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行文化建设的“冷思考”

2014-10-21张俊文

时代金融 2014年30期
关键词:冷思考儒家信仰

张俊文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力量”,这是当前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变为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全面推进央行文化也就成为和谐央行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前央行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好的经验、做法在央行内部口耳相传,颇有“万里河山一片红,央行上下皆文化”的大气势,让人心潮澎湃。但其中一些对央行文化的理解和做法,却让人看了不禁有些迷茫和疑问。

一、央行文化中看不懂的“四件事”

(一)文化组成元素等同于文化本身

央行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大工程,有个“大干快上”的思路并不为过,问题是在迅猛推进的过程中,有时舍本逐末,将文化组成元素等同于文化本身。有文章说到:自己支行有七、八种,乃至十种以上文化,如:国库文化、会计文化、征信文化等等,基本变成一项工作对应一个文化,有些十全十美的味道。但细细一想,颇不对头。央行文化是整体文化,固然可以包容众多元素,但把每项工作冠上“文化”的头衔,既没有把握文化内涵,也扭曲文化概念。在如此之多的“文化”中,没有主线,没有主流,各自为政,难融难合,反而冲淡央行文化最初“育人为主,反哺工作”的初衷,裹挟工作的文化挂牌活动,致使开展央行文化建设的思路变得模糊而没有重心。

(二)用外部活动替代内心修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搞央行文化建设离不开强健的身体。当前,身心健康是工作大前提,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文化载体,提供多角度、多平台的文化建设支撑是正确的。但实际情况是:大量的时间用在“球类活动”、“集体操”、“摄影采风”上,文化被等同于文体活动,形式替代内容,文化所要求的个体内心修炼被所谓的集体性增进团结的活动取代。开展文体活动,提振身心,强化体质,以团队活动形成内部凝聚力是管理学的可证逻辑,没有问题。但万万不能以为搞搞文体活动,文化就建设起来了。照这个思路,以我国在奥运会上的夺金数,我们早已是全球文化的主导者。文体活动当然要搞,但文化所要求的对个人思想意识净化和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也不容忽视,至少也要有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思路。

(三)读书的困惑与窘境

央行文化建设不论集体或是个人,都有学习的问题。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读书。从各行交流的经验看,读书活动有三个趋向:一是统一规划,统一读书,且读同一本书。作为读书活动讲,要求每个人读同一本书,谈个人体会还是很不错的,但问题是,什么样的书适合所有人来读,这个选择太困难。姑且选出一本,未必人人想读或喜欢读。最后,读书变成政治任务;二是又红又专。读的书不是马列经典就是业务书籍。这种带有革命斗争时期特色的读书方式与央行文化建设中百花齐放的目标似乎有差距,会让读书的人感觉到很大的压力,而且这类必读书籍大多不太易读;三是走通俗路线,用小说情节指导现实人生。通俗小说当然是受众量最大的书籍,穿越、盗墓、言情、恐怖等等,读起来刺激。此类闲书,打发时间,聊以慰情可以,没有营养,让判断力不佳的人在工作中形成拿现实薪水过迷幻人生的错觉,致使精神萎靡不正,心思从工作上漂移。

(四)业已完成且直白的“座右铭”

央行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理念放在部门中来说,就是集体“座右铭”。但提炼核心价值理念的过程,往往忽视“两件事”:一是目标早已完成的尴尬。座右铭实质应该是目前做不到,今后努力做,终身追求接近但可能不能企及的目标。目前很多核心价值理念都是制度规定、工作要求,甚至是最基本的公民操守,都是业已完成的目标。这就搞不清,弄出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要张贴“表扬榜”还是要“宏志立愿”;二是太直白。提炼核心价值理念这件事难度大,不是人人可做或是人人能做的。因为核心价值理念蕴含文化传统、文学造诣和工作价值理念,三者是“拼装”还是“融合”就是判断其好坏的标准。虽然,不能要求提出来的都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诚信为先、尚学尚德”这样有深度的理念,至少也不能是“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之类直白地令人流泪的表述。

二、央行文化应该要尊信仰、承传统、重读书

(一)尊信仰:寻机待缘

尊信仰,要处理好适度引导与寻机待缘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全体人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此来逐步实现个人信仰追求。在信仰的问题上只能引导而不能强推。从精神层面而言,信仰是深层次的心灵感受,其中有“了”和“悟”性灵体验、有“知”与“行”认识统一,归结在一起是要讲求机缘。信仰的树立必然有内心感受和外部环境在特定时刻的相互呼应,任何企图改变这种形成模式的做法都不足取。在央行文化建设中首倡信仰,不仅在于信仰的重要性,更在于其只能适度引导而不能强行施压的固有特征,需要长期着力和关注。

尊信仰,要处理好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假设将信仰粗分为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是宗教信仰,姑且也把带有宗教情操的儒家归到宗教信仰中来看,那是不是要有个主次、高下的区分,或者说有科学信仰就不能有宗教信仰呢?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设想是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上的科学推论,且马克思主义本身也不能视为一种信仰,其背后是科学认知,也只能说是“信仰科学”而已。既然如此,科学信仰是信仰,宗教信仰也应该是信仰。《宪法》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作为根本法,没有任何规范性文件能够凌驾于《宪法》之上。在处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上,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都应该得到尊重,只要不是违背社会和人性的邪教信仰,就不能通过任何手段强迫任何人在其中作选择与取舍。和谐社会要有坚定的科学信仰者,也要有尊重科学的宗教信仰人。每个人可以既是忠贞的共产主义者,又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所谓天然的紧张和竞争关系。

