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新思考
2014-10-21董玉军
董玉军
摘 要:油田企业是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中流砥柱,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我们要深入挖掘科学管理内涵,实现经济管理长远发展,实现内控和风险管理一体化模式,促进经济从严管理,注重成本核算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油田企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油田 经济管理 创新理念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油田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优劣,从经济管理的理念、内控、成本三个方面入手,不仅可以强化油田企业的经济活力,还能够加快我国油田企业向效益型目标的转进,将精细化管理思路落实到经济管理当中,全面的实现了油田企业挖潜增效的经济指标,从而保证了油田企业经济运行的创新提效能力。
一、 深入挖掘科学管理内涵,实现经济管理长远发展
经济管理是一门综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新兴学科,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大小不一的各种企业当中,满足了现代企业经济运行发展的深层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济管里的协助之下,广泛参与到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当中。由此可见,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引领我国油田企业长足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国的油田企业在经历了改制、重组等一系列变化的条件下,通过为经济管理赋予一个全新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从长远角度来实现油田企业的长盛不衰。
因此,为了保证油田企业能够连续的赢得市场份额,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观念,可以将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管理当中,依托先进的科技研发能力,实现油田企业产品的推陈出新,在保持油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增加现有油气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另一方面,则要放眼于海外市场,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盘活油田企业的活力,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由于我国国内市场有限,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增效,既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奠定了良机,又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目标,在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成为我国油田企业完善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必经之路。
二、 实现内控和风险管理一体化模式,促进经济从严管理
内控和风险管理也是健全经济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护企业经济活动和整体运行的安全,对于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战略发展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油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要面临着众多风险因素,既有来自于企业的外部风险,比如石油价格变动风险、环保风险等,也有来自于企业自身的风险,如安全生产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将内控和风险一体化,可以为油田企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它降低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缺陷为企业带来的损害,大大提高了企业抵御和解决各种风险的能力。
所以,按照从严进行经济管理的要求,遵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推进风险和内控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在油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把内控与风险管理摆在经济管理的首位,细化解剖油田企业内控内容,强化经济业务管理,使得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可以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要做到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关无缝衔接,从而保证经济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三是要实现对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全覆盖,保证内控节点的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效力;四是要建立内控管理平台,把住各个关键环节,消除风险缺陷,提高油田整体管理水平。
三、 注重成本核算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油田企业经济管理
目前,我国的油田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油田企业的成本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成套的成本管理体系,使得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处于一个低效状态。除此以外,大部分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工作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已经很难发挥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指导作用。鉴于此,注重成本核算对于油田企业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管理的各项需求,从而突出成本核算在减低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损耗、服务于地方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为了更好的达成上述成本预算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促进油田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经济管理和成功控制体系当中,招聘更多的专业经济管理人员补充到企业当中,从观念到人员都可以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作好充足保证;其次,要完善油田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相关制度,实现成本核算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以规避各种不合理支出的现象发生,最终实现油田企业的高速运行和发展。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科学,它的出现和应用为实现油田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管理工具,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对油田企业的未来竞争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还能够提高了油田企业资产的安全系数,成为石油企业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加强经济运行监控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孙宝,谢洪新,盛东杰.试论如何提高油田企业经济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4(05).
[2]陈勇,庞敏.关于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