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中道德教育的创新思考
2014-10-21姜学凤
姜学凤
摘 要: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一些地区国家动荡不安,我国伴随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多元文化对我国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从事文化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多元文化内涵、我国多元文化特点其影响,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及创新研究,增强我国公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我国保持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多元文化 道德教育 创新思考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术语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当时多元文化指两种文化现象:一是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会的文化。二是指不同民族的文化,这里我们把多元文化定义为“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既指一个集团群体、社会共同体等系统中共存的,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几种文化。
二、我国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社会风尚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樊浩曾对不同群体2261人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兴起与精英文化退居边缘。我国主流文化一再变换。从儒家仁义道德到西方近代思潮 、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更新。90年代市场大潮出现大众文化的娱乐性、通俗性、时尚性、可复制性、传播快等特点对年轻人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与高新技术发展使文化与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我国影响越来越大。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多种文化观念冲突和价值困惑。有传统的、现代的,也有中方、西方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道德的冲突等等,我国市场经济后,个人主义意识不断增强,集体主义意识不断削弱,有更多的人信奉科学、民主、理性、自由、平等、人道等新的价值观也在形成,许多人沉迷于拜金主义与个人物欲享受之中,除为了谋生与个人享受外似乎没有更高意义与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伴随企业文化、网络影视媒体等大量渗透我国,这些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多元文化使当前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人性化和以人为本,使人们视野更加开阔了,人们现代意识增强了,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失德现象大幅增多,个人自我意识在增强,马克思主义影响不断弱化。多种文化观念冲突带来了许多混乱与困惑。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考验着大学生选择能力和自控能力。面对多元文化背景高校如何坚持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使之克服多元文化的不利影响,发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尤为紧迫的课题。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课中道德教育的创新思考
1、树立多元文化观念,强化国家观念教师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从世界全局角度出发,坚持文化世界性与文化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發展观。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关注国际时局变迁和社会热点,政治课课前设课前新闻论谈,每天有几名同学上讲台前说一条国际或国内新闻实事热点,并对时事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谈出自己看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世界其他国家问题对我国的稳定发展有哪些启示,从而强化学生的国家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道德观、价值观。
2、拓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我们对多元文化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每一种文化都各有长处,我们的德育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充实我国德育的内涵。我国公德教育应该借鉴吸收其他先进国家的有益成分。例如新加坡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较高社会公德水平是全世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从青少年抓起,用活动促教育,又特别注重实效,其法律法规完备详尽,具体到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章可循。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积极吸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有益文化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不仅吸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重道德、群体、协作、和谐等优秀因素,也吸收了资本主义价值观中重个性,重人权和开放、平等、竞争、效率、观念等合理因素,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价值愿望和追求。但由于社会主义本质不同其外延内涵却根本不同。我国的德育规范在具体内容要求和措施上有待细化研究。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我国各行各业应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常态化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德育通过职业生涯课程来培养大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观念,增强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国家发展大局相统一,多运用典型案例感染学生,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何愁国家整体发展大计。
4、用生动直观的文化手段,使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思政课中选取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主题内容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播放。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思政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系统地选取一些科学教育影片,每周六课余播放既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以抵制发达国家影视文化的不利影响和文化渗透,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5、思政课要注重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思政课要把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大学生新生入学前两周进行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学习和培训,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9种场合进行归类拓展讲解,比如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公共秩序文明、环境文明等等,而学生管理系统要进行量化考核。思想课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监控,比如环境文明中每个人管理好自己脚下空间环境,在平时使用文明语言,不说脏话、粗话,规定各种场合文明用语,采用加扣分制度奖惩分明,计入平时品德表现分,作为思政课成绩考核一项内容。如果各科教师都能这样做,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品德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那么其德育管理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樊浩等著.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陈琼,谢亚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3]贾然然,李丹婷.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差异探析[J].商业文化,2012,(3).
[4]李佳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对高校德育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项目信息:此文章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改项目计划—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课道德引导的创新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JG20130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