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成长规律 适时引导培育 为青年检察干警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4-10-21刘军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摘 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对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和能量的最佳比拟。一个组织中的青年人素质高下,能力强弱很大程度决定了该组织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检察机关青年干警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宪法赋予我们的重任能否很好地肩负起来。

关键词 成长规律 引导培育 青年检察干警

作者简介:刘军,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233-02

近年来,通过选调生和公务员招录,大批优秀学子经过激烈竞争进入检察机关,他们的精神状态、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获得了普遍认可,赢得了很好的起跑位置,如何让他们在检察机关这个平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跑得更快,冲劲更足,笔者认为把握青年人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加以引导和影响尤为重要。

一、 青年干警的主要特点

(一)学业优秀,理论扎实,基础较好

新招录的青年干警大多数毕业于重点大学,很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经过了多年的系統学习深造以及毕业后择业的激烈拼搏,优中选优进入检察机关,在政审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优于同班的其他同学,头脑聪明,智商较高,学习刻苦,理论功底扎实,具备了成为优秀检察干警的基础条件。

(二)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可塑性强

青年人普遍思维敏捷、知识丰富,有着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相比来院时间较长的同志具有明显的知识储备优势和自我更新能力,把握住他们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加以良性引导和影响,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好学上进,自尊心强,抗压能力弱

从莘莘学子到检察干警,很多青年人要经历较为漫长的心理断乳期。他们曾经倍受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关注,并成为象牙塔里的佼佼者,进入机关后,因为变换了角色,肩负了一定的压力和重任,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不适应环境、不胜任工作的焦虑和紧张。

(四)思想单纯,缺乏经验,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弱

从相对单纯的大学校园进入较为复杂的机关单位,面对错综复杂的案件和工作,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为人处世标准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何引领他们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检察干警,是检察机关特别需要研究并着力抓好的长远问题。

二、青年干警的成长规律

青年干警不缺理论、不缺学历、不缺激情,他们像停机坪上引擎轰鸣的战斗机,随时待命准备起飞,必须有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娴熟准确的操作才能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这个驾驶员就是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所进行的引导和教育,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是他们早日成才,担纲大任的重要条件。

(一)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

青年干警必须牢记以德修身这个根本,努力树立良好的检察形象。从入院伊始,就要向他们反复强调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准则,注重理论的剖析和楷模的引领,引导青年干警明确努力方向,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成为有形象、有威信、有人格魅力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经常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故事、使他们在内心深处见贤思齐,从入职开始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刻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能够守住底线,耐住寂寞,禁住考验。用正面典型引领,用反面事例警醒,让他们常怀律己之心,夯实要想干好事,必须做好人的信条。

(二)专业技能是成事之基

青年干警必须勤学苦练,扎扎实实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成为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在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变化,知识爆炸式增长,犯罪手段不断增多而且越发隐蔽,法律法规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成为每个青年干警的首要任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不断学习思考的习惯对于青年干警至关重要。要想成为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必须成为杂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风,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信念,学理论、学政策、学新知识、向书本学,向媒体学,向前辈学,有针对性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盲点和不足,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刻苦钻研中解决难题,在深思熟虑后增长经验,在总结经验中迅速成长,逐步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变化找规律,透过苗头抓趋势,早日成为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

(三)爱岗敬业是进步之梯

青年干警知识丰富,理论修养深厚,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入职之初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劲和干出成绩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很多青年人会因为朝八晚五,日复一日琐碎、平凡、枯燥的真实状态而感到失落,内心深处的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需要适当的关注和引导。让他们了解一个人若想成大事,必须先干好小事。一个人不论智商多高,基础多好,如果不勤奋、不敬业,才能会弱化,思想会迟钝,必须保持奋发有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把心思用到做好工作,提高能力上,切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肯于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精,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价值,获得尊重,在拼搏奉献中绽放光彩,脱颖而出。

(四)廉洁自律是持身之鉴

青年人感情丰富,看重情谊,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涉及关系人情的案件中,容易意气用事,容易抵挡不住金钱、人情、利益的诱惑,做出超出底线的事。因此要始终把廉洁自律当成自身成长的一面镜子,牢记检察权来自宪法的规定和人民的赋予,必须始终依照法律、事实办案,用权不能脱轨,行为不能失范,精神不能懈怠,依法依规行使检察权,珍惜检察机关这个良好的环境和优秀的平台,珍惜自己已经取得的社会尊重,牢记反面案例中的深刻教训,紧绷清廉这根弦,努力让自己成为群众满意,同事信赖的好干警。

三、因材施教,为青年干警插上腾飞的翅膀

针对刚入院的青年人的主要特点和成长规律,笔者认为应当对他们倾注力量,多方关注,善加培养,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起飞。

(一)以人为本,平等相待,多鼓励,少指责

要在全院营造关心年轻人,提携新同志的氛围。无论是院里的领导干部还是来院时间较长、资历深的老检察官,都要从内心深处树立搭梯子,铺路子的意识。通常,刚入院的青年人对于机关环境不熟悉,对于院领导和老同志内心深处存在敬畏心,若是引导关心不够,彼此在思想、语言、行为方面会产生隔阂,机关内部很难和谐。因此必须营造关心年轻人的氛围,例如经常召开青年干警座谈会,给他们创造勇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环境和平台,领导干部要虚怀若谷听取青年人的想法,允许他们言辞激烈,观点激进,在交流中及时引导和指点。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和深入了解,对于他们的热情进取,知识丰富,有创造力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工作中的失误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分析原因,指明症结所在,及时提醒修正问题,克服缺点,不能一味责备,一批了之,要给予他们改正缺点的时间。

(二)关注内心,加强疏导,把关口,严要求

近年来新入院的青年人很多家在外地,他们年纪轻轻,来到远离家乡的异地工作,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朋好友,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内心深处会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如果不给予特别的关注,他们的焦虑情绪会越发严重,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不能很好地处理得失、协调与同事关系,在工作和生活出现困难后出现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从院领导到部门领导再到普通干警,对于青年人要给予格外的关爱,组织他们经常开展联谊活动、体育竞技,增强集体归属感,同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对于工作要定标准,从入职之初就給予他们规范的引导和严格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让他们发自内心崇尚法律,崇尚正义,热爱检察事业,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培养谨言慎行的习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培养检察人的职业素养,展现检察官的职业风采。

(三)深入沟通,找准需求,压担子,勤激发

青年人思想活跃,好胜心强,入职之初希望尽早展示才华,遇到挫折容易懈怠甚至萎靡不振。这就需要给他们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通过工作中的问题开展沟通还是经常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目的都是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引导他们学会正视自我,调节自我,战胜自我,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学会减压,常怀平常心,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正确处理个人得失和检察院的整体荣誉。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找准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对于经济上暂时有困难的青年干警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对于工作中遇到压力和困难,感到无所适从的干警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方法,教技巧,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激发他们好学上进的积极性。

笔者在检察机关政治处工作多年,对于青年人的入院和成长有着比较多的了解,以上观点仅是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青年人的成长,激励、帮助、引导他们健康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