尊信仰,要处理好个人信仰与集体信仰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集体主义,但同样保护和尊重个人自由,合法与合理的个人主义有同样的生存空间,并不因集体主义就要取缔和泯灭所有的个人主义,在信仰上也是如此。央行文化建设强调个人信仰与集体信仰和谐共生的环境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对信仰是尊重而推崇的,信仰的群体不因为人数小众而被忽视。每个人的信仰可以是个人信仰,也可以是集体信仰,只要信仰的方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社会道德保持一致,都是好的,都是可以的。央行文化并不是“集体信仰至上”的排斥文化,而是一种包容文化,了解这一点,才能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足够的信仰基础。

(二)承传统:守住本元

央行文化建设需要承袭传统。对于传统的重要性,应该已经是共识,没有争论。但从传统中学什么、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可能还要进一步探讨。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是要敦儒家之品行,参佛家之理性,循道家之功夫。现在讲传统,讲国学,还是以学习儒家经典,继承儒家文化为主。

央行文化要承袭儒家尊重传统、重视教育与关注社会的儒家人文精神。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讲求人与人联系和人与社会的互动。儒家本身就推崇华夏文化传统,一直以正统文化的继承人自居。在传统的判断上,儒家承认历史,内心有对自己国家、文化与传统的高度认同感,这是我们要承袭的;儒家重视人文教育,孔子自己就是诲人不倦的大教育家,孔门弟子博学多才,入世通达,多得孔子教育之功。教育在儒家看来乃是人文化成第一要旨,学习不停歇,教育自然不能止步。央行文化也要秉持这种对干部职工不断教育、提升的理念;儒家关注社会,自不必多说,儒家自古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己任,其回馈社会、改造社会的使命感植根其中。央行作为金融监管和服务部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自然也是我们的天职。所以,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今天央行文化要继承下来的,这种继承既要是精神上的推崇和守望,更要是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和领会。

当然,在承袭的过程中,儒家由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其所带有宗法意识和阶层礼仪仪式以及外部化的行为模式则要审慎辨别,不可囫囵吞枣,一概而论。当前,很多文化建设在传统的继承上,浮于表面,作秀痕迹明显。如:穿汉服、念三字经、读私塾,这些本来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表演项目,演上一演就好,万万不可当作主要工作来做。新社会有新风貌,对传统要有继承、有反思,有批判、有改革,而不是搞全盘否定,或是捡容易的来做,这都是承袭传统的大忌,央行文化建设中也要避免这种误区。

(三)重读书:百花齐放

文化对个人精神和素养的修炼有很高的要求,央行文化也不例外。对于个人的文化修炼最好莫过于读书。

读书最好是个仪式。读书对每个人而言意义不同。有人读书为学习知识,有人读书为放松身心,有人读书为消磨时间等等。但如果要读好书、好读书,最好把读书作为一个仪式,将书籍作为媒介,开启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通道。读书最好是个仪式。每个人拿起书本,就要从物境跨入心境。通过书本開启自我精神空间的大门,用书联通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书沉到自我意识的海洋中去,认清自己,理解自己,找到人生的来地和去处。读书最好是个仪式。拿起书,就放开主观的执著,任凭书来引导思想,用不同的视角去侦窥这个世界。有了书,读了书,世界就变得多彩,世界的距离就一分分拉近。当然,每个人感受不同,其实无论读书于人有何种意义,就是要让通过读书吸取精神力量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要支撑,做到这一点就好。

读书要百花齐放。读书要百花齐放,就是在读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多样化,因为文化的多种元素是散见在各种书籍中的。由于时代的变化,书籍的种类本身也在分层和重新归并。从目前人群的读书习惯看,纯理论或是文学,或是纯娱乐性的书籍在央行中的受众面是比较小的。简而言之,大家现在倾向于的大多是中间文学:一种兼具了文学修辞造诣和内容氛围营造的作品,这类作品的范围那是相当的广。所以,在央行文化建设中提倡读书就要不偏走两极,要百花齐放、兼容并包。要鼓励大家读《资本论》、《江泽民文选》、《长征》,读经典的红色理论和红色历史书籍,政治理论和革命历史的学习不能放松;要鼓励大家读《论语》、《资治通鉴》、《儒林外史》,读传统的文学名著和中华历史,把传统文化的瑰宝攥在手中;要鼓励大家读《呐喊》、《胡雪岩》、《小团圆》,把近代文学发展的旅途走上一遍;要鼓励大家读《金融基础知识》、《金融研究报告》,读业务书籍强自身技艺,老本行是不能丢的。央行文化建设应该让大家养成一种遍取百家之长的读书习惯,先观其大略,再根据个人情况,不断深入。但关键是:央行文化“鼓励读书”,但不“强迫读书”,这个细节要把握住。读书读好了,读多了,且自愿而主动地读,日积月累个人的修炼自然就提升了。

三、央行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央行文化应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时代中的精炼和提纯,学习与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央行文化应该保有一种服务人民的红色灵魂,能够弘扬老一辈革命党人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其中心思想不改变、不动摇、不替换。

央行文化要由年轻的一代在老一辈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鼎立起央行文化的脊梁。央行的年轻人应该作为央行文化创建的主要动力,发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统一到央行文化的大旗下,充实央行文化的血液。

央行的文化要百花齐放的氛围。要有所创新,要敢想敢为,敢于挑战现有的创建套路,敢于对陈规陋习说“不”,敢于吸收新鲜事物,敢于打破现有的创建格局,发掘新的创建渠道,为创建供氧送水,并将促进央行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能,使央行成为经济、金融运行真正的护航者和把舵人。

央行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是每个央行人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冷思考儒家信仰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关于共享经济热的冷思考
科普热中冷思考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代实习”火爆的冷思考