑的结构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造型取得完全统一时,建筑结构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2.4建筑的风格美

建筑的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建筑风格是建筑艺术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每一种风格中,既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所以建筑艺术表现为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和类型的风格。建筑艺术的基本风格是历史的产物。一般说来,时代不同,基本风格也不同,但由于影响民族风格的民族文化要素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风格也具有相对的传统性和独立性。建筑艺术的时代风格比较敏感,民族风格比较稳定,建筑的基本风格在这两者的相互制约中发展变化。

2.5建筑的环境美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因此,就存在一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很早就十分重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的理论,也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相和谐,就象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流水别墅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座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私人别墅,坐落在一个具有山石、林木和溪流瀑布的优美环境之中。建筑的前部从浇筑在岩石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悬挑出来,上下两层宽大的阳台,一纵一横,好象从山洞中“长”出的两块巨石,后面高起的片石墙和前面挑出的部分取得平衡并形成水平与垂直的方向对比。这种自由灵活的组合,不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而且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各种丰富多变的体形轮廓。

3、建筑艺术中的质地

建筑艺术中的质地——质感与肌理的表现是建筑造型及空间视觉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视觉形象和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影响。

3.1视觉效应

构成质地的要素是表面质点的大小、形状、分布情况。由于这些要素的差异,就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质地。但由于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的不同,砌成的石墙具有不同的质地效果和情调。单独性的质地视觉效应与综合使用不同质地的总的视觉效应是有些不同的,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单独性的质地能够激起我们的各种情感反应。粗糙不光滑的点状质点的质地具有野性的、厚实的、自然的情调,粗糙不光滑的线状质点的质地具有坚韧、有力、松弛的情调;细腻光滑的点状质点的质地具有坚硬、寒冷、淡漠的感觉,细腻光滑的线状质点的质地则使我们感到活泼、坚实、优雅等等。

3.2造型

质地与造型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网格状的形态由于其有许许多多的小空洞而对构成材料的质地起削弱作用。如金属制的格片顶棚,可以看出,由于格网的作用,金属的质地已经很不明显了。此外,肌理视觉效果拙劣的材料,一般可以用凸起的浮雕这种造型来加以改进。无色彩倾向的灰色混凝土给人一种原始和脏的感觉,缺乏视觉吸引力和美感。但如果把这种灰色混凝土用浮雕铸模,或使用毛面木模板浇铸时(同时可用水平装饰线将模板连接处的痕迹隐藏起来)則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3色彩

同色彩不同质地视觉效果是绝不会相同的。粗糙的质地特别是绒状的质地对于高纯度的鲜艳色彩具有良好的视觉协调性,二者结合可以产生出强烈而悦目的效果。例如大面积高纯度的红色地毯,给人以醒目欢悦的视觉感受,如果换上相同面积的光滑质地,则人的视觉心理是难以接受的。大面积的光滑质地适宜于用沉着的有明显色彩倾向的灰性色或黑、白色以及低纯度色。另一种相反的情形是同质地不同色彩的视觉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如白色混凝土比灰色混凝土有更好一些的感觉。黑色镜面玻璃由于比白色镜面暗了许多,因而反射的景物朦胧含蓄,从而成为很好的塑造神秘虚幻空间的材料。

参考文献:

[1]何楠:《浅谈建筑艺术美之欣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

[2]陈力石:《建筑艺术光影美学的价值》[J]文艺争鸣,2013(05)

[3]王雪涛:《邹议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
吉安市王家村历史建筑艺术特征
美术生态“渐进式”探究本土建筑艺术的研究
拉卜楞寺建筑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论中原道教建筑艺术在景区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开平碉楼的窗户设计研究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