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10-21张钊
张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对水文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水文测验是水利工程实行规划工作和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其他水文数据实行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计算的关键,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水文测验工作。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的现状,并对其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然后根据问题提出有效性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水灾旱灾与用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提供强有力参考依据,最终达到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水文测验;面临问题;应对措施
应用有关技术对水文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这一过程称之为水文测验。通过水文测验可以及时获取与水文要素相适应的数据,接着利用综合分析与综合计算手段,成为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1]。为此,必须做好水文测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水和谐发展的目的。
1.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的现状
规划、设计与调整水文站网均为水文测验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中规划水文站网指的是水文测站结构方案的制定与选择,具体结构包括以下几点:①气候特征,如风力、温度、湿度、降水和蒸发等;②水文要素,如水位、下渗、流量、含沙量和土壤含量等;③河道状况,如建筑物、河宽、弯道和水深等;④人类活动,如水利、土地利用、工农业用水和水土保持方法等;⑤流域自然地理,如植被、地形、地质、土壤、水分和分水線等。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水旱灾情与社会经济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水文测验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在综合研究水文测验方法与合理制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包括工作程序、测验时制、计算方法、度量单位与精度要求等,可以同时比较与分析经测验得到的所有资料。根据有关规定的设站标准,对水文测站的水位、水质、水温、流量、冰情、泥沙、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观测,并做好水文资料的整理与编辑工作,接着利用相同方法与格式来整理测验所得资料,最后把各项资料汇编起来成为系统的功效[2]。
2.我国水文测验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从2007年开始,我国就已经针对水文特征和水文状况制定与施行了《水文条例》,且有关部分均能够将《水文条例》贯彻落实到各项水文工作中,使得水文测验的实际效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但目前水文测验工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给水文测验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带来严重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水体差异性与研究水文区域性之间存在失衡现象,也就是对土壤水、大气水、地下水与地表水等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同,且滨海区域、河口区域、干旱区、森林区、寒区与牧区等方面的水文问题研究也不足。②水文要素自动收集水平与自动传输水平有待提高,水文基础信息缺乏完整性和丰富性,且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平台,导致水文测验工作无法实现共享。③对于大尺度水文问题、全球尺度水文问题和环境变迁水文问题的研究不足[3]。④水旱灾害预报技术与监测技术过于保守,加上能力不高,使得生态环境无法得到良好保障。⑤水文基础研究力度比重不高,且先进技术先进方法的研制、推广和使用过程不够迅速。
3.我国水文测验工作面对新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制定合理科学的水质站网方案与泥沙站网方案
按照近几年平均输沙量的实际变化情况,根据线原则对大河控制站进行合理布置,也就是在任意两个相邻测站之间做大河控制站的布置,注意大河控制站布置总数的上限应以近几年平均输沙量的递变率为主要参考依据,而近几年平均输沙量的递变率不得低于20%~40%;其下限应以干流沿线任意地点为主要参考依据,而内插年输沙量存在的偏差不得高于10%~15%,最后通过泥沙近几年平均输沙模数的实际递变情况对区域代表站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水质站的布置工作,其大多布置在风景区、大型灌区、泉水丰富区、不同地质区、地方病发病区、工矿企业集中区、自然资源保护区、干流控制段、大中城市附近、大支流入口处、入海河流河口处、大型水体出入口处与河流出入国境把口处等各个区域。
3.2有效增强水文测验工作的准确性
为了有效增强水文测验工作的准确性,必须采取以下两点措施:①合理利用建筑物测流法。建筑物测流法主要是应用人工控制断面、标准型测流建筑物或水工建筑物等方法对流量进行全方位测定,其中标准型测流建筑物包括槽和堰等,而水工建筑物则包括水电站和闸等。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水力学公式对水工建筑物的过水断面资料与测验得到的水位资料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所需流量。②合理利用溶液法。溶液法主要是将特定浓度的化学指示剂置入测验河段上游,通过水流本身存在的冲力不断搅拌均匀后,于下游测验断面将河水水样提取出来,并对河水稀释后的指示剂稀释比率或指示剂实际浓度进行综合测定,接着利用水流流量与稀释程度之间存在的正比关系进行科学计算,最终推求得出所需流量。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的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地下水超采工作、城市橡皮坝建设工作和水土保持工程滞蓄工作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水文要素的固有规律,使得水文资料无法保证,所以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工程的实际状况,并根据其水文规律实行针对性的水文测验工作。
3.3及时刊登公布水文数据处理结果
我国每年刊登和公布一次水文年鉴,而水文年鉴则由主管单位的分流域、上下游和干支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完成。国家水文站网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来处理观测数据,最终得到资料即为水文资料,水文资料是水文年鉴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6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展开计算机存储和计算机检索工作,但水文年鉴只刊登和公布所有水文测站的各项基本资料,并没有实行水文资料的整理与编辑工作。现阶段,随着水文测验工作的不断完善,必须分流域水系根据统一标准和格式来整理与编辑水文站网的所有测验结果,并在综合研究与分析近几年地区性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合理建立各地区的水文部门,同时编制行之有效的经验系数、关系曲线、等值线图、计算方法、水文特征统计表和计算水文特征值经验公式,最后归纳、总结成水文手册,以期为今后的水文测验工作提供强有力参考依据。
3.4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能力
为了不断扩大水文工作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意识,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水文工作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人才效用和科学技术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系统化的行业服务。水文测验工作除了要做好水利行业的本职服务工作外,还要向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提供科学服务,以有效开拓水文服务领域,提高水利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完善的服务。对于目前存在的服务领域,一定要保证水文测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对水资源环境、洪水与干旱等各项水文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和保护,以便人们能够高度重视水文测验工作,让政府有关部分加大对水文测验工作的投资力度,最终达到推动水文测验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测验工作对于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水利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水文特征,强化水文测验的工作能力,创新其各项工作技能,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性解决对策,为我国气候变化处理、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人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法宝,张连君.水文测验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02):15-17.
[2]牛茂苍,朱燕燕,杨志刚.基于花园口水文站水文特征的流量测验计算系统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23(11):19-21.
[3]冉茂辉.《南方片整汇编软件(SHDP)》在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0